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衣分不同陆地棉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成奇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90-1999,共10页
选用衣分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配置组合,率先将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与双列杂交试验分析相结合,分别从单个和整体基因水平上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研究。对2个高×低衣分组合的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衣分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配置组合,率先将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与双列杂交试验分析相结合,分别从单个和整体基因水平上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研究。对2个高×低衣分组合的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至少在1个组合中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说明产量性状主基因存在的普遍性。由2个组合各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比较得出,产量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比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组合间趋势变化相对较稳定;各性状在2个组合中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量不完全相同。衣分、铃重和籽指在2个组合中分别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和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在2个组合中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衣指在组合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II中属于典型的多基因遗传;单株铃数在组合I中属于典型的主基因遗传,在组合I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双列杂交结果表明,陆地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都有较高的遗传主效应方差,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衣指以加性效应为主;子棉产量、铃重和籽指以显性效应为主;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衣分和衣指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和普通狭义遗传率均最高,与联合世代分析两性状的总遗传率平均值结果趋势一致。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分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主基因-多基因 双列杂交
下载PDF
陆地棉衣分差异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QTL标记和定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成奇 郭旺珍 +1 位作者 马晓玲 张天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以衣分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品种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88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111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仅获得了12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88个位点构建了总长为666.7cM、平均距离为7.57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4.9%... 以衣分差异较大的陆地棉品种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88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111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仅获得了12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88个位点构建了总长为666.7cM、平均距离为7.57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4.9%。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单株和F2:3家系进行QTL检测,共鉴定出了18个控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的QTLs,包括2个衣分QTLs、4个子棉产量QTLs、4个皮棉产量QTLs、2个衣指QTLs、3个单株铃数QTLs、2个铃重QTLs和1个子指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6.9%~16.9%、5.6%~16.2%、4.8%~15.6%、7.7%~13.3%、8.2%~11.6%、6.1%~7%和6.6%。不同QTLs在相同染色体区段上的成簇分布表明与产量性状相关的基因可能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QTLs的遗传方式主要以显性和超显性效应为主。检测到的主效QTLs可以用于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衣分 产量性状 遗传图谱 QTLS
下载PDF
陆地棉优异纤维品系的铃重和衣分的遗传及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被引量:20
3
