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义的边界与文义解释的限度——《民法典》语境下的方法论展开 被引量:1
1
作者 毕经纬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进入法的续造领域,须借助类推等方式进行法律漏洞填补。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起点,但不是全部,有其限度;即便是文义清晰时,亦应将自罗马法以来的“明白无误规则”仅认定为一项推定规则,仍需结合其他解释方法,尤其是目的解释,来探求规范的“目的”和“意义”。《民法典》解释适用语境下,以解释论为面向,应坚持文义解释的方法论价值,亦应在此基础上超越其“文本”价值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义解释 文义 《民法典》 法律解释 法的续造
下载PDF
“棱汁”:方东树诗法论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3
2
作者 田义勇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2-84,共3页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法 诗法 方东树 棱汁
下载PDF
清代刑法制度和刑法文化管窥
3
作者 韩嘉兴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3-96,共4页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法制的顶峰,清代的法制体现了中华法系发展的最终高度。格外重视刑法而忽视其他法律部门的传统,使得刑事制度在历朝历代的律令制定和司法实践中都占据绝对主流,清代自然也不例外。清代刑法的发达,表现为法律体系完备、...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法制的顶峰,清代的法制体现了中华法系发展的最终高度。格外重视刑法而忽视其他法律部门的传统,使得刑事制度在历朝历代的律令制定和司法实践中都占据绝对主流,清代自然也不例外。清代刑法的发达,表现为法律体系完备、律学发达、法律职业群体勃兴、情法并施等诸多方面。对于清代刑法考察制度和刑法文化的管窥与透析,既可以加深对那个历史时期法制状况的认知,也有助于透过这一管道一窥历史上的中华法系之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律 律学 法制史 刑法制度 刑法文化
下载PDF
“文学主体论”论争中的“去政治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雯 刘锋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21,共11页
"文学主体论"论争中对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认识,主要围绕三点展开,分别是:人是主体还是工具;文学是受内在规律制约还是受外在规律制约;文学的根本性质是意识形态的还是审美的。到"文学主体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 "文学主体论"论争中对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认识,主要围绕三点展开,分别是:人是主体还是工具;文学是受内在规律制约还是受外在规律制约;文学的根本性质是意识形态的还是审美的。到"文学主体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文学与政治相区别的层级,即文学具有充分的主体性,使得文学能够并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形成了对于政治的新的超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论 内在规律 外在规律 审美性
下载PDF
论拉吉舍夫作品中的法律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4期57-63,共7页
拉吉舍夫是18世纪俄国一位具有法学修养的作家,他在自己所攻读的法学专业毫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通过《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的法学思想。他关注法律问题,书写法律事件,批判法律的不公,抒发... 拉吉舍夫是18世纪俄国一位具有法学修养的作家,他在自己所攻读的法学专业毫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通过《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的法学思想。他关注法律问题,书写法律事件,批判法律的不公,抒发法律理想,而且,他的法律书写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在作品中以具体的司法案件为例,突出反抗暴政、为民造福的法律理念。尽管他为此受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迫害,但他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拉吉舍夫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杰作,而且在呼唤法律正义、弘扬民主和法制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是文学法律批评的优秀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吉舍夫 文学作品 法律书写 法学思想 文学法律批评
原文传递
法国古典主义与中国“文革”文学理论之比较
6
作者 周小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9期137-140,共4页
采取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法国古典主义和中国"文革"文学理论从社会历史条件、文学特征以及历史作用和命运3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之间惊人的碰撞与共鸣,阐述了二者背离的方向及其原因,并且发现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其... 采取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法国古典主义和中国"文革"文学理论从社会历史条件、文学特征以及历史作用和命运3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之间惊人的碰撞与共鸣,阐述了二者背离的方向及其原因,并且发现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任何强行的外力阻挠只会让文学本身走入歧路,甚至会给一个社会或国家造成不可控制的损失或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古典主义 中国文革文学 社会历史条件 文学特征 文学规律
下载PDF
德沃金法律解释理论的独到之处——基于文学的法律视角
7
作者 樊安 樊文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5-61,共7页
文学是德沃金法律解释理论的灵感来源。他洞察到法律与文学同属解释性概念这一范畴并因此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通过拿法律与连环小说作类比,德沃金提出法律之链这个概念工具。该概念工具提供给我们一种方法去分析法官对待法律史的方式,使... 文学是德沃金法律解释理论的灵感来源。他洞察到法律与文学同属解释性概念这一范畴并因此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通过拿法律与连环小说作类比,德沃金提出法律之链这个概念工具。该概念工具提供给我们一种方法去分析法官对待法律史的方式,使我们看到法官在裁判新案件时为何必须保持与过去相一致。它形象地阐述了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和目的导向性。它使德沃金得以说明符合维度和证成维度是如何在法律解释活动中相互结合的。然而,拿法律与文学作类比这一做法也遭到诸多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文学解释 解释性概念 法律之链 整体性法律观
