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张力:非常情境的营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书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67,共7页
张力这一概念在 1 93 7年由美国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从物理学领域借用到文学理论后 ,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论术语。文学张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 ,意象、意境、角色、叙事等各... 张力这一概念在 1 93 7年由美国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从物理学领域借用到文学理论后 ,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论术语。文学张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 ,意象、意境、角色、叙事等各因素中所蕴含的张力效果共同促成了非常情境的营建。意象、意境、叙事与角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张力 非常情境 意象 意境 叙事 角色
下载PDF
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祖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3-75,共3页
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一方面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一统天下 ,封建等级制度壁垒森严 ,另一方面表现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贵妇人的爱情文学又大放异彩 ;一方面典雅爱情是封建领主附庸的... 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一方面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一统天下 ,封建等级制度壁垒森严 ,另一方面表现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贵妇人的爱情文学又大放异彩 ;一方面典雅爱情是封建领主附庸的骑士与贵族有夫之妇之间进行的一种婚外恋情 ,另一方面这种爱情又是一种不以肉体占有和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纯粹的精神之爱。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反映出占据道德中心地位的特权阶层的不道德性 ,透露出包含历史进步信息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萌芽。恋爱双方巨大的反差以及对女性的膜拜 ,不仅赋予典雅爱情以宗教的意味 ,浸透着西方人的冒险精神 ,也是人们的道德与情感走向完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骑士文学 骑士精神 典雅爱情
下载PDF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语言美学特征的建立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体发生之初,儿童文学的语言美学特征就逐步形成。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体建立起了以口语化、戏剧化和音乐化为美学特征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语言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论血虚体质的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东涛 宋本胜 田代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8,共3页
归纳血虚体质主要有以下特征 :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人 ;多见于女性 ;心、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常为内在病理基础 ,容易与气虚、津亏、阴虚兼夹 ;主要表现为少神 ,面体色泽痿黄或淡白、无光泽 ,形体消瘦 ,姿态衰惫 ,脉多涩、微、芤、虚等 ... 归纳血虚体质主要有以下特征 :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人 ;多见于女性 ;心、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常为内在病理基础 ,容易与气虚、津亏、阴虚兼夹 ;主要表现为少神 ,面体色泽痿黄或淡白、无光泽 ,形体消瘦 ,姿态衰惫 ,脉多涩、微、芤、虚等 ,与失神或神乱、寒热、疼痛、惊悸怔忡、月经失调等病证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在实质变化主要有血液有形成分减少 ,能量代谢功能降低 ,免疫功能降低 ,心功能降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血虚体质 特征 婴幼儿 老年人
下载PDF
“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性考察 被引量:9
5
作者 耿传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8,34,共8页
追求"现代"是中国20世纪文化、文学的中心主题,它与西方的"现代性"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特性。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是由1894年"甲午之役"和1900年的"庚子之变"开启的,到"五四&qu... 追求"现代"是中国20世纪文化、文学的中心主题,它与西方的"现代性"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特性。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是由1894年"甲午之役"和1900年的"庚子之变"开启的,到"五四"达到高潮。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具有三种典型形态:信念式—终结性的"现代性";世俗化—体验性的"现代性";浪漫主义—"反现代"的"现代性"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进程 文化特性 理性建构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中医学术传承脉络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丁侃 张丽君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5期32-35,共4页
针对当前中医古籍数字资源日益增多而利用不足的现状,提出了通过中医文献与人物本体的构建,关联起中医学术传承脉络的方案。尝试借助于本体,对异构的中医古籍资源元数据方案进行统一语义化描述和转换,实现平台间资源的深度聚合。
关键词 中医 传承 本体 文献 人物
下载PDF
数字媒介对文学性的消解与技术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欧阳友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数字媒介带来的中国文学转型需要有文学性的价值确证。电子数码技术对文学诗性的技术"祛魅"(disenchantment)和对艺术经典观念的消解,使传统的文学性理念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信息科技本身蕴含的科学诗意化境界、数码叙事对文... 数字媒介带来的中国文学转型需要有文学性的价值确证。电子数码技术对文学诗性的技术"祛魅"(disenchantment)和对艺术经典观念的消解,使传统的文学性理念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信息科技本身蕴含的科学诗意化境界、数码叙事对文学性的形态置换等,成就了文学性的建构方式。因而数字媒介下的文学性异变是一个解构与建构相统一的辩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中国文学转型 文学性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的建筑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付丹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9期58-59,共2页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的角度,分析建筑艺术在小说中的表现。从主要人物卡西莫多和孚诺洛的分析中展示建筑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从建筑艺术角度的分析,使《巴黎圣母院》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建筑艺术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零散化”审美特征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艳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8-79,共2页
本文立足于与传统文学审美的比较,从文学人物、叙事和语言三个维度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进行了勾勒和把握,分析探讨了其"零散化"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零散化 审美 人物 叙事 语言
下载PDF
试析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娟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2期86-88,共3页
信息素质是21世纪大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文章论述了信息素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信息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具体措施,结合作者长期从事图书信息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信息素质 文献检索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当代三秦文学地域特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45-149,共5页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风民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在文学上表现出相异的地域特色。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三秦文学影响甚大,其表现出与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的"重农恋土、重质轻文、史诗情结、忧患意识"美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秦文学 文学地理学 地域特色
下载PDF
