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 被引量:156
1
作者 阎建忠 吴莹莹 +2 位作者 张镱锂 周绍宾 石玉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随着草地退化和药材资源减少,青藏高原东部农牧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影响。农牧民如何利用生计资产实现生计多样化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实地调查采用PRA法,结合调查结果调整了生计资产评估指标,从样带尺度定量分析了高原东... 随着草地退化和药材资源减少,青藏高原东部农牧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影响。农牧民如何利用生计资产实现生计多样化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实地调查采用PRA法,结合调查结果调整了生计资产评估指标,从样带尺度定量分析了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区、山原区和高原区农牧民的生计资产现状、生计多样化特点和今后的生计策略。结果表明:①生计多样化是农牧民普遍采用的生计策略。高山峡谷区农牧民生计多样化水平较高,从事二三产业较多,普遍寻求发展型生计。而随着海拔升高,农牧民的生计多样化水平降低,从事的生计活动类型减少,发展型生计的比例也降低;②海拔较低的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生计资产总值高,而海拔越高的高原区,生计资产总值较低,主要反映在人力资产和自然资产上;③居民所拥有的生计资产与生计多样化水平高度正相关;④农牧民近期仍基于生计资产改善生计策略;⑤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农牧民寻求发展型生计为高原区牧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建议政府围绕生计多样化的制约因素进行投入,以提高牧民的能力,协助高原区牧民建立发展型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样带 生计 生计多样化 生计资产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07
2
作者 阎建忠 喻鸥 +1 位作者 吴莹莹 张镱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8-867,共10页
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高原东部样带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11个乡镇的879户农牧民样本数据,开展了不同地带生计脆弱性评估。该指标体... 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高原东部样带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11个乡镇的879户农牧民样本数据,开展了不同地带生计脆弱性评估。该指标体系反映了农牧民面临的主要风险,其生计资产,以及农牧民和政府应对风险的措施。结果表明:高原区农牧民生计脆弱性程度高于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区。高原区的满掌乡最为脆弱,即便有政府的帮助,农牧民也不能应对风险。脆弱性程度高的山原区上部和高原区,处于不能适应的边缘,如不采取措施,当地牧民将不能应对气候变化、草地退化、药材退化等多种风险。导致该区牧民生计脆弱的原因既有各种风险的冲击,也因牧民自身生计资产和适应能力的不足。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下部的乡镇,农牧民能有效地应对风险,需进一步拓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渠道。因此,高原区和山原区上部的纯牧区是脆弱区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强农牧民的适应能力。政府的救助措施应从改善自然资产转变到改善人力资产和金融资产,如技能培训、实行医保和畜病防治全覆盖、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在黑土滩区全面实行退牧还草、对退化草场进行治理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计 脆弱性 适应能力
下载PDF
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秦巴山区安康市为例 被引量:68
3
作者 崔晓明 陈佳 杨新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文基于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建立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实地调查并分析乡村旅游影响下的秦巴山区农户生计状况,以及不同地理单元农户生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户自适应能力和生计保障程度,扶... 本文基于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建立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实地调查并分析乡村旅游影响下的秦巴山区农户生计状况,以及不同地理单元农户生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户自适应能力和生计保障程度,扶贫效果较为显著,参与旅游发展的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全区平均水平;(2)调查点农户的生计资本得到增加,但五大资本中社会资本值低较,农户可获得的社会资源有限;(3)四类乡村旅游地农户(即,秦巴山区中心城区依托型、大中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和边远型乡村旅游地)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大中城市近郊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与乡村旅游形成良好互动,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结果优于其他类型乡村旅游地;(4)农户社区组织的建构对增加和拓展农户的生计资产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可为贫困山区农户生计发展、扶贫及乡村旅游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生计资本 乡村旅游 区域差异 秦巴山区
下载PDF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杨晶 丁士军 邓大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收入分配和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一直是全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个体相对剥夺视角,利用Kakwani指数测算失地农民个体收...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收入分配和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一直是全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个体相对剥夺视角,利用Kakwani指数测算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状况,并探究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指数处于较高剥夺区间,且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东、中、西部地区的指标值分别达到0. 516、0. 552、0. 595。②失地农民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容易降低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健康状况好的失地农民的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比健康状况差的失地农民低0. 065个单位,由基础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反映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分别为-0. 034、-0. 046。③不同类型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也呈显著负相关,失地后传统的以血缘和亲缘为核心的纽带型社会资本在降低微观个体收入不平等方面的效果依然存在,其对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为-0. 032。④异质性研究再次证实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和社会资本积累在缩减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同失地群体个体收入不平等和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以组织身份衡量的连接型社会资本仅与东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呈显著负相关,抑制效应为-0. 055。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和社会资本水平来防止群体固化和收入剥夺恶化问题,各区域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消减收入剥夺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新时代降低失地农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家庭禀赋 生计 个体收入不平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的实证 被引量:57
5
作者 张佰林 张凤荣 +1 位作者 周建 曲衍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2-1279,共8页
从微尺度考察农村居民点演变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分析框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方法,以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功能一... 从微尺度考察农村居民点演变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分析框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方法,以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功能一直是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的主导,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农业生计主导阶段(1949~1977年),农户以种植业为主要生计来源,利用庭院及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生计多样化阶段(1978~1999年),农户生计策略演变为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相结合,农户在宅基地内修建猪圈养猪,在庭院内散养家禽;生计非农转化阶段(2000~2012年),农户以种植和外出务工相结合为生计策略,将庭院硬化用来晾晒粮食、猪圈改造为储物间存放粮食和农机具。农村居民点用地一直以宅基地为主导,缺乏非农生产用地;随着生计成果的逐渐丰富,农户对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追求不断强化,表现在对住宅建筑材料的优化、居住空间的扩展及旧住宅的翻新。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承载状况是与农户生计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充分尊重这一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计 生活功能 农业生产功能 非农生产功能 核桃园村
下载PDF
社会质量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55
6
