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斑样血管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闫雨荷 崔炳南 +1 位作者 吴小红 李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54-256,共3页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非炎性、真皮内血管阻塞性皮肤病,以双下肢远端反复出现疼痛性溃疡,网状青斑以及瓷白色萎缩性瘢痕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机体高凝状态,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和/或与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目前无特...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非炎性、真皮内血管阻塞性皮肤病,以双下肢远端反复出现疼痛性溃疡,网状青斑以及瓷白色萎缩性瘢痕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机体高凝状态,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和/或与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以缓解疼痛、防止皮损进展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病 青斑样血管炎 病理表现 治疗
下载PDF
青斑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荆可 冯素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1-374,共4页
青斑血管炎是由于局部皮肤血管阻塞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好发于小腿、踝部的红色、紫癜样斑疹、丘疹,形成疼痛剧烈的溃疡,最终遗留瓷白色萎缩瘢痕,称为“白色萎缩”。组织病理学显示病变局部缺乏甚至没有炎症反应,现多认为该病与... 青斑血管炎是由于局部皮肤血管阻塞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好发于小腿、踝部的红色、紫癜样斑疹、丘疹,形成疼痛剧烈的溃疡,最终遗留瓷白色萎缩瘢痕,称为“白色萎缩”。组织病理学显示病变局部缺乏甚至没有炎症反应,现多认为该病与局部血栓形成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相关。治疗多采用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紫癜 小腿 瘢痕 青斑血管炎
原文传递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利红 栾兴华 +3 位作者 赵肖庆 徐思嘉 施若非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小血管栓塞,真皮深层中等大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伴管腔纤维蛋白样坏死。左侧腓肠神经组织病理:重度轴索性周围神经改变。该患者诊断为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给予泼尼松和羟氯喹抗炎,西洛他唑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甲钴胺和呋喃硫胺营养神经治疗后,皮损基本痊愈,神经症状部分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白色萎缩 青斑样血管炎 青斑样血管病 周围神经炎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和免疫异常在青斑样血管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素英 靳培英 李安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05-706,共2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和免疫异常在青斑样血管炎(LV)中的作用。方法两组均用药前取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ELISA等方法测定LV患者体内抗核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ACA、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的水平。结...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和免疫异常在青斑样血管炎(LV)中的作用。方法两组均用药前取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ELISA等方法测定LV患者体内抗核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ACA、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的水平。结果LV组4例抗核抗体阳性,3例免疫复合物阳性,2例免疫球蛋白升高,其中2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ACA阳性13(43.33%)例,β2GP1水平增高9(30.00%)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网状青斑样改变。对照组ACA阳性1例,无抗β2GP1抗体阳性者。两组ACA及抗β2GP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LV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免疫反应无明显相关性,ACA与LV血栓形成有关,与合并严重网状青斑患者的ACA和抗β2GP1抗体尤其相关。说明LV的发病与血凝异常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样血管炎 免疫异常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