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思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2,80,共6页
文学教育不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拯救行为,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不必把新世纪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的同时,更加普遍地扩大教育的审美内... 文学教育不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拯救行为,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不必把新世纪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的同时,更加普遍地扩大教育的审美内涵,立足于营造整个民族的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审美精神 通识课程
下载PDF
走近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俐俐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5,共9页
通过考察中国当代民族文学中文化身份意识的淡化乃至被遮蔽 ,经由觉醒到深化等阶段 ,以及这样的主体变化过程对文学的复杂影响 ,我们发现 ,民族文化身份意识中包含有民主意识 ,并演化为启蒙追求 ;民族文化身份中文化因素从单一向多重的... 通过考察中国当代民族文学中文化身份意识的淡化乃至被遮蔽 ,经由觉醒到深化等阶段 ,以及这样的主体变化过程对文学的复杂影响 ,我们发现 ,民族文化身份意识中包含有民主意识 ,并演化为启蒙追求 ;民族文化身份中文化因素从单一向多重的综合将成为趋势 ;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性作为一种始终存在的力量 ,制约着民族文学文化身份意识的人道政治追求的必然性。这三个方面所形成的合力 ,是可以避免单纯的身份政治 ,而延伸出差异意识乃至建立人道政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文化身份 人道精神 身份政治
原文传递
“玩”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方卫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共5页
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一种剩余精力的简单耗费,而是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多重意义。幼儿文学是幼儿体验游戏的一种特殊场所。幼儿文学从内容、语言、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这种游戏性以语言作... 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一种剩余精力的简单耗费,而是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多重意义。幼儿文学是幼儿体验游戏的一种特殊场所。幼儿文学从内容、语言、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这种游戏性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承载物,其游戏内容主要也是在语言的层面上展开。幼儿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对于童年内在生命精神的理解和尊重等深层内涵,构成了幼儿文学所独特的游戏精神,这既是一种天然的童年游戏趣味,意味着一种充沛的童年生命能量,也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游戏,意味着一种严肃的童年内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文学 游戏性 游戏精神
下载PDF
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国清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44,48,共4页
骑士精神作为欧洲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从中世纪武功歌到十八世纪历史小说,它始终贯穿于欧洲文学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本文结合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骑士文学作品,论述了这些作品中... 骑士精神作为欧洲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从中世纪武功歌到十八世纪历史小说,它始终贯穿于欧洲文学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本文结合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骑士文学作品,论述了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骑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进步意义及消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文学 骑士精神 贵族
下载PDF
游戏精神:再造童年和自我超越——论童年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学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4,共10页
广义的"儿童文学"中,童年文学特指为小学阶段儿童提供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童年文学的价值核心是游戏精神。它是作家在"自我表现"与"再造童年"基础上,对儿童读者的审美呼应、精神引领;它通过&qu... 广义的"儿童文学"中,童年文学特指为小学阶段儿童提供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童年文学的价值核心是游戏精神。它是作家在"自我表现"与"再造童年"基础上,对儿童读者的审美呼应、精神引领;它通过"出走"与"回归"的叙事结构实现其内在的游戏效应;并最终借"顽童"和"能者"的形象达成完满价值实现。基于此,文章认为,童年文学的游戏精神不仅在于描绘、传达儿童成长中的愿望和体验,更在于通过对童年文学游戏效应的自觉追求,参与儿童的心灵建构,最终实现童年人格审美塑形与内在自我的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文学 游戏精神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新课程下的外国文学教学 被引量:5
6
作者 虞雅芬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2-25,共4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人才,使人的个体特性与群体共性得到完美融合。作为新型异质文化的外国文学作品应该对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外国文学中的人文意蕴,补己不足,洋为中用。对外国文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人才,使人的个体特性与群体共性得到完美融合。作为新型异质文化的外国文学作品应该对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外国文学中的人文意蕴,补己不足,洋为中用。对外国文学中人文内容的意义价值,教师也应该予以正确评价、合理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外国文学 人文精神 中学语文 教师
下载PDF
简论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 被引量:2
7
