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nRH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潘晓琴 沈丽雯 朱梦怡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9期1542-1545,1618,共5页
目的比较GnRH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为拮抗剂方案胚胎移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患者,按是否新鲜周期移植分为2组,研究组为新鲜周期移... 目的比较GnRH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为拮抗剂方案胚胎移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患者,按是否新鲜周期移植分为2组,研究组为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197例),对照组为新鲜周期全胚冷冻且完成首次复苏周期移植的患者(136例),比较2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新鲜周期组和复苏周期组临床妊娠率(50.8%vs.54.4%,P=0.512)、活产率(41.1%vs.46.3%,P=0.3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卵裂胚、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Poisson分析显示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周期年龄是唯一能同时预测临床妊娠率(RR=0.989,95%CI:0.981~0.997,P=0.007)和活产率(RR=0.992,95%CI:0.983~0.999,P=0.048)的因素,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不是影响临床妊娠率(RR=1.016,95%CI:0.924~1.118,P=0.742)和活产率(RR=1.020,95%CI:0.922~1.128,P=0.700)的因素。结论拮抗剂方案促排周期,年龄是唯一能同时预测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重要因素,而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剂方案 新鲜周期 复苏周期移植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夫精人工授精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张清健 宋革 +3 位作者 祝晓丽 詹泽虎 蔡晓林 李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AIH)活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1 232对夫妇,共计2 391个AIH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年龄≥40岁[OR=0.270,95%CI(... 目的:探讨夫精人工授精(AIH)活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1 232对夫妇,共计2 391个AIH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年龄≥40岁[OR=0.270,95%CI(0.084,0.874)]显著降低授精妇女的活产率;而月经第3天促黄体生成素>8.00 IU/L[OR=1.734,95%CI(1.167,2.576)]、促排周期[OR=1.472,95%CI(1.037,2.090)]、每周期排卵3个[OR=1.567,95%CI(1.007,2.437)]和精子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107个[OR=2.232,95%CI(1.295,3.847)]显著提高授精妇女的活产率。结论:女性年龄、月经第3天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治疗方案、每周期排卵数以及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影响夫精人工授精妇女的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精人工授精 活产率 促黄体生成素 广义估计方程
下载PDF
ICSI-ET黄体中期应用GnRH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周寒鹰 师娟子 +5 位作者 薛侠 孟彬 于玲 田莉 柏海燕 王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周期中黄体中期应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否提高临床妊娠率。方法 300个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周期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移植日为单数日做为实验组,移植后3 d单次... 目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周期中黄体中期应用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否提高临床妊娠率。方法 300个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周期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移植日为单数日做为实验组,移植后3 d单次皮下注射GnRHa 0.1 mg,对照组不予以注射GnRHa,比较2组患者在GnRHa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妊娠率为51.25%,对照组为45.00%;GnRHa组和对照组激素水平、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相当。结论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周期中黄体中期应用GnRHa,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胎出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没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GNRHA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活胎出生率
下载PDF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文献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辉 杨国彦 刘建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对活血化瘀法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系统综述的文...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对活血化瘀法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系统综述的文献研究方法,提取文献中报告的辨证、用药、疗效和不良事件等相关信息,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符合研究标准文献共25篇,其中13篇文献报告了患者的中医证型为血瘀或包含血瘀证的本虚标实型。治疗复发性流产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红花、蒲黄、桃仁、五灵脂等。与西医治疗或中医常规保胎治疗比较,在中药保胎方中增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胎儿的活产率。各研究未报告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活血化瘀法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中有其应用价值和可行性,但目前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不高,有必要进行设计良好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复发性流产 活产率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40岁及以上的高龄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多周期累积活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潘荣 师娟子 高明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40岁高龄女性多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的累积活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1日期间因不孕症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 目的 探讨≥40岁高龄女性多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的累积活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1日期间因不孕症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且年龄≥40岁的603例不孕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分为4组:A组(40~41岁)、B组(42~43岁)、C组(44~45岁)和D组(≥46岁).