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权利实现与基层治理创新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建义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治理的本质是实现权利。以权利为媒介,大数据与治理形成一种间接的因果关系,干预并驱动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依循"合作+冲突"的基本逻辑,按照权利的合作、权力的冲突、权利联合权力的三种途径,大数据从价值、技术和资源等三个维... 治理的本质是实现权利。以权利为媒介,大数据与治理形成一种间接的因果关系,干预并驱动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依循"合作+冲突"的基本逻辑,按照权利的合作、权力的冲突、权利联合权力的三种途径,大数据从价值、技术和资源等三个维度,驱动着公民权利的实现。其中,权利合作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权力冲突表现为制衡与监察,"合作"权利与"冲突"权力的合作则正在成为一项基本选择。而要提升大数据驱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效率,需要推动基层政务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完善大数据治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培育一个成熟的公民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权利实现 权利斗争 基层治理创新
原文传递
情境嵌入的实践理性:中国方案的理论解释——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慧凤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164,176,共14页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旗舰型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被赋予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职能,园区的成功实践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探寻园区的创新密码。然而,已有理论对本土实践的解释力还显不足。鉴于此,本文基于情境化视角,探索园区创...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旗舰型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被赋予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职能,园区的成功实践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探寻园区的创新密码。然而,已有理论对本土实践的解释力还显不足。鉴于此,本文基于情境化视角,探索园区创新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而建构地方治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园区的创新发展体现出从政策创新到制度创新,从借鉴新加坡经验到超越并输出园区经验,以及在合作中快速成长的实践逻辑。园区的实践逻辑在于,一方面遵循了地方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了系统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基于情境,通过实践理性形成了动态性、策略性的创新探索。可见,构建地方治理创新理论不仅需要基于科学理性逻辑,更要基于地方治理创新的实践理性逻辑,既要挖掘出地方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地方独特的情境性,促使强理论和本土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 情境化 地方治理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
原文传递
因势利导与自生能力:可持续基层治理创新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文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42,共9页
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因势利导和社会自生能力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基层治理创新兴衰的发生机制,发现:为做出政绩,采取不符合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创新战略,引发创新制度的扭曲和社会自生能力的... 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因势利导和社会自生能力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基层治理创新兴衰的发生机制,发现:为做出政绩,采取不符合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创新战略,引发创新制度的扭曲和社会自生能力的弱化,导致基层治理的恶性循环,造成创新的衰退;以人民为中心,采取符合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创新战略,催生新规则新制度,增强社会自生能力,促进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持续。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创新,必须根据未来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和地区发展目标的变化,构建简约高效的创新体系,提高社会自生能力,营造良性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势利导 自生能力 基层治理创新 创新生态
下载PDF
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十大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科霖 谷志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2,共9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处于实践与理论焦点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依然面临着诸多突出的现实问题,基于对已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可以抽象和归纳出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背后更为深层的逻辑关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处于实践与理论焦点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依然面临着诸多突出的现实问题,基于对已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可以抽象和归纳出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背后更为深层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在:技术、制度与政府创新的层次关系;创造、破坏与政府创新的辩证关系;成功、失败与政府创新的目的关系;真实、空伪与政府创新的本位关系;法律、制度与政府创新的紧张关系;权力、利益与政府创新的博弈关系;市场、社会与政府创新的互动关系;自发、强制与政府创新的推进关系;压力、变革与政府创新的动力关系;短视、长远与政府创新的发展关系。这些变量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并指导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标导向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应走上多层协同、有序管理,善治目标、公益依归,制度建设、法治导向,主动革新、立足长远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政府改革 国家治理 十大关系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推进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驰雨 薛晓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以公民参与理论为核心的民主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在基层自治组织平台下协商管理社会事务,促进基层政府的开放性和民主化,对于推动地方治理创新和公众参与均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两个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创新的案例,分别分... 以公民参与理论为核心的民主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在基层自治组织平台下协商管理社会事务,促进基层政府的开放性和民主化,对于推动地方治理创新和公众参与均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两个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创新的案例,分别分析"民主恳谈"和"议事会"对基层民主治理的启示。应加大政府向社会赋权力度,建构多层次的基层民主参与结构;推进基层民主组织监督平台的发展,赋权公民参与的动力原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民主治理,发挥其他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基层民主参与式治理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 参与式治理 地方治理创新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1-26,共6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不仅可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与制度保障,而且也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提供经验基础。