作者 林卡 高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3,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社会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理论创新。社会质量理论作为国际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范...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社会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理论创新。社会质量理论作为国际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可以为中国的社会政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该理论倡导社会团结理念,也涉及社会经济保障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这对于缓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快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并设立相关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民生 社会政策 社会建设
下载PDF
乡村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生计、生活与生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 被引量:46
7
作者 谢元海 闫广芬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39,共8页
乡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与乡村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动态的、多元的,应该以整体、多元的视角看待乡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往关于乡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定位是相对静止的、片面的,与乡村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背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 乡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与乡村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动态的、多元的,应该以整体、多元的视角看待乡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往关于乡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定位是相对静止的、片面的,与乡村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背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内涵,故而应站在乡村振兴的全局高度,根据乡村振兴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诉求来探讨乡村职业教育的应然定位,具体包括乡村居民个体的生计发展诉求、乡村经济振兴的技能人才诉求和乡村生态重构的人文传承诉求。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乡村居民和乡村社会的发展来确立乡村职业教育的生计价值取向、生活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职业教育 生计 生活 生态
原文传递
民生论 被引量:27
8
作者 邓伟志 卜佳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共11页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许多社会团体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是,由于在认识论上缺乏辩证法,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议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民生政府的方向转变,把社会还给社会。...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许多社会团体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是,由于在认识论上缺乏辩证法,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议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民生政府的方向转变,把社会还给社会。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准备迎接"以社会建设为中心"这一顺乎时代潮流的大趋势。民生研究是学术研究的生长点,学术界应当把对民生问题的研究当作"学"字第一号的大课题,从而为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政府职能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及适应性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华民 王立新 +2 位作者 杨劼 梁存柱 王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5,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畜牧业和农业区域10个嘎查村102家农牧户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分析了当地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结果显示,乌审旗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极为脆弱...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畜牧业和农业区域10个嘎查村102家农牧户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分析了当地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结果显示,乌审旗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极为脆弱。干旱是乌审旗农牧业区域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对两个区域农牧民生计影响的脆弱程度不同;农牧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些过程多数都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限制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资金匮乏、技术缺乏或落后、水资源短缺;农牧民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但还不足以应对长期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民 生计 适应性 乌审旗
原文传递
高寒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脆弱性影响评价——以甘南高原为例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钦 赵雪雁 +2 位作者 雒丽 王亚茹 薛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1-790,共10页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的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南高原为例,建立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539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对甘南高原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的影响不同,其中,青年户主型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最强,中年户主型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最小;从低收入农户到高收入农户、从低教育水平农户到高教育水平农户、从纯农户到二兼户,其生计脆弱性趋于降低,但从低抚养比农户到高抚养比农户,其生计脆弱性趋于增大;(2)气候变化对甘南高原不同区域农户生计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纯牧区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最强,农区农户生计脆弱性最小;(3)农户生计的脆弱性与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非农化水平及生计多样化水平呈负相关,与家庭抚养比呈正相关。最后,提出了减轻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户 生计 脆弱性 甘南高原
原文传递
民生体育论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小林 王正伦 周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人是历史的主体,民生是历史的重心,建构和谐社会主义应以人能拥有生命、获得生活、维持生计为第一要义。本文提出"民生体育"概念,试图从民生的角度为新的社会语境下对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保持人民基本幸福感所需要实施的一... 人是历史的主体,民生是历史的重心,建构和谐社会主义应以人能拥有生命、获得生活、维持生计为第一要义。本文提出"民生体育"概念,试图从民生的角度为新的社会语境下对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保持人民基本幸福感所需要实施的一类体育生活给予重新赋意,寄希社会公民对健康权力保持持续追求、社会权力机构对公共事务实施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民生体育 和谐社会 公共事务 公共产品
下载PDF
论民生的经济学性质 被引量:28
12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4,119,共11页
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民生,非民生的经济活动是人类行为的异化。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是一切民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和前提。而如果承认分配均等的民生价值,那么,在社会总收入或总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分配越平均社会总效用就越大... 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民生,非民生的经济活动是人类行为的异化。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是一切民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和前提。而如果承认分配均等的民生价值,那么,在社会总收入或总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分配越平均社会总效用就越大。在国力所及的条件下,优先满足最基本的民生需要和权利,是一国民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经济体主要采用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等三类组织形式进行民生产品的生产,这三类组织各有所长所短,不同功能互补,各自扬长避短,满足多种要求。无论由哪类组织提供民生产品,都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怎样的条件下,民众需要的选择必须由政府决策(选择)来替代,以及政府决策替代民众自由选择会付出怎样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选择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同样遵循"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基本原理。当一国建立了基本的民生物质基础后,民生需要的满足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具有精神因素参与决定的特征。也就是说,幸福或民生效率(成本—效用关系)不仅是一个物质关系,更是一个社会心理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现象。因此,民生的价值是演化的,民生产品的供需关系以及民生满足(幸福感)的物质成本是显著变化的。真正伟大的民生改善不只是办一些眼前的惠民"好事",而是建立和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获得民众支持的经济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政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收入均等 普遍供应 社会价值观
