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57BL/6J小鼠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7
1
作者 匡志鹏 谢裕安 +3 位作者 杨帆 梁安民 罗小玲 吴继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建立C57BL/6J小鼠肝癌动物模型,为深入开展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取90只C57BL/6J小鼠,联合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20周,观察其肝癌的发生情况。另取10只同种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法检测病... 目的建立C57BL/6J小鼠肝癌动物模型,为深入开展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取90只C57BL/6J小鼠,联合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20周,观察其肝癌的发生情况。另取10只同种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法检测病变肝组织中AFP基因表达。结果实验组90只小鼠共死亡8只;病理学检查发现,存活的82只小鼠中有71只发生肝癌,诱癌成功率为78.9%(71/90),肝癌小鼠的肝癌组织学类型以中、高分化为主;另11只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中毒性肝炎或肝硬化(12.2%);对照组小鼠肝脏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成癌组中的肝癌组织RT-PCR检测可见AFP基因表达,非肝癌组织及对照组于组织中无AFP表达。结论采用DEN/CCl4/乙醇联合能诱导出C57BL/6J甲胎蛋白分泌型小鼠肝癌,诱导时间相对较短,癌变率高,部分病变肝组织中伴有肝炎、肝硬化病理学改变,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癌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和肝组织纤维定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兵顺 王继 +4 位作者 甄彦君 刘金星 魏梅新 孙树强 王淑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观察实验大鼠血清纤维化三项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定量之间的确切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人血清蛋白免疫损伤Wistar 大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综合分析模型组、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之... 目的 本研究观察实验大鼠血清纤维化三项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定量之间的确切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人血清蛋白免疫损伤Wistar 大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综合分析模型组、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肝组织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病理图象定量分析等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或P< 0-01) . 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病理图象定量分析模型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血清三项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定量呈现一致性改变,显示良好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理学 疾病模型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改进的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伏建峰 史清海 +1 位作者 岳新华 张东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制作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 给大鼠饮用5%递增到22%浓度的酒精,然后再以54%酒精每日3次,每次1.2~1.5mL灌胃的方法连续5或10周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制作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 给大鼠饮用5%递增到22%浓度的酒精,然后再以54%酒精每日3次,每次1.2~1.5mL灌胃的方法连续5或10周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 酒精灌胃5周后,40%(8/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酒精灌胃10周后,85%(17/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45%(9/20)大鼠出现酒精性肝炎的病理变化;酒精灌胃5、10周后,大鼠血清ALT、AST分别为(61±16)、(81±20)和(90±16)、(130±32)U·L^-1,均较同期对照组(33±8)、(58±9)和(46±15)、(51±11)U·L^-1有显著升高(P〈0.05);酒精灌胃10周后的大鼠血清ALT、AST较酒精灌胃5周后升高(P〈0.05)。结论 采用梯度浓度酒精、分次少量灌胃的方法,成功地制作了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酒精灌胃法 肝功能 肝病模型
下载PDF
明胶酶原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宇 高毅 +2 位作者 黄宇琦 俞金龙 方石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明胶酶A(mmp-2)酶原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内mmp-2的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分布进行了检测。 结果 在正常大鼠... 目的 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明胶酶A(mmp-2)酶原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内mmp-2的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分布进行了检测。 结果 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mmp-2的酶原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mp-2酶原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强,至肝纤维化中期到达最高峰,到肝纤维化晚期及肝硬变阶段其表达较中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水平。正常肝组织内,mmp-2的表达主要位于汇管区的胆管壁和毛细血管壁及肝窦壁的间质细胞;纤维化时,增生的纤维间隔附近亦有较高表达。 结论 mmp-2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直至肝硬变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明胶酶原A 疾病模型
下载PDF
TX小鼠的铜代谢特点和肝脏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铸 王莹 +4 位作者 任廷文 梁秀龄 徐评议 李洵桦 邱国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对TX小鼠的铜代谢特征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方法】TX小鼠16只以及同系DL小鼠16只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测定各自的血清铜、铜蓝蛋白等铜生化指标,用光学显微镜常规HE染色及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学特点。【结... 【目的】对TX小鼠的铜代谢特征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方法】TX小鼠16只以及同系DL小鼠16只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测定各自的血清铜、铜蓝蛋白等铜生化指标,用光学显微镜常规HE染色及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学特点。【结果】按于体质量的肝铜含量成年TX小鼠显著高于对照小鼠,[(701.9±234)mg/g vs.(15.6±3.8)mg/g,P<0.01]。光镜下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部分胞核增大呈空泡状,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见活跃增生的卵圆细胞。电镜下可见多数肝细胞的溶酶体结构有较多的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伴有线粒体增多肿胀。