作者 俞义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5-58,共4页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批评界已开始注重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大体包括自由性、愉悦性和想象性。这也昭示着只有具备"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摆脱"载道"的...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批评界已开始注重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大体包括自由性、愉悦性和想象性。这也昭示着只有具备"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摆脱"载道"的单一目的,从而使儿童文学步入健康、乐观进取而又充满朝气的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游戏精神 审美价值 自由性 愉悦性 想象性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学谦 张福贵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6,共5页
虽然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要比80年代复杂得多,但是,其主导性精神仍然十分明显。张承志等对世俗欲望的激烈否定是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随后便是更大规模的世俗化运动,欲望书写成为普遍的潮流。现实主义冲击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 虽然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要比80年代复杂得多,但是,其主导性精神仍然十分明显。张承志等对世俗欲望的激烈否定是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随后便是更大规模的世俗化运动,欲望书写成为普遍的潮流。现实主义冲击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但其叙述框架难于摆脱陈旧的思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文学 精神拯救 世俗欲望 现实主义冲击波
下载PDF
场所精神的深化与表达——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语言的美学释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伟 陈朝晖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73-376,共4页
针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语言和文学语言相互组合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试图探讨"建筑意"和"场所精神"的内在关系,进而分别从建筑欣赏的主体环节和建筑创作的客体环节两个角度,来论述文学语言对深化场所精神的意... 针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语言和文学语言相互组合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试图探讨"建筑意"和"场所精神"的内在关系,进而分别从建筑欣赏的主体环节和建筑创作的客体环节两个角度,来论述文学语言对深化场所精神的意义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语言 文学语言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在“为人生”与“为艺术”之间寻求平衡——京派文学观辨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春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京派的文学观力避偏激,追求理性稳健。他们时常拿经典作品当作“试金石”,持守精粹、纯正、普遍之类的标准。在阐释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时,京派既排斥“极端的现实主义”,又反对“为艺术而...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京派的文学观力避偏激,追求理性稳健。他们时常拿经典作品当作“试金石”,持守精粹、纯正、普遍之类的标准。在阐释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时,京派既排斥“极端的现实主义”,又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试图在“为人生”与“为艺术”之间寻求平衡,表现出和谐适当的古典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文学观 人生与艺术 古典精神
下载PDF
笑的意味与当代文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劳马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9,共4页
笑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世界文学的一大传统。文学意义上的笑不仅代表着一种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它更是一种世界观。文学离不开笑。对于文学而言,笑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与深刻性。能否自觉地运用笑这一载体,是一个民族或国... 笑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世界文学的一大传统。文学意义上的笑不仅代表着一种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它更是一种世界观。文学离不开笑。对于文学而言,笑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与深刻性。能否自觉地运用笑这一载体,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学艺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学作品如果能够自觉而自由地展示笑,它与世界文学的距离将会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艺术风格 喜剧精神
原文传递
“边界是为跨越而设置的”——流散研究理论方法三题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超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3,共9页
流散研究方法的特色是跨界综合。在内部与外部关系上,流散研究可引入"非领地化"概念,打通内外之隔、华洋之隔和学科之隔。在时空关系上,移民的一个解释模型是时间(发展进化)向空间(国度)漂移和跳转,需使"地理"和&qu... 流散研究方法的特色是跨界综合。在内部与外部关系上,流散研究可引入"非领地化"概念,打通内外之隔、华洋之隔和学科之隔。在时空关系上,移民的一个解释模型是时间(发展进化)向空间(国度)漂移和跳转,需使"地理"和"历史"在相互垂直扩展中实现自觉的扭结。在乐观与悲感关系上,悲剧性的历史文化承担和伴随生活成功或挫败的英雄主义奋斗精神相互错杂的感悟,可使流散美学接通后现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研究 流散文学 流散美学 移民 后现代精神 跨界综合
原文传递
“诗穷而后工”的文化现象阐释
13
作者 丁琳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1,共3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想——“诗穷而后工”,即穷困激发文学才华的理论由欧阳修提出,韩愈、陆游等人对其继承发展,再到黄宗羲将其提高到诗歌“原本”的高度。这一理论的内涵是受压迫者的不平之气,与人民的愤懑和反抗精神是相通的。作家必须... 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想——“诗穷而后工”,即穷困激发文学才华的理论由欧阳修提出,韩愈、陆游等人对其继承发展,再到黄宗羲将其提高到诗歌“原本”的高度。这一理论的内涵是受压迫者的不平之气,与人民的愤懑和反抗精神是相通的。作家必须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体验人民的生活,只有深刻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穷而后工” 理论 文学 精神
下载PDF
林庚先生论王维
14
