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学阐释学的基本形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傅其林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9-44,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VXK007)。
-
文摘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游戏。这些阐释形态构成了文学阐释学的“家族相似”话语网络。虽然“阐释学”“理解”“解释”等术语被共同地挪用,但是它们在五种主要的阐释学形态中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形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与价值取向,构建了各自的阐释学合法性基础,同时形成了阐释场域中的冲突与张力,彰显了文学阐释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
关键词
文学注释学
普遍阐释学
现象学阐释学
批判阐释学
后现代阐释学
-
Keywords
literary annotation
universal hermeneutics
phenomenology hermeneutics
critical hermeneutics
postmodern hermeneutics
-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明清之际《诗经》社会功能的文学诠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兆禄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5,共6页
-
文摘
受实用学术思潮的影响,明清之际兴起一种文学诠释《诗经》社会功能的现象。诠释者褒扬《诗经》"直道而行"的"美"、"刺"精神,阐述"变风"、"变雅"以情感人的教化方式,肯定《诗经》绞迫直露的审美风格,探寻《诗》"可以观"的原因,并指出《诗经》与应用文发挥社会作用时有"虚用"与"实用"之别。诠释者诠释《诗经》的社会功能时,注意了"《诗》之为诗"的文学属性,是对《诗经》社会功能的文学诠释。
-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诗经》
社会功能
文学诠释
-
Keywords
the period betwee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y
The Book of Songs
social functions
literary annotation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古代文学与孝之初探
- 3
-
-
作者
王庆芳
-
机构
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12,共8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作品以史实为据塑造孝子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通过虚构塑造孝子形象。这两类孝子形象对孝的文学性诠释都异曲同工地与古代议论性散文对孝的理论性诠释相吻合,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孝的完美诠释,这种诠释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孝
理论性诠释
文学性诠释
-
Keywords
ancient literature
filial piety
theoretical annotation
literary annota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晚明文人评点本的价值和传播机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聂付生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5-140,共6页
-
文摘
晚明是文学评点的鼎盛期和丰收期 ,不但汇评、集评的形式大量出现 ,而且形成了评点名篇为中心、各层次的作品均有评批的评点格局 ;这些文学评点具有很强的文本价值 ,一些重要的文艺理论都是在评点中形成、发展、流行起来的 ;同时它有一套调节接收者期待视界的传播机制 ,在提升传播速度、导引读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晚明评点
文本
传播机制
-
Keywords
literary annotation in the Late-Ming Dynasty, tex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选》李善注引《诗》《骚》之文学精神发覆
- 5
-
-
作者
李金坤
-
机构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2-96,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13FZW010)
-
文摘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
关键词
《文选》李善注
征引《诗》《骚》
文学精神
-
Keywords
literary Anthology annotated by Li Shan
citing Poetry and Sao
literary spirit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