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金元文论“衰落”、“隆起”辨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书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5,共15页
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文论"衰落于唐宋金元",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文论发展至唐宋金元,并不是"衰落",而是"隆起"。唐代诗学文论有自己的重大贡献,如在"唯美"一系,进一步深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文论"衰落于唐宋金元",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文论发展至唐宋金元,并不是"衰落",而是"隆起"。唐代诗学文论有自己的重大贡献,如在"唯美"一系,进一步深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式运动",提出"对偶说",促成了律诗、绝句的建立;提出"诗境"论,成为中国"诗文评"核心理论思想之一"意境"的起始;晚唐司空图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观点,影响深远。在"尚用"一系,则有元白诗论、韩柳文论等等很有特点的思想。至宋,"诗文评"出现了名副其实的大繁荣和再提升:诗话、词话、文话("四六话")如雨后春笋,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此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此类作品如春河开闸,如繁花绽放,成为中国古代"诗文评"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开创了"评点"的新形式,到明清更发展成蔚为壮观的"诗文评"重镇;古文理论(欧苏甚至包括理学家的极端论调)也有新的拓展;尤其是对诗文自身性质特点的把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沧浪诗话》尤为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唐代文论 宋代文论 金代文论 元代文论
下载PDF
程朱理学嬗变与宋代文论变迁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江梅 《武陵学刊》 2010年第3期95-100,共6页
宋代文论始终贯穿着理学的精神因子,这不仅体现在宋代文论所具有的理学内蕴上,而且更体现在宋代理学嬗变对文论的衍射与推促上,从而形成二者间变迁轨迹的对应关系,这有助于理解宋代文论的理学化内质及其变迁。
关键词 程朱理学 宋代文论 嬗变 对应
下载PDF
儒道融合与宋代文论的理论自觉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婷婷 张恩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宋代儒、道融合的基本思想形态是儒强道弱。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理学"并不完全是儒家的思想体系,而是兼容儒、道、释思想的伦理本体论思想体系,因此,其呈现出明显的儒强道弱的倾向。这种儒强道弱的思想形... 宋代儒、道融合的基本思想形态是儒强道弱。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理学"并不完全是儒家的思想体系,而是兼容儒、道、释思想的伦理本体论思想体系,因此,其呈现出明显的儒强道弱的倾向。这种儒强道弱的思想形态对宋代士人,包括文论家的个体独立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地影响到宋代文论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融合 宋代文论 理论自觉
下载PDF
南宋初期诏令与文风的演变
4
作者 彭民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南宋初期由于皇帝对苏轼的偏爱,全国上下掀起崇苏热潮,促使江西诗派勃兴并成为文坛主流,对南宋文学影响深远。绍兴年间,朝廷实行严厉的言禁制度,尤其是震惊朝野的多起诗文获罪案例,对全国的诗文作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促使献赋颂成为一代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初期 江西诗派 南宋文论 诏令 诗赋 苏轼
下载PDF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道礼 汪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4,共8页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宋代诗学 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