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曹顺庆 李卫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3,114,共6页
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学科领域 文学变异学
下载PDF
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何以可能:一项方法学回顾 被引量:49
2
作者 马亮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3,126,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公共管理研究者使用实验法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未来前景。研究发现,实验法是公共管理研究者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工具。但是,与其他兄弟学科相比,公共管理研究者很少采用实验法。本文剖析了公共管... 本文综述了公共管理研究者使用实验法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未来前景。研究发现,实验法是公共管理研究者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工具。但是,与其他兄弟学科相比,公共管理研究者很少采用实验法。本文剖析了公共管理研究者很少采用实验法的原因及面临的障碍,概括了当前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基本状况与发展前景,并总结了中国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实验法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拙政园的隔声降噪功能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袁晓梅 吴硕贤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78,共4页
结合文献资料考证与物理测量分析,本文从拙政园规划选址与布局、院落空间架构、入口设计以及声景营造等层面,对其原始景观格局中蕴涵的隔声降噪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其中合理的声环境营建技术。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拙政园 声环境 文献考证 物理测量
原文传递
中文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启花 谭辉 +3 位作者 阮剑 黄瑱 李蕾 胡小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0-580,共11页
【目的】提出一套系统、有效的中文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能力提升方案,以快速推进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进程。【方法】通过对161种期刊的问卷调研、166种SCIE或EI收录期刊出版单位署名的相关文献调研和2家期刊社的实地调研... 【目的】提出一套系统、有效的中文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能力提升方案,以快速推进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进程。【方法】通过对161种期刊的问卷调研、166种SCIE或EI收录期刊出版单位署名的相关文献调研和2家期刊社的实地调研,多方向、多角度地对高水平期刊的内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探究。【结果】从内容质量控制、生产周期控制和内容显示质量控制3个视角总结、提炼出高水平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内容生产能力的9项核心策略:组约优质稿件、提升初审质量、提升同行评议质量、提升编校质量、优化生产流程、采用网络首发和预印本、拓展内容的数字化制式、提高主题部分的质量和显示度、提供英文译文。【结论】期刊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是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家精准注力办刊是期刊内容质量提升的动力引擎,新技术和新模式汇集的生产过程是生产效率和显示质量提升的加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科技期刊 内容生产能力 提升策略 文献调研 问卷调查 实地调研
原文传递
文学的缘域——兼论文学的自性与他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光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123,163-164,共9页
缘域,是事物自性和他性共在的关系性结构状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重要思想境界。文学缘域,是指文学是一种非疆域的人文现象,是既有其暂时的自性自觉,又是缘他在而来又缘他在而去的缘起式的人文存在样态。文学缘域化是中国古典诗文创... 缘域,是事物自性和他性共在的关系性结构状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重要思想境界。文学缘域,是指文学是一种非疆域的人文现象,是既有其暂时的自性自觉,又是缘他在而来又缘他在而去的缘起式的人文存在样态。文学缘域化是中国古典诗文创作的精妙所在,其体现在注重物性、神性、人性的和谐,注重天人合一的因缘和生存状况的体验,看好感性生命的直观和过程性变化,善于利用时空等未定位关系给读者留下参与创造的诸多自由,以非称名和不限定具体人称代词来表现一种缘起式关系。"文学缘域说"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经验和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状况提出的全新理论命题。该命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于消解西式文学观"文学是什么"的本质主义提问方式和解答方式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生硬裁割,从而以灵性化的中国古典文学思想激发一种创造性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域 文学缘域 自性 他性
下载PDF
创新网络研究的演化规律及热点领域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兰剑 项丽琳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8,共14页
