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1
1
作者 白文元 姚希贤 冯丽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67-1268,共2页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变的必经阶段.LF 是由于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失衡的结果.近年来,随着肝细胞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对 LF 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变的必经阶段.LF 是由于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失衡的结果.近年来,随着肝细胞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对 LF 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使我们对 LF 发生、发展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外基质 成象 血清诊断 治疗 NMR
下载PDF
Effects of AT1 receptor antagonist,Iosartan,on rat hepatic fibrosis induced by CCl_4 被引量:42
2
作者 Hong Shan Wei Ding Guo Li Han Ming Lu Yu Tao Zhan Zhi Rong Wang Xin Huang Jing Zhang Ji Lin Cheng Qin Fang X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hua Hospital,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40-545,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losartan,an AT1receptor antagonist,on hepatic fibrosis induced byCCl<sub>;</sub>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AT1receptors are expressed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s,METHODS AND... AIM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losartan,an AT1receptor antagonist,on hepatic fibrosis induced byCCl<sub>;</sub>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AT1receptors are expressed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s,METHODS AND RESULTS Fif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weighing(180±20)g,wererandomized into five groups(control group,modelgroup,and three losartan treated groups),inwhich all rats were given the subcutaneousinjection of 40% CCl<sub>4</sub>(every 3 days for 6 weeks)except for rats of control group.Rats of losartan-treated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losartan(20 mg/kg,10 mg/kg,5 mg/kg,daily gavage),After 6weeks liver tissue and serum samples of all ratswere examined.Serum hyaluronic acid(HA),procollagen typeⅢ(PCⅢ)were detected byradioimmunoassays,van Giesion collagen staining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ratswith liver fibrosis.The expression of AT1receptor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and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a-SMA)inliver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Compared withmodel group,serum ALT and AST of losartan-treat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t=4.20,P【0.01 and t=4.57,P【0.01).Serum HAand PCⅢals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t=3.53,P【0.01 and t=2.20,P【0.05).Thedegree of fibrosis was improved by losartan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s of AT1 receptors,TGF-β,and α-SMA in liver tissue.CONCLUSION AT1 receptor antagonist,losartan,could limit the progression of the hepatic fibrosisinduced by CCl<sub>4</sub>.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the de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AT1 receptorsand TGF-β,ameliorating the injury of hepatocytes;activation of local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mightrelate to hepatic fibrosis;and during progressionof fibrosis,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mightexpress AT1 recep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drug therapy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ANTAGONIST LOSARTAN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治疗 被引量:33
3
作者 蒋树林 姚希贤 孙玉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84-685,共2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组织的过度沉积,系纤维增生(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和纤维分解(细胞外基质降解)不平衡的结果.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导致肝硬变的基础,故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强调病因治疗外,还应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组织的过度沉积,系纤维增生(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和纤维分解(细胞外基质降解)不平衡的结果.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导致肝硬变的基础,故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强调病因治疗外,还应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但迄今为止,尚乏较为理想的治疗肝纤维化药物.在肝纤维化治疗上,劳逸结合、合理营养,戒酒、避免使用有损于肝脏的药物为本病治疗的基础.去除病因、消除炎症以及肝纤维化的防治为治疗的关键,对有 HBV,HCV 感染的慢性肝病,病毒持续复制者,应及时采用抗病毒辅以调节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治疗 药物疗法 基因疗法 干扰素
下载PDF
