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文学理论语言中心论的困境和中国文学理论崛起的历史使命
1
作者 孙绍振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1期45-62,I0003,I0004,共20页
西方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后现代文学理论,以反本质主义对正统理性观念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甚至颠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但对文学的质疑,以其文化批评的普遍性淹没了文学的特殊性,导致文学虚无论和反审美占据... 西方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后现代文学理论,以反本质主义对正统理性观念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甚至颠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但对文学的质疑,以其文化批评的普遍性淹没了文学的特殊性,导致文学虚无论和反审美占据主流,后虽有新审美等号称审美的“复仇”,其排斥心理情志的语言中心论之线性思维却依然故我。当此百年文化巨变之际,吾人当以实践真理论和辩证法结合中国文学优秀传统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作历史之崛起。本文本着文本第一性的原则,首先从经典文本中概括出文学文本并非语言中心论单因单果之线性关系,而是表层意象、中层意脉、深层文学形式的三维立体结构。文本的整体结构不但在数量上大于各要素之和,而且在性质上是“形质俱变”的。西方文论之失更在于把文本作为成品被动接受,成品作为结果的单一化淹盖着丰富复杂的原因。有效解读当如海德格尔所言“进入作品创作过程中”,才能看出作家创作的匠心。想象自己是作者,想象自己如何驾驭意象、文脉、形式,对照经典文本,发现其间的差距,这就有望从仰望转到攀登经典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中心 线性思维 反审美 新审美 默知识 文本的三层次 设想自己是作者
下载PDF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视角下的日语暧昧之美研究
2
作者 陈姝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3-76,94,共5页
基于黑川雅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的视角,围绕日语表达中的暧昧之美,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框架中暧昧之美的象、形、意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考察与留白、状态、情绪相关的语言表征,分析并概括语言表达与美学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日语... 基于黑川雅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的视角,围绕日语表达中的暧昧之美,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框架中暧昧之美的象、形、意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考察与留白、状态、情绪相关的语言表征,分析并概括语言表达与美学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日语暧昧之美的考察,有助于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日语课堂教学提供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改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暧昧 留白 状态 情绪
下载PDF
“我们可以求助于美学吗?”——中国美学学科合法性问题新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子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中国哲学/美学原创力的不足引发了对其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质疑是一种能指大于所指的游戏,以西方哲学近代性的片段即所谓“证明体系”为“标准”并不足以判断或裁决中国哲学/美学学科的合法性。中国美学学科的合法性... 中国哲学/美学原创力的不足引发了对其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质疑是一种能指大于所指的游戏,以西方哲学近代性的片段即所谓“证明体系”为“标准”并不足以判断或裁决中国哲学/美学学科的合法性。中国美学学科的合法性问题应转化为一种形式规范化问题,以其面对共同论域所创造的差异性思想及其言说,彰显出其独特性的存在价值。西方现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即由主客分离的“概念语言”转向主客融合并与其所言说事物同一的语言,颇类似于庄子之“大道”“大言”的“诗性语言”。东西方哲学/美学在交流互鉴中显示出彼此融合的态势,突破了“冲击—回应”或东西方二元论模式,走向了戛戛独造之学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学科 哲学合法性 语言学转向 海德格尔 东方美学
下载PDF
陈望道语言美学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3-95,共3页
陈望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修辞研究,第一个站在理论的高度从美学角度系统全面地探索修辞规律,形成了语言美学的鲜明风貌。在构筑修辞理论体系时,始终以一个美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去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努力探求隐伏在修辞现象... 陈望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修辞研究,第一个站在理论的高度从美学角度系统全面地探索修辞规律,形成了语言美学的鲜明风貌。在构筑修辞理论体系时,始终以一个美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去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努力探求隐伏在修辞现象深层的美学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语言美学 修辞 文化权力
下载PDF
关于解释学美学和语言学美学的对话
5
作者 王峰 杨梓露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10,共6页
美学必须经受语言分析的洗礼方能浴火重生,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所提供的语言分析方法是美学得以更新自身的契机,只有将美学研究彻底奠基于语言分析上,才能完成美学中的"语言转向"。相比较而言,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方法对主体论美... 美学必须经受语言分析的洗礼方能浴火重生,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所提供的语言分析方法是美学得以更新自身的契机,只有将美学研究彻底奠基于语言分析上,才能完成美学中的"语言转向"。相比较而言,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方法对主体论美学的批判虽然有力,但从理路上还存在不彻底之处。因此,转向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所开辟的美学语法道路是必然之理;由解释学美学"拐"入语言学美学实乃学术思考的自然之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美学 语言学美学 语言转向 维特根斯坦 伽达默尔
下载PDF
