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1
1
作者 史超 刘彦博 +2 位作者 张莎 刘菲 王远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内固定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42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6例接...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内固定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42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6例接受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微创组。比较2组围术期基本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恢复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7 d 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1.43%(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2组钢板位置稳固,均未发生钢板断裂和内固定松动。微创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骨折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能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骨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创伤 并发症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震 魏贤振 +1 位作者 丁超 孙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固定方法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固定方法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血磷,血钙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6个月。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6±4.1)、(20.4±4.6)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9.5±4.9)、(31.3±5.3)mL;患者住院时间为(5.1±0.6)、(7.6±0.9)d;骨折愈合时间为(6.2±0.6)、(8.9±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骨密度分别为(0.9±0.5)、(0.8±0.3)g/cm^2,血清骨钙素水平为(5.7±0.6)、(3.3±0.6)μg/L,血磷为(2.0±0.6)、(1.6±0.4)mmol/L;血钙为(2.9±0.9)、(2.4±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钢板内固定组为22.0%;髓内钉固定组有效率为98%,钢板内固定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髓内钉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国德 杨远敏 曾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联合七厘散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服用中药七厘散,实验组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X线骨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较手术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采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长度要短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方式更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创伤骨折术后 无菌性骨不连
下载PDF
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翟正和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8期18-18,20,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病情特点及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22例,共骨折71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愈...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病情特点及采取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22例,共骨折71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愈合率、邻近关节功能ROM优良率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率低于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患者。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方案治疗,可促进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愈合率,降低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粉碎性 开放性 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皮肤修复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创面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尼玛欧珠 平措罗布 +1 位作者 李三旦 牛昆宝 《西部医学》 2019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皮肤修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对创面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修复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皮肤修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对创面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修复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创伤面积、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创伤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创伤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主要病原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四肢创伤修复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创面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较小,是治疗四肢创伤修复较理想的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皮肤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治疗效果 耐药性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绪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换药治疗方法,研究组施以负... 目的:探讨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换药治疗方法,研究组施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面积变化、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创面面积大幅度减小,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也大大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创面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创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创伤 临床效果 创面愈合
下载PDF
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文飚 罗令 涂志鑫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5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四肢创伤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引流,观察组患者采用VSD负压引流术,... 目的观察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四肢创伤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引流,观察组患者采用VSD负压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且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VSD负压引流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VSD负压引流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国辉 郭雪鹏 +2 位作者 庹章强 尹明明 周波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54-1957,共4页
目的观察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并分析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手足显微烧伤外科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将2017年5月至2019... 目的观察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并分析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手足显微烧伤外科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分为观察组,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8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均接受了传统皮肤移植术,观察组接受了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皮瓣成活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0.30±22.65)min、(21.64±3.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4.23±25.29)min、(30.71±3.62)d,术中出血量为(132.52±20.2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1.61±22.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止血不彻底、吻合血管选择不当、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并发感染、固定不牢靠是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有利于改善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恢复;止血不彻底、吻合血管选择不当、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并发感染、固定不牢靠是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区 游离皮瓣移植 四肢创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坏死
下载PDF
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10
9