作者 邵明珍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375-390,共16页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众多《中国文学史》著述的王维叙写有一个基本定位: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后期思想消极,信奉佛教,过着“亦官亦隐”生活,持一种“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这一“判定”已成为王维评价的主流认知。但...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众多《中国文学史》著述的王维叙写有一个基本定位: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后期思想消极,信奉佛教,过着“亦官亦隐”生活,持一种“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这一“判定”已成为王维评价的主流认知。但林庚先生认为王维最重要的是早期体现其“少年精神”的诗歌,而不是后期的“田园山水诗”。他认为王维诗歌“代表整个盛唐诗歌的特点”,“王维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深厚造诣乃使他成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物”,“就是对于他的山水诗,也应该有一个再认识”。可惜,林庚先生独特而富有创见的王维论未能被后学们继承并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文学史 王维 田园山水诗 少年精神
原文传递
论高校外国文学教师的素质建设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铁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高校外国文学教师不仅要承担高校文学教学和学术建设的任务 ,而且还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而 ,加强其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建设以及提高其外语水平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这支队伍的现状出发 ,探讨了这... 高校外国文学教师不仅要承担高校文学教学和学术建设的任务 ,而且还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而 ,加强其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建设以及提高其外语水平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这支队伍的现状出发 ,探讨了这支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形式下所能采取的学校正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外国文学教学 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素质 培训途径 学校正规教育 自学 出国培训
下载PDF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继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西方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表现虚幻的骑士精神,中国武侠小说塑造平民百姓的精神偶像。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它们之间有同质的一面,但因其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又存在极大差异。骑士文学早已消失,中国武侠小说历经风雨而存在,并有... 西方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表现虚幻的骑士精神,中国武侠小说塑造平民百姓的精神偶像。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它们之间有同质的一面,但因其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又存在极大差异。骑士文学早已消失,中国武侠小说历经风雨而存在,并有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骑士文学 中国武侠小说 骑士精神 传奇 嬗变
下载PDF
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的内涵、困境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俊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8-122,F0002,共6页
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立足文学类课程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指向,挖掘文学专业知识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激活文学专业课程内涵的教化功能,将文学课堂内隐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外化为师生教与学的行为表现。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 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立足文学类课程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指向,挖掘文学专业知识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激活文学专业课程内涵的教化功能,将文学课堂内隐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外化为师生教与学的行为表现。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要破除专业知识至上论、思政课程补充论、机械推进填充论等不良倾向与做法,充分发挥文学类专业课程富含人文精神育人资源、意蕴隽永、润物细无声等专业特点,推进新时代高校文学类课程思政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学类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文化传承创新与古代文学教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功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创新 古代文学 人文精神 教学
下载PDF
重新审视文学教育 回归文学教育本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丽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的边缘化,文学教育这个事关培养新一代具有崇高人格、文化品位和审美鉴赏等诸多能力的基础教育工程也在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改... 随着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的边缘化,文学教育这个事关培养新一代具有崇高人格、文化品位和审美鉴赏等诸多能力的基础教育工程也在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审视 回归 文化结构 教育体制 基础教育 文化品位 教育目标 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 改进措施 边缘化 人格 鉴赏 教法 教材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学的样貌及其独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阎连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4,共5页
当代中国作家出现集体精神缺失,其原因之一是近30年来过度亲近20世纪的外国文学,乐于采纳西方写作的各种主义和经验,却在无意间疏远了中国文学强大、丰富、源远流长的传统和经验。虽然每位当代作家都个性鲜明,却缺少一种鲜明的集体个性... 当代中国作家出现集体精神缺失,其原因之一是近30年来过度亲近20世纪的外国文学,乐于采纳西方写作的各种主义和经验,却在无意间疏远了中国文学强大、丰富、源远流长的传统和经验。虽然每位当代作家都个性鲜明,却缺少一种鲜明的集体个性。当代文学在时过境迁之后,是否还有文学意义而非文学史的意义,也正取决于这种当代文学集体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集体精神 独特性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