从CNKI、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得到2008—2017年间1660篇创新网络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图谱分析,梳理近年来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整体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创新网络的研究整体呈现出“学术争鸣”... 从CNKI、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得到2008—2017年间1660篇创新网络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图谱分析,梳理近年来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整体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创新网络的研究整体呈现出“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其产生并不严格遵循时间的先后规律;2008-2017年间,国内外创新网络研究主题总体呈现趋同的倾向,但发展仍存在异质性,即对网络中“企业”与“知识”要素的关注是国内外创新网络研究的共同特点,但国外还表现出对“创新网络管理”这一研究主题的特别关注;虽然中国创新网络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主题与内容仍能密切跟踪国际前沿,且2013年后国内外创新网络研究领域都聚焦于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背景已经开始从创新系统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但目前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网络间要素竞合协同关系的探索,触及网络整体的自组织演化、价值创造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文献 演化规律 热点领域
下载PDF
对现实的突破与想象重置——元宇宙时代的叙事拓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艳梅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6期22-28,共7页
元宇宙加速发展的现实基础是人类认知与技术迭代。文学为元宇宙提供了基本构想和叙事拓展,元宇宙为文学叙事创建了与现实社会平行的异质生活空间和虚拟文化生态。元宇宙时代的文学艺术具有此在性、交互性、具象性和共时性特征,以跨媒介... 元宇宙加速发展的现实基础是人类认知与技术迭代。文学为元宇宙提供了基本构想和叙事拓展,元宇宙为文学叙事创建了与现实社会平行的异质生活空间和虚拟文化生态。元宇宙时代的文学艺术具有此在性、交互性、具象性和共时性特征,以跨媒介、多载体方式融合文字语言和视听语言,实现创作的多主体参与、文本的多形态呈现以及全链条传播。元宇宙文学对现实的突破表现在观念重塑、世界设定和沉浸式全息体验,支点还是人与现实,意义在于对社会生活和元宇宙互为镜像的批判性观照与建构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现实 文学场域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的社会心理变异与文学兴替 被引量:4
8
作者 耿传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3,共7页
如果把文学当成一个生命体,古典文学可以说是遗传占主导性的文学,而近现代文学则可以说是变异占主导性的文学。社会心态可主要分为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和社会意志三个方面,它构成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中介。清末民初的社会心理经... 如果把文学当成一个生命体,古典文学可以说是遗传占主导性的文学,而近现代文学则可以说是变异占主导性的文学。社会心态可主要分为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和社会意志三个方面,它构成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中介。清末民初的社会心理经历了从“幼稚静默”到“亢奋纷扰”的变化,表现为三次大的心理波动:一是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的变法维新与《天演论》所引发的新旧对峙,二是癸卯年(1903年)知识界的“新觉醒”与《民约论》所唤醒的个人和民族权利之争,三是1916年《新青年》的崛起、“五四”新文化秩序的确立以及苏联十月革命的回声。这三次大的心理波动都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文学创作的高潮。文学也于这种波动中,不期然地发生深层的文化范型的转换,即政治与伦理、道德与宗教习俗、文学与道德的脱纽、分离与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社会心理的三次波动 文学转型 文学场
原文传递
BIM技术在我国近20年的应用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谈政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7期26-30,50,共6页
本文检索了1999-2018年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关于BIM技术的核心期刊论文,包括SCI、EI、CSSCI来源的核心期刊论文,分析了近20年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趋势,同时,也检索了1999-2018年与BIM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情况,进一步了解了BIM技术在... 本文检索了1999-2018年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关于BIM技术的核心期刊论文,包括SCI、EI、CSSCI来源的核心期刊论文,分析了近20年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趋势,同时,也检索了1999-2018年与BIM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情况,进一步了解了BIM技术在我国的创新趋势。结果显示,我国自2005年起就开始了对BIM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各项工程项目中,但早期进展缓慢,2012年后才快速发展,2017年达到最高点,2018年以来热度有所下降。BIM技术的学术研究活跃单位集中于高校,而专利申请则集中于企事业单位。统计1999-2018年我国建筑科学与工程、运输与水利领域的BIM技术论文数量,显示BIM技术早期主要被应用于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2010年前后逐渐被应用于运输与水利领域,且上升趋势明显。本文建议工程项目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以提高效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文献分析 专利数量 工程领域
