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宪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文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 文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文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文艺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有文化传统和文化接受的必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文艺美学 中国 西方现代性理论 发展
下载PDF
《文心雕龙·隐秀》篇中的文艺美学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刘勰运用诗化的语言对“隐秀”进行了描述性的界定,从而使这一概念具有多角度阐释的可能性。在创作论中,“隐”、“秀”分别是对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在作品论中,具有“隐”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多层含义,显得空灵,有深度,具有“秀... 刘勰运用诗化的语言对“隐秀”进行了描述性的界定,从而使这一概念具有多角度阐释的可能性。在创作论中,“隐”、“秀”分别是对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在作品论中,具有“隐”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多层含义,显得空灵,有深度,具有“秀”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波澜,显得亮丽而光彩;在鉴赏论中,“隐”是读者追寻的意义空白,“秀”是使读者惊醒、感奋的美丽诗句。从文化语境来看,“隐”是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体现,“秀”是魏晋以来追求语言形式之美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文艺美学 文化语境
下载PDF
图像时代文学审美范式探绎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继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5,154,共8页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媒介上,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媒介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影音文本,并日益呈现为"语图互文"的审美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文学图像的关注实则是在语图互文的境况下对文学审美范式变化必须做出的回应...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媒介上,其在传统语言文字媒介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影音文本,并日益呈现为"语图互文"的审美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文学图像的关注实则是在语图互文的境况下对文学审美范式变化必须做出的回应。而对这一论域的探究首先应当从学理路径上厘清并阐明:语言和图像同作为文学之媒介,其审美范式上存在着功能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来讨论"文学图像化"的可能性、合法性以及图像审美的本源性等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图互文 文学审美 语象 本源性
下载PDF
计量语言学视域下的和歌汉译研究——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平 焦育玲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了系统、动态、深层次地考察和歌汉译实践,本研究基于计量语言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日本经典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和它的6个汉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差异,进而考察各译本的跨文化审美效果。研究发现:6... 为了系统、动态、深层次地考察和歌汉译实践,本研究基于计量语言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日本经典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和它的6个汉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差异,进而考察各译本的跨文化审美效果。研究发现:6个汉译本的信息密度、内容量和文本从众性普遍大于源文本,而源文本的词汇复杂度和功能词频率大于各译本,从计量角度揭示了中日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的显著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加译和显化翻译等问题。加译和显译不仅降低了对原文的忠实度,也损害了和歌的审美特性和文学话语规则。因此,汉诗和译需要在充分关注中日语言表达和诗歌美学异质性的基础上探寻两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如此,方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审美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汉译 《小仓百人一首》 机器学习算法 语言结构 文学审美
下载PDF
浅析文学审美教学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彩云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4期99-100,共2页
文学审美的价值是一个强大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学美化的灌输将是一个极大的课题所在,这也是文学审美教育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结合实践对文学审美教学的教育功能与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教学 文学理论 教育功能
下载PDF
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文学审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硕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73-,77,共2页
本文从文学审美的维度入手,认为文学审美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生成儿童 文学经典 文学审美
下载PDF
钟嵘的“兴”观
7
作者 尚园园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兴"自提出之后,其内涵可谓众说纷纭,各家之说均只涉及了"兴"的不同方面。钟嵘在《诗品》中对于"兴"的阐释突破了儒家传统诗教思想的束缚,在诗歌创作、读者欣赏和诗歌品评方面,都提到了"兴"。... "兴"自提出之后,其内涵可谓众说纷纭,各家之说均只涉及了"兴"的不同方面。钟嵘在《诗品》中对于"兴"的阐释突破了儒家传统诗教思想的束缚,在诗歌创作、读者欣赏和诗歌品评方面,都提到了"兴"。尤其是从诗歌接受角度,由"文已尽而意有余"这一内涵所引起的审美感受是解读"滋味说"的关键。虽然钟嵘的"兴"观还存在着认识的局限,但其在同时代仍具有超越性与前瞻性,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兴观 文艺审美 审美感受 滋味说
下载PDF
内在同构与多元契合——试论儿童游戏与文学审美之关系
8
作者 李学斌 《阴山学刊》 2012年第2期55-59,118,共6页
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隐喻和象征。它以自身的存在为目的,因而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并释放孩子的情感;而且还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思维的建构,极大程度提升了... 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隐喻和象征。它以自身的存在为目的,因而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并释放孩子的情感;而且还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思维的建构,极大程度提升了儿童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除此之外,儿童游戏与文学审美无论从表现形态、内在结构,还是呈现方式、现实功能上,都具有内在的契合。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学审美之于成人作家和儿童读者,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想象的、审美的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游戏 文学审美
下载PDF
“神话”世界的构建——解读《我的军营我的梦》
9
作者 刘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39-741,776,共4页
从《我的军营我的梦》所构建的理性又具备感性的故事情节的现代"神话"世界入手,分别解读文本中的3个"神话"世界:"梦"里"梦"外的梦境书写——构建唯美"神话"世界、对"英雄情结&q... 从《我的军营我的梦》所构建的理性又具备感性的故事情节的现代"神话"世界入手,分别解读文本中的3个"神话"世界:"梦"里"梦"外的梦境书写——构建唯美"神话"世界、对"英雄情结"的回望——构建个人"神话"世界以及将文学置于科普视域下——构建文学科普"神话"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梦”境 “英雄情结” 科技视域 文学审美
下载PDF
社会学盲区与文学审美价值的遮蔽
10
作者 杨兴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18-22,共5页
文学社会学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可能遮蔽文学的审美性,这种遮蔽源自其支撑理论,即:布尔迪厄社会学对文学审美价值的翳蔽。泛政治性倾向所蕴含的文化—文学边界消泯观,建基于二者边界模糊的当下现实,然而从边界模糊的事实并不能推导出... 文学社会学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可能遮蔽文学的审美性,这种遮蔽源自其支撑理论,即:布尔迪厄社会学对文学审美价值的翳蔽。泛政治性倾向所蕴含的文化—文学边界消泯观,建基于二者边界模糊的当下现实,然而从边界模糊的事实并不能推导出边界消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布尔迪厄社会学 泛政治性
下载PDF
论传媒素养教育与文学熏陶之关系
11
作者 张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82-84,共3页
