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朝鲜朝国文文学中的“武陵桃源”意象 |
李红梅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0 |
|
2
|
民国文献数字化利用及其著作权问题——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例 |
李华伟
|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3
|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
孙德喜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8
|
|
4
|
翻译的周边文字——“十七年”英美文学翻译策略的改写功能分析 |
卢玉玲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5
|
“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 |
赵步阳
曹千里
章澄
葛怀东
张维亚
|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0
|
|
6
|
“误译”的文化使命与文本“来生”的重构——以建国后十七年英美文学翻译为例 |
卢玉玲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7
|
侠女玉娇龙说:“我是旗人”——论王度庐“鹤—铁”系列小说的清代旗人形象 |
张菊玲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8
|
国内民国时期文献酸化调研与思考——基于国内五家大型公共图书馆调研结果 |
陈绪军
|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
2017 |
5
|
|
9
|
明代云南各民族文学家族发展要素分析——以师友与科举为中心 |
孙纪文
蒋绘燕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对“十七年”新曲艺创作情况的考察 |
周敏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2
|
|
11
|
革命叙事的背后——试析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的边缘话语 |
易文翔
|
《克山师专学报》
|
2002 |
2
|
|
12
|
十七年文学民间叙事的现代性 |
张景忠
|
《东疆学刊》
CSSCI
|
2008 |
3
|
|
13
|
论“五四”“人的文学”观的内涵 |
黄健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4
|
边缘姿态的写作——析萧红的香港时期文学创作 |
陈进东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5
|
成长与胜利:新中国革命历史叙事的逻辑 |
王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论抗战文学中风景的物恋性 |
厉梅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7
|
发掘现代艺术勃兴的珍贵现场——论《民国时期电影文献辑刊》之编汇价值 |
周安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华东延安”的时代号角——沂蒙抗战歌谣论析 |
孙世军
薛忠良
|
《唐都学刊》
|
2003 |
1
|
|
19
|
走向世界的中国新时期文学 |
聂茂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20
|
食指诗歌的意义 |
雷鸣
|
《凯里学院学报》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