论J.R.R.托尔金的语言观念及其对“传说故事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雅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托尔金的语言观念根植于比较语文学及巴菲尔德的古代语义整体论,且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概念语言审美和天生语言,它们对传说故事集中的语言发明、神话创作和文本细节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托尔金 传说故事集 古代语义整体论 语言审美 天生语言
下载PDF
崇高的秘密——刘恪的词语诗学三维探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继华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刘恪默观冥证又观澜索源,给我们演示词语之动象,讲述词语之血缘。刘恪词语诗学约显三维,即体验之维,思辨之维,叙事之维。第一,先锋体验及其艺术精神,恰在追逐以及冒险地思考、呈现、铭刻那种不可还原的差异。第二,置身于多种文体的交互... 刘恪默观冥证又观澜索源,给我们演示词语之动象,讲述词语之血缘。刘恪词语诗学约显三维,即体验之维,思辨之维,叙事之维。第一,先锋体验及其艺术精神,恰在追逐以及冒险地思考、呈现、铭刻那种不可还原的差异。第二,置身于多种文体的交互作用中,回归近代中国文学的源头处,往返在中外现代小说的多元风格中,刘恪宛若诗学王国的缀梦者,执着地要为现代小说语言生产打开一道可能的通途。第三,中国现代百年历史进程,乃是中外涵濡且在西方的宰制下由亚洲的中国通往世界的中国。小说语言形式的选择策略也反映了这段历史的幽情与壮采,恢宏与屈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写作 词语诗学 语言美学 历史诗学
下载PDF
小议美学与语言
8
作者 黄小华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5期223-224,共2页
该文主要对美学与语言学的边缘学科语言美学进行了界定,并对语言美与言语美进行了区分,主要分析了语言美的四种主要的表现形态,从而指出了语言学与美学之间相关联系以及语言美学在人们言语活动和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美学 语言学 语言美学
下载PDF
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再审视
9
作者 高红 范秀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6-22,共7页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认为历史是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辩证地看待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于我们建构一种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话语 叙事 审美
下载PDF
语言美学对翻译的渗透研究——以两则“武松打虎”的译文为例
10
作者 段胜峰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对两则《武松打虎》的译文从语言美学的角度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两则译文虽然在文体的处理上、在表现人物特点的翻译手法上、在人物的塑造和体现原文折射出的文化意境上稍有差别,但均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全部信息,原文的语言特点在译文... 对两则《武松打虎》的译文从语言美学的角度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两则译文虽然在文体的处理上、在表现人物特点的翻译手法上、在人物的塑造和体现原文折射出的文化意境上稍有差别,但均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全部信息,原文的语言特点在译文中基本上都得到了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美学 审美情感 美感体验 武松打虎 比较与分析
下载PDF
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洪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 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语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上的转化,从而实现中西美学观之间的移易,促成译作对原作的审美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英译 语际差异 翻译策略 中西比较美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语言美学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汶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在全球化日益高涨的今天,在大力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想成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本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宝贵遗产。文章拟对我国古代美学中的语言美学观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 在全球化日益高涨的今天,在大力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想成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本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宝贵遗产。文章拟对我国古代美学中的语言美学观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世界性和当代意义。从中国古代语言美学观的内在构成看,可以将这方面的诸多理论归纳为儒家、道家、禅宗、诗家四大派理论,即儒家的"文质彬彬"、道家的"言不尽意"、禅宗的"不立文字"、诗家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语言观 语言美学观
下载PDF
语言论实践美学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28,151,共8页
语言论实践美学把语言学和实践美学结合在一起,标志着实践美学走上语言论方向,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由工具变为本体;实践由意义生产者变为语言功能;生活由实质意指变为概念性存在。只有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构性改变,语言论实... 语言论实践美学把语言学和实践美学结合在一起,标志着实践美学走上语言论方向,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由工具变为本体;实践由意义生产者变为语言功能;生活由实质意指变为概念性存在。只有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构性改变,语言论实践美学才能完成改造实践美学的任务,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文论和美学研究的语言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论实践美学 语言 实践 生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所遭遇的国际性“后语境”
14
作者 金丹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84-89,共6页
