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南沼泽沉积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段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531,共7页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寒冷潮湿高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泥炭中脂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和成岩过程。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正构烯烃、正构脂肪酸、直链烷基酮和直链烷基醇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植物,并且得到它...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寒冷潮湿高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泥炭中脂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和成岩过程。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正构烯烃、正构脂肪酸、直链烷基酮和直链烷基醇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植物,并且得到它们单体碳同位素证据的支持。丰富的奥利烯醇和羽扇烷醇均起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存在很少报道过的一系列藿醇化合物,它们起源于细菌。甾酮和甾醇都以C29组分为主,C28和C29组分主要来自高等植物,而C27组分则具有一个细菌源。无奇偶优势的短链正构烷烃、细菌起源的脂肪酸(C14、C15、异构和不饱和脂肪酸)、直链烷基-2-酮、藿类和一些甾酮的存在,都说明在这种沉积环境中沉积有机质已经历了强烈的细菌改造作用;甾烯酮和甾烯醇分别向它们烷烃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也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脂类化合物 成岩作用 甘肃 有机质 沉积环境 烷烃
下载PDF
Different dietary starch sources alter the carcass traits, meat quality, and the profile of muscle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in finishing pigs 被引量:18
2
作者 Miao Yu Zhenming Li +6 位作者 Ting Rong Gang Wang Zhichang Liu Weidong Chen Jiazhou Li Jianhao Li Xianyong Ma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58-371,共14页
Background: With increasing health awareness among consumers, the demand for healthier, tastier, higher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pork is increasing.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ifferent dietary starch sources can alt... Background: With increasing health awareness among consumers, the demand for healthier, tastier, higher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pork is increasing.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ifferent dietary starch sources can alter the carcass traits and meat quality.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arch sources with clear different amylose/amylopectin ratio on the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Longissimus thoracis(L. thoracis) muscle of pigs is limite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starch sources on carcass traits, meat quality, muscle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genes involved in lipid metabolism and muscle fiber characteristics in finishing pigs. A total of 72 Duroc × Landrace × Large White barrow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3 different dietary treatment groups with 8 replicate pens/group and 3 pigs per pen.Tapioca starch(TS), corn starch(CS), and pea starch(PS), with amylose/amylopectin ratio of 0.11, 0.25, and 0.44,respectively, were used as their dietary starch sources for 40 days.Resul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 die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 0.05) the final body weight, average daily gain,loin-eye area, and fat-free lean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TS diet,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 0.05) the feed to gain ratio and backfat thickness. Compared with the TS diet, PS diet also increased(P < 0.05) the pH45 min, marbling scores, the content of intramuscular fat and inosine monophosphate in the L. thoracis, and decreased(P < 0.05) the drip loss and shear force.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TS diet, PS diet increased(P < 0.05) the proportions of flavor amino acids, DHA, EPA, and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 in the L. thoracis compared with TS diet,but decreased(P < 0.05) the ratio of n-6/n-3 PUFA.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 the TS diet, PS diet also upregulated(P < 0.05) the lipogenic genes(FAS, LPL, SCD, ACCα) and myosin heavy-chain(MyHC)-IIa mRNA expression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TS diet, but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profil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Finishing pigs lipid metabolism Meat quality Starch source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占林 李嘉尧 +3 位作者 甘信辉 吕晓燕 王群 赵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6-1004,共9页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U/(gprot()P0.05)。幼虾腹部肌肉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受到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饱和脂肪酸含量猪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P0.05)。在各实验组中,豆油组红螯光壳螯虾幼体具有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较高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豆油组幼虾腹部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较高。因此,以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能够满足红螯光壳螯虾幼体的生长需要,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并降低饲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生长 消化酶 脂肪酸组成 脂肪源
下载PDF
Organic geochemical studies of sink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in China sea area(I)──Organic matter fluxes and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hydrocarbon compounds and fatty acids 被引量:12
4