【结论】TX小鼠铜代谢特点和肝铜沉积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Wil-son病相符,是Wilson病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超微结构 铜代谢 病理学特征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的构建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彦伶 牟群 +4 位作者 潘连德 刘译浓 王爱卿 郑佳瑞 邱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药源性肝病模型中,诺氟沙星组阳性率最高(31.3%),土霉素组阳性率略低(15.0%),与诺氟沙星组和土霉素组池水相通的对照组阳性率较低(10.0%、5.0%),而4个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现阳性个体;高剂量和长时间使用两种药物均可导致中华鳖出现典型的"白底板"症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病例的病理过程均符合非寄生性肝病特征。药物致中华鳖肝组织损害的组织病理过程是:在药毒作用下,起初表现为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窦状隙扩张,肝淤血严重,体积增大显著,后期肝细胞索先于扩张的肝血窦变性和坏死,最终肝血窦也坏死,肝组织硬变并有肝性血样腹水产生;肝细胞内脂滴越来越多,核固缩变形,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以及内质网膨胀而破碎,细胞膜破碎,炎性细胞数量多,细胞病变与组织病理具有一致性。药源性肝病的转归表明,当致病因素(大剂量药物饵料)撤销后,中华鳖有较强的恢复性,且土霉素组较诺氟沙星组康复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药源性肝病 “白底板”症状 组织与细胞病理学 肝病模型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耀军 陈敏山 +3 位作者 李锦清 张亚奇 钟崇 梁惠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92-109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被认为是目前肝癌治疗中最为有效和最具前景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而消融范围有限、复发率高是其主要缺点,因此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RF... 背景与目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被认为是目前肝癌治疗中最为有效和最具前景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而消融范围有限、复发率高是其主要缺点,因此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RFA的范围、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目的是探讨RFA与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PEI)联合应用能否提高单针消融的范围,及其产生的消融灶的大小、形态特征,并分析其联合方式。方法:应用离体猪肝和兔VX2肝肿瘤模型分别进行PEI、RFA、RFA-PEI、PEI-RFA,比较各组消融灶的大小、体积、形态特征,消融参数和副作用。结果:离体实验PEI-RFA组的消融范围明显大于PEI、RFA、RFA-PEI组(分别为2.05cm×2.35cmvs.0.63cm×1.45cm,1.58cm×1.94cm,1.63cm×2.02cm;P<0.05);PEI-RFA组消融体积较大[(6.33±2.86)cm3vs.(0.33±0.18)cm3,(3.21±1.18)cm3,(3.67±1.58)cm3,P<0.05];类圆率更接近于1.0(0.87vs.2.36,0.82,0.80),PEI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体实验PEI-RFA组的消融范围明显大于PEI、RFA、RFA-PEI组(1.92cm×2.22cmvs.1.00cm×1.56cm,1.17cm×1.55cm,1.23cm×1.64cm,P<0.05);PEI-RFA组消融体积较大[(5.26±2.22)cm3vs.(0.93±0.61)cm3,(1.60±0.87)cm3,(1.90±1.15)cm3,P<0.05];类圆率更接近于1.0(0.87vs.1.61,0.75,0.75,P<0.05)。结论:RFA前先行PEI(PEI-RFA)可以明显提高RFA的单针消融范围和体积,而且产生的消融灶形态与临床上所常见的小肝癌形态更加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无水乙醇注射 肝肿瘤 疾病模型 VX2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抑制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春蕾 顾怡中 +1 位作者 钟薏 周荣耀 《河北中医》 2015年第10期1519-1522,1531,共5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移植性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移植性肝癌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氟尿嘧啶注射液(5-FU)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予蒸馏水和六味地黄丸汤剂...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移植性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移植性肝癌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氟尿嘧啶注射液(5-FU)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予蒸馏水和六味地黄丸汤剂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0 d;5-FU组予5-FU腹腔注射,隔日1次,治疗10 d。观察各组小鼠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质量、去瘤体质量、肿瘤质量、肿瘤指数、肿瘤生长抑制率(抑瘤率)、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细胞周期的情况变化。结果造模后第8 d,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均高于5-FU组及模型组(P<0.05),5-FU组与模型组体质量相当(P>0.05);造模后第16 d,实验组及5-FU组小鼠体质量及去瘤体质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实验组比5-FU组高出更明显(P<0.05)。各组小鼠肿瘤质量及肿瘤指数比较,实验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均高于5-FU组(P<0.05),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5-FU组抑瘤率比较,实验组低于5-FU组(P<0.05)。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百分比比较,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5-FU组(P<0.05),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细胞周期百分比比较,实验组G0-G1期细胞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5-FU组(P<0.05),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期细胞高于5-FU组(P<0.05),与模型组相当(P>0.05);各组G2-M期细胞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血清VEGF水平及ADC值比较,实验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均高于5-FU组(P<0.05),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抑制肝癌小鼠瘤体生长,影响瘤体细胞周期,诱导小鼠肝癌细胞凋亡,降低血清VEGF水平,降低肿瘤ADC值,从而产生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肝肿瘤 抗肿瘤药 动物 实验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its pathogenic effect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7
9
作者 Mingbo Cao Lei Dong Xiaolan Lu Jinyan Luo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2期111-116,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its pathological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of rats,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The rat NAFLD model was e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its pathological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of rats,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The rat NAFL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giving a fat-enriched diet. The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orm abdominal aorta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ALT, AST and IL-1, changes in the hepatic tissue 6-k-PGF1 α TXB2 were measur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OX-2 in rats livers were assay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T-PCR