下载PDF
“何其芳现象”的“非政治性”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寇鹏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所谓"政治上进步,艺术上退步"的"何其芳现象"解释为当时政治束缚的原因。实际上除了这种政治性的解读之外,还有一些"非政治性"的解读值得关注。主要有:一,当时作家自身的人格精神方面的... 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所谓"政治上进步,艺术上退步"的"何其芳现象"解释为当时政治束缚的原因。实际上除了这种政治性的解读之外,还有一些"非政治性"的解读值得关注。主要有:一,当时作家自身的人格精神方面的原因;二,当时作家丰厚的经济收入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方面的原因;三,创作时有的衰落也是文学史上常有的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现象 非政治性 人格精神 经济收入 文学规律
下载PDF
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9
作者 张玉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1-32,共2页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主题是"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神话历史"、"遗产与历史"、"族群与历史"和"证据法"展开热烈讨论,这一议...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主题是"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神话历史"、"遗产与历史"、"族群与历史"和"证据法"展开热烈讨论,这一议题继续凸显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文学人类学 证据法
下载PDF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成因
10
作者 杨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流派。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才子佳人这一结合模式,是作者基于对封建婚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而提出的一种婚姻理想,也是愤世嫉俗的失意文人求补偿心理在文学中的反映。才子佳人小...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流派。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才子佳人这一结合模式,是作者基于对封建婚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而提出的一种婚姻理想,也是愤世嫉俗的失意文人求补偿心理在文学中的反映。才子佳人小说既受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也是对风靡一时的淫情小说的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婚姻理想 情感补偿 文学规律
下载PDF
文学角色著作权法保护探析
11
作者 李明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5,共9页
文学角色凝结了作者的劳动和创造性表达,但当前我国《著作权法》并未对其做出明确保护规定,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或对文学角色不予保护,或寻求其他法律如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加以保护。从《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利益平衡理论、文... 文学角色凝结了作者的劳动和创造性表达,但当前我国《著作权法》并未对其做出明确保护规定,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或对文学角色不予保护,或寻求其他法律如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加以保护。从《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利益平衡理论、文学角色本身承载的商业价值分析,文学角色极具保护的必要性;从立法空间和司法实践分析,对文学角色的保护也具有可行性。因此,建议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著作权法》相关兜底性条款进行扩大解释,赋予达到独创性和充分描述标准的文学角色版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角色 著作权法 可版权性
下载PDF
《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发展规律
12
作者 陈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和四首拟作构成了《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五篇作品皆是关于战争、乱离题材,都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均表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其在发展中体现出这些变化特点:从自言其事发展为他人代...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和四首拟作构成了《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五篇作品皆是关于战争、乱离题材,都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均表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其在发展中体现出这些变化特点:从自言其事发展为他人代言,由"一人之悲"变为"家国之悲",由个人创作发展为集句,诗体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琰 《胡笳十八拍》 同题诗 文学价值 发展规律
下载PDF
唐诗中的经济学——《卖炭翁》另解
13
作者 吴荻枫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30期301-303,共3页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现实,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经济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以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为例,可分析以长安为代表的唐代分工与交换的发展状况...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现实,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经济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以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为例,可分析以长安为代表的唐代分工与交换的发展状况、货币制度、财产权和契约制度,并可根据基本的经济规律,推断出古代人民勤劳简朴,却难得温饱的经济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唐诗 社会分工 格雷欣法则 财产权
下载PDF
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
14
作者 周青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41,共5页