比较各组间基础卵泡数、产次、不孕因素、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多周期累积活产率等的差异,并对年龄、产次等对累积活产率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A组的每移植周期的妊娠率、每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多周期累积活产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至少1个周期无获卵的占比随着年龄增加明显增加(P<0.001);③经历3个周期的IVF助孕后,年龄≥40岁开始进行IVF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累积活产率达到平台期.④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与A组相比,B^D组累积活产率明显降低,OR值分别为0.416(95% CI=0.259~0.668)、0.227(95% CI=0.114~0.453)、0.121 (95% CI=0.036~0.410).结论 累积活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进行3个周期的IVF助孕后,累积活产率并不随着IVF周期数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累积活产率 受精 体外
原文传递
取卵数≥15个行冻胚移植和新鲜周期移植的累积活产率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召群 刘能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比较首次取卵数≥15个的患者行全胚冷冻和新鲜周期移植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s,CLBR)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率,评价全胚冷冻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比较首次取卵数≥15个的患者行全胚冷冻和新鲜周期移植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s,CLBR)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率,评价全胚冷冻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体外受精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治疗且获卵数≥15个的2 8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全胚冷冻(1 095例)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1 747例)两组间的一般资料、临床基线特征、CLBR及OHSS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患者数均为598例,其年龄、不孕因素、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及总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胚冷冻组的CLBR随获卵数增加而增高(P>0.05),且全胚冷冻组获卵数高于新鲜周期移植组(P<0.001);一个完整周期后全胚冷冻组CLBR与新鲜周期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一移植周期后全胚冷冻组CLBR高于新鲜周期移植组(P<0.05);全胚冷冻组中无OHSS发生,新鲜周期移植组有7例发生中度OHS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取卵获卵数≥15个且有OHSS倾向的患者行全胚冷冻可预防OHSS的发生,获得比新鲜周期移植高的CL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胚冷冻策略 累积活产率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下载PDF
中国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计活产率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立雪 李蓉 叶荣伟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基于大样本量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累计活产率的计算,探讨多周期IVF-ET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ET治疗的56 499对夫妇,中心常规使用的治疗方... 目的基于大样本量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累计活产率的计算,探讨多周期IVF-ET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ET治疗的56 499对夫妇,中心常规使用的治疗方案以刺激方案为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部分患者选择自然周期取卵或微刺激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GnRH激动剂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假设随访至最后一个周期末活产者的最终结局为无活产和与继续治疗者相同,计算累计活产率的保守估计值和乐观估计值,分析累计活产与促排卵方案的关系。结果研究共包括106740周期。计算得到累计活产率的保守估计值和乐观估计值分别为52.2%和90.7%,并且随着女方年龄的增高而降低。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影响活产的因素,得到第二(P<0.001)和第三(P=0.001)新鲜周期选择GnRH激动剂方案的累计活产率会显著地高于GnRH拮抗剂方案。结论年龄是影响IVF-ET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第二和第三次促排卵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优先选择激动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累计活产率 GnRH拮抗剂方案 GnRH激动剂方案
下载PDF
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会生 房繄恭 +2 位作者 李晓彤 尚洁 尹雅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91-5598,共8页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有效性和证据的指导力度。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手工补充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关于...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有效性和证据的指导力度。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手工补充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关于针灸辅助生殖的重要会议集和过刊资料,由2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软件Rev Man 5.3作Meta分析,用软件GRADEprofiler 3.6按照GRADE系统对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的32篇RCTs,共4 815例IVF-ET女性患者。Meta分析结果:(1)针灸与西药促排方案比较对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CPR)和出生率(LBR)影响,合并后的异质性分为(I2=0%,P=0.60;I2=0%,P=0.74),总合并效应量RR分别为(1.38,95%CI[1.23,1.55];1.29,95%CI[1.0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8,P<0.00001;Z=2.21,P=0.03);(2)针灸与安慰针刺和空白对照比较对IVF-ET患者CPR的影响,合并后的异质性为I2=74%(P<0.00001),总合并效应量RR=1.43(95%CI[1.15,1.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1,P=0.001);(3)针灸与安慰针刺比较对IVF-ET患者LBR的影响,合并后的异质性为I2=70%(P=0.002),总合并效应量RR=1.18(95%CI[0.89,1.58]),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14,P=0.25)。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针灸提高IVF-ET患者的CPR效果显著,针灸对LBR的影响未体现明显的优势,两个结局指标的GRADE证据分级均为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试管婴儿出生率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经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治疗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智超 朱亮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不孕患者经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与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治疗的46例EMS合并不孕患者的55个取卵周期作为EMS组;选择同期行IVF...