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谱组合法分析对二甲苯氧化产物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丹 孙伟振 +1 位作者 潘怡 赵玲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二甲苯氧化产物,其中气相色谱分析对二甲苯(PX)、对甲基苯甲醇(TALC)和对甲基苯甲醛(TALD),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甲基苯甲酸(P-TA)、对羧基苯甲醇(4-HMBA)、对羧基苯甲醛(4-... 建立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二甲苯氧化产物,其中气相色谱分析对二甲苯(PX)、对甲基苯甲醇(TALC)和对甲基苯甲醛(TALD),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甲基苯甲酸(P-TA)、对羧基苯甲醇(4-HMBA)、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雄二甲酸(TA),得到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较好,其中PX,TALC,TALD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0.9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p-TA,4-HMBA,4-CBA,TA的线件相关性系数均为1.0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组分的回收率介于99.23%~101.29%之间。此方法可用于对二甲苯液相氧化产物的分析和测量粗TA中杂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对苯二甲酸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液相氧化
下载PDF
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绿色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洋洋 刘懿 朱明乔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70,共5页
针对近几年国内外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绿色工艺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甲苯的H2O2氧化工艺及甲苯分子氧氧化工艺,重点介绍了工艺所用催化剂如钴系、锰系和钒系催化剂,指出钴氧化物或锰分子筛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在甲苯液相催化... 针对近几年国内外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绿色工艺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甲苯的H2O2氧化工艺及甲苯分子氧氧化工艺,重点介绍了工艺所用催化剂如钴系、锰系和钒系催化剂,指出钴氧化物或锰分子筛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在甲苯液相催化氧化研究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液相氧化 苯甲醛 绿色催化
下载PDF
Cumene Liquid Oxidation to Cumene Hydroperoxide over CuO Nanoparticle with Molecular Oxygen under Mild Condi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Meiying Zhang Lefu Wang +2 位作者 Hongbing Ji Bing Wu Xiaoping Zeng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3-398,共6页
CuO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via wet chemical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diffraction (XR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y X-ra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umene with ... CuO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via wet chemical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diffraction (XR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y X-ra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umene with molecular oxygen was studied over CuO nanoparticle. The catalysts showed markedly higher activities as compared to CuO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 CuO/Al2O3, or homogeneous copper catalyst under compar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umene conversion, cumene hydroperoxide (CHP) yield, and selectivity using 0.25 g CuO nanoparticle catalyst and 0.1 mol cumene at 358 K for 7 h were 44.2%, 41.2% and 93.2%, respectively. The catalyst can be recycled. After 6 recycled experiments, no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CUO CUMENE liquid oxidation
下载PDF
液态氧化法改性UHMWPE纤维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乔石 薛涛 +1 位作者 孟家光 张琳玫 《合成纤维》 CAS 2016年第4期33-38,共6页
基于近几年科研工作者们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改性的探究,提炼出4种液态氧化法改性UHMWPE纤维表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含氧基团的变化,并测试了纤维... 基于近几年科研工作者们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改性的探究,提炼出4种液态氧化法改性UHMWPE纤维表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含氧基团的变化,并测试了纤维的断裂强力及单丝拔出力的变化等情况,对应用最为广泛的4种液态氧化改性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推选出液态氧化法中更为合理有效的改性组合。同时,为以后UHMWPE纤维及其他高性能纤维的改性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 液态氧化法 SEM FTI