and Westernblot. Results: Light microscop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epatocytes were injured in the model group and slight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TXB2 and IL-1 in the fatty liver rat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IL-1 and TXB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0.05),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hepatic tissue 6-Keto-prostagl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odel group(P 〈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increased but P 〉 0.05. There was no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OX-2 in hepatic tissue of normal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there was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OX-2 antigen and the number of COX positive cell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at 4, 8, 12 wks. The intensity of expression of COX-2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 0.05 ) and the intensity of COX-2 expression in the treated group decreased remarkably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COX-2 mRNA and the level of COX-2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n the liver of model rats compared with normal rats, and significantly weaker in treated rats, than in 8W and 12W model rats(P 〈 0.05). Conclusion:The increase of COX-2 expression in NAFL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liver inflammation and damage. COX-2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rat NAFLD,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X-2 mRNA is downregulated by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 which can depress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control inflammatory response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liver non-alcoholic CYCLOOXYGENASE-2 INTERLEUKIN-1 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 thromboxane B2 animal disease model
下载PDF
中医肝脏生理病理的现代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百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共7页
本文从中西医对肝脏的认识、常见肝病的病机与辨证、肝病的实验研究及其展望4个方面,对中医肝脏生理病理的现代实验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脏的生理病理认识方面,有许多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对中医药的研究要进行创造... 本文从中西医对肝脏的认识、常见肝病的病机与辨证、肝病的实验研究及其展望4个方面,对中医肝脏生理病理的现代实验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脏的生理病理认识方面,有许多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对中医药的研究要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如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特长相结合,以分子和超微结构病理学为基础,并注重宏观整体治疗,必能显示出诊治肝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病理学 动物模型 肝病
原文传递
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英凯 迟宝荣 +1 位作者 孙波 王智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3-89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动物模型(CM)的建立及其稳定性。方法:8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别采用复合因素法、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法及玉米面、胆固醇加乙醇法建立大鼠肝硬化的模型(假小叶形成为判定CM成功的唯一标准)。复合因素法:40只大鼠... 目的:探讨肝硬化动物模型(CM)的建立及其稳定性。方法:8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别采用复合因素法、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法及玉米面、胆固醇加乙醇法建立大鼠肝硬化的模型(假小叶形成为判定CM成功的唯一标准)。复合因素法:40只大鼠,饲料为80%的玉米面、20%的动物油、0.5%胆固醇,饮料仅为15%的酒精,首次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1(以下浓度相同),以后每3 d皮下注射CCl43 mL.kg-1。第6周末随机处死6只大鼠做肝脏病理,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将余下存活的26只(逃逸2只、死亡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只均正常饲养,其中一组每7 d皮下注射3 mL.kg-1CCl4,观察第7、8周末的病理变化。CCl4加乙醇法:20只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余条件同复合因素法前6周。玉米面、胆固醇加乙醇法:20只大鼠,不用CCl4,余条件同复合因素法前6周。结果:复合因素法6周末处死6只大鼠均形成CM,成模后正常饲养,2周后假小叶均消失,而继续应用CCl42周后,大鼠假小叶基本存在。其余2种方法大鼠均未见典型肝硬化改变。结论:采用复合因素法建立的CM形成率高,成模后CCl4的应用能够保持CM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实验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四氯化碳 乙醇
下载PDF
丹皮酚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覃星柳 杨萍 《河北中医》 2015年第4期546-54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丹皮酚干预组,每组11只,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建模结束后,丹皮酚干预组予4 000 mg/kg丹皮...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丹皮酚干预组,每组11只,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建模结束后,丹皮酚干预组予4 000 mg/kg丹皮酚灌胃,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予相同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灌胃2周后,观察比较3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及肝指数,测定血清肝纤维化生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sⅣ)及透明质酸(HA)水平,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含量(MDA),肝组织病理切片行马松(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肝纤维化情况,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llagensⅠ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正常组,肝质量及肝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但丹皮酚干预组肝指数增加幅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肝组织Masson染色胶原纤维较正常组均明显增加(P<0.05),但丹皮酚干预组增加情况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大鼠血清肝纤维化生化指标PⅢP、LN、collagensⅣ及HA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5),但丹皮酚干预组增加幅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collagensⅠmRNA表达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丹皮酚干预组collagensⅠmRNA表达增加幅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及丹皮酚干预组大鼠肝组织MDA、GST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GSH、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丹皮酚干预组MDA、GST升高幅度及GSH、SOD降低幅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丹皮酚可以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过程,其作用机制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抗氧化作用来改善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肝硬化 