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不孕患者经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与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行IVF/ICSI-ET治疗的46例EMS合并不孕患者的55个取卵周期作为EMS组;选择同期行IVF/ICSI-ET治疗的126例非EMS患者的156个周期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分析与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结果 EMS组CA-125水平、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窦卵泡数(AFC)、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获卵数、MII卵数、双原核(2PN)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与EMS患者未妊娠的相关回归系数<0。结论 EMS合并不孕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子和胚胎质量下降,更易取消周期。但其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及临床结局与非EMS对照组不孕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是EMS患者妊娠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与IVF-ET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怡雯 洪燕 +2 位作者 赵晓明 陶炯 王世雄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68对IVF-ET治疗对象染色体核型,将其分为染色体多态性组与染色体核型正常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染色体多态性在具少弱精症或不...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68对IVF-ET治疗对象染色体核型,将其分为染色体多态性组与染色体核型正常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染色体多态性在具少弱精症或不良孕产史的特定人群中的检出率。结果:①多态性组与正常组相比,临床妊娠率(45.25% vs 40.85%)、早期流产率(8.39% vs 9.17%)和活产率(34.37%% vs 29.14%)无统计学差异。②在男方少弱精子症、夫妇有不良孕产史的情况下,染色体多态性的检出率与无此类表现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6.95% vs 16.39%,19.42% vs 16.46%)。结论:①染色体多态性对于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无明显影响。②临床表现为少弱精或具不良孕产史人群的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与无此类临床表现者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临床妊娠率 早期流产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阈值和最佳厚度区间的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少娣 赵志明 +3 位作者 李秋圆 尹轶莎 王淑娜 张翠莲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 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2825囊胚移植周期,以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连续变量五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Q1组(3.5~7.9 mm)、Q2组(8.0~8.9 mm)、Q3组(9.0~9.5 mm)、Q4组(9.6~10.7 mm)、Q5组(10.8~21.0 mm)5个亚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囊胚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以Q1组为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Q1组,Q3和Q4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阈值为9.6 mm,子宫内膜厚度<9.6 mm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3%(OR=1.23,95%CI=1.11~1.36),活产率提高21%(OR=1.21,95%CI=1.10~1.3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OR=0.92,95%CI=0.84~1.02),而活产率呈下降趋势(OR=0.88,95%CI=0.81~0.96)。结论在囊胚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曲线关系,最佳子宫内膜厚度区间为9.0~1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阴道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检测在IVF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抗苗勒管激素(AMH)被认为是目前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最可靠的指标,在女性由卵巢初级卵泡、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血清AMH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和外源性性激素的影响,与窦卵泡数量和生殖年龄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清AMH水平可了解卵巢... 抗苗勒管激素(AMH)被认为是目前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最可靠的指标,在女性由卵巢初级卵泡、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血清AMH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和外源性性激素的影响,与窦卵泡数量和生殖年龄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清AMH水平可了解卵巢储备状态,预测卵巢反应性,制定个体化促排卵方案,最大限度地获得妊娠机会及消除因卵巢刺激所带来的医源性风险和减少周期取消风险,AMH作为卵巢储备的有用指标在辅助生殖中能很好地预测获卵数,但对卵子质量的预测价值却存在争议,而对IVF出生率的预测,AMH至少可通过预测获卵数间接地起到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卵巢储备 个体化促排卵 出生率
下载PDF
关于JAMA“针刺与假针刺对妇女体外受精活产率影响”一文的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会生 李晓彤 +4 位作者 尚洁 许焕芳 尹雅倩 郝鸣昭 房繄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1-1346,共6页
近年来针灸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2018年5月15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刺与假针刺对妇女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活产率(live birth rate,LBR)影响"一文的研究结论为不支持采用针刺提高IVF的活产率。为... 近年来针灸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2018年5月15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刺与假针刺对妇女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活产率(live birth rate,LBR)影响"一文的研究结论为不支持采用针刺提高IVF的活产率。为了避免国内外学者们对针灸辅助IVF有效性的误解,笔者主要从针刺方案、结局指标和结果解读3个方面剖析并提出疑问,同时对针灸辅助IVF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从选择适宜人群、遵循循证医学标准、设计多种针刺方案、设置合理对照及全面分析试验数据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活产率 针刺 美国医学会杂志
原文传递
