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 被引量:68
1
作者 洪子诚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3年第3期32-43,共12页
对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经典重评行为的讨论,必然涉及许多复杂问题。本文从三方面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线索并做出扼要论述:一、文学经典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经典重评实施的机构与制度;二、当代文学经典重评的焦点;... 对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经典重评行为的讨论,必然涉及许多复杂问题。本文从三方面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线索并做出扼要论述:一、文学经典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经典重评实施的机构与制度;二、当代文学经典重评的焦点;三、经典确立的标准(“成规”),以及重评遇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评价制度 评价标准 文学批评 文学文本
原文传递
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学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2,共8页
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面临着种种困境。认识“文学经典”在今天所遭遇的尴尬处境,应从“文学经典”与消费文化语境的关系入手,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审视其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 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面临着种种困境。认识“文学经典”在今天所遭遇的尴尬处境,应从“文学经典”与消费文化语境的关系入手,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审视其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以更清晰地看到纠结于诸种矛盾中的“文学经典”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及新的生存契机。“文学经典”的自救与重构,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语境 文学经典
下载PDF
重写:文学文本的经典化途径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大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8,共6页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传播与接受效应的一个重要成果。重写观念认为,文学的创造与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以文学接受为前提的重写,融合创作、批评、传播、阐释方式于一体,并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促成了雅文学成果的下移,是促成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文学经典 文本 经典化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学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5,共5页
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学术视野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更多地看到文学经典生成的外部因素,看到每一个文学经典的特定的文化话语场,看到文学经典处在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开放体系之中。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往往是通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编入教科... 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学术视野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更多地看到文学经典生成的外部因素,看到每一个文学经典的特定的文化话语场,看到文学经典处在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开放体系之中。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往往是通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编入教科书而实现。文学研究者则可以而且能够通过文学史叙事体的作用,去影响集体无意识的主流文化,进而促使国家话语霸权顺应时代文化的潮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经典的价值维度,针对现当代文学经典选择中的种种问题,找出不应“入史”、不应划为经典的诸种状况,以为文学经典建构之警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现当代文学 国家话语权力 文学史叙事体 文学经典建构
下载PDF
有关唐前文献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跃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今天看到的中国古代早期经典文献,多数产生在唐代以前。这些文献,从口传到写本,从钞本到定本,再从定本到经典,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多变异,以至于今天所看到的中国早期经典文献,资料来源非常复杂,作者... 今天看到的中国古代早期经典文献,多数产生在唐代以前。这些文献,从口传到写本,从钞本到定本,再从定本到经典,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多变异,以至于今天所看到的中国早期经典文献,资料来源非常复杂,作者问题言人人殊。如何理解这些繁杂的问题,中外学者曾有过深入的探讨,也有过激烈的争论,迄今未曾消歇。当前,中国早期钞本文献问题,又成为热点话题,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值得关注。站在历史的高度,研究梳理了中国早期文献传播的历史进程,又通过对中西历史观念的比较,探讨了从事钞本时代文献研究的基本途径,即文本细读、文献考订、理论思索,三者并重,并愿以此为契机,努力寻求学界同仁就此一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钞本时代 文学经典 历史观念 文本细读 文献考订
原文传递
文学经典品格谈 被引量:7
6
作者 韦苇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从已经证明是能够超越时空的、世界公认其为典范的文学作品中 ,归纳出些许认定文学品格的准则 ,并就其中的部分准则举例展开论述 ,对我国议论中的“百年文学经典”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品格认定 文学品格 考量标准
下载PDF
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文本演变与历时性传播 被引量:6
7
作者 钟高翔 杨光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红楼梦》成为文学经典常青树,离不开不断改进和创新的传播技术的促进,尤其大众传媒使《红楼梦》的传播和扩散达到空前的高度。探索《红楼梦》的文本演变和传播规律,对当代传媒如何使现存的文学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树立新的经典,具有... 《红楼梦》成为文学经典常青树,离不开不断改进和创新的传播技术的促进,尤其大众传媒使《红楼梦》的传播和扩散达到空前的高度。探索《红楼梦》的文本演变和传播规律,对当代传媒如何使现存的文学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树立新的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学经典 历时性传播
下载PDF
《绿山墙的安妮》——一部具有永恒感染力的作品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震宇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至今,小说一直深受不同年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和年龄的读者的喜爱,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作品之一。本文拟对书中主要人物、创作背景...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至今,小说一直深受不同年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和年龄的读者的喜爱,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作品之一。本文拟对书中主要人物、创作背景、作品主题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想象力 《绿山墙的安妮》 感染力 加拿大 女作家 露西·莫德·蒙哥马丽 长篇小说 创作背景 主要人物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关于经典阅读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青 赵保全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文学经典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其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生命启迪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阅读文学经典是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面对消费文化充满了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分析当下大学生阅... 文学经典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其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生命启迪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阅读文学经典是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面对消费文化充满了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分析当下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文学经典阅读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内涵,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大学生 成长
下载PDF
经典的叙事和叙事的经典--我的文学观 被引量:8
10