近年来学界已就城镇化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国外借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存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不仅可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与制度保障,而且也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提供经验基础。近年来学界已就城镇化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国外借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原则、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等开展研究并涌现出众多学术成果;但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别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有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领域还有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拓掘。认真梳理和思考已有成果,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政府治理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从权力中心主义到法律中心主义:地方政府治理改革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制度性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泉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0,共8页
权力中心主义改革模式阐释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一些共性特征,即以政府权力意志为主导,以地方支持性政策为平台,以行政授权为推进手段,以试错之名"良性违法"等。权力中心主义改革模式的生成逻辑是"于理有据&quo... 权力中心主义改革模式阐释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一些共性特征,即以政府权力意志为主导,以地方支持性政策为平台,以行政授权为推进手段,以试错之名"良性违法"等。权力中心主义改革模式的生成逻辑是"于理有据",即德之理、情之理、权之理和法之理的总和。"于理有据"也内蕴了权力中心主义改革模式无法克服的限度,即"于法无据"。作为新的替代方向,法律中心主义改革模式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中出现,并开始向制度构建层面迈进,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遵循法律规范、民意需求和权力平衡等基本原理。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模式从权力中心主义转向法律中心主义,也意味着其改革动力从权力本位转向了法律本位。这种基于法律本位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模式将推动各级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在法治保障框架下呈现百花齐放却于法有据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治理 创新模式 权力中心主义 法律中心主义 于理有据 于法有据 转型动力
原文传递
地方治理创新活动的公共价值绩效解析——以贵州省凤冈县“四直为民”为研究案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志军 支广东 刘强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7,共13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地方治理创新活动能否产生公共价值绩效?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PV-GPG模型)通过政府绩效的三大要素((A)价值建构(B)组织管理(C)协同领导)能够回答此问题。公共话语需求建构、公共事务公平合理、公共领导协... 以人民为中心的地方治理创新活动能否产生公共价值绩效?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PV-GPG模型)通过政府绩效的三大要素((A)价值建构(B)组织管理(C)协同领导)能够回答此问题。公共话语需求建构、公共事务公平合理、公共领导协同提升是“四直为民”协商机制产生公共价值绩效的三大来源;政策过程参与、行政体制改革、服务流程再造是公共价值生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路径。作为公共价值绩效产生结果和过程的阐述,公共价值绩效生产的三条路径与绩效生产结果的三个来源相互强化、相互吸附,合力推动公共价值的创造生产。“四直为民”需要与其他案例研究共同致力于迈向社会全体的可能性解释。未来的公共价值管理研究要聚焦国家治理改革和服务创新等具体实践,形成中国经验贡献于国际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直为民” 地方治理创新 公共价值 绩效生产
下载PDF
中国政府创新专题 被引量:104
9
作者 杨雪冬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81-93,127,共13页
依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以来五届申请项目的资料,辅以问卷调查,对过去1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实性、创新的分布、创新的类型、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创新的影响力。研... 依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以来五届申请项目的资料,辅以问卷调查,对过去1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实性、创新的分布、创新的类型、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创新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必须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背景出发来审视丰富多彩的地方政府创新。这些创新多是从问题出发的,是对现有体制的充实和发展。但是,创新分布于不同的层级和部门,所以其对整体制度的影响也会由于层级、部门之间的矛盾而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过去10年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下载PDF
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晶晶 毛雅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5,共9页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影响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了回应以上问题,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主体、资源、效用三个层面选取七个解释变量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体关...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影响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了回应以上问题,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主体、资源、效用三个层面选取七个解释变量对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上级政府(领导)支持、学术关注、创新成果制度化以及非特定问题创新是保证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充分条件,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的充分条件组合共有六种,具体可归纳为三种解释模式,即资源支持模式、制度支撑模式以及创新扩散模式。研究结果对提高地方政府创新能力、提升地方政府创新生命力与持续性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可持续性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WTO规则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11
作者 刘朝晖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45-47,共3页
入世是我国全方位开放市场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契机,我们应根据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广阔的投资空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府管理... 入世是我国全方位开放市场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契机,我们应根据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广阔的投资空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体制 WTO规则 市场经济体制 管理体制创新 投资环境 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 全方位 投资者 助推器 入世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