原文传递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of farmers and nomads of eastern transect i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3
13
作者 YAN Jianzhong WU Yingying +1 位作者 ZHANG Yili ZHOU Shaob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5期757-770,共14页
Livelihoods of farmers and nomads in Tibetan Plateau are severely affected by grassland and herbal resources degeneration. How to help them achieve livelihood diversi- fication is a ke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 ... Livelihoods of farmers and nomads in Tibetan Plateau are severely affected by grassland and herbal resources degeneration. How to help them achieve livelihood diversi- fication is a ke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 This paper examines livelihood assets, live- lihood diversification level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farmers and nomads in 3 regions of eastern transect in 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is a popular strategy. From high mountain gorge region to mountain plateau region and plateau region,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level is reduced, and livelihood activities and proportion of extended livelihood also decrease. Livelihood assets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leve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 mainly shown in human assets and natural assets.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level is highly correlative with livelihood assets, mainly shown in natural assets, human assets and social assets. Livelihoo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farmers and nomads are still based on existing livelihood assets, mainly raising livestock and digging herbs, and less farmers and nomads consider off-farm employment or doing business. Nomads in plateau region should learn much from experiences of extended livelihoods of people in high mountain gorge region and mountain plateau region. Therefore, aids of governments should focus on relieving restricted factors of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and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build up extended type livelih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TRANSECT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livelihood assets
原文传递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的国际进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4
作者 左停 苟天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正在国际上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研究的趋势性的方法或分析路径。本文从CBNRM的含义、产生背景、实施优势、分析的概念框架、实施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文章特别...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正在国际上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研究的趋势性的方法或分析路径。本文从CBNRM的含义、产生背景、实施优势、分析的概念框架、实施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文章特别概括了CBRNM中资源权属和获得途径、社区集体行动能力、生计空间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伙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文章综述了CBNRM在中国实践中的挑战,包括政府分权、对社区的财政支持、资源的权属安排、社区能力建设以及促进参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自然资源管理 分权 参与 生计 可持续
下载PDF
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综合影响的认知研究——以陕西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7
15
作者 韩锋 王昌海 +2 位作者 赵正 任艳梅 温亚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之间的冲突。本文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视角,对自然保护区利弊的农户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之间的冲突。本文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视角,对自然保护区利弊的农户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野生动物致害较为严重,但生态旅游增加了农户收入。此外,农户比较认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防护、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但是认为自然保护区政策中补偿金额较小。自然保护区补偿低、林地限制利用和林地面积小构成了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内林业经营的主要障碍。通过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对粮食种植、林业经营、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收入、野生动物致害的影响,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保护、生态旅游、生态防护等功能的实现,保护区政策实施中补偿金额小、补偿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林农参与保护区森林经营中存在的补偿标准低缺乏动力、林地限制利用收益受损、面积太小收益低等障碍,以及性别和人均收入等,均对农户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影响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 保护区服务功能 生态补偿 森林经营 因子分析 多项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and cropland use pattern in agro-pastoral mountainous region of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5
16
作者 ZHANG Liping ZHANG Yili +1 位作者 YAN dianzhong WU Yingy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This study examine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and cropland use pattern in Keerma village, located in Jinchuan County,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roug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survey,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This study examine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and cropland use pattern in Keerma village, located in Jinchuan County,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roug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survey,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investigation of households' plot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63 households and 272 cropland plots were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and sampled. The results show: (1)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 have variety livelihood strategies, portfolio and income.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and introducing and expanding off-farm activities can be the future trend, whereas, advers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easants' capabilities together affect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d land use. (2) Each livelihood strategy has its own impact on land use, mainly affecting land use type and land use intensi- fication level. (3) Diversification into off-farm activities could be the key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d the essential approach of realiz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EHOL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off-farm employment land use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 被引量:26