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涛 叶君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社”本为土地神,由先秦时期“把社”的群体行为衍化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社”命名的白莲社标志着中国古代结社意识的觉醒。真正意义上的文... “社”本为土地神,由先秦时期“把社”的群体行为衍化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社”命名的白莲社标志着中国古代结社意识的觉醒。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社团出现于唐代,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学的民间化倾向使“社”的组织具有多样性,文人社团成为文人士大夫优游林下的精神家园,结社与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不仅促进了文学思想的传播,而且形成了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明代的文人社团有了飞速发展,社团组织的数量急剧攀升,并同政治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人结社 文学性 社团发展
下载PDF
巴赫曼的文学对话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3,共3页
奥地利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形式优美,寓意深刻,然而意象复杂,艰深晦涩,具有多重的创作背景。这一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禀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着眼于巴赫曼在创作生涯中与同时代文人的交往生活所形成的文学对话,尝试... 奥地利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作品形式优美,寓意深刻,然而意象复杂,艰深晦涩,具有多重的创作背景。这一特点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禀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着眼于巴赫曼在创作生涯中与同时代文人的交往生活所形成的文学对话,尝试性地简述巴赫曼的文学对话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曼 文学对话 德语文坛 艺术家秉性
下载PDF
英雄形象塑造与十七年《人民文学》的爱情叙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海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 作为建国后十七年时期的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集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文学风貌。透过十七年间《人民文学》的英雄塑造和爱情描写,我们发现,通过“大众化”、“典型化”以及“两结合”等一系列叙事策略的转型,解放区文艺的创作原则和叙事范式得以确立,并在之后的文学实践中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人民文学》 英雄形象 爱情叙事
下载PDF
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锦贻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共4页
从2007年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诗、童话、散文,都自然地显现出儿童文学民族性的丰富和美丽,而儿童文学民族性又自然地与当代性、儿童性相交融。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到现在,虽然仍处于弱势,却面临着新... 从2007年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诗、童话、散文,都自然地显现出儿童文学民族性的丰富和美丽,而儿童文学民族性又自然地与当代性、儿童性相交融。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到现在,虽然仍处于弱势,却面临着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时机。可以看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倡导,已经和正在显示出对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儿童文学 文学创作 创作理念 创作特色 民族性 当代性
下载PDF
给孩子一个缤纷的世界——从儿童心理特征看幼儿文学的创作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仕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42,79,共5页
幼儿文学创作是儿童文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结合这时期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低幼儿童文学的创作应具备三个特征:语言浅显而美听、形象生动而逼真、情节简单而集中。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 心理特征
下载PDF
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刍议
17
作者 朱瑜章 朱希帆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古代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几千年来东往西来的人们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陇右—河西—西域”西行之路。有路就有诗,以路串诗,以诗显路,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行文学。历史上五凉时期、唐代、明清时期曾出现了西行文学... 古代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几千年来东往西来的人们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陇右—河西—西域”西行之路。有路就有诗,以路串诗,以诗显路,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行文学。历史上五凉时期、唐代、明清时期曾出现了西行文学发展的三个高峰期,其文化品性的基本特点是:寻根文学一脉相承,英雄主义、尚武精神的赞歌,士人家国情怀的升华,贬谪文学翻出新声,“误读”与“矫正”的矛盾统一,文学的自觉。其诗性审美特征是:“江山之助”雄浑豪壮之美,“诗史”性价值,走廊文学的属性,士人的心路历程。“文学之路”的研究已渐成一个学术增长点,在重绘的中国文学路线图上,应该给予河西走廊西行文学以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河西走廊 西行文学 文化品性 诗性审美
下载PDF
情感的认识——文学的双重性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清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4-77,共4页
文学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 ,它显然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同时又具有一般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的这种双重交织的性质 ,构成了文学作品文本呈现出来的丰富复杂意义 ,即它既是情感的 ,以情动人 ,但同时有具有深层的理智认识价值。... 文学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 ,它显然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同时又具有一般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的这种双重交织的性质 ,构成了文学作品文本呈现出来的丰富复杂意义 ,即它既是情感的 ,以情动人 ,但同时有具有深层的理智认识价值。而这认识价值是以蕴含的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情感 性质 认识
下载PDF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意识流"——舍伍德·安德森和他的《母亲》评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树蕙 付宇 张凤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0-63,共4页
安德森是美国享有盛誉、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现代作家。美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涌现出各种流派,反映了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怀疑和否定。现代主义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多采用"意识流"的... 安德森是美国享有盛誉、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现代作家。美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涌现出各种流派,反映了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怀疑和否定。现代主义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多采用"意识流"的写法。"意识流"手法特别适用于畸形人物变态心理的描述。小说《母亲》在应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更重视人物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揭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典型化 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内心世界 意识流
下载PDF
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晓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进女性主义理论并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回顾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学课程开设、性别与教育以及学校课程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分析上。展望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进女性主义理论并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回顾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学课程开设、性别与教育以及学校课程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分析上。展望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性别意识研究将是其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学学科 性别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