下载PDF
炭黑的表面氧化与接枝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建义 王成扬 +1 位作者 时志强 李同起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把炉法炭黑作为色素炭黑使用,需要对其进行水性高分子接枝,以提高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了液相氧化剂氧化两种炭黑前后表面挥发分和pH值的关系及表面官能团组成的变化,并对比了氧化前后炭黑的自由基接枝效果.实验发现,低结构... 为把炉法炭黑作为色素炭黑使用,需要对其进行水性高分子接枝,以提高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了液相氧化剂氧化两种炭黑前后表面挥发分和pH值的关系及表面官能团组成的变化,并对比了氧化前后炭黑的自由基接枝效果.实验发现,低结构、高比表面的炭黑易被液相氧化剂氧化,且氧化剂的浓度和氧化强度直接影响炭黑的氧化效果.氧化炭黑的挥发分与其pH值之间存在一阶指数衰减函数关系.氧化后炭黑表面的羧基和醌基含量增加造成了炭黑和水亲合力及炭黑接收自由基能力增加,从而提高了炭黑接枝水溶性高分子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液相氧化 挥发分 接枝
下载PDF
沥青基炭纤维气-液混合不熔化工艺的研究
6
作者 向柠 常鸿雁 +2 位作者 潘晓阳 窦睿智 程时富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6,共4页
常用的沥青基炭纤维空气不熔化工艺耗费时间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作成本。为了提高沥青基炭纤维不熔化工艺效率,采用硝酸和空气氧化法复合工艺对沥青基纤维进行交联不熔化处理。该工艺吸取了硝酸氧化速度快的优点,又保留了气相氧... 常用的沥青基炭纤维空气不熔化工艺耗费时间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作成本。为了提高沥青基炭纤维不熔化工艺效率,采用硝酸和空气氧化法复合工艺对沥青基纤维进行交联不熔化处理。该工艺吸取了硝酸氧化速度快的优点,又保留了气相氧化法微观结构好的优势。结果表明,在5%硝酸氧化25 min后继续采用空气氧化达到沥青基纤维的不熔化,进一步炭化所得的沥青基炭纤维比单纯空气氧化法得到的炭纤维性能高,同时整个不熔化时间有所减少,提高了不熔化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炭纤维 不熔化 硝酸 液相氧化 气相氧化
原文传递
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韶辉 刘经伟 +1 位作者 李泽壮 安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均苯四甲酸二酐是碳十重芳烃重要的衍生物,主要作为合成聚酰亚胺的单体使用。综述了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合成研究进展,包括液相氧化、气相氧化以及频哪醇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 均苯四甲酸二酐是碳十重芳烃重要的衍生物,主要作为合成聚酰亚胺的单体使用。综述了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合成研究进展,包括液相氧化、气相氧化以及频哪醇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苯四甲酸二酐 液相氧化 气相氧化 生物基合成
下载PDF
5-氟-2-溴苯甲酸的制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远明 刘均洪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以乙酸为溶剂 ,乙酸钴、乙酸锰、溴化钠为催化剂 ,由氧气在常压下氧化 5 -氟 - 2 -溴甲苯制备 5 -氟 - 2 -溴苯甲酸 ,反应温度 12 0~ 130℃ ,反应物质量分数为 16 .8%~ 2 0 .2 % ,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 2 .5 %~ 4 %时 。
关键词 5-氟-2-溴甲苯 液相氧化 5-氟-2-溴苯甲酸 制备
下载PDF
用于单井上的湿法脱硫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百春 赵军艳 +4 位作者 宁长春 赵建彬 王蒙蒙 佟瑞鑫 宋成举 《石油石化节能》 2016年第9期13-15,2,共3页
塔中西部凝析气田普遍含H2S,部分试采单井硫化氢潜流量700kg/d以上,现场采用的干法脱硫工艺成本高,能耗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单井的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可以降低高舍硫天然气回收成本,降低能耗,每吨硫处理成本... 塔中西部凝析气田普遍含H2S,部分试采单井硫化氢潜流量700kg/d以上,现场采用的干法脱硫工艺成本高,能耗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单井的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可以降低高舍硫天然气回收成本,降低能耗,每吨硫处理成本控制在3.5万元以内,同时该工艺与传统湿法脱硫工艺相比每年节约能量440.928×10^4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 湿法脱硫 液相氧化法 硫化氢 能耗
下载PDF
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体系脱硫特性与再生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2-556,共5页
以液相氧化脱硫工艺开发为目的,采用尾气H2S浓度动态监测法研究了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体系的脱硫特性;采用氧化还原电位监测法研究了该体系的再生规律结果表明,磷钼酸钠(NaHPA)体系的脱硫性能随温度升高而有所降低,随进气... 以液相氧化脱硫工艺开发为目的,采用尾气H2S浓度动态监测法研究了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体系的脱硫特性;采用氧化还原电位监测法研究了该体系的再生规律结果表明,磷钼酸钠(NaHPA)体系的脱硫性能随温度升高而有所降低,随进气H2S浓度的提高而相应降低,随吸收剂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几种主要因素对磷钼酸钠脱硫体系再生过程的影响规律为吸收剂浓度提高再生时间缩短;温度升高再生时间缩短温度超过 50℃冉生时间缩短幅度趋缓;增大空气流最冉生时间缩短,空气流量超过1。650L/min冉生时间趋于恒定:进气 H2S浓度提高冉生时间延长.NaHPA复配体系的再生性能较单一的NaHPA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磷钼杂多化合物 脱硫体系 污染物治理
下载PDF
5-氟-2-溴苯甲酸的制备实验研究
11
作者 周远明 刘均洪 《贵州化工》 2003年第2期24-25,共2页
以醋酸做溶剂 ,醋酸钴、醋酸锰、溴化钠做催化剂 ,用氧气常压氧化 5 -氟 - 2 -溴甲苯制备 5 -氟 - 2-溴苯甲酸 ,反应温度 1 2 0~ 1 30℃ ,物料浓度 1 6 .8%~ 2 0 .2 % ,催化剂用量为物料的 2 .5 %~ 4 %时 。
