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颜延之的《陶征士诔》
1
作者
松冈荣志
梁克隆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9-84,共6页
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是对陶渊明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虽然,颜延之对陶渊明的认识,特别是对他的创作是有所保留的;但陶渊明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潇洒,则让他感慨万端,不能忘怀。不仅如此,通...
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是对陶渊明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虽然,颜延之对陶渊明的认识,特别是对他的创作是有所保留的;但陶渊明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潇洒,则让他感慨万端,不能忘怀。不仅如此,通过《陶征士诛》的写作,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颜延之的情感经历、仕宦生涯与同时代的文风、追求,并由此洞见其精神与创作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致
巧似
文学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藻:李德懋诗评品格的体现
2
作者
徐东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3-18,共6页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意新语工之品(诗歌修辞批评),其二是辨味之品(诗歌风格批评),其三是格调家数之品(诗歌比较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懋
品藻
诗歌修辞批评
诗歌风格批评
诗歌比较批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抑丕扬植”倾向的形成与演变
3
作者
王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共7页
在建安文学接受史上,对曹丕、曹植兄弟人品文才的评价,存在着"抑丕扬植"的倾向。直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人竭力予曹丕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以至一度出现"抑植扬丕"的状况。"抑丕扬植"倾向在整个接受史过程...
在建安文学接受史上,对曹丕、曹植兄弟人品文才的评价,存在着"抑丕扬植"的倾向。直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人竭力予曹丕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以至一度出现"抑植扬丕"的状况。"抑丕扬植"倾向在整个接受史过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既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文化的心理特征,即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权威崇拜的心理定势潜在地支配着读者的接受活动。由此亦可见读者期待视野之变化及文体兴废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抑丕扬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新文学的评价标准
4
作者
支克坚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研究 ,在拿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作为评价的标准的时代结束之后 ,出现了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局面。今天不应当以建立新的统一的标准为目标 ,而应当允许并且提倡标准的多样化。但在多样化之中 ,仍旧有一个科学性的...
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研究 ,在拿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作为评价的标准的时代结束之后 ,出现了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局面。今天不应当以建立新的统一的标准为目标 ,而应当允许并且提倡标准的多样化。但在多样化之中 ,仍旧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文艺既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又属于社会的、历史的现象 ,科学的评价标准 ,应当着眼于这两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评价
多样化
科学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制度对文学主体活动的潜在建构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坤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文学制度对文学活动的影响不仅通过外在的强化形式,更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潜伏于文学传统和惯例中,形成文学主体意识及行为的自觉规范,进而影响文学评价。
关键词
文学制度
意识形态
主体意识
文学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颜延之的《陶征士诔》
1
作者
松冈荣志
梁克隆
机构
学芸大学
中华女子学院
出处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9-84,共6页
文摘
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是对陶渊明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虽然,颜延之对陶渊明的认识,特别是对他的创作是有所保留的;但陶渊明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潇洒,则让他感慨万端,不能忘怀。不仅如此,通过《陶征士诛》的写作,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颜延之的情感经历、仕宦生涯与同时代的文风、追求,并由此洞见其精神与创作上的特点。
关键词
思致
巧似
文学评价
Keywords
missed
extremely
highly
skilled
literary
appraisal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藻:李德懋诗评品格的体现
2
作者
徐东日
机构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3-18,共6页
文摘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意新语工之品(诗歌修辞批评),其二是辨味之品(诗歌风格批评),其三是格调家数之品(诗歌比较批评)。
关键词
李德懋
品藻
诗歌修辞批评
诗歌风格批评
诗歌比较批评
Keywords
Yi
Deokmu
literary
appraisal
criticism
of
poetic
rhetorical
devices
criticism
of
poetic
styles
criticism
of
poetry
comparison
分类号
I3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抑丕扬植”倾向的形成与演变
3
作者
王玫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共7页
文摘
在建安文学接受史上,对曹丕、曹植兄弟人品文才的评价,存在着"抑丕扬植"的倾向。直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人竭力予曹丕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以至一度出现"抑植扬丕"的状况。"抑丕扬植"倾向在整个接受史过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既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文化的心理特征,即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权威崇拜的心理定势潜在地支配着读者的接受活动。由此亦可见读者期待视野之变化及文体兴废的历程。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抑丕扬植
Keywords
Cao
Pi,
Cao
Zhi,
different
literary
appraisal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新文学的评价标准
4
作者
支克坚
机构
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摘
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研究 ,在拿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作为评价的标准的时代结束之后 ,出现了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局面。今天不应当以建立新的统一的标准为目标 ,而应当允许并且提倡标准的多样化。但在多样化之中 ,仍旧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文艺既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又属于社会的、历史的现象 ,科学的评价标准 ,应当着眼于这两者的统一。
关键词
新文学评价
多样化
科学性
Keywords
new
literary
appraisal
diversification
scientificalnes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制度对文学主体活动的潜在建构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坤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文摘
文学制度对文学活动的影响不仅通过外在的强化形式,更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潜伏于文学传统和惯例中,形成文学主体意识及行为的自觉规范,进而影响文学评价。
关键词
文学制度
意识形态
主体意识
文学评价
Keywords
literary
regulations
ideology
subject
consciousness
literary
apprais
ement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颜延之的《陶征士诔》
松冈荣志
梁克隆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品藻:李德懋诗评品格的体现
徐东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抑丕扬植”倾向的形成与演变
王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新文学的评价标准
支克坚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文学制度对文学主体活动的潜在建构
王坤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