作者 段毅 宋金明 +1 位作者 崔明中 罗斌杰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Sink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collected from Nansha Yongshu reef lagoon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by sediment traps has been analyzed and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organic geochemical metho... Sink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collected from Nansha Yongshu reef lagoon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by sediment traps has been analyzed and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organic geochem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half of the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the two study areas are consumed before reaching the depth of 5 m to the sea floor and the degree of this consumption in Yongshu reef lagoon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distributions of hydrocarbons and fatty acids indicate that the minor difference of biological sources of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exists between Yongshu reef lagoon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but they mainly come from marine plankton. Stronger 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of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are also observed and the intensity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n Yongshu reef lago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 25 highly branched isoprenoid (HBI) diene may be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diatom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lipid compounds ORGANIC MATTER flux BIOLOGICAL source 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
原文传递
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秀玲 刘宝锁 +6 位作者 刘波 张楠 朱克诚 郭梁 郭华阳 江世贵 张殿昌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5,共8页
为确定脂肪源种类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影响。以鱼油、磷虾油、豆油、玉米油,1∶1鱼油-豆油、1∶1鱼油-玉米油、1∶1磷虾油-... 为确定脂肪源种类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影响。以鱼油、磷虾油、豆油、玉米油,1∶1鱼油-豆油、1∶1鱼油-玉米油、1∶1磷虾油-豆油和1∶1磷虾油-玉米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了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640尾卵形鲳鲹。测序结果显示,在卵形鲳鲹肠道内共获得1087662个序列,运算分类单元稀释曲线趋于平缓表明测序深度已经基本覆盖到样品中所有的物种。在门水平上,主要注释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软壁菌门4个门,且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不同脂肪源对ACE指数、Chao1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磷虾油组和1∶1鱼油-豆油组具有较高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脂肪源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显著,这可能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有关。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卵形鲳鲹
下载PDF
元素缺乏和外加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KMMCCFC-21)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佳佳 费小雯 +3 位作者 李亚军 胡新文 郭建春 邓晓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029-2036,共8页
从海南本地水域分离得到一株高含油藻,通过18S rDNA鉴定其为Chlorella sp KMMCC FC-21。将其培养在高碳培养基HSM和低碳培养基BG11和SE以及它们相应氮元素、硫元素和磷元素缺乏的培养基中,研究上述三种元素缺乏对其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 从海南本地水域分离得到一株高含油藻,通过18S rDNA鉴定其为Chlorella sp KMMCC FC-21。将其培养在高碳培养基HSM和低碳培养基BG11和SE以及它们相应氮元素、硫元素和磷元素缺乏的培养基中,研究上述三种元素缺乏对其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元素和硫元素缺乏使其生物量大幅减少,但却能促进其油脂的积累,在高碳情况下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磷元素的缺乏只能小幅增加其含油量。在低碳硫元素缺乏的SE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0 mmol/L乙酸钠和25 mmol/L葡萄糖时,其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00%和160%,其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120%和72.7%。在HSM、HSM-N、HSM-P和HSM-S培养基中细胞组分分析表明:氮元素、硫元素和磷元素缺乏促进其细胞内油脂积累的同时却使总糖和总蛋白的含量减少,此外也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元素缺乏 生物量 油脂积累 碳源 光合效率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立鹤 陈立侨 +2 位作者 李康 周永奎 李二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6-793,共8页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仅为鱼油组的56.9%和32.57%,受精率也较鱼油组显著降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续,对照组河蟹肝体指数(HSI)逐渐下降,而性腺指数(GSI)持续上升,Ⅲ1~Ⅲ2期增幅最大,Ⅲ2期雌蟹GSI值高达9.15,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实验组,且同期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Vg)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不同,各饲料组卵巢发育期的物质积累峰值主要发生在Ⅲ2~Ⅳ期,GSI峰值均出现在性腺发育的第Ⅳ期,磷脂组与鱼油组Ⅳ期的GSI最高,分别为11.50和11.25,花生油组次之(8.85),猪油组最低(7.30);猪油能明显提高河蟹性腺发育早期血淋巴中Vg的含量,但当性腺成熟至Ⅳ期时,除卵磷脂组外,其他饲料组血淋巴Vg含量较Ⅲ2期显著降低,且猪油组和对照组血淋巴中V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结果表明,Ⅲ1~Ⅲ2期是河蟹雌体肝胰腺营养物质向卵巢转移,卵巢营养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且饲料脂肪源可通过影响卵巢中卵黄蛋白源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综合比较,卵磷脂也可以作为河蟹雌性亲体的优质饲料脂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脂肪源 繁殖性能 卵黄蛋白原 卵巢发育
下载PDF
蚕蛹油等7种油脂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白富瑾 罗莉 +4 位作者 黄先智 陈拥军 胡芯 黄旺 林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8-270,共13页