关键词 5-氟-2-溴苯甲酸 制备 实验研究 5-氟-2-溴甲苯 液相氧化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脱硝技术探讨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宏亮 覃海华 郭静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4,共3页
依据燃煤工业锅炉烟气的特点,结合目前主流的脱硫脱硝工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的工艺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技术。介绍了工艺流程、技术优势和主要系统组成,以北京市某供热厂2×70 MW燃煤锅炉... 依据燃煤工业锅炉烟气的特点,结合目前主流的脱硫脱硝工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的工艺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技术。介绍了工艺流程、技术优势和主要系统组成,以北京市某供热厂2×70 MW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为例,分析了工艺的脱硫脱硝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一塔式液相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脱硫脱硝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脱硫脱硝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联合脱硫脱硝 湿法脱硫 液相氧化吸收
下载PDF
液相氧化处理对炭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先锋 肖鹏 +1 位作者 许林 熊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2-516,共5页
对去胶聚丙烯腈炭纤维(PAN-CF)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硝酸液相氧化处理,采用N2等温(77.35 K)吸附及SEM观察的方法,分析氧化处理对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会使纤维表面产生大量的孔洞,增加BET比表面积和BJH累积孔体积,... 对去胶聚丙烯腈炭纤维(PAN-CF)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硝酸液相氧化处理,采用N2等温(77.35 K)吸附及SEM观察的方法,分析氧化处理对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会使纤维表面产生大量的孔洞,增加BET比表面积和BJH累积孔体积,提高表面吸附能力;在氧化初期,伴随着纤维表面大量活化点的迅速氧化,纤维表面微孔、中孔数量、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和累积孔体积迅速增加,使纤维表面吸附能力大大增强,但在氧化5 min以后,由于纤维表面尖锐突起处发生氧化,从而减少了纤维表面微孔,比表面积和累积孔体积降低,表面吸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炭纤维 液相氧化处理 孔结构 等温吸附
下载PDF
Synergetic effect of FeVO_4 andα-Fe_2O_3 in Fe-V-O catalysts for liquid phase oxidation of toluene to benzaldehyde 被引量:4
14
作者 Gui Quan Zhang Xin Zhang +1 位作者 Tao Lin Ting Gong Min Q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Synergistic effect of FeVO_4 withα-Fe_2O_3 was found in Fe-V-O catalyst,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apparent formation rate(A.F.R.) of benzaldehyde in liquid phase oxidation of toluene by hydrogen peroxide.T... Synergistic effect of FeVO_4 withα-Fe_2O_3 was found in Fe-V-O catalyst,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apparent formation rate(A.F.R.) of benzaldehyde in liquid phase oxidation of toluene by hydrogen peroxide.The synergistic effect might create VO_πspecies as active sites;moreover,it improved the reducibility and the reactivity of Fe-V-O catalyst.In order to gain the high A.F.R. of benzaldehyde,the catalyst should have the moderate reducibih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oxid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Toluene Benzaldehyde FeVO_4 α-Fe_2O_3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BMIm]Cl中H2O2改性碱木质素的结构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忠连 陈明强 +1 位作者 韩迎新 李文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等体积质量分数30%的H2O2溶液和离子液体[BMIm]Cl的混合液对提取自造纸黑液的碱木质素氧化改性后,清液加水再生,所得氧化改性碱木质素结构上发生解聚和活化,热稳定性显著降低。FT-IR分析表明,改性后碱木质素发生了部分解聚并仍保留... 采用等体积质量分数30%的H2O2溶液和离子液体[BMIm]Cl的混合液对提取自造纸黑液的碱木质素氧化改性后,清液加水再生,所得氧化改性碱木质素结构上发生解聚和活化,热稳定性显著降低。FT-IR分析表明,改性后碱木质素发生了部分解聚并仍保留着木质素的主要官能团结构,且邻位二取代酚类结构含量增多;XRD分析表明,改性后杂质盐被脱除,晶体衍射强度减弱,碱木质素解聚使有机结构复杂性增强,其紫丁香基结构经氧化降解产物类似2,6-二羟基苯甲酸结构;由SEM分析可知,碱木质素团聚结构由氧化改性前的杂乱紧簇晶体状转变为改性后较为规则的层状叠加结构,颗粒粒径则大幅减小。而TG/DTG/DTA分析发现氧化改性后的碱木质素热分解温区收窄为533—649 K,最大分解速率加快1倍,969 K时总质量损失率上升约15%。研究表明,经离子液体[BMIm]Cl中H2O2氧化改性后的碱木质素,降低了其在材料合成和热解制备化学品的工艺操作条件,可进一步拓展其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离子液体 氧化 结构改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经液-液氧化从蒽制备蒽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来栓 许文林 刘有智 《华北工学院学报》 EI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研究液 -液氧化法制备蒽醌新技术 .方法 利用单因素实验法 ,考察搅拌转速、反应温度、硫酸浓度等因素蒽醌产率的影响 .结果 实验表明 ,控制硫酸浓度 1 5% ,温度 68℃ ,加入化学计量的重铬酸钾 ,反应 3 h可使蒽醌的产率达 98%以... 目的 研究液 -液氧化法制备蒽醌新技术 .方法 利用单因素实验法 ,考察搅拌转速、反应温度、硫酸浓度等因素蒽醌产率的影响 .结果 实验表明 ,控制硫酸浓度 1 5% ,温度 68℃ ,加入化学计量的重铬酸钾 ,反应 3 h可使蒽醌的产率达 98%以上 .结论 采用重铬酸的水溶液氧化有机相中蒽的反应为快速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氧化法 蒽醌 制备 实验研究 染料