作者 袁有禄 张天真 +2 位作者 郭旺珍 潘家驹 R J Kohel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利用 5个具有不同纤维品质性状的品种 (系 )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 2 0个 ,通过亲本和 F1 的 2年随机区组试验发现产量性状的铃重和衣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 ,不存在母体效应 ,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 ,分别占表型方差的 5 1.2 %和 6 5 .4 ... 利用 5个具有不同纤维品质性状的品种 (系 )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 2 0个 ,通过亲本和 F1 的 2年随机区组试验发现产量性状的铃重和衣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 ,不存在母体效应 ,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 ,分别占表型方差的 5 1.2 %和 6 5 .4 % ;显性遗传效应所占的比率也较高 ,分别为 32 .6 %和 16 .8%。铃重和衣分的群体平均优势较大 ,分别为 13.3%和 3.5 % ,达到了极显著 ;铃重的超亲优势为 2 .0 % ,不显著 ;衣分为显著的负值 (- 2 .1% )。遗传分析与杂种优势结果一致。具体表现在产量性状上 ,亲本相当配制的组合杂合显性较高 ,其超亲优势正向显著 ,而极值亲本 (差异较大 )所配组合没有超过高亲的。这表明亲本差异小、亲源关系较近的亲本中仍然存在足够的遗传变异或某种机制以创造变异使育种取得更大的进展。相关分析表明了仍然存在严重的品质与产量的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铃重 衣分 杂种优势 遗传分析 纤维品质
下载PDF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定位衣分和籽指QTL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亚娟 王鹏 +1 位作者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8-1323,共6页
以染色体片段导入系IL-15-5和IL-15-5-1构建的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SSR标记对数量性状衣分和籽指QTL进行了定位。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两个组合的774个F2单株和F2:3家系衣分和籽指,检测到2个衣分的QTL,1个籽指的QTL。衣分QTLqLP-15-... 以染色体片段导入系IL-15-5和IL-15-5-1构建的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SSR标记对数量性状衣分和籽指QTL进行了定位。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两个组合的774个F2单株和F2:3家系衣分和籽指,检测到2个衣分的QTL,1个籽指的QTL。衣分QTLqLP-15-1在两世代中都被检测到,位于相同的分子标记置信区间JESPR152~NAU3040,置信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40cM和3.20cM;qLP-15-2只在F2:3中被检测到,位于分子标记NAU5302~NAU2901之间,置信的遗传距离为0.08cM。籽指QTLqSI-15-1在F2和F2:3中都被检测到,分别位于分子标记NAU2814~NAU3040和JESPR152~NAU3040,置信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70cM和5.70cM。利用染色体片段导入系能准确地定位产量组分的QTL,为棉花产量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棉花 衣分 籽指 QTL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陆地棉与优质品系杂交铃重、衣分的遗传及其F1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俊文 刘爱英 +5 位作者 石玉真 龚举武 王涛 商海红 巩万奎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7个陆地棉抗虫常规品种(品系)为母本,5个优质不抗虫品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配制了35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亲本及F1两年的铃重、衣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铃重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 利用7个陆地棉抗虫常规品种(品系)为母本,5个优质不抗虫品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配制了35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亲本及F1两年的铃重、衣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铃重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应的控制,衣分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控制,显性效应对衣分也有重要影响。F1的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正向超亲优势,而衣分则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负向群体超亲优势。铃重狭义遗传率为0,进行杂交育种时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但因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通过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提高棉花的铃重;衣分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率,适宜在早中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 铃重 衣分
下载PDF
陆地棉衣分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QTL分子标记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培通 朱协飞 +1 位作者 郭旺珍 张天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4-271,共8页
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2个高衣分、高皮棉产量品种泗棉3号和苏棉16号,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进行高衣分及铃重、单铃种子数、籽指、衣指和百粒籽棉重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利用P1、P2、F1、F2和F2∶3等群体进行... 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2个高衣分、高皮棉产量品种泗棉3号和苏棉16号,构建F2和F2∶3作图群体,进行高衣分及铃重、单铃种子数、籽指、衣指和百粒籽棉重等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筛选。利用P1、P2、F1、F2和F2∶3等群体进行联合世代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以及上述相关性状多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用2 131对SSR和1 040个RAPD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检测,仅37对SSR和5个RAPD引物具有多态性,产生43个稳定的多态性位点;QTL作图检测到的2个衣分的QTL,在F2和F2∶3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另外还检测到控制衣指的1个QTL和控制百粒籽棉重的3个QTL,与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对衣分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衣分 相关性状 QTL 分子标记
