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例脾脏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征 刘卫平 +4 位作者 唐源 蒋莉莉 张文燕 毕成峰 李甘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脾脏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复习9例脾脏T细胞和NK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进行免疫表型检测、EBER原位杂交及TCR-1基因重排检测。选用抗体有CD45RO、CD3ε、CD3、CD4、CD8、CD56、TI... 目的探讨脾脏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复习9例脾脏T细胞和NK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进行免疫表型检测、EBER原位杂交及TCR-1基因重排检测。选用抗体有CD45RO、CD3ε、CD3、CD4、CD8、CD56、TIA-1、Granzyme B、CD30、Ki-67和CD20。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4例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4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7例有随访资料,5例死亡(2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2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10个月。2例存活,1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月余),1例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14月余)。结论脾脏T及NK细胞肿瘤是一组少见的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质性淋巴瘤,均呈侵袭性临床过程,预后差。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须结合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脾脏 T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免疫表型 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特点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潘鑫艳 王丽 +3 位作者 陈玥 黎贵芸 杨丽琳 杨举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性 基因重排 免疫表型分型 生发中心B细胞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 BIOMED-2
下载PDF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滢瑜 范宜娟 +1 位作者 陈荣 章林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四肢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MIF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发于40~50岁,肿块位于肢端皮下组织,境界不清,生长缓...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四肢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MIF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发于40~50岁,肿块位于肢端皮下组织,境界不清,生长缓慢,偶伴疼痛。镜检:病变呈多结节状,玻璃样和黏液样间质相间的背景中有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变中肿瘤细胞呈3种典型形态:梭形细胞、神经节样细胞或RS细胞样细胞和脂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CD34弥漫(+),CD68和Mac387灶性(+),SMA、CK、HHF-35、S-100、CD30和CD15均(-)。结论MIF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瘤细胞由变异的纤维母细胞衍化而来。该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偶有转移。推荐局部扩大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流式免疫分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倩 荣雯玉 刘尚勤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2期265-267,共3页
流式免疫分型作为血液系统肿瘤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目前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微小残留病检测方面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本文就将在MM的免疫表型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个综述。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下载PDF
72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建国 夏大静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8-10,29,共4页
目的评价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四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9.0%,有2例形态学拟诊... 目的评价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四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9.0%,有2例形态学拟诊为M7亚型的AML经免疫分型确诊,3例形态学拟诊为M3亚型的AML经染色体检查除外M3亚型;AML患者较特异性抗原表达为CD13(90.0%),CD33(94.0%),染色体异常率55%,其中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占59%。伴t(15;17)染色体易位M3特异性表达CD13(100%)、CD33(100%)。M2b特异性表达CD19(100%)、CD34(100%)与t(8;21)染色体易位(100%)。M5易有CD14(25%)表达与t/del(11)(q23)染色体异常(50%)。髓系中易见淋系相关抗原表达,常见为CD7(24.0%),CD19(12%),CD10(6.0%)。CD7阳性AML患者染色体异常率达73%,显著高于CD7阴性AML患者(P<0.05);B-ALL患者染色体异常率83%,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率53%。T-ALL患者染色体异常率71%,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率60%。淋系中亦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常见为CD13(52.0%),CD33(35%)。结论免疫学分型结合染色体检查可提高AL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揭示细胞生物学特征。特殊类型AL如M0、M3、M7等的诊断必须依赖免疫分型与染色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免疫分型 染色体
下载PDF
282例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菊 巩文玉 刘怡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通过28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分型结果统计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各个亚型的分布情况:ALL的FAB分型以L2型为主,免疫分型以C-ALL型为主,前前B型次之;... 通过28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分型结果统计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各个亚型的分布情况:ALL的FAB分型以L2型为主,免疫分型以C-ALL型为主,前前B型次之;AML的FAB分型以M2型为主,其余各型均无统计学意义。作者还分析了免疫分型中抗体的使用,指出髓系细胞对CD13、CD14、CD15、CD33等抗体并不全部呈阳性反应或对CD7有交叉反应,因而为了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免疫分型 儿童
下载PDF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静 秘营昌 +6 位作者 王迎 林冬 李巍 孙晓明 周康 卞寿庚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对65例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短期培养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方案分为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对65例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短期培养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方案分为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二者兼顾的方案,bcr—abl阳性和(或)Ph阳性者部分加用伊马替尼。结果①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占急性向血病的6.7%,男性多见,WBC≥30×10^9/L者占52.3%,WBC≥100×10^9/L者占16.9%。②以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最常见,占81.5%,髓系和T系抗原共表达者占10.8%,髓系、B系、T系抗原共表达者占4.6%,B系和T系抗原共表达者占3.1%。③53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者22例,占41.5%,其中3例为bcr—abl(+);异常核型者高达58.5%,涉及9、22、d、ll、8、14、12号等染色体,Ph阳性或bcr—abl阳性者占32.1%。④65例患者完全缓解31例(56.4%)。17例Ph阳性或bcr—abl阳性者完全缓解6例(35.3%)。结论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高白细胞者多见,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最常见,异常核型发生率高,P11染色体阳性者多见,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双表型 急性 成人 免疫表型分析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梅 杨晓红 +5 位作者 王洪志 刘池 胡乃平 许勇钢 刘锋 麻柔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了解6q-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报道2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6q-)的AML,并对伴有6q-异常AML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ML-M1和AML—M2,均表达髓系抗原,不表达淋巴细胞抗原。... 目的了解6q-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报道2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6q-)的AML,并对伴有6q-异常AML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ML-M1和AML—M2,均表达髓系抗原,不表达淋巴细胞抗原。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del(6)(q21q25),t(4;7)(q10;q10)[3]/46,XX,del(6)(q21q25)[2]/46,XX[25]以及46,XX,del(6)(q23),t(7;11)(p15;p15)[5]/46,XX,t(7;11)(p15;p15)[9]/46,XX[6]。现有文献共报道了伴有6q-异常AML28例(包括该组报道的2例)。大部分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6q-的断裂点广泛分布于q12-q27,但主要累及6q21-q23区域。总体看来,伴有6q-异常的AML对化疗效果差、生存期短。6q-异常克隆本身可能导致了AML的临床恶性过程。AML患者出现6q-,可能与6号染色体长臂上myb以外癌基因的激活或抗癌基因的丢失有关。结论AML伴有6q-异常很少见,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临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染色体 免疫表型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