下载PDF
金融领域标准文献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伟 张览 望俊成 《情报工程》 2022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目的/意义]金融标准是实现金融交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条件,以系统的视角分析标准文献间的替代过程和相互关系等,将有助于推动标准情报的有效分析和金融领域标准化政策的提出。[方法/过程/结果]本文采用基于RDM模型... [目的/意义]金融标准是实现金融交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条件,以系统的视角分析标准文献间的替代过程和相互关系等,将有助于推动标准情报的有效分析和金融领域标准化政策的提出。[方法/过程/结果]本文采用基于RDM模型的知识图谱构建流程,构建了金融领域标准文献的知识图谱,实现并分析了金融领域标准—主题—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印证了RDM模型的可行性。通过上述技术和实践探索,以期为金融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文献 标准知识 知识图谱 金融领域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的形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国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4-57,98,共5页
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种客观的和历史的分析,以此来探索影响和制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上的某些必然的和历史的因素。提出文学评奖绝非单纯的价值判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在国内文坛的不同类型的文学评奖及评奖... 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种客观的和历史的分析,以此来探索影响和制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上的某些必然的和历史的因素。提出文学评奖绝非单纯的价值判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在国内文坛的不同类型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上相应的某种特点,是文学场逻辑和文学评奖在文学场中所占位置的张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奖 评奖机制 文学场
下载PDF
海洋文学话语场的理论建构——兼及海南海岛写作的文体价值
12
作者 许亚龙 《南海学刊》 2024年第5期128-136,共9页
海洋文学话语场是在历时性上重新发现海洋文学书写中岛屿、历史以及“人-海”关系想象空间的理论建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意象的人学感知;二是海权观念的民族国家认同。“海岛写作”,作为最狭义的海洋文学内核,是指以海洋岛屿环... 海洋文学话语场是在历时性上重新发现海洋文学书写中岛屿、历史以及“人-海”关系想象空间的理论建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意象的人学感知;二是海权观念的民族国家认同。“海岛写作”,作为最狭义的海洋文学内核,是指以海洋岛屿环境为基本的抒情与叙事本体,表现海岛历史文化变迁和岛民生存处境的文学作品。海岛写作存在“向陆”“向人”“向海”三种文学向度,需要处理不同的主体面相,在历史书写和人学表现方面建构起海洋文学的主体性,探寻新的意义图景。海南海岛写作较有影响力的地方史传《海南岛传》、小说《岛》、口述史《风从南洋来》,体现出各自的文学主体性,极具代表性地显示了海岛写作独特的文学文体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学 话语场 海岛写作 文体价值
下载PDF
网络文学:一个新文学场的确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玲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网络文学是中国网民数位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纸质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在锐减,文学网站的用户数量却在猛增;尽管专业作家的市场号召力在削弱,网络作者却在图书市场大显身手。网络文学不同于电子文学,网络文学在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 网络文学是中国网民数位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纸质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在锐减,文学网站的用户数量却在猛增;尽管专业作家的市场号召力在削弱,网络作者却在图书市场大显身手。网络文学不同于电子文学,网络文学在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上与传统文学存在着诸多差异,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场 传统文学体制
下载PDF
文学文本的自我生产性及文本场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翔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1-37,共7页
文学文本的生成不能直接归结于作者个人的创作结果或社会的决定作用,而要追溯到文本场的自我生产。文本场是指一组不同的文本资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是由于文本场的作用,使得一定作者、一定社会的文学文本既具有丰富性、差异性... 文学文本的生成不能直接归结于作者个人的创作结果或社会的决定作用,而要追溯到文本场的自我生产。文本场是指一组不同的文本资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是由于文本场的作用,使得一定作者、一定社会的文学文本既具有丰富性、差异性,又具有相似性、决定性。所谓创作的自由只是文本场及其生产方式的规定性的表现;创作中的偶然只是文本场自我生产内部逻辑的必然。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强调文本的自我再生产的能力;二是提出文本场的概念并对其机制、作用及其和作者的创作自由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本 文本场 自我生产
下载PDF
潮汕侨批文献著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仰东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0-63,共4页