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明妃 李如成 +1 位作者 陈长虹 高孝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8-719,722,共3页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40ml加入10%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40ml加入10%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疗程。结果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血氨和改善肝功能(P<0.05或0.01),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有效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药物治疗 肝性脑病/药物治疗 鸟氨酸-天门冬氨酸 血氨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对肝硬变患者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晓岚 姚希贤 +1 位作者 李永军 王丽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Vit.C)对肝硬变患者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Vit.C 10g稀释于50g·L^1葡萄糖300mL 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1,连用14d 16d 观察应用与未用Vit.C治疗的肝硬变患者共58例,治疗前后的AL.T、胆红素...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Vit.C)对肝硬变患者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Vit.C 10g稀释于50g·L^1葡萄糖300mL 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1,连用14d 16d 观察应用与未用Vit.C治疗的肝硬变患者共58例,治疗前后的AL.T、胆红素(Bil)、血清Vii,C、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Vit C治疗后ALT(1020±888 nk△_1·L^1vs 516±422 nk△_1·L^1.P<0.01)和Bil(47+42μmol·L^1vs36±50μmol·L^1.P<0.05)明显降低:而且肝硬变Vit(治疗组ALT(516±422nk△t·L^1 vs 703±582nk△·L^1.P<0.05)和Bil(36±50μmol·L^1vs 48±56μmol·L^1.P<0.05)明显低于病例对照组。CD4/CD8比值、淋转率虽治疗前(1.08%0.28%.46.70%±10.41%)、后(1.26%±0.24%.55.52%,7.83%)均仍明显低于正常(1.52%±0.29%).P<0.01;但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红细胞C31,受体花环率治疗后(20.37%±6.20%)明显高于治疗前(15.90%7.11%),P<0.05,维生素C与CD4/CD8比值、淋转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呈正相关(n-31,0.613,0.512,0.567,P<0.01)。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在治疗肝硬变患者中,具有降酶退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肝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药理学 抗坏血酸 肝硬化 病理生理学 免疫学
下载PDF
马洛替酯抑制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阳学风 曾明新 +1 位作者 张明亮 刘金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研究国产马洛替酯抑制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对Balb/c小白鼠用400mL/LCCl4橄榄油溶液2mL/kg,ig,1次/wk,同时自由饮用50mL/L酒精水溶液,治疗组于wk16起加马洛替酯50或100mg/... 目的研究国产马洛替酯抑制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对Balb/c小白鼠用400mL/LCCl4橄榄油溶液2mL/kg,ig,1次/wk,同时自由饮用50mL/L酒精水溶液,治疗组于wk16起加马洛替酯50或100mg/(kg·d),ig,5d/wk.wk24末断头处死,取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清蛋白(Alb)剖腹取肝,部分作病理检查,HE和VG染色,观察肝纤维化分期;部分制成100g/L肝匀浆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HA)含量.选择40例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2组,采用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及3mo后,检测血清ALT,Alb,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透明质酸(HA).结果模型组绝大多数小鼠肝脏形成了假小叶,肝组织Hyp(mg/g),HA含量(mg/g)是370±212,213±034.治疗组Ⅳ,Ⅴ组Hyp含量是223±60,161±10;HA含量是134±014,053±017.治疗组Ayp,H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慢性肝炎患者治疗3mo后,血清PⅢP(kU/L),HA含量(mg/L)分别是14±10,745±276;安慰剂组PⅢ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马洛替酯
下载PDF
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吕艳艳 薛阳利 +4 位作者 陶美花 杨妙妍 龙俊宏 曹团平 高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治疗组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后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治疗组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后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苷和干扰素联用在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药物疗法 黄芩苷/治疗应用 干扰素-α/治疗应用
下载PDF
鬼针草总黄酮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α-SMA、TGFβ_1及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元庆 陈飞虎 +3 位作者 沈际佳 吴繁荣 袁丽萍 钟明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研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鬼针草总黄酮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日本血... 目的研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鬼针草总黄酮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末随机分为TFB高剂量组(230mg/kg·d-1)、中剂量组(115mg/kg·d-1)、低剂量组(57.5mg/kg·d-1)和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5mg/kg·d-1)和模型组,各组均于感染42d后用吡喹酮(400mg/kg·d-1)治疗1d,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14周后处死,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碱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α-SMA、TGFβ1、Ⅰ型胶原、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TFB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组织α-SMA、TGFβ1、TIMP-1表达及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TFB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FB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FB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FB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H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剂量TFB显著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α-SMA、TGFβ1、Ⅰ型胶原、TIMP1表达,其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中药疗法 肝硬化/中药疗法 刺针 草/药理学 黄酮类肌动蛋白类 转化生长因子β/药物作用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永宏 周力 +1 位作者 卢源 张涛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RIA测定70例肝硬变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血清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肝硬变患者随机分...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RIA测定70例肝硬变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血清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肝硬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为综合治疗组,实验组为综合治疗加前列腺素E1(PGE1).两组治疗前以上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按Child分级,治疗前患者血清HA,PⅢP,CⅣ水平两组均为A级<B级<C级.两组治疗4wk后再测定血清HA,PⅢP,CⅣ含量.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HA,PⅢP,CⅣ明显高于正常组(μg/L;982±658,248±46,168±41,vs253±10,93±18,81±31;P<001).