为研究蚕蛹油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0%的蚕蛹油(SPO)、海水鱼油(MFO)、罗非鱼油(TO)、猪油(PL)、鸡油(CO)、亚麻籽油(LO)和大豆油(SO),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47.51±0.52)g的实验... 为研究蚕蛹油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0%的蚕蛹油(SPO)、海水鱼油(MFO)、罗非鱼油(TO)、猪油(PL)、鸡油(CO)、亚麻籽油(LO)和大豆油(SO),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47.51±0.52)g的实验鱼。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0尾,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罗非鱼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LO和SO组显著高于SPO和MFO组,与TO、PL和CO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系数SPO组显著高于除MFO组外的其余各组,而蛋白质效率与之相反。摄食量SPO组最低,SO组最高。TO组罗非鱼脏体比、体长/体高和腹脂率均为最低,而肥满度最高。肝体比PL组显著高于除LO组外的其他各组。腹脂率MFO组显著高于除CO组外的其余各组。同其他组相比,SPO可降低罗非鱼全鱼、组织粗脂肪及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和丙二醛的含量;MFO可降低全鱼粗脂肪的含量和提高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PL组罗非鱼血清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较低,而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ACC活性均较高;CO组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为最高;LO和SO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对饲料脂肪的沉积率和全鱼、肌肉粗脂肪的含量,SO还可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降低LDL-C、TC的含量;SPO、LO和SO可分别显著提高罗非鱼肌肉中高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研究表明,SPO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的单一脂肪源,虽会影响其生长性能,但具有降体脂、血脂和血糖,保护鱼体健康和优化肌肉脂肪酸组成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蚕蛹油 脂肪源 脂质代谢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对鱼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婷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选择鱼类饲料脂肪源和低成本饲料的研发提供更多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不同脂肪源在鱼类饲料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速度、代谢、...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选择鱼类饲料脂肪源和低成本饲料的研发提供更多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不同脂肪源在鱼类饲料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速度、代谢、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鱼油更适合鱼类生长,但在保证鱼类必需脂肪酸含量的情况下,使用适当比例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菜籽油、亚麻油、棕榈油等替代鱼油对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也能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保证鱼类正常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可用植物油部分替代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油 脂肪源 饲料 生长 替代性饲料脂肪源
下载PDF
基于脂质生物标志物评估河道型水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10
作者 宿苧仁 Emilie Jardé +2 位作者 尹月鹏 Marine Liotaud 张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I0001,共13页
水电开发导致河岸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和水库沉积物截留问题日益突出,而目前关于河道型水库有机质(OM)溯源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进而造成OM在水库复杂环境介质中迁移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将脂质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应用于大渡河瀑布沟水... 水电开发导致河岸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和水库沉积物截留问题日益突出,而目前关于河道型水库有机质(OM)溯源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进而造成OM在水库复杂环境介质中迁移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将脂质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应用于大渡河瀑布沟水库表层沉积物,经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沉积物OM脂质组分进行了分析,将其量化并分为自然、成岩、热源和污水标志物4种来源。结果表明:OM平均含量坝前(10.7%±4.8%)>坝后(7.3%±0.9%)>库中(6.7%±1.8%),说明水库对沉积物OM的截留有显著影响。可提取脂质组分主要来源于自然标志物(45.9%±13.9%),碳偏好指数、陆源/水生比和陆生与水生植物输入比显示OM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占自然定量分子的70.5%±9.1%。此外,坝前汉源城镇下游D6和D7点位人为标志物(44.6%±25.1%)分子明显比自然标志物(24.2%±3.7%)含量高,并进一步通过比例研究强调了污水标志物的贡献率较为突出(31.6%±12.8%),这与该地住宅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相关,表明OM污染源组成变化与水库滞留效应的耦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水库 脂质生物标志物 来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和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伟 王玲 +2 位作者 张春晓 宋凯 张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4-196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猪油或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种脂肪源(猪油和鱼油)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0和300 mg/kg),配成4种等氮等能...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猪油或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种脂肪源(猪油和鱼油)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0和300 mg/kg),配成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初始平均体重为(19.01±0.01)g的180只牛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未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增重率(WGR)和摄食量(FI)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WGR和FI显著高于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P<0.05)。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WGR、FI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2组之间饲料系数(FCR)、氮沉积率(NRE)、能量沉积率(ERE)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的各生长性能指标与未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牛蛙胴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全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各组牛蛙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牛蛙的肠道脂肪酶活力(P<0.05),而对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牛蛙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牛蛙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在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时,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在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时,添加乳化剂对肝脏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得出,在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可提高牛蛙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脂肪源 乳化剂 生长性能 体组成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建湖 胡大雁 +5 位作者 范慧慧 徐伟强 郭建林 陈建明 施伟达 傅晓靖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4,共7页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挑选平均初始体重(38.38±0.28)g的光唇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的5种脂肪源饲料,试验8周。结果表明:投...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挑选平均初始体重(38.38±0.28)g的光唇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的5种脂肪源饲料,试验8周。