潮汕侨批记载着有关潮汕大地与海外世界各地的许多宝贵历史资料,是研究近现代华侨史、金融史、邮政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侨批文献著录应遵循客观著录原则、完整著录原则、关联著录原则、批封结合内信著录原则,... 潮汕侨批记载着有关潮汕大地与海外世界各地的许多宝贵历史资料,是研究近现代华侨史、金融史、邮政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侨批文献著录应遵循客观著录原则、完整著录原则、关联著录原则、批封结合内信著录原则,著录项目包括列字编号、收批地址、收批人、批款、寄批人信息、写批日期、内信、邮路。目前潮汕侨批文献著录工作正在起步中,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侨批 文献著录 著录项目 侨批文化
下载PDF
江苏省中医药古籍调查与整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雨 姚惠萍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47-49,79,共4页
统计分析了江苏省的中医药古籍源,介绍了江苏省中医药古籍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中医药专业图书馆的"行业"中心作用、推进中医药古籍的普查与申报、开展《江苏省中医药古籍联合书目》编撰等中医古籍整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中医药 古籍 文献分析 实地调研 图书馆 资源建设
下载PDF
巴洛克文学的多元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场域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琼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6-71,共6页
巴洛克文学曾受到文学批评史的不公正对待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文学史的发展轨迹最终表明巴洛克文学具有多元文化价值、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场域。巴洛克文学的多元文化价值表现在:其一,生动再现17世纪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现实... 巴洛克文学曾受到文学批评史的不公正对待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文学史的发展轨迹最终表明巴洛克文学具有多元文化价值、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场域。巴洛克文学的多元文化价值表现在:其一,生动再现17世纪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现实;其二,体现多元化的审美文化追求。巴洛克文学的影响场域表现为后世作家对其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借鉴、移植和化用,虽然亦存在着难以融合的断裂感和新异感。另外,这种影响还体现为一种追新逐异、兼收并蓄的"巴洛克精神"的广泛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克文学 文化价值 影响场域 “巴洛克精神”
下载PDF
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秀娟 席战强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全球化时代,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除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深化教学内容:第一,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比较视阈。第二,探究文学渊源和传承关系。第三,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传统文学和经典作家。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教学改革 视阈
下载PDF
西方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主题评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梅珑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现代社会与思维体系充满了审美特质,文学世界也沉淀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审美现代性建立在宗教图景崩溃、凡俗文化成型时期,审美化生存成为重要文学主题,各类审美人频频登场,表达着不甘平庸拒绝异化的自我,情爱、漫游、成长均具有了审美意... 现代社会与思维体系充满了审美特质,文学世界也沉淀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审美现代性建立在宗教图景崩溃、凡俗文化成型时期,审美化生存成为重要文学主题,各类审美人频频登场,表达着不甘平庸拒绝异化的自我,情爱、漫游、成长均具有了审美意蕴;在与启蒙现代性分庭抗争之中,审美以独特的批判视角丰富文学的反叛主题,凸显现代自由,产生令人震惊的阅读效应,促进了现代伦理重构进程;它崇尚"瞬间"价值,力图构筑艺术的"永恒之境",探索着救赎之路。这些主题包容审美正负两极内容,触及了人性秘密、生存困境、人类命运等文学本质性问题,丰富了西方文学的精神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 审美现代性 主题场域 评述
原文传递
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5-46,共2页
对余华作品的研究数量巨大,但多是从文学视角切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层面。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学两大视野的不同研究视域和方法入手,对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和论... 对余华作品的研究数量巨大,但多是从文学视角切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层面。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学两大视野的不同研究视域和方法入手,对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和论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以期建立一个语言学与文学对话的研究余华语言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语言研究 语言学视野 文学视野 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