大鼠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西红花酸改善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建敏 李伟 刘江 《河北中医》 2014年第11期1703-1706,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及西红花酸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西红花组大鼠均行酒精性脂肪肝造模,同时西红花酸组予西红花酸50 mg/(kg·d)灌胃预防性治...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及西红花酸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西红花组大鼠均行酒精性脂肪肝造模,同时西红花酸组予西红花酸50 mg/(kg·d)灌胃预防性治疗。比较3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水平及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速率,肝脏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肝脏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速率及脂肪酸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速率,苯胺羟化酶(ANH)、乙醇脱氢酶(ADH)及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与西红花酸组大鼠血清ALT和TG含量、肝脏TG和FFA含量、肝质量系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而西红花酸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及西红花酸组大鼠肝脏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速率、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速率和VLDL分泌速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且西红花酸组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速率高于模型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N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P<0.05),ADH、ALDH、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P<0.01),而西红花酸组ANH活性及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ADH、ALDH、SOD活性及GSH含量升高(P<0.05)。结论西红花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加速肝脏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增强血浆中TG消除速度,减轻肝脏脂肪堆积,增强ALDH活性,进而加速乙醇和乙醛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西红花 疾病模型 动物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芝麻素对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乔义岭 魏艳静 姜秀芳 《河北中医》 2010年第11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芝麻提取物芝麻素对四氯化碳(CC l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芝麻素高剂量组、芝麻素中剂量组、芝麻素低剂量组和甘利欣对照组6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于皮下注射40%CC l4溶液(5 ... 目的观察芝麻提取物芝麻素对四氯化碳(CC l4)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芝麻素高剂量组、芝麻素中剂量组、芝麻素低剂量组和甘利欣对照组6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于皮下注射40%CC l4溶液(5 mL/kg),以后每3 d予40%CC l4溶液(3 mL/kg)皮下注射造模,正常组予等容积花生油皮下注射。同时,正常组、模型组每日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灌胃;芝麻素高剂量组、芝麻素中剂量组、芝麻素低剂量组每日分别予9.0、3.0、1.0 mg/mL浓度芝麻素甲基纤维素悬浊液1.5 mL灌胃;甘利欣对照组每日予0.3 mg/mL甘利欣1.5 mL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 lb)、球蛋白(G)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芝麻素高剂量组、芝麻素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虽然仍高于正常组,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与甘利欣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芝麻素高剂量组、芝麻素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不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显著减轻,肝细胞坏死减轻,尤以芝麻素高剂量组肝组织改善显著,接近甘利欣对照组;芝麻素高剂量组、芝麻素中剂量组、芝麻素低剂量组、甘利欣对照组TP、A l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模型组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血清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芝麻素能改善造模大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状况,对肝功能有保护作用,而且与剂量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芝麻脂素 四氯化碳 慢性病 肝疾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垂盆草复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丽 张卫 +4 位作者 吕玲燕 施晓卉 陈晓峰 余辉 倪磊 《河北中医》 2018年第10期1540-1545,共6页
目的观察垂盆草复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D-Gal 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双环醇组及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 目的观察垂盆草复方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D-Gal 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双环醇组及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10 m L/kg灌胃,双环醇组予双环醇300 mg/kg灌胃,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垂盆草复方提取物18、36、72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后1 h,空白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D-Gal N 800 mg/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损伤的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评分,计算小鼠肝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双环醇组及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ALT、AST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双环醇组及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剂量组ALT、AST水平均高于双环醇组(P<0.05),垂盆草复方提取物高剂量组ALT、AST水平与双环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垂盆草复方提取物高剂量组ALT、AST水平低于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剂量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指数升高,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环醇组及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肝脏指数降低,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与双环醇组比较,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剂量组肝脏指数升高,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垂盆草复方提取物高剂量组各项水平与双环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垂盆草复方提取物低、中剂量组比较,垂盆草复方提取物高剂量组肝脏指数降低,GSH-Px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复方合剂 中草药 肝病 疾病模型 动物 动物实验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肝及肾上腺移植模型比较
