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稳定性位移判别准则 被引量:64
1
作者 朱永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文明确了隧道稳定性及其位移极限状态的概念 ,提出了隧道稳定性可通过隧道位移来体现和判别。以隧道位移为判据的隧道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和难点是围岩及支护结构的位移极限值的确定。根据隧道的变形动态信息反推围岩参数和支护结构实际... 本文明确了隧道稳定性及其位移极限状态的概念 ,提出了隧道稳定性可通过隧道位移来体现和判别。以隧道位移为判据的隧道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和难点是围岩及支护结构的位移极限值的确定。根据隧道的变形动态信息反推围岩参数和支护结构实际所受荷载为输入参数 ,进行隧道极限位移的计算模拟 ,辅以室内模拟试验验证和现场资料调查整理的综合手段来确定 ,更能反映隧道的现场实际。本文还介绍了实测位移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分析、位移随机反分析、位移随机插值的方法。以隧道周边位移为依据 ,建立隧道稳定性判别准则以及设计体系。它可以直观地与现场量测联系起来 ,建立反馈系统实施控制 ,真正体现隧道施工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稳定性 位移判别准则 围岩 支护结构 极限位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单桩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党发宁 刘娜 何文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8-1432,共5页
选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分析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通过分析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认为桩土间的极限位移是双曲线传递函数的主要参数。然后以西安地区的26个工程钻孔灌注桩的现场试桩资料为基础,利用Matlab提供的优化工具箱对荷载传递... 选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分析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通过分析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认为桩土间的极限位移是双曲线传递函数的主要参数。然后以西安地区的26个工程钻孔灌注桩的现场试桩资料为基础,利用Matlab提供的优化工具箱对荷载传递函数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各工程中的传递函数的参数,同时发现桩土间极限位移离散程度在各参数中最大,这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最后与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把利用该优化方法得到的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的参数作为西安地区的经验参数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荷载传递函数 双曲线模型 极限位移
下载PDF
充气锚杆在砂土中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曹佳文 彭振斌 +2 位作者 彭文祥 何忠明 尹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57-1962,共6页
为探讨充气锚杆的承载特性,通过建立室内试验模型,改变锚杆充气压力大小、埋设深度、土体密度、橡胶膜长度、厚度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拔试验,得到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充气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充气压... 为探讨充气锚杆的承载特性,通过建立室内试验模型,改变锚杆充气压力大小、埋设深度、土体密度、橡胶膜长度、厚度等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拔试验,得到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充气锚杆抗拔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充气压力及土体密实度与承载力成一定倍数增长关系,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橡胶膜长度,成显著线性增长关系;充气锚杆的极限位移主要来自橡胶膜的弹塑性变形,反映了充气锚杆在抗拔过程中橡胶膜的力学行为;通过与常用锚杆的对比分析,得出充气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能力约是单锚片螺旋锚的4.3倍,是双锚片螺旋锚的1.9倍,其极限侧阻力约为一般注浆扩大头锚杆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锚杆 抗拔试验 极限承载力 橡胶膜 位移
下载PDF
收敛约束原理在隧道位移稳定性判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素敏 朱永全 景诗庭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8期38-40,共3页
收敛约束原理是解释围岩和支护相互动态作用过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施工监测的位移数据 ,应用该原理判别隧道稳定性 ,其关键在于稳定性判据即极限位移值的确定。得出的极限位移计算结果已被铁路隧道相关规范采纳。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收敛约束原理 稳定性 极限位移值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板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勇 董毓利 邹超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为了准确地确定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在塑性铰线理论基础上,考虑薄膜效应的影响,提出板的破坏准则,利用板块平衡法对板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 为了准确地确定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在塑性铰线理论基础上,考虑薄膜效应的影响,提出板的破坏准则,利用板块平衡法对板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试验极限位移相比,计算极限位移值相对保守.通过力学分析,解释了在相同挠度下方板极限承载力小于矩形板的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板 板块平衡法 破坏准则 极限承载力 极限位移
下载PDF
大孤山铁矿深凹露天矿边坡工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军财 李角群 文俊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3期86-89,共4页