囊胚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雪 甄璟然 +5 位作者 孙正怡 郁琦 邓成艳 周远征 王含必 何方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分析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后胚胎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长期胚胎冷冻保存是否对临床结局产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辅助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前囊胚的冷冻保存时间将1 808个... 目的分析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后胚胎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长期胚胎冷冻保存是否对临床结局产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辅助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前囊胚的冷冻保存时间将1 808个移植周期分为7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1~360d、第4组为361~720d、第5组为721~1 080d、第6组为1 081~1 440d、第7组为≥1 441d。比较7组的复苏后存活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以及各组间单胎的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7组间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7组间的单胎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胚胎长期冷冻保存对冻融胚胎的质量及发育潜力影响不大,但囊胚长期冷冻保存的远期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冷冻保存时间 种植率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不孕行IVF ET中应用醋酸亮丙瑞林超长方案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白璐 于月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453-1458,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醋酸亮丙瑞林(LA)行超长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不孕患者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受IVF ET的子宫腺肌症或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97例临床资料,根据促... 目的:探讨应用醋酸亮丙瑞林(LA)行超长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不孕患者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受IVF ET的子宫腺肌症或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97例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A组(常规长促排卵方案,48例)、B组(常规超长促排卵方案,82例)、C组(LA行超长促排卵方案,67例)。分析3组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药、注射日孕酮(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B组Gn起始总量、总量及时间均高于A组,HCG日雌二醇(E 2)、黄体生成素(LH)及子宫内膜厚度(EDM)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HCG日P、E 2、LH水平,Gn时间、总量、EDM、起始总量无差异(P>0.05);A组与C组HCG日P水平无差异(P>0.05),C组Gn起始总量、总量及时间均高于A组,HCG日E 2、LH、E 2/P、EDM均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的获卵数、MⅡ卵数、2原核(2PN)数、2PN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胎分娩率比较无差异,卵裂率、2PN卵裂率、受精率、早期流产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出生体重儿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异位妊娠率等无差异(均P>0.05);B组和C组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胎分娩率、2PN数、2PN卵裂数、2PN卵裂率、早期流产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胚胎种植率高于B组,中重度OHSS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行IVF ET的子宫腺肌症或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常规超长方案和LA行早卵泡期超长促排卵均较常规长方案更有效,但LA行早卵泡期超长促排卵方案更符合抑制患者内源性性激素水平要求,使患者获得更高的胚胎种植率、活胎分娩率及更佳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腺肌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超长方案 亮丙瑞林 胚胎种植率 活胎分娩率 妊娠
下载PDF
薄型子宫内膜与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楚琪 张欣 +1 位作者 李茂林 徐影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而薄型子宫内膜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有关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尚不十分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子宫...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周期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而薄型子宫内膜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有关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尚不十分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厚度≤7 mm即可认为是薄型子宫内膜。在行ART的女性中,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约占其周期的2.4%。ART周期中子宫内膜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临床医生。本文从薄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病因、ART周期中的妊娠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供临床总结、参考以提高ART周期中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容受性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冷冻胚胎移植时机选择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利东 林海燕 +1 位作者 潘萍 李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0-547,共8页
【目的】探讨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冷冻胚胎移植时机是否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患者资料,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行冻胚移植共1 785周期,共355周... 【目的】探讨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冷冻胚胎移植时机是否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患者资料,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行冻胚移植共1 785周期,共355周期纳入本研究。以促排周期取卵日与第一次冷冻胚胎移植日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小于等于45 d为邻近组(n=79),大于45 d为非临近组(n=276)。同时将两组按促排方案各自再分为两个亚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简称激动剂方案)临近组(n=44)、和非临近组(n=19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简称拮抗剂方案)临近组(n=35)和非临近组(n=85)。