16
作者 陈红霞 谭志刚 +6 位作者 林惠然 冯露平 郑楚雅 廖文峰 曾如凤 刘锦信 卓振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目的 建立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肝移植模型,并与肾上腺原位移植模型进行比较,探索模型的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针将含有5×10^(5)(SK-N-SH)细胞溶液沿肝叶长轴种植于小鼠肝左叶,造模结束后检测肿瘤的生长、转移情况、... 目的 建立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肝移植模型,并与肾上腺原位移植模型进行比较,探索模型的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针将含有5×10^(5)(SK-N-SH)细胞溶液沿肝叶长轴种植于小鼠肝左叶,造模结束后检测肿瘤的生长、转移情况、相关基因表达及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小鼠接种肿瘤细胞21 d后成瘤率达100%,肿瘤的生长、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及病理特征明显。结论 本文通过更为简单的手术造模方法,成功构建了一种神经母细胞瘤肝移植模型,为NB研究者今后科学实验提供了更多理想的模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原位移植 肝移植 疾病模型 成瘤率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煦勇 于立新 +1 位作者 刘小友 袁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4-615,61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整块切取供鼠肝脏及肾脏,肝下下腔静脉在右肾静脉以下切断,肾动脉在根部切断;切除受体肝及右肾;供肝肝上下腔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袖套法吻合...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整块切取供鼠肝脏及肾脏,肝下下腔静脉在右肾静脉以下切断,肾动脉在根部切断;切除受体肝及右肾;供肝肝上下腔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袖套法吻合肾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右肾动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受体肾动脉吻合;用支架管重建胆道和输尿管。结果移植血管吻合时间短,受体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为73.3%,移植肝及肾功能良好。结论此模型是一种较为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位肝肾联合移植 动物模型 肝移植 肾移植
下载PDF
人肝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和皮下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宁 脱帅 +3 位作者 刘秋珍 杨波 王明耀 朱希伟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为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采用人肝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探讨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为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采用人肝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乳酸脱氢酶(LDH)]榆测,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同一人体瘤源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LBL-0102)和皮下移植模型(HLBL-0103)。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为肝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D45RO、CD79a阳性,CD3、CD7阴性。血清学AFP阴性,HBsAg阳性,LDH 1267.5U/L。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移植瘤细胞DI值1.57~1.61,均为异倍体。HLBL-0102和HLBL-0103分别传至37代和31代,共移植裸鼠383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LBL-0102移植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临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及静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被累及。HLBL-0103在裸鼠皮下呈结节状局部生长。结论 HLBL-0102和HLBL-0103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肝恶性淋巴瘤裸鼠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肝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淋巴瘤 肿瘤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苗雄鹰 赵华 +5 位作者 齐海智 胡辅珍 钟德 王午 冯大作 姜晓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为建立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模型,共施行PBOLT12次。结果表明:12次PBOLT术后成活10头,手术成功率833%;平均手术时间7±1h,平均无肝期34±12min,平均失血量1200±2... 为建立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模型,共施行PBOLT12次。结果表明:12次PBOLT术后成活10头,手术成功率833%;平均手术时间7±1h,平均无肝期34±12min,平均失血量1200±200ml。术后各时期病理学检查示移植肝形态结构正常。提示建立猪PBOLT模型具可行性。缩短无肝期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肝 疾病模型.动物
下载PDF
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凤玲 侯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9期4-5,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三组:健康对照组、模型(ALF)组、大黄素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黄素组于造模后12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mg/kg,每天2次。模型组及大...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三组:健康对照组、模型(ALF)组、大黄素组。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黄素组于造模后12h开始腹腔注射大黄素10mg/kg,每天2次。模型组及大黄素组分别在造模后24、72和120、168h,随机各取6只,留取门静脉血及肝组织。结果造模后24h,大鼠血清ALT、AST值明显升高,分别为(537.3±133.7)U/L和(797.2±159.3)U/L,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4.5±4.2)U/L和(81.6±5.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4.825,P<0.01),以72h最为显著。造模后24h,大黄素组与模型组血清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72h,大黄素组血清ALT、AST分别为(116.8±56.2)U/L和(165.5±78.7)U/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728.0±137.4)U/L和(1416.7±25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6.544,P<0.05)。至120h和168h,两组血清ALT、AST均持续下降。结论大黄素具有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疾病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