通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爆破测振 ,位移观测和岩石力学试验 ,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边坡稳定性 ,研究大孤山铁矿深凹露天矿的边坡工程。以加陡最终边坡角优化采矿设计 ,减少剥岩量 10 0 0万t,多采矿石 40 0多万t。研究成果已应用... 通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爆破测振 ,位移观测和岩石力学试验 ,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边坡稳定性 ,研究大孤山铁矿深凹露天矿的边坡工程。以加陡最终边坡角优化采矿设计 ,减少剥岩量 10 0 0万t,多采矿石 40 0多万t。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矿山生产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露天矿 边坡 极限平衡 优化设计 爆破振动 位移观测
下载PDF
Arc-length technique for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被引量:9
7
作者 MEMONBashir-Ahmed 苏小卒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I CSCD 2004年第5期618-628,共11页
Nonlinear solu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complete load-deflection response, requires tracing of the equilibrium path and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limit and bifurcation points. In this regard, ... Nonlinear solu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complete load-deflection response, requires tracing of the equilibrium path and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limit and bifurcation points. In this regard, ordinary solution techniques lead to instability near the limit points and also have problems in case of snap-through and snap-back. Thus they fail to predict the complete load-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arc-length method serves the purpose well in principle, received wide acceptance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However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ic idea are vital to meet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metho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length method Nonlinear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Reinforced concrete Load-deflection path Document code: A CLC number: TU31 Arc-length technique for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MON Bashir-Ahmed# SU Xiao-zu (苏小卒) (Departmen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E-mail: bashirmemon@sohu.com xiaozub@online.sh.cn Received July 30 2003 revision accepted Sept. 11 2003 Abstract: Nonlinear solu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complete load-deflection response requires tracing of the equilibrium path and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limit and bifurcation points. In this regard ordinary solution techniques lead to instability near the limit points and also have problems in case of snap-through and snap-back. Thus they fail to predict the complete load-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arc-length method serves the purpose well in principle received wide acceptance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However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ic idea are vital to meet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metho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Key words: Arc-length method Nonlinear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Reinforced concrete Load-deflection path
下载PDF
黄河深切区巨型老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后续预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春阳 贾升安 段顺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以黄河深切区巨型老滑坡——军功滑坡为对象,基于现场调查成果开展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利用传递系数法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并通过极限位移法和改进重标极差分析进行滑坡后续预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变形特征显著,结合微地... 以黄河深切区巨型老滑坡——军功滑坡为对象,基于现场调查成果开展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利用传递系数法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并通过极限位移法和改进重标极差分析进行滑坡后续预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变形特征显著,结合微地貌差异及变形活动迹象,老滑坡区可划分为4个变形区段,并由老滑坡局部复活形成4个新滑坡,即H_(1)~H_(4)滑坡;4个新滑坡在天然工况条件下属基本稳定性状态,在暴雨、地震工况条件下,稳定性属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即4个新滑坡在不利工况条件下,稳定性会进一步减弱.后续预警研究表明,军功滑坡预警等级介于Ⅲ~Ⅳ级,等级偏高,需及时跟进后续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滑坡 变形特征 稳定性 极限位移 滑坡预警