17
作者 朱利凯 蒙吉军 +1 位作者 刘洋 周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153户农牧户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了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的生计策略和土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农牧户生计策略存在差异,相应的收入、生活满意...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153户农牧户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了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的生计策略和土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农牧户生计策略存在差异,相应的收入、生活满意度、生活压力和生计状况提高途径也不同。纯农型家庭生计策略单一,脆弱性和风险较大。引入并扩大非农活动,促进生计多样化是降低其生计风险的重要途径。半农半牧型家庭中牧业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生计风险相对较低,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十分敏感。发展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农牧业是解决此类农牧户生计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牧区人口是缓解草场压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效措施。2)农牧民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度存在密切关系。在农区,由于劳动力配置倾向于非农产业和耕地经济生产能力的下降,纯农型农户在劳动力、资本方面投入减少,土地集约度下降。在牧区,耕地主要来自于边际土地开垦,并根据耕地纯收益变化来不断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当种植业用途处于边际化状态时,牧户完全停止耕种,农地利用出现弃耕现象。此外,过度放牧造成了牧草质量下降和草地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乌审旗 参与式农村评估 生计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小农的韧性:个体、社会与国家交织的建构性特征——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疫情下的生计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小云 林晓莉 徐进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4,共13页
本文以云南省贫困村庄河边村为例,通过对河边村脱贫历程以及疫情背景下生计转型的案例呈现,从收入和消费的视角展现风险冲击下小农的生活和生计景观。在疫情的冲击下,河边村脱贫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受到巨大打击,但是农户以"再农化&... 本文以云南省贫困村庄河边村为例,通过对河边村脱贫历程以及疫情背景下生计转型的案例呈现,从收入和消费的视角展现风险冲击下小农的生活和生计景观。在疫情的冲击下,河边村脱贫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受到巨大打击,但是农户以"再农化"和多元生计的弹性策略应对所遇到的风险,实现了疫情之下基本生活的稳定。处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韧性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某种状态。小农的韧性体现在小农的行为上,有着鲜明的农本主义色彩,但是这一特性却不是小农固有的,而是小农与国家和社会共同互动建构出的一个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状态,小农的韧性不可能脱离个体、国家和社会不同方面的有机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小农 疫情风险 农户生计 脱贫攻坚
原文传递
Impact of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on their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agro-pastoral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21
19
作者 HAO Haiguang ZHANG Jiping +2 位作者 LI Xiubin ZHANG Huiyuan ZHANG Q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653-664,共12页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is a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 tionship is important for making effective policies and decision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is a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 tionship is important for making effective policies and decision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Taibus Banner, Duolun county and Zhengxiangbai Banner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we identified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on ecosystems in these agro-pastoral areas by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and methodology together with th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In 2011, the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consumption (EFC) was 0.665 g hm2, and the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EFP) was 2.045 g hm2, which was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e EFC.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arable land consumption (EFAC)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FC, an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grassland production (EFGP) occupi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FP. Bo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grassland consumption (EFGC) and EFGP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come, indicating that income was mainly depended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and the households with higher incomes consumed more livestock prod- ucts. The full-time farming households (FTFHs) had the highest EFP,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arable land production (EFAP), EFGP and EFGC, followed by the part-time farming households (PTFHs) and non-farming households (NFHs), which indicated that part-time farming and non-farming employment reduced the occupancy and con- sump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on local ecosystems and natural resources to some extent. When farming households engaged in livestock rearing, both the EFAP and EFAC became smaller, while the EFP, EFC, EFGC and EFG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footprints among different household group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making ecosystem conservation policies. Encouraging the laborers who have the advantages of participating in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footprint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livestock rearing non-farming employment rural households agro-pastoral area
下载PDF
民生视域下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吴燕丹 李春晓 林立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3,87,共8页
缺乏专业服务人才是影响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因素,是影响我国政府改善民生的障碍。以文献调研、调查访问、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高校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 缺乏专业服务人才是影响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因素,是影响我国政府改善民生的障碍。以文献调研、调查访问、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高校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仍较薄弱,人才显性流失严重;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在资质认定、培训形式、课程设计以及跟踪指导方面还有较多问题,人才隐性流失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应在立法和政策上以保障民生为前提,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立体化支持平台,加大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力度,并举全社会之力,营造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无障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残疾人体育 专业服务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