实验组A,B两级患者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显著下降,A级:429±326,166±12,126±21;B级:686±419,267±21,169±30;vsA级:269±151,96±20,86±10,B级:419±326,150±36,111±31;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也下降,A级:432±325,165±12,128±22,B级:69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前列地尔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螺内酯对肝硬变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向飞 王吉耀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索螺内酯对门脉高压实验犬和肝硬变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用直接门脉插管测压和99mTcMIBI心肝放射性摄取比值(H/L)测定慢性胆总管结扎肝硬变犬(n=16)门静脉压力和门体分流,口服螺内酯20mg... 目的探索螺内酯对门脉高压实验犬和肝硬变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用直接门脉插管测压和99mTcMIBI心肝放射性摄取比值(H/L)测定慢性胆总管结扎肝硬变犬(n=16)门静脉压力和门体分流,口服螺内酯20mg/(kg·d).肝硬变患者14例测定H/L,门静脉内径和流速后口服螺内酯80mg/d,4wk为1疗程.结果完成试验的犬13只治疗前后门脉压力(kPa)从259±051下降为242±047(P<005),H/L从033±006降至030±008(P<005).14例肝硬变患者治疗前后H/L值从120±026降为102±034(P<005),门脉内径(mm)从139±23缩小为123±20(P<005).门静脉流速明显增加.结论螺内酯口服可降低门脉压力和门体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闻法 血液动力学 螺内酯
原文传递
三种核苷类似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素花 张爱国 魏月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9期2886-2887,2890,共3页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组)100 mg/d、阿德福韦酯(B组)10 mg/d、恩替卡韦(C组)0.5 mg/d口服,...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组)100 mg/d、阿德福韦酯(B组)10 mg/d、恩替卡韦(C组)0.5 mg/d口服,对照组(D组)仅给予保肝、对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情况等。结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A组患者死亡2例,另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酪氨酸(Y)、蛋氨酸(M)、2个天冬氨酸(D)]变异及时加用阿德福韦酯退出观察;B组患者死亡1例;C组患者无一例死亡;D组疗效最差,死亡4例。A、B、C组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均较D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可首选恩替卡韦,亦可选用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药物疗法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鸟嘌呤/类似物和衍生物 腺嘌呤/类似物和衍生物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肝泰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会同 张新军 +1 位作者 孙振华 蒋全德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肝泰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2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64)和对照组(B组,n=60),两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实验组除按上述方...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肝泰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2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64)和对照组(B组,n=60),两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实验组除按上述方法服用拉米夫定外,给予肝泰乐0.2g,3次/d,疗程1a。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学标记物、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均有良好的病毒学应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肝功能的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肝泰乐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改善具有优于单一用药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药物疗法 肝炎 乙型 慢性/药物疗法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马洛替酯治疗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秀玉 商洁 +3 位作者 朱仁平 刘德恭 温源溯 刘坤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1-283,共3页
本文采用马洛替酯以随机双盲法治疗35例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应用马洛替酯口服(治疗组每片含100mg,对照组每片含5mg),60kg以上6片/d,50kg以上5片/d,40kg以上4片/d,分2次服,3mo为一个疗程。结果表明该药对... 本文采用马洛替酯以随机双盲法治疗35例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应用马洛替酯口服(治疗组每片含100mg,对照组每片含5mg),60kg以上6片/d,50kg以上5片/d,40kg以上4片/d,分2次服,3mo为一个疗程。结果表明该药对ALT,TTT和乙肝5项指标无影响,但对升高血清白蛋白和降低γ球蛋白有作用。该药口服方便,可作为慢性肝疾病提高白蛋白及降低γ球蛋白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替酯 肝炎 肝硬变 疗效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飞 姚树坤 +1 位作者 李志辉 史华存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500-501,共2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对小剂量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治疗性作用.方法对肝脏Ⅰ,Ⅲ,Ⅳ,Ⅴ型胶原及结蛋白(desmi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并用电镜观察肝细胞,ItO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Cl_4诱导的大...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对小剂量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治疗性作用.方法对肝脏Ⅰ,Ⅲ,Ⅳ,Ⅴ型胶原及结蛋白(desmi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并用电镜观察肝细胞,ItO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可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全反式维甲酸能抑制Ito细胞的激活与增殖,马洛替酯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效果较秋水仙碱差.结论会反式维甲酸、马洛替酯有轻微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药物疗法 维甲酸/治疗应用 马洛替酯/治疗应用
下载PDF
扁桃甙对大鼠肝贮脂细胞增殖和产生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徐列明 刘成 刘平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桃仁有效单体扁桃甙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注大鼠肝脏,以11%Metrizamide分离出贮脂细胞,传一代培养后分别加入10-4-10-9mol/L浓度的扁桃甙液温育72h,分别作... 目的探讨桃仁有效单体扁桃甙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注大鼠肝脏,以11%Metrizamide分离出贮脂细胞,传一代培养后分别加入10-4-10-9mol/L浓度的扁桃甙液温育72h,分别作细胞增殖和细胞产生胶原的测定.结果低浓度药物能减少[3H]胸腺嘧啶核苷细胞内掺入量及抑制[3H]脯氨酸掺入于细胞分泌的胶原酶敏感蛋白和细胞层胶原酶敏感蛋白中,其中尤以10-8mol/L浓度最为明显,其对贮脂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250%,培养液和细胞内胶原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42%和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甙 苦杏仁甙 药理学 肝硬变 贮脂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汉防己甲素及维拉帕米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学松 李定国 +1 位作者 陆汉明 徐芹芳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及维拉帕米(Ver)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Tet及Ver对3T6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及Ver可使3T6细胞G1期或G2+M期细...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及维拉帕米(Ver)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Tet及Ver对3T6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及Ver可使3T6细胞G1期或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Tet(15,20μg)使细胞RNA含量显著下降(P<001);Ver(10,20μg)使细胞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Tet(15,20μg)和Ver(5,10μg)均使细胞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Tet及Ver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维拉帕米 药理学 成纤维细胞 肝硬变