下载PDF
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双线隧道初支极限相对位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芳标 吴顺川 +2 位作者 高永涛 李健 熊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625-3631,共7页
隧道初支极限相对位移U0/U是围岩及支护系统稳定性评判的重要指标。相关规范规定不同围岩级别和埋深下初支极限相对位移的取值范围,给围岩稳定性评判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为更精确地得到不同岩体力学参数和隧道设计参数下的U0/U值,采用有... 隧道初支极限相对位移U0/U是围岩及支护系统稳定性评判的重要指标。相关规范规定不同围岩级别和埋深下初支极限相对位移的取值范围,给围岩稳定性评判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为更精确地得到不同岩体力学参数和隧道设计参数下的U0/U值,采用有限差分法研究跨度B对[BQ]值的修正系数K4,在工程岩体BQ分级法基础上建立了岩体质量修正指标[BQ]-B;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技术,拟合双线隧道拱顶和拱脚处U0/U与[BQ]-B、埋深h的关系式,建立多因素影响下的双线隧道初支极限相对位移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U0/U的影响,并能给出U0/U的定量值,弥补现行规范的不足,为准确评判围岩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同时其确定的函数关系也有助于信息化编程和应用。采用山平高速公路隧道多个断面的实测数据,验证所建模型对深埋软岩、浅埋黄土、深埋硬岩中等跨度隧道的适用性,为类似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稳定性 极限位移 相对位移 埋深 跨度 岩体质量指标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滑块原理的抗滑桩加固三维土坡的地震位移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见飞 苏杨 +1 位作者 孙志彬 赵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85-2795,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Newmark滑块原理的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地震位移方法。基于极限分析原理,并采用"牛角型"破坏机制推导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屈服加速度系数k_c的显性表达式。经参数分析,探究各因素对k_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提出一种基于Newmark滑块原理的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地震位移方法。基于极限分析原理,并采用"牛角型"破坏机制推导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屈服加速度系数k_c的显性表达式。经参数分析,探究各因素对k_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单台阶相比,三维平台土坡更趋于稳定。由力矩平衡方程求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滑动破坏时的转动角加速度,对其二次积分求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的震后位移。结合工程实例探究地震对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地震位移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工程建议。对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求出各影响因素对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稳定性的敏感性顺序,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台土坡 极限分析原理 Newmark滑块方法 地震位移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滑坡地段浅埋隧道极限位移研究及围岩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宏伟 李德武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细化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释放率,得到塑性应变突变点,进一步得到在滑坡地段修筑浅埋隧道,围岩变形的极限位移,防止因隧道开挖方法不当引起滑坡滑动、地表沉陷等诱发灾害.通过与实际支护情况下的位移、实测位移进行对比...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细化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释放率,得到塑性应变突变点,进一步得到在滑坡地段修筑浅埋隧道,围岩变形的极限位移,防止因隧道开挖方法不当引起滑坡滑动、地表沉陷等诱发灾害.通过与实际支护情况下的位移、实测位移进行对比,说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的极限位移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作为评定隧道稳定性的标准,为设计预留变形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位移 滑坡地段 浅埋隧道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管土作用模型的极限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建章 方迎潮 +4 位作者 李开鸿 蒋毅 甄莹 曹宇光 祖毅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15-4622,共8页
滑坡作为典型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埋地管道的安全运行。若能准确预测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则可结合先进的滑坡监测技术对管道失效事故进行有效预判。有鉴于此,首先建立并验证了基于非线性接触的管土作用模型,之后对模型参数及... 滑坡作为典型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埋地管道的安全运行。若能准确预测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则可结合先进的滑坡监测技术对管道失效事故进行有效预判。有鉴于此,首先建立并验证了基于非线性接触的管土作用模型,之后对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形成的模拟方法研究了应力/应变准则下极限滑坡位移预测方法。结果表明:两侧设置无限边界的非线性接触管土作用模型更适用于真实滑坡工况下管道力学响应分析,可实现土体与管道大变形及管土分离的有效模拟,并可用于基于应力及应变准则的极限滑坡位移预测。本文为山区管道的安全设计及滑坡事故的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管土相互作用 非线性接触 无限边界 极限位移