作者 阎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我的文学观念可以用"艺术本位"来表达。一部作品,不论表达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只有当这种表达建立在充分的艺术性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文学意义上的有效表达。文学就是文学,而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因此评判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 我的文学观念可以用"艺术本位"来表达。一部作品,不论表达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只有当这种表达建立在充分的艺术性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文学意义上的有效表达。文学就是文学,而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因此评判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观,也应该从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即艺术性中推衍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位 文学经典 文学观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雪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8-84,共7页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阅读选择发生了变革,从而使其遭受了不断的解构、冲击和排挤。面对这种情况,想要继承和发展文学经典,还要加强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的研究,以便寻求途径扩大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继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阅读选择发生了变革,从而使其遭受了不断的解构、冲击和排挤。面对这种情况,想要继承和发展文学经典,还要加强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的研究,以便寻求途径扩大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继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尽管起到了宣传和传播文学经典的作用,为文学经典阅读选择提供了机会,但是其造成的阅读多元化、大众化和娱乐化也使文学经典遭到了严重背离,以至于文学经典遭到了无情解构、不断冲击和排挤。想要改善这一局面,还应清醒的选择文学经典阅读,并尽可能地保留文学经典的原貌,以确保真实的文学经典能够呈现在大众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文学经典 阅读 选择 背离
下载PDF
新媒介的兴起与文学精神的传承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柏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社会的演进、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强化了通过观看与镜头捕获意义世界的取向。针对文学由中心向边缘滑落,文学作品载体、内容及价值的图像转变,文学审美价值由美感到快适的走向等文学场的变化,... 社会的演进、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强化了通过观看与镜头捕获意义世界的取向。针对文学由中心向边缘滑落,文学作品载体、内容及价值的图像转变,文学审美价值由美感到快适的走向等文学场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显露出的焦虑情绪,应该立足于媒介发展规律,以理性的态度正视文学观念的变化,强化新媒介传播文学精神的责任;尊重人类思想史演进规律,以通变的态度审视文学活动的新变;通过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经典培育,重塑文学精神,更新文艺学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文学精神 视觉传达 文学经典
下载PDF
文化传承、审美认同与叙事建构——论文学艺术与现代传播媒介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夏光富 唐睿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文学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现代传播的兴起在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诉求上具有一致性,与民族国家的本土性、民族性及族群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现代传播 研究视域 发展走向
下载PDF
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的命运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阳友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32,2,共8页
网络媒体引发的媒介权力重新分配,使文学经典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网络传播的技术机制对文学经典意义的祛魅,后现代主义观念对文学经典的价值论解构,以及消费主义文化语境对文学经典的欲望化规避,让文学经典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不... 网络媒体引发的媒介权力重新分配,使文学经典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网络传播的技术机制对文学经典意义的祛魅,后现代主义观念对文学经典的价值论解构,以及消费主义文化语境对文学经典的欲望化规避,让文学经典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不过,经典的暂时隐退并不意味着它的历史性退场,经典的网络传承及其新经典的打造,必将给文学经典的时代创生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网络时代 消解与建构
下载PDF
文学精神与文学经典——以战后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1,共6页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学精神 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沛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9,共9页
文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传统的具有"美学尊严"的载体,其意义和价值主要蕴涵于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开创精神中,但要把它变成现实,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那就首先需要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创造性阐释:通过认真发掘和研... 文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传统的具有"美学尊严"的载体,其意义和价值主要蕴涵于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开创精神中,但要把它变成现实,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那就首先需要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创造性阐释:通过认真发掘和研究,运用现代意识加以阐释,文学经典就能为当代社会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思想。这不仅使民族文化精神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继续承传和发展,而且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创造,特别是弘扬人文精神,彰显价值理性,端正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民族文化精神 价值 阐释
原文传递
17世纪莎士比亚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建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9,共6页
经典首先是一个文化的观念,也是一个认知型和意识形态的观念。在1593-1623年间,莎士比亚经历了一个顺利的经典化过程,鲜明地呈现了文学场复杂的权力关系。《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是莎士比亚经典化的重要表征。在17世... 经典首先是一个文化的观念,也是一个认知型和意识形态的观念。在1593-1623年间,莎士比亚经历了一个顺利的经典化过程,鲜明地呈现了文学场复杂的权力关系。《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是莎士比亚经典化的重要表征。在17世纪,人们把莎士比亚同过去和当代的作家比较,贵族和知识阶层赋予其剧作崇高的地位,并宣称他是伟大的剧作家。事实表明莎士比亚一直占据着文学神殿中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文学经典 经典化 谱系
原文传递
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金胜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5-80,共6页
青少年文学阅读与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下的文学阅读构建了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学阅读具有突出特点:文学阅读中突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80后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力量;图像类读物对青少年更具诱惑力... 青少年文学阅读与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下的文学阅读构建了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学阅读具有突出特点:文学阅读中突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80后正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力量;图像类读物对青少年更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等。青少年的文学阅读是一个以文学阅读为核心、多种社会、文化力量构成的文学和文化"场域"问题。这既是文学领域的问题,又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如何使家长、学校、媒体对青少年文学阅读发挥有益而且有效的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文学阅读 自我意识 文化“场域” 文学经典
下载PDF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经典的生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承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文学经典 社会批判性 真实性 人性抒写
下载PDF
新时代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卫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新时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让观众通过视听欣赏中外名著及其衍生品,获得审美愉悦。电影改编是传承与发展文学经典的有效方法,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去感知文学作品无法传递出来的感染力。探寻电影改编文学经典的意义,... 新时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让观众通过视听欣赏中外名著及其衍生品,获得审美愉悦。电影改编是传承与发展文学经典的有效方法,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去感知文学作品无法传递出来的感染力。探寻电影改编文学经典的意义,可以在市场化浪潮中坚持价值追求,发挥文学经典从文字转换影像的艺术价值。在新时代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要守正创新,融入时代理念,才能在复杂的电影市场中获得市场效益和审美追求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学经典 影视改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