"对话"是谈及柏拉图文论时永远避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成因与柏拉图本人在"对话"中缺席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浅层,又有深层,并且这... "对话"是谈及柏拉图文论时永远避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成因与柏拉图本人在"对话"中缺席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浅层,又有深层,并且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柏拉图 文艺对话 苏格拉底 理想国 法律篇
下载PDF
探析文学作品中“妄冒为婚”的法律问题
15
作者 李东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60-462,共3页
法律与文学的关系犹如太极圆图里的黑白两极,一极是"文学中的法律",一极是"作为文学的法律"。在方法上采用"文史互证"的进路,文学作品中的案例故事反映出古时司法官对"妄冒为婚"此类户婚案的... 法律与文学的关系犹如太极圆图里的黑白两极,一极是"文学中的法律",一极是"作为文学的法律"。在方法上采用"文史互证"的进路,文学作品中的案例故事反映出古时司法官对"妄冒为婚"此类户婚案的司法裁断问题。一方面,文学作品中的判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审判官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有关法律问题的文学表达,可以隐约窥视某一时代法律文化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妄冒为婚 文学与法律
下载PDF
论著作权客体的扩张——兼评音乐喷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文琦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7年第8期30-38,共9页
近日,音乐喷泉案再度引发了对著作权客体扩张问题的关注。尽管各国在著作权客体立法方面大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但法院在法律适用时仍然频频面临困境。许多创作不在著作权法明确列举的作品范围之内,如音乐喷泉、烟花秀、灯花秀、香水... 近日,音乐喷泉案再度引发了对著作权客体扩张问题的关注。尽管各国在著作权客体立法方面大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但法院在法律适用时仍然频频面临困境。许多创作不在著作权法明确列举的作品范围之内,如音乐喷泉、烟花秀、灯花秀、香水香味等,但都有是否将这些客体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讨论。这些将现代科技与思想情感表达融为一体的创作对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都提出了挑战。要回答著作权客体扩张是否适当这一问题,就必须以著作权法的体系构建为视角,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扩张结果符合著作权法在价值、目标、利益平衡等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客体 扩张 文学与艺术作品 比较法
下载PDF
论我国著作权法对新闻学中新闻作品的立法保护 被引量:6
17
作者 向光富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按萨维尼的法律关系理论,从新闻学中的"新闻作品"到著作权法中的"新闻作品",体现了从"生活关系"到"法律关系"的建构过程。通过作品观、可版权性、独创性以及新闻传播目的的取舍,可以厘清著作... 按萨维尼的法律关系理论,从新闻学中的"新闻作品"到著作权法中的"新闻作品",体现了从"生活关系"到"法律关系"的建构过程。通过作品观、可版权性、独创性以及新闻传播目的的取舍,可以厘清著作权法不保护的新闻学中的新闻作品、著作权法上的新闻作品以及其中适用法定许可的作品,由此完成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新闻作品"的建构,以回应实践需要及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新闻 新闻作品 文学作品著作权法修改
下载PDF
文学法律批评vs法律与文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2,共10页
"文学法律批评"与"法律与文学"同属跨学科研究,但是有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范畴。前者属于文学跨学科研究,后者属于法律跨学科研究。风靡欧美的"法律与文学"学术运动主要产生于法学界,在法学研究中使... "文学法律批评"与"法律与文学"同属跨学科研究,但是有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范畴。前者属于文学跨学科研究,后者属于法律跨学科研究。风靡欧美的"法律与文学"学术运动主要产生于法学界,在法学研究中使用文学素材,其着眼点是借鉴文学要素的法律研究,所探讨的是法律方面的相关命题,多半属于法学研究的范畴;而"文学法律批评"是我国学者所使用的学术话语,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以文学为本体,所强调的是文学批评中法律视野的介入,即借鉴法律视野和恰当的研究方法来审视文学作品。尤其是审视文学作品中的法律事件、法律主题、作家的法学思想以及法律要素在文学作品的措辞、风格、结构等方面的体现,从而加深我们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法律批评 “法律与文学” 跨学科视野
原文传递
文艺创作中的潜意识复制及其民事责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红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99-107,共9页
文艺创作中存在着潜意识复制之行为现象。在近年来的音乐、文学等理论和实践中,有关潜意识复制的行为性质及民事责任的承担话题逐渐成为热议焦点,但学界对之缺乏深入研究。在现有版权法评价框架内,潜意识复制将构成民事侵权,行为人主观... 文艺创作中存在着潜意识复制之行为现象。在近年来的音乐、文学等理论和实践中,有关潜意识复制的行为性质及民事责任的承担话题逐渐成为热议焦点,但学界对之缺乏深入研究。在现有版权法评价框架内,潜意识复制将构成民事侵权,行为人主观意识的缺失并不能成为责任豁免的理由。鉴于否定性的版权法评价会对作品的创作带来极大的阻滞效应、证明效率上的考虑无法成为责任风险转移的正当理由、严格责任已是不合时宜的版权法理念等多维度原因考虑,应当对潜意识复制的民事责任框架进行调适,可选择的路径包括将潜意识复制排除在版权侵权责任的范畴之外,提高侵权标准中对"接触"要素的证明要求,对潜意识复制侵权的救济范围进行调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潜意识复制 版权法 独立创作 无辜侵权
下载PDF
论我国法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杰宏 严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3-96,共4页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特点的差异,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时...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特点的差异,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时具有局限性。我国应在专门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中明确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与保护范围等,同时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法 专门法 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