下载PDF
Constructing a high-density linkage map for Gossypium hirsutum × Gossypium barbadense and identifying QTLs for lint percentage 被引量:9
7
作者 Yuzhen Shi Wentan Li +21 位作者 Aiguo Li Ruihua Ge Baocai Zhang Junzhi Li Guangping Liu Junwen Li Aiying Liu Haihong Shang Juwu Gong Wankui Gong Zemao Yang Feiyü Tang Zhi Liu Weiping Zhu Jianxiong Jiang Xiaonan Yu Tao Wang Wei Wang Tingting Chen Kunbo Wang Zhengsheng Zhang Youlu Y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50-467,共18页
To introgress the good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from Gossypium barbadense into a commercial Upland cotton variety, a high‐densit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genetic linkage map was developed from a BC1F1 populatio... To introgress the good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from Gossypium barbadense into a commercial Upland cotton variety, a high‐densit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genetic linkage map was developed from a BC1F1 population of Gossypium hirsutum × Gossypium barbadense. The map com-prised 2,292 loci and covered 5115.16 centiMorgan (cM) of the cotton AD genome, with an average marker interval of 2.23 cM. Of the marker order for 1,577 common loci on this new map, 90.36% agrees well with the marker order on the D genome sequence genetic map. Compared with five pub-lished high‐density SSR genetic maps, 53.14% of marker loci were newly discovered in this map. Twenty‐six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lint percentage (LP) were identified on nine chromosomes. Nine stable or common QTLs could be used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ifty percent of the QTLs were from G. barbadense and increased LP by 1.07%–2.4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p could be used for screening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segments from G. barbadense in the Upland cotton background, identifying QTLs or genes from G. barbadense, and further developing the gene pyramiding effect for improving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Gossypium spp.) genetic linkage map Gossypiumbarbadense lint percentag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原文传递
棉花不同密度对铃重和衣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胜 夏绍南 柯兴盛 《江西棉花》 2009年第5期22-24,共3页
以湘杂棉8号为品种,通过6种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研究棉花不同时期不同密度对铃重、铃壳重和衣分的影响。试验表明:棉花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21000株/hm2单铃重最高,在同一密度处理中,棉花单铃重:中期>前期>后期;棉花... 以湘杂棉8号为品种,通过6种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研究棉花不同时期不同密度对铃重、铃壳重和衣分的影响。试验表明:棉花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21000株/hm2单铃重最高,在同一密度处理中,棉花单铃重:中期>前期>后期;棉花的铃壳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同一密度下,铃壳重都有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处理,各衣分差异不显著,在各个处理的不同生长时期,衣分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密度 单铃重 铃壳重 衣分
下载PDF
不同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娟 江天才 万素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2,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田试验,分析塔里木地区不同枣棉间作间距对花铃期棉花生长发育以及品质的影响,为优化枣棉间作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棉花与红枣行间距主要影响棉花盛铃-吐絮进程。M1模式(距离红枣1.5 m处种植棉花)棉花生育...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田试验,分析塔里木地区不同枣棉间作间距对花铃期棉花生长发育以及品质的影响,为优化枣棉间作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棉花与红枣行间距主要影响棉花盛铃-吐絮进程。M1模式(距离红枣1.5 m处种植棉花)棉花生育期最短,为143 d;M3模式(距离红枣0.5 m处种植棉花)最长,为149d。2花铃期,M2模式(距离红枣1.0 m处种植棉花)株高、茎粗、成铃数均优于其他模式。3M1模式棉花叶片、茎秆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模式。4M1模式棉花产量为2 436.79 kg·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是衣分率(0.447)、霜前花率(83.2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2模式籽棉产量为4 071.8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随棉花与红枣行间距的减小(M1→M3),棉纤维反射率小幅上升,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降低趋势。结合生产实际,阿拉尔垦区幼龄枣园中棉花与红枣保持1.0 m距离,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花铃期 生长发育 衣分 产量 纤维品质