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CPR)、活产率(LBR),分析各组及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促性腺激素(Gn)总量、HCG日孕酮(P)水平及获卵数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窦卵泡计数(AFC)、HCG日E2水平、Gn时间、促排卵方案、以及FET内膜准备方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近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较非临近组多(50.6%vs.30.8%,P=0.001)。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的临床妊娠率(51.9%vs.48.2%,P=0.561)、活产率(43.0%vs.38.4%,P=0.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亚组,激动剂方案: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的临床妊娠率(52.3%vs.46.6%,P=0.497)和活产率(45.5%vs.36.6%,P=0.279);拮抗剂方案: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的临床妊娠率(51.4%vs.51.8%,P=0.973)和活产率(40.0%vs.42.4%,P=0.8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F周期取消移植后立即行FET的CPR和LBR与至少经历一次月经后的FET无明显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胚胎移植 移植时机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下载PDF
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中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海啸 任建枝 +1 位作者 蔡嘉力 刘兰兰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1-886,共6页
目的比较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和单纯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在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中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 目的比较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和单纯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在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中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复苏移植的3562个周期,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内膜准备组(试验组)807个周期,单纯激素替代内膜准备组(对照组)2755个周期。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种内膜准备方案与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女方年龄[(31.19±4.58)岁]、子宫内膜厚度[(8.95±1.75)mm]均高于对照组[(29.84±4.23)岁、(8.46±1.41)mm,P均<0.001];试验组优质胚胎移植率(9.2%)低于对照组(19.5%,P<0.001);试验组妊娠率(55.3%)高于对照组(51.3%,P=0.045);试验组的活产率相对于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校正包括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囊胚移植率、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在内的混杂因素后,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妊娠率的校正OR值为1.209(95%CI=1.023~1.429),活产率的校正OR值为1.246(95%CI=1.053~1.474)。结论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在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中可以获得比单纯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内膜准备 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周期 激素替代周期 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TCRP术后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媛 李懋 +3 位作者 梁新新 张琬琳 杨弘睚 肖西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对IVF/ICSI-ET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明确诊断为EPs、行TC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Ps位置不同分...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对IVF/ICSI-ET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明确诊断为EPs、行TC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Ps位置不同分为3组:单纯前壁息肉组(138个周期)、单纯后壁息肉组(148个周期)、前后壁合并息肉组(229个周期),收集3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助孕期间的相关变量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402人次,总计515个IVF/ICSI周期。前后壁合并息肉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其他两组,3组间息肉数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患者胚胎移植时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3组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早产率等妊娠结局进行单因素分析,上述妊娠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以单纯前壁息肉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患者上述妊娠指标间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位置EPs患者经TCRP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对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IVF/ICSI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下载PDF
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亚楠 谢娟珂 +1 位作者 陈圆辉 张翠莲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9-637,共9页
目的分析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受精方式、囊胚形态学评分等参数对临床结... 目的分析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受精方式、囊胚形态学评分等参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第5日(D5)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D6)囊胚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等级别评分的D5/D6囊胚的临床结局,得到上述类似结果。体外受精(IVF)及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来源的囊胚,其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扩张状态的D5囊胚,4期、5期较3期、6期囊胚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高,早期流产率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移植4期D5囊胚的患者进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随内细胞团(ICM)、滋养层细胞(TE)评分的下降而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呈负相关,囊胚扩张状态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囊胚ICM及TE评级与活产率呈负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囊胚质量是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单囊胚移植 囊胚形态学评分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