原文传递
己酮可可碱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瑞红 钱绍诚 +1 位作者 吕洪敏 张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5-227,I003,共4页
目的:已酮可可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血管扩张剂,观察其对综合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实验采用CCl4及高脂低胆碱及酒精饮食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分别给予口服已酮可可碱、秋水仙碱及蒸馏水对照... 目的:已酮可可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血管扩张剂,观察其对综合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实验采用CCl4及高脂低胆碱及酒精饮食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分别给予口服已酮可可碱、秋水仙碱及蒸馏水对照治疗10周。治疗前后测定血ALT,纤维化指标IV型胶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同时作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口服已酮可可碱大鼠血清ALT、IV型胶原、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结果表明已酮可可碱治疗后肝纤维化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染色显示其胶原面积百分比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已酮可可碱能有效治疗及预防大鼠肝纤维化,是具有临床抗纤维化治疗潜力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治疗 己酮可可碱 大鼠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软肝缩脾丸治疗慢性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申德林 张成道 +8 位作者 王全楚 焦栓林 许丽芝 江河清 武淑环 安敬军 薛爱荣 李俊义 刘喜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在1995-06/1998-06期间,我们承担河南省科委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慢纤化)的临床攻关课题,研制出纯中药制剂'软肝缩脾丸',应用此药治疗慢纤化患者96例(观察组),与复肝康治疗慢纤化患者82例(对照组)比较,并进行了动物实验,... 在1995-06/1998-06期间,我们承担河南省科委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慢纤化)的临床攻关课题,研制出纯中药制剂'软肝缩脾丸',应用此药治疗慢纤化患者96例(观察组),与复肝康治疗慢纤化患者82例(对照组)比较,并进行了动物实验,现将其临床及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研究1.1 对象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作为我们观察的病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确定.①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临床或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变,就诊时仍有肝功能损害者;②乙肝病毒感染标记(HBsAg,HBe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药疗法 透明质酸 软肝缩脾丸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云丽 马丽娜 陈新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041-5043,共3页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每日100m g)者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0例。观...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每日100m g)者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0例。观察患者治疗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等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死亡追溯死因。统计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上述指标、Ch ild-Pugh评分及其转归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ALT、TB、ALB水平12周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观察结束时治疗组23例(76.6%)患者有病毒应答,而对照组为4例(13.3%)。(3)观察结束时治疗组中A级8例、B级21例、C级1例,Ch 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A级1例、B级10例、C级11例,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3例(10%)。(4)观察期内治疗组并发肝昏迷4例,肝肾综合征3例,肝癌1例;对照组则分别14例、10例、5例。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8例。(5)治疗组共6例出现YMDD变异,5例出现病毒变异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继续治疗。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肝炎 乙型/并发症/药物疗法 肝硬化/药物疗法/病因学 回顾性研究 人类
下载PDF
肝康合剂实验性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红安 聂青和 +2 位作者 王媛 郭永红 聂丹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128-1131,1183,共5页
目的:探讨肝康合剂对实验性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雌性Wistar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肝康合剂作为抗肝纤维化药物,通过光镜观察肝脏HE、VanGieson(VG)胶原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 目的:探讨肝康合剂对实验性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雌性Wistar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肝康合剂作为抗肝纤维化药物,通过光镜观察肝脏HE、VanGieson(VG)胶原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大鼠使用肝康合剂后肝脏组织中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在造模结束后肝组织学改变呈进行性加重,以造模结束后3月为著,TIMP-1、TIMP-2mRNA及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电镜见模型组有较多激活的HSC及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肝窦周间隙及肝细胞间,经肝康合剂治疗后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肝组织结构明显好转,纤维组织明显减少,未见到激活的HSC,TIMP-1、TIMP-2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其效果为预防组及治疗组效果均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肝康合剂可以逆转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机制可为:1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ECM的生成及TIMP分泌;2直接抑制TIMP-1、TI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二者共同作用使得TIMP分泌减少,从而降低对MMPs的抑制,有利于MMPs对ECM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药物疗法 肝硬化/病理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代谢 胶原Ⅰ型/代谢 胶原Ⅱ型/代谢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