下载PDF
多环境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重组自交系铃重与衣分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菲 孙福鼎 +8 位作者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龚举武 商海红 巩万奎 王涛 刘志 袁有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8-326,共9页
本研究利用以SGK9708为母本,0-153为父本构建的196个陆地棉重组自交系(F6:8)构建了包含186个标记,总长827.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4.45cM,覆盖棉花基因组18.6%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对7个环境下的铃重和衣分性状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 本研究利用以SGK9708为母本,0-153为父本构建的196个陆地棉重组自交系(F6:8)构建了包含186个标记,总长827.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4.45cM,覆盖棉花基因组18.6%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对7个环境下的铃重和衣分性状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利用两种分析软件(WinQTLcart2.5和QTLNetwork2.0)共同定位了多个环境下稳定表达的5个主效QTLs(qBW-1-1,qBW-1-2,qLP-2-1,qLP-2-2和qLP-4-2)。利用QTLNetwork2.0分别检测到4对铃重上位性互作QTLs和7对衣分上位性互作QTLs,以背景位点间的互作和加性效应位点与背景位点间的互作为主。除主效QTL外,上位性效应也是陆地棉铃重和衣分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本研究定位的5个主效QTLs为选择高铃重、高衣分品种的棉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 重组自交系 铃重 衣分 QTL
下载PDF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4.2 g的组合有12个,变异系数为9.0%;衣分变幅为20.1%~36.7%,衣分超过30.0%的组合有5个,变异系数为10.7%。不同组合F1代纤维长度变幅为34.5~38.5 mm,纤维长度在35.0 mm以上的组合有22个,变异系数为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39.0 cN/tex的组合有9个,变异系数为5.3%;马克隆值变幅为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10个,变异系数为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5*)。在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杂交长绒棉 棉铃重 衣分 纤维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利用显性光子突变体N1进行陆地棉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丽 郭旺珍 张天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01-1106,共6页
棉花纤维产量与衣分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对棉花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用衣分差异较大的显性光子突变体N1和TM-1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对衣分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由F2的衣分频数分布以及P1、P2和F1的衣分数据推测,TM-1中高衣分性... 棉花纤维产量与衣分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对棉花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用衣分差异较大的显性光子突变体N1和TM-1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对衣分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由F2的衣分频数分布以及P1、P2和F1的衣分数据推测,TM-1中高衣分性状受一个显性主基因控制,与光子基因(N1)的显性方向相反。用SPSS11.5对F2群体的短绒和衣分性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衣分与光子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光子基因(N1)对衣分具有减效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4.44%。利用P1、P2、F1和F2等4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该组合的衣分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衣分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82.70%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显性光子突变体N1 衣分 遗传分析
下载PDF
IaaM基因对不同遗传背景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及衣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士杰 赵红霞 +4 位作者 朱继杰 和剑涵 李妙 王国印 贾晓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0,共5页