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光唇鱼成熟卵中除玉米油、菜籽油组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投喂玉米油组成熟卵中5种n-6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C20∶2n-6和C20∶3n-6与菜籽油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饲料组间获卵量和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孵化率及仔鱼平游率上玉米油组最高,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表明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能够部分替代鱼油满足光唇鱼生长和繁殖过程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玉米油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唇鱼 脂肪源 脂肪酸组成 生长 繁殖性能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耀鹏 汪蕾 +5 位作者 张秀霞 王冬梅 李军涛 郑佩华 冼健安 王安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95-210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源,为红螯螯虾幼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鱼油、豆油、花生油、玉...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源,为红螯螯虾幼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作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性能(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组成(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肝胰腺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及免疫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菜籽油组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下同),而豆油组、花生油组和玉米油组与鱼油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肌肉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时更有利于提高肝胰腺的消化酶活力。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肝胰腺的SOD、ACP和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在T-AOC方面,豆油组和花生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结论】菜籽油作为单一脂肪源时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受到抑制,肝胰腺T-AOC相对较低,因此不宜选用菜籽油作为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单一脂肪源;以玉米油、豆油和花生油替代鱼油对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且使用豆油和花生油时肝胰腺T-AOC相对较高,即豆油和花生油可作为替代鱼油的植物脂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饲料 脂肪源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tissu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涛 王骥腾 +3 位作者 胡水鑫 李新宇 姜宇栋 王春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57-965,共9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wimming crab, P ortunus trituberculatus. Four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exp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wimming crab, P ortunus trituberculatus. Four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four separate lipid sources, including fish, soybean, rapeseed, and linseed oils(FO, SO, RO, and LO, respectively). With three replicates of 18 crabs each for each diet, crabs(initial body weight, 17.00 ±0.09 g) were fed twice daily for 8 week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groups in terms of weight gain,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hepatosomatic index. However, the RO groups'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 groups. The feed conversion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s of RO groups were poorer than other groups.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s of whole body and hepatopancrea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se dietary treatments. Tissu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mainly reflected dietary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Crabs fed FO diet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rachidonic, eicos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contents in muscle and hepatopancreas compared with VO crabs. Linoleic, 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 in muscle and hepatopancrea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SO, RO, and LO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SO and LO could substitute for FO in fishmeal-based diets for swimming crabs, without affecting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lipid source growth performanc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飞 李威 +4 位作者 刘明明 孙颖 成永旭 奚业文 李嘉尧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3-623,共11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腹部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值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挑选252尾初始体质量为(5.26±0.10)g的...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腹部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值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挑选252尾初始体质量为(5.26±0.10)g的幼虾进行120 d的养殖,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虾),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棕榈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幼虾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SGR)和成活率(survival rate,SR)均呈现降低趋势。F3和F4组幼虾S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F4、F5和F6组成活率显著高于F1和F3组,F4、F5和F6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一脂肪源的组别(F1、F5和F6组)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显著高于混合脂肪源的组别(F2、F3和F4组)。各饲料组中,F4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最低,F5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最高。各饲料组幼虾肌肉中∑SF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肌肉中均检出18种脂肪酸,∑PUFA>∑SFA>∑MUFA,n-3/n-6系∑PUFA值为1.44~1.84。研究表明,仅以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时,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以混合的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时,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SR和SGR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脂肪源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肌肉脂肪酸组成