下载PDF
基于LO-CAT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规划与通风除尘设计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海鹏 徐长朴 韩翠翠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7年第1期44-52,共9页
结合工程应用,在介绍硫磺回收工艺和主要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硫磺回收过程装置和通风除尘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综述,提出硫磺回收过程装置和通风除尘的规划原则,指出了硫磺回收过程物料的危害以及通风除尘的必要性和要求,对硫磺回收工... 结合工程应用,在介绍硫磺回收工艺和主要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硫磺回收过程装置和通风除尘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综述,提出硫磺回收过程装置和通风除尘的规划原则,指出了硫磺回收过程物料的危害以及通风除尘的必要性和要求,对硫磺回收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液相氧化催化(LO—CAT) 脱硫 吸收氧化塔 过滤机 通风除尘
下载PDF
液态氧化法处理芳纶纤维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向辉 吴淑新 +1 位作者 史爱娟 张富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235,238,共4页
针对芳纶纤维表面光滑、惰性强、与橡胶的黏接性能差,严重影响了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缺点。采用KMnO4(5%)+H2SO4(15%)以1∶1混合溶液和K2Cr2O7(10%)+H2SO4(25%)以1∶1混合溶液分别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处理后从电子能谱仪(ESCA)可... 针对芳纶纤维表面光滑、惰性强、与橡胶的黏接性能差,严重影响了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缺点。采用KMnO4(5%)+H2SO4(15%)以1∶1混合溶液和K2Cr2O7(10%)+H2SO4(25%)以1∶1混合溶液分别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处理后从电子能谱仪(ESCA)可以测到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C的含量明显下降,N、O的含量有所提高,含氧基团也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角接触仪测定纤维与水、乙二醇的接触角明显减小,从而使纤维表面的活性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制得芳纶纤维-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由未处理的3.281MPa,分别提高到3.943MPa和3.685MPa(分别提高了20.2%和12.3%)。通过SEM照片可以对纤维与橡胶的微观界面进行分析,讨论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液态氧化 硅橡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碘催化甲烷气-液氧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
19
作者 师博辉 武娜 张秀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8,50,共4页
在高压反应釜中,以发烟硫酸为溶剂,碘为催化剂,温度为443~473K、甲烷压力3.0MPa的条件下进行了甲烷气-液氧化反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本征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为:-rA=kCA,其中,443K、453K、463K和473K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 在高压反应釜中,以发烟硫酸为溶剂,碘为催化剂,温度为443~473K、甲烷压力3.0MPa的条件下进行了甲烷气-液氧化反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本征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为:-rA=kCA,其中,443K、453K、463K和473K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271、0.0284、0.0344和0.0391,活化能E为22.49kJmol-1,频率因子k0为11.7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催化剂 甲烷气-液氧化反应 本征反应动力学 甲醇
下载PDF
陶瓷膜接触器中AgO颗粒的制备
20
作者 侯骏析 贺如月 +1 位作者 李嫔 沈文宁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3期58-61,共4页
针对AgO纳米材料现有制备方法存在不能放大生产的问题,以反应面积可控、反应在膜表面进行的陶瓷膜接触器为反应器,通过气液氧化反应制备AgO纳米材料,研究了溶液温度、溶液流速、氧气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gO含量的影响,利用XPS、SEM... 针对AgO纳米材料现有制备方法存在不能放大生产的问题,以反应面积可控、反应在膜表面进行的陶瓷膜接触器为反应器,通过气液氧化反应制备AgO纳米材料,研究了溶液温度、溶液流速、氧气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gO含量的影响,利用XPS、SEM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50℃、碱性Ag NO3流速150 m L/min、氧气分压0. 1 MPa、反应时间3 h时可制得AgO含量为38. 3%的粉末,该粉末由AgO和Ag2O组成。用膜接触器制备AgO的转化率较低,这是由于反应面积小且反应过程膜污染大。可通过改进陶瓷膜接触器来提高AgO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O 膜接触器 气液氧化反应 颗粒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