以转iaaM基因的种质材料IF1-1为供体,将iaaM基因转育到衣分和纤维细度有待改良的不同遗传背景的86个品系(种)中。通过对自交和回交群体目标性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iaaM基因能够显著改良马克隆值(P=0.0449~*),由原来的5.39降为5.20,降... 以转iaaM基因的种质材料IF1-1为供体,将iaaM基因转育到衣分和纤维细度有待改良的不同遗传背景的86个品系(种)中。通过对自交和回交群体目标性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iaaM基因能够显著改良马克隆值(P=0.0449~*),由原来的5.39降为5.20,降幅为0.19;对衣分的改良效果不显著;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有提高,子指略微降低,无显著影响;iaaM基因与衣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呈正相关,与子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1~*)。iaaM基因对马克隆值的改良效果明显,且对其它性状和纤维品质未造成不利影响,在未来高品质棉花育种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aM基因 遗传背景 衣分 纤维品质
下载PDF
鲁西南植棉区种植密度对蒜后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桂花 赵中亭 +2 位作者 樊海潮 张志恒 李顺 《棉花科学》 2020年第2期28-31,共4页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种植密度 衣分 籽棉产量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下陆地棉衣分和子指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凡金 李俊文 +6 位作者 龚举武 石玉真 刘爱英 商海红 龚万奎 王涛 袁有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4-109,共6页
为陆地棉产量性状有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以高品质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24号’为父本,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鲁棉研28号’和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冀棉516’为母本,构建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7638对SSR引物对‘鲁棉研28... 为陆地棉产量性状有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以高品质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24号’为父本,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鲁棉研28号’和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冀棉516’为母本,构建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7638对SSR引物对‘鲁棉研28号’和‘新陆早24号’进行多态性进行筛选,共获得225对多态性引物,对238个F2单株DNA扩增获得23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185个构建了包括44个连锁群,总长为1509.38cM的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16cM,覆盖棉花总基因组的33.91%。根据已有图谱的定位结果,40个连锁群与染色体建立联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鲁棉研28号’与‘新陆早24号’分离群体F2单株和F2:3家系的衣分和子指性状QTL,其中得到3个衣分和5个子指的QTL;根据定位结果,选择了14对SSR引物,分析‘冀棉516’与‘新陆早24号’的多态性,其中6个标记构建了两个连锁群。1个衣分和1个子指的QTL在2个群体中均检测到,这些共同QTLs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连锁图谱 衣分 子指 QTL
下载PDF
基于BSA-seq法的纤维衣分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岩 冯加加 +3 位作者 肖向辉 黄晋玲 卢全伟 渠云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衣分是影响棉纤维产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高衣分棉花陆海渐渗系材料MBI7747-14和中棉所45为亲本,构建包含2403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挑选衣分性状极端单株构建2个混池,采用BSA-seq方法进行衣分相关基因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D2染色体上... 衣分是影响棉纤维产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高衣分棉花陆海渐渗系材料MBI7747-14和中棉所45为亲本,构建包含2403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挑选衣分性状极端单株构建2个混池,采用BSA-seq方法进行衣分相关基因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D2染色体上得到4个置信指数高于95%的候选区间,4个区间共包含236个基因,总长度为5.47 Mb。在以上基因中,200个基因中含有SNP,190个基因中含有InDel,其中70个基因含有非同义突变位点。通过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筛选出19个可能与衣分相关的候选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19个候选基因集中于NADP+活性、醛糖醇代谢、碳利用和调控细胞发育等功能条目。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棉纤维衣分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分 BSA-seq QTL
下载PDF
陆地棉早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相关基因的初步鉴定
17
作者 吕婉玉 高阳 +6 位作者 潘奥 周娟 杜召海 袁阳 陈煜 王芙蓉 张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0-810,共11页