原文传递
海藻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碳源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海洋 游京晶 +1 位作者 陆利霞 熊晓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8-181,共4页
对Dietzia cinnamea.7517d产海藻糖脂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食用油10.0,麦芽糖4.0,酵母膏6.0,K2HPO4·3H2O1.0,KH2PO41.0,MgSO4·7H2O0.5,CaCl20.02,FeCl30.02,pH7.2~7.4。在此优... 对Dietzia cinnamea.7517d产海藻糖脂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食用油10.0,麦芽糖4.0,酵母膏6.0,K2HPO4·3H2O1.0,KH2PO41.0,MgSO4·7H2O0.5,CaCl20.02,FeCl30.02,pH7.2~7.4。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756.4mg/L,较原来提高了9.4倍,且降低了成本。添加疏水(食用油)碳源较亲水(麦芽糖)碳源更利于海藻糖脂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脂 生物表面活性剂 发酵 碳源
下载PDF
脂类生物标志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前前 唐晓静 +1 位作者 王修林 祝陈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1-385,共5页
海洋沉积物中的脂类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有机物质源,沉积过程的古环境条件等。由于脂类生物标志物提供的信息准确、稳定,成为研究海洋环境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其在古气候效应、河口系统的有机物质检测、降解以及污染... 海洋沉积物中的脂类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有机物质源,沉积过程的古环境条件等。由于脂类生物标志物提供的信息准确、稳定,成为研究海洋环境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其在古气候效应、河口系统的有机物质检测、降解以及污染物溯源的研究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生物标志物 古气候 河口系统 降解 溯源
下载PDF
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耐高盐真眼点藻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伟 李涛 +4 位作者 吴华莲 陈浩 刘德海 向文洲 吴后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8,共7页
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微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EPA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一株耐高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BG-11 为基础培养基,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氮... 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微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EPA 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及氮浓度对一株耐高盐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生长、脂类积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以BG-11 为基础培养基,选用三种不同类型氮源(硝酸钠、尿素、碳酸氢铵),每种氮源设置三种氮浓度(3.5 mmol/L、5.9 mmol/L、17.6 mmol/L),跟踪测定真眼点藻培养过程生物质浓度、总脂含量、脂类分级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以碳酸氢铵为氮源,氮浓度为17.6 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的生物质浓度最高(7.07 g/L);三种氮源3.5 mmol/L 组真眼点藻的总脂积累量均高于5.9 mmol/L 组和17.6 mmol/L 组,在3.5 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实验组中获得最高总脂产量(4.18 g/L),其次为硝酸钠(4.07 g/L),最低为碳酸氢铵(3.42 g/L)。氮胁迫可以使真眼点藻的中性脂比例增加,3.5 mmol/L 组的中性脂比例均高于5.9 mmol/L 组和17.6 mmol/L 组,在3.5mmol/L 条件下,真眼点藻在尿素组、碳酸氢铵组和硝酸钠组的中性脂含量分别为79.0% TL(TL 为total lipid 的简写)、77.0% TL 和75.7% TL;真眼点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C14∶0(豆蔻酸)、C16∶0(棕榈酸)、C16∶1(棕榈油酸)、C18∶1(油酸)、C18∶2(亚油酸)、C20∶4(花生四烯酸)和C20∶5(EPA),其中C16∶1 的含量占51% TFA(TFA 为total fatty acid 的简写),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处理组中,17.6 mmol/L 条件下C20∶5(EPA)的百分含量最高,为7.18% TFA,尿素氮源次之(6.20% TFA),最小为碳酸氢铵(4.82% TFA)。该研究显示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眼点藻 生长 总脂 脂肪酸 氮源
下载PDF
沙棘果肉发育期油脂合成积累的源汇基因协同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4 位作者 关莹 管文柯 单金友 吴雨蹊 吴天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2-907,共6页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近缘高低油果肉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沙棘果肉含油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TF2-36’的果肉含油率一直高于‘杂56’;(2)GPD1、DGAT1和DGAT2基因在‘TF2-36’果肉发育期间中均有明显高于‘杂56’的表达量峰值,但GPD1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快速合成期,DGAT1和DGAT2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稳定积累期。GPD1在发育前期高表达,促进合成更多的TAG前体G3P,而DGAT1和DGAT2在发育后期高表达,则促进了TAG的高积累。[结论]沙棘果肉高油脂积累源于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的协同高表达,研究结果为理解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油脂合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油脂合成 源基因 汇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津新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及脂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燕 方珍珍 +2 位作者 曲木 乔秀亭 白东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6,共7页
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4.34±1.58)g的津新鲤1 2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鱼。6组饲料分别含有豆油、鸡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饲养8周后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津新鲤生长、相关脂代谢酶活性及脂肪... 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4.34±1.58)g的津新鲤1 2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鱼。6组饲料分别含有豆油、鸡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饲养8周后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津新鲤生长、相关脂代谢酶活性及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油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但玉米油组饵料系数则最低。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肝胰脏及肾脏中LPL、肝脂酶(HL)、总脂酶(GE)、脂肪代谢酶活性影响很大(P<0.05),且玉米油组酶活性均最高;各组肝胰脏及肾脏FAS变化不大(P>0.05)。从基因表达来看,玉米油组更容易诱导和调节肝胰脏和肾脏中FAS及LPL m RNA的表达(P<0.05),再次投喂后6 h,肝胰脏和肾脏中LPL m RNA表达丰度均达到峰值,而肝胰脏中FASm RNA表达丰度达到最低值,肾脏中FAS m RNA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总之,玉米油可作为津新鲤优质脂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津新鲤 生长 脂类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