下载PDF
基于DE-GP协同优化算法的隧道极限位移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兴盛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5,共8页
为解决数值计算方法在隧道极限位移的求解过程中存在参数较多、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将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引入隧道极限位移的计算当中,同时采用差异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代替共轭梯度法在训练过程中搜索最优的G... 为解决数值计算方法在隧道极限位移的求解过程中存在参数较多、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将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引入隧道极限位移的计算当中,同时采用差异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代替共轭梯度法在训练过程中搜索最优的GP超参数,以克服共轭梯度法过度依赖初值、难以确定迭代次数及局部优化的弊端,形成了基于差异进化-高斯过程(DE-GP)协同优化算法的极限位移预测方法,在改善了单一核函数高斯过程泛化性能的同时使极限位移的求解过程大为简化。对标准双车道公路隧道的极限位移进行计算,结果表明:DE-GP协同优化算法相较于单一的GP和LS-SVM算法,泛化性能明显改善;极限位移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计算值吻合较好,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为极限位移的求解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位移 隧道 高斯过程 差异进化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隧道上台阶极限位移计算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素敏 刘勇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B07期5-7,共3页
极限位移是隧道稳定性位移判别体系中的关键数据。针对实际工程中多用台阶法施工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各级围岩下单线铁路隧道毛洞阶段上台阶的极限位移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得出不同控制点处极限位移值规律。探讨不同开挖步... 极限位移是隧道稳定性位移判别体系中的关键数据。针对实际工程中多用台阶法施工 ,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各级围岩下单线铁路隧道毛洞阶段上台阶的极限位移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得出不同控制点处极限位移值规律。探讨不同开挖步骤对应的极限位移之间的关系 ,对于进一步揭示极限位移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位移 隧道开挖 稳定性 围岩 铁路隧道 计算 模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三车道公路隧道极限位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欣 邓亮 程崇国 《交通运输研究》 2017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确定实际工程中大跨度隧道的变形基准,结合特征曲线法讨论了公路隧道极限位移的定义,给出基于三台阶七步法的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确定方法;找出极限状态下各控制点的位移关系,即预警位移、容许位移和极限位移;基于三车道隧道设计洞形,采... 为确定实际工程中大跨度隧道的变形基准,结合特征曲线法讨论了公路隧道极限位移的定义,给出基于三台阶七步法的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确定方法;找出极限状态下各控制点的位移关系,即预警位移、容许位移和极限位移;基于三车道隧道设计洞形,采用连续体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按同一围岩级别中的物理力学参数分位值组合计算,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的三车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并进行t分布统计,得出基于工法的三车道公路隧道初期支护相对极限位移基准值;对比分析同一围岩、同种工法在不同埋深及相同埋深条件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位移变化规律;研究同种工法、相同埋深条件下,弹性模量、黏聚力、泊松比、内摩擦角与位移曲线的关系;对比分析基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现场监测数据,得出围岩变形的规律基本上符合计算结果的判断,即该方法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基准 极限位移 三台阶七步法 分位值 大跨度
下载PDF
基于极限位移准则和变形预测的滑坡变形潜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晓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8-593,共6页
为准确掌握库区滑坡变形潜势,在变形监测成果统计基础上,首先利用极限位移准则开展滑坡现状变形潜势分析;然后以相关向量机为理论基础,通过优化处理保证其参数最优性,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并以预测结果开展滑坡变形潜势的发展趋势评价... 为准确掌握库区滑坡变形潜势,在变形监测成果统计基础上,首先利用极限位移准则开展滑坡现状变形潜势分析;然后以相关向量机为理论基础,通过优化处理保证其参数最优性,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并以预测结果开展滑坡变形潜势的发展趋势评价;最后结合两种分析结果,实现滑坡综合变形潜势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监测点的现状变形潜势状态存在一定差异,由不利原则可知,现状变形潜势等级为Ⅳ级,潜势程度属严重状态;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变形潜势趋于不利方向发展。综合两种分析结果可知,滑坡变形潜势处于不利状态,后期失稳可能性较大,应加强灾害防治,避免成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极限位移 变形潜势 变形预测 相关向量机
下载PDF