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无法回避国际文化的背景——“后语境”,正是在这种“后语境”中,不仅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互渗。中国影视审美的现代性转换,既要主动融入这种国际文化背景,又要在积极参... 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无法回避国际文化的背景——“后语境”,正是在这种“后语境”中,不仅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互渗。中国影视审美的现代性转换,既要主动融入这种国际文化背景,又要在积极参与全球性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地体现“先进文化”的思想,并将它视作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语境 影视审美 现代性
下载PDF
语言学转向之后的“艺术定义”如何可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171,共7页
当代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不仅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瓦解,同时也宣告了传统本体论艺术哲学、传统本质主义艺术理论的瓦解——形而上学美学或艺术哲学因之进入其终结阶段。当代艺术哲学应如何在语言学转向之后展开有别于传统的艺术本体论... 当代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不仅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瓦解,同时也宣告了传统本体论艺术哲学、传统本质主义艺术理论的瓦解——形而上学美学或艺术哲学因之进入其终结阶段。当代艺术哲学应如何在语言学转向之后展开有别于传统的艺术本体论追问?"艺术是什么""艺术能否定义"等艺术哲学基本问题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诸多哲学转向中,当代哲学开辟了生存论美学的路径,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艺术哲学反思提供了新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形而上学 终结 语言分析美学 生存论艺术哲学 艺术定义
下载PDF
统摄语言江湖的立法——刘恪《现代小说语言美学》所设的理论高标
16
作者 舒文治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刘恪由可知语言进入潜语言,由形式语言进入非形式语言,对极限状态、瞬间状态、潜在状态的语言进行探究;他创造了小说语言美学的另类表达方式:从借言阐述到了悟于心,从大量佐证到自我举证,从综合涵摄到审美直觉,从元素分析到技巧分析,从... 刘恪由可知语言进入潜语言,由形式语言进入非形式语言,对极限状态、瞬间状态、潜在状态的语言进行探究;他创造了小说语言美学的另类表达方式:从借言阐述到了悟于心,从大量佐证到自我举证,从综合涵摄到审美直觉,从元素分析到技巧分析,从理性的推导到感性的奔放,从规整的方阵到诗意的弥散;他对现代小说语言所作的详实研究和独到发现,奠定了他在中国小说史特别是语言形式美学史上的坚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发生学 刘恪 《现代小说语言美学》
下载PDF
探寻语言游戏及其规则的奥秘——刘恪《现代小说语言美学》读后
17
作者 李春青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刘恪的《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开启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的新视角、新路径,从而使中国的文学理论切近到当下文学实践的内部,对中国文学理论摆脱当前困境给出了可行的出路:可以解决文学理论与当下文学现象脱节的问题;"语言诗学"... 刘恪的《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开启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的新视角、新路径,从而使中国的文学理论切近到当下文学实践的内部,对中国文学理论摆脱当前困境给出了可行的出路:可以解决文学理论与当下文学现象脱节的问题;"语言诗学"为承认文学的独特性、探索文学奥秘提供了可能性;"语言诗学"是沟通"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恪 《现代小说语言美学》 语言诗学 文化诗学
下载PDF
声乐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兵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问,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语言拥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述习惯、语言内涵和使用规范,是一种既区别于专门用作演唱表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专门用作理论研究和学术探...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问,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语言拥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述习惯、语言内涵和使用规范,是一种既区别于专门用作演唱表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专门用作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声乐理论语言的特殊声乐语言表达形式,而对其语言规律的研究无论是对声乐教学实践还是对声乐理论学术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 语言学 艺术性 审美性
下载PDF
作文本质的多元化阐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乾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外界信息的审美感受的心理过程与结果。其本质能够从语言学、美学、信息论方面得以多元化的阐释,从而有利于增强作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语言学 美学 信息论 写作学
下载PDF
从映射论看林译《浮生六记》之不足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明元 李仕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是我国传统译学一贯关注的研究方向,而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汲取更多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译学理论加以扬弃的批评和继承。林语堂翻译思想中的"忠实"、"通顺... 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是我国传统译学一贯关注的研究方向,而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汲取更多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译学理论加以扬弃的批评和继承。林语堂翻译思想中的"忠实"、"通顺"、"美"之三原则,理解起来不难,而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却不易。以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论观照林氏英译《浮生六记》,方可发现其中有诸多传译失当之处,而这些翻译不当之处可基于映射论中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分析来加以修正或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映射论 始源域 目标域 文化翻译 翻译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