早熟性状是棉花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之一,鉴定棉花早熟性状QTL具有重要育种价值。以陆地棉早熟品系EM019(Early-maturity 019)和陆地棉晚熟品种鲁棉研37号(LMY37,Lumianyan 37)为亲本杂交,构建了包含31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reco... 早熟性状是棉花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之一,鉴定棉花早熟性状QTL具有重要育种价值。以陆地棉早熟品系EM019(Early-maturity 019)和陆地棉晚熟品种鲁棉研37号(LMY37,Lumianyan 37)为亲本杂交,构建了包含31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recombinant inbred lines),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RIL群体在山东临清(2019,2020,2021年)、新疆轮台(2019年)4个环境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吐絮率、铃重、衣分进行QTL检测,共获得21个QTLs。其中7个与开花时间相关,加性效应在0.30~1.01之间,解释表型变异率为2.56%~17.71%;8个与吐絮率相关,加性效应在-5.81~-2.39之间,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66%~20.44%。这些QTLs大多成簇分布在A05、D03和D08染色体上。对D08染色体上的一个QTL簇进行相关基因鉴定,筛选出124个相关基因,结合LMY37和EM019在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下不同叶龄期的转录组数据,通过GO富集和热图分析,获得了3个可能与早熟相关的基因:GH_D08G0636、GH_D08G0684和GH_D08G0948。本研究为后续棉花早熟相关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相关基因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开花时间 吐絮率 铃重 衣分 QTL定位
下载PDF
转FBP7::iaaM基因陆地棉育种应用初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成 李斌 +4 位作者 王雅丽 赵楠 苏莹 聂虎帅 华金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8-376,共9页
【目的】研究转FBP7::iaaM基因对不同陆地棉材料纤维产量、品质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转FBP7::iaaM基因种质IF1-1为父本,与中棉所12、鄂抗棉9号及其谱系涉及的亲本等27个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的品种杂交获得F1,通过分子检测确定阳... 【目的】研究转FBP7::iaaM基因对不同陆地棉材料纤维产量、品质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转FBP7::iaaM基因种质IF1-1为父本,与中棉所12、鄂抗棉9号及其谱系涉及的亲本等27个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的品种杂交获得F1,通过分子检测确定阳性植株,考种测定衣分、籽指,取样进行纤维品质检测和种子发芽试验,比较FBP7::iaaM基因效应,评价IF1-1的育种应用价值。【结果】分子检测确认F1阳性植株,取样考种发现:与陆地棉母本比较,多数包含FBP7::iaaM基因的F1衣分提高(平均提高6.60百分点),籽指降低(平均降低1.8 g);F1纤维品质未表现出明显负效应:部分材料的马克隆值等级提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尽管绝大多数包含FBP7::iaaM基因的F1种子籽指降低,但是发芽率和发芽势基本不变。【结论】FBP7::iaaM基因转育合适的受体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衣分,对种子发芽没有不利影响,IF1-1在同步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FBP7::iaaM 衣分 籽指 发芽率 纤维品质
下载PDF
高衣分染色体片段导入系IL-10-1衣分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军 王芳 +4 位作者 郭玉平 郭显 陈霞 孙学振 宋宪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25-29,33,共6页
以高衣分染色体片段导入系IL-10-1以及背景亲本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供体亲本海岛棉H7124为试验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初始发育的特征,测定了单粒种子成熟纤维总重量、纤维平均长度、单位长度纤维重量和纤维总根数并分析了IL-10-... 以高衣分染色体片段导入系IL-10-1以及背景亲本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供体亲本海岛棉H7124为试验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初始发育的特征,测定了单粒种子成熟纤维总重量、纤维平均长度、单位长度纤维重量和纤维总根数并分析了IL-10-1高衣分形成的原因。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纤维突起启动的早晚与基因型关系密切,纤维伸长起始的早晚与衣分关系密切,较早的纤维伸长启动有利于高衣分的形成。高衣分导入系IL-10-1单粒种子成熟纤维总质量、纤维平均长度、单位长度纤维质量和纤维总根数均极显著高于TM-1。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证明:纤维总质量、单位长度纤维质量和纤维平均长度与衣分关系密切。因此,材料较早的启动纤维突起和开始纤维伸长利于优良品质和高衣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分 纤维初始发育 扫描电镜 衣分形成
下载PDF
播期与地膜覆盖对‘冀863’棉株不同果枝节位衣分的影响
20
作者 王树林 师帅 +4 位作者 王燕 祁虹 冯国艺 张谦 梁青龙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72-78,共7页
为探明播期与地膜覆盖对衣分在棉花单株上的分布规律影响,选取冀863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地膜覆盖与裸地播种2种方式,副区设置早播(4月15日播种)、适期播种(4月25日播种)、晚播(5月5日播种)3个播期,收获... 为探明播期与地膜覆盖对衣分在棉花单株上的分布规律影响,选取冀863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地膜覆盖与裸地播种2种方式,副区设置早播(4月15日播种)、适期播种(4月25日播种)、晚播(5月5日播种)3个播期,收获后测定不同处理棉株上48个果节(第1~12果枝,每个果枝第1~4果节)衣分。结果显示,衣分在果枝上横向分布呈现3种趋势,第1种由内向外衣分降低,第2种由内向外衣分升高、第3种4个果节间衣分差异不大;同一果节由下至上不同果枝间衣分变化差异较大,随果枝升高,衣分分别呈升高、降低、中部高两端低、差异不大4种趋势。随着播期推迟,衣分较高的果节数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衣分(以L表示,下同)在≤35.0%时早播果节数所占比例最高(32.4%),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在35.0%<L≤37.0%范围内,适期播种所占比例最高(51.1%),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在39.0%<L≤41.0%范围内,晚播所占比例最高(39.9%),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地膜覆盖对衣分的影响受气候与播期影响较大,无固定规律。棉花衣分在单株上的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无固定规律;随播期推迟,衣分在较高范围内的果节数比例增加;覆膜对衣分的影响受播期与年际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分 分布规律 播期 覆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