传媒素养教育与文学熏陶之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现代传媒环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呼唤传媒素养教育,二是传媒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众的文学审美水平。这种关系说明,文学熏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关乎文学信息本身的浸染力,也关乎文学信... 传媒素养教育与文学熏陶之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现代传媒环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呼唤传媒素养教育,二是传媒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众的文学审美水平。这种关系说明,文学熏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关乎文学信息本身的浸染力,也关乎文学信息接受者认知和利用传媒的水平,以及他所受到的传媒素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素养教育 文学熏陶 文学审美
下载PDF
日常审美·欲望狂欢·时尚拼贴——消费主义时代的文艺审美特征及其功能悖论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俊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3-8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社会的公众生活领域。随即,在文学艺术领域,一种以“消费”为内在“节点”的相关审美形式已经或者正在形成。论文以消费主义文化及其美学特征为学理依托,以中国90年代以来的文学艺术为研究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社会的公众生活领域。随即,在文学艺术领域,一种以“消费”为内在“节点”的相关审美形式已经或者正在形成。论文以消费主义文化及其美学特征为学理依托,以中国90年代以来的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艺审美特征——日常审美方式,欲望狂欢风格,时尚拼贴文本的“美学合理性”,及其人性诉求的弱化,文明价值底线的失守,艺术审美自律的缺失的“功能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文化 文艺审美特征 功能悖论
下载PDF
神经美学视野下的文学审美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淳海 郭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文学作为审美的重要对象,深受来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们的喜爱。目前,有关文学审美机制的研究多见于理论和行为层面,从神经层面对文学审美机制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从神经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实证研究结...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文学作为审美的重要对象,深受来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们的喜爱。目前,有关文学审美机制的研究多见于理论和行为层面,从神经层面对文学审美机制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从神经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Chatterjee和Vartanian的审美三要素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审美三要素模型。文学审美三要素模型主张,文学审美以负责3个不同功能的脑区为神经基础,并通过脑区自身的不同功能属性以及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这3个功能脑区分别为:与文字加工有关的脑区、与情感加工有关的脑区和与具身认知加工有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文学审美 神经美学 文学审美三要素模型
下载PDF
“文学审美特征论”批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知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15,共8页
本文认为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是为适应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的应景性的主张,既与事实无关也经不起理性和逻辑的推敲。这些主张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中权... 本文认为以"文学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是为适应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的应景性的主张,既与事实无关也经不起理性和逻辑的推敲。这些主张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中权威性的观点,对于执教者和学生已经制造和正在制造着无穷无尽的困惑和苦恼,批评它、否弃它,是文艺理论领域内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特征论 文学审美反映论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审美 诗意性体验
下载PDF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审美的价值及其实施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文 郭英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71-76,共6页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德育,突出文学审美教育价值;结合智育,渗...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德育,突出文学审美教育价值;结合智育,渗透文学审美教育思想;结合"情趣"塑造,升华文学审美的艺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大学英语教学 价值 策略
下载PDF
“审美泛化论”的悖结与文艺审美论研究的现实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 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露出当下文论研究中"审美"内涵的漂浮不定和"审美本质主义"的存在等突出问题,值得重视和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泛化论 文艺学 文艺审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文艺审美论
下载PDF
文学审美教育的当代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凌建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0,共4页
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文学接受遭遇冷落,因为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审美不利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学自... 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文学接受遭遇冷落,因为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审美不利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学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对于人们思维的开拓,创造力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发挥,个性的张扬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生活的开拓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审美教育 图像形象 精神愉悦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文学审美论观念嬗变:从现代性延展到当代性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赖大仁 郭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接续现代性传统不断延展,由审美特征论推进到审美本质论,其特点和意义在于:文学审美意识更加自觉,文学自主与自律具有新的针对性;对文学审美特性与艺术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和系统化;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并体现了更多辩证思维,具有更大理论阐释张力。如今提出“当代性”建构具有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特殊意义,既要走出“去文学化”“去审美化”等后现代性误区,回归文学意义价值和重建文学审美精神;同时也要超越现代性局限,将文学审美现代性延展的成果融入进来,更加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功能,走向新时代文学审美论的当代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论 观念嬗变 现代性延展 当代性建构
下载PDF
从功利到审美: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观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艳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40,共4页
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观建基于古文、口语、方言、欧化语的取舍、调和与建构之上,他的散文语言由明白实用的功利性走向雅致审美性,由日常语言转化为文学语言,阐述了现代散文语言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想。通过现代散文语言观的建构,周作人完成... 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观建基于古文、口语、方言、欧化语的取舍、调和与建构之上,他的散文语言由明白实用的功利性走向雅致审美性,由日常语言转化为文学语言,阐述了现代散文语言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想。通过现代散文语言观的建构,周作人完成了他自己"对于国语的希望",即"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使中国现代散文这一独特的文体不但保持了中国传统散文言近旨远、韵味无穷的审美内涵,同时具有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散文 功利 审美 语言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