隧道不同开挖方式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东强 李彦奇 燕鹏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是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重要的反馈信息,是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状况的直接依据。为了计算极限位移值,采用Hoek-Brown屈服准则,运用尖点突变特征值作为极限状态的判据,依据JTG/T D71—2004《公路隧道... 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是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重要的反馈信息,是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状况的直接依据。为了计算极限位移值,采用Hoek-Brown屈服准则,运用尖点突变特征值作为极限状态的判据,依据JTG/T D71—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和工程经验选取断面形式、支护方式以及材料参数,运用FLAC3D分别确定正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4种开挖方式在不同埋深、围岩级别和支护参数影响下,拱顶、拱腰和拱脚的极限位移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可有效控制拱脚的变形,而双侧壁导坑法则能很好地限制拱顶沉降值与拱腰的收敛值,并确定了掌子面变形的主要区域。同时提出应明确洞周变形控制点,细化埋深范围,依据不同的开挖方式划定不同的位移允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突变理论 围岩稳定 极限位移 初期支护 开挖方式
原文传递
考虑土体抗拉强度的边坡永久位移极限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炎 张迎宾 +2 位作者 何毅 夏逍 王新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855-862,共8页
通过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发现,边坡后缘往往存在拉应力区。拉应力区的存在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而地震荷载的存在会放大这种影响。分析拉应力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当前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对强度准则中抗拉强度进行折减(即张拉截断)。文章... 通过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发现,边坡后缘往往存在拉应力区。拉应力区的存在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而地震荷载的存在会放大这种影响。分析拉应力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当前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对强度准则中抗拉强度进行折减(即张拉截断)。文章通过极限分析上限原理和拟静力法,推导出边坡临界加速度计算方程。以边坡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位移系数为基础,输入实测地震波,采用改进的Newmark法对边坡进行位移分析。文章算例的结果表明:拉应力区的存在会大大降低边坡临界加速度,土体在完全张拉截断下的临界加速度对边坡可能会产生超过50%的折减。拉应力区的存在也可以使永久位移达到传统的摩尔库伦理论计算值的2倍之多。文中所有的结果皆以图表形式展示,非常便于理解以及读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荷载 张拉截断 极限分析 临界加速度 永久位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浅埋黄土隧道极限位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德武 王娜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了探究黄土隧道变形特性,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了隧道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隧道穿越青海东部地区黄土地层时的极限位移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埋深条件下,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隧道洞周的变形不断增大,当达到某一... 为了探究黄土隧道变形特性,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了隧道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隧道穿越青海东部地区黄土地层时的极限位移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埋深条件下,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隧道洞周的变形不断增大,当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位移出现突变;隧道埋深10 m,其安全系数为2.6,拱顶沉降极限位移值为10.3 mm,墙腰水平收敛极限值为14.2 mm;隧道埋深30 m,其安全系数为2.2,拱顶沉降极限位移值为26.0 mm,墙腰水平收敛极限值为46.4 mm;隧道埋深50 m,其安全系数为2.0,拱顶沉降极限位移值为36.8 mm,墙腰水平收敛极限值为52.7 mm.结论可为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隧道设计、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极限位移 强度折减 位移突变 隧道
下载PDF
横穿滑坡下X80管道极限滑坡位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鹏 王晓宇 +1 位作者 唐雪梅 刘思铭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21-29,共9页
长输管道在运输天然气时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其中滑坡对于管道的威胁性最大,因此对滑坡作用下管道的安全进行评估十分重要。针对X80管道横穿滑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管道的极限滑坡位移定义,将其作为评价管道安全的... 长输管道在运输天然气时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其中滑坡对于管道的威胁性最大,因此对滑坡作用下管道的安全进行评估十分重要。针对X80管道横穿滑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管道的极限滑坡位移定义,将其作为评价管道安全的外部指标。依据中贵线某滑坡工况,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横穿滑坡下的管-土模型,对不同滑坡裂缝、滑坡宽度下的管道力学行为与极限滑坡位移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裂缝位置、滑坡宽度下,管道应力均随位移荷载增加而增大;滑坡裂缝位置距管道越远,管道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值越大,当裂缝位置为9 m时,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达4.03 m;文中工况下滑坡宽度35 m为管道应力变化分界点,此时管道所能承受的极限滑坡位移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滑坡 X80管道 裂缝位置 滑坡宽度 极限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