作者 冯经旺 尹知训 +6 位作者 谭志伟 尹憬颀 沈景辉 林智峰 冯翔宇 李志鸿 张平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下肢损伤根据Gustil和Andserson分类ⅢB 16例、ⅢC 29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稳定的固定方法和损伤肢体部位筋膜间室广泛切开减压进行治疗. 结果 38例43肢存活,7例二...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下肢损伤根据Gustil和Andserson分类ⅢB 16例、ⅢC 29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稳定的固定方法和损伤肢体部位筋膜间室广泛切开减压进行治疗. 结果 38例43肢存活,7例二期截肢.全部病例随访5~60个月,骨折愈合,无骨关节感染发生,组织瓣全部成活,质地与色泽较好;存活肢体外形与功能满意16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2例. 结论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危及肢体的存活与功能,对伤肢主干血管重建、神经损伤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关键.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与重建,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创伤 修复 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修复 开放性损伤 下肢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疗效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沿海地区四肢创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青山 李学渊 李宇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9-740,共2页
目的了解沿海地区四肢创伤创面感染的细菌谱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88例四肢创伤并出现创面感染的住院患者标本,采用ATB-express系统和配套的鉴定卡、药敏卡,必要时另用K-B法,对... 目的了解沿海地区四肢创伤创面感染的细菌谱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88例四肢创伤并出现创面感染的住院患者标本,采用ATB-express系统和配套的鉴定卡、药敏卡,必要时另用K-B法,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结果共检出576株细菌,其中前3位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2.5%)、铜绿假单胞菌(15.6%)和阴沟肠杆菌(9.9%);MRSA检出率为67.4%;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酶烯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等是沿海地区四肢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创面感染 细菌分布 抗药性 微生物
原文传递
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措施和急救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培东 张惠杰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4期444-445,共2页
目的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急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1-04~2013-02间在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的7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无死亡,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 骨折下肢创伤患... 目的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急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1-04~2013-02间在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的7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无死亡,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 骨折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要根据专业程序指导进行,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把握危重部位,展开急救治疗与护理,以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顺利度过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下肢创伤 急救措施 效果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创伤修复皮肤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满秋 毕宏政 侯仁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修复皮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四肢创伤修复皮肤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换药治疗)和VSD组47例(VSD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创伤面积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SD组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修复皮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四肢创伤修复皮肤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换药治疗)和VSD组47例(VSD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创伤面积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S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创伤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VSD组治疗后创伤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原菌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对红霉素的分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四肢创伤修复皮肤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缩小创伤面积,同时对创面细菌耐药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四肢创伤 修复皮肤 感染 病原菌 红霉素
下载PDF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四肢骨折对患者创伤指标与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启发 李光 +1 位作者 杜敏 卢仲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45-2448,2452,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瓜提取物应用于四肢骨折,在凝血功能和创伤指标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5)和观察组(n=87),全部患者均进行传统复位外...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瓜提取物应用于四肢骨折,在凝血功能和创伤指标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85)和观察组(n=87),全部患者均进行传统复位外固定,对照组使用芪骨胶囊治疗方案,观察组使用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观察2组创伤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在治疗前后的波动,记录不良反应率。结果:1)观察组用药后创伤指标CK(43. 62±3. 45) U/L、LDH(232. 42±11. 05) mmol/L、CKMB(26. 10±2. 41) U/L、GOT(31. 19±2. 89) U/L、GPT(28. 27±3. 19) U/L、D-D(177. 52±12. 56)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观察组FIB (3. 42±0. 34) g/L、PLT (171. 19±14. 74)×109/L、PT(33. 81±3. 10) s明显比对照组高,APTT(32. 52±2. 56) s、TT(15. 27±2. 47) s比对照组低(P <0. 05);3)观察组用药后FIM评分(111. 84±5. 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8. 35±4. 67)分(P <0. 05); 4)观察组用药后总不良反应率(3. 45%)与对照组(8. 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进行骨折愈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促进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 四肢骨折 创伤指标 D-D CK CKMB GPT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应用于四肢创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佘琴 廖灯彬 +3 位作者 刘莉慧 侯晓玲 李晔 宁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对四肢创伤患者留置针的保护和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创伤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采用3M透明敷贴、胶布固定;观察组在常规留置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尼龙弹力网套...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对四肢创伤患者留置针的保护和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创伤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采用3M透明敷贴、胶布固定;观察组在常规留置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尼龙弹力网套固定,静脉输液1周后,对患者采用William W. 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对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及患者睡眠情况、留置针脱落、静脉炎、堵管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1例患者发生焦虑,对照组23例,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针脱落次数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炎、堵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留置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尼龙弹力网套固定可以有效防止留置针脱落,明显缓解创伤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夜间睡眠质量,让患者感到更安全、放心,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留置针 焦虑 四肢创伤 弹力网套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9期155-156,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24、72 h以及术后1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应用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骨折 手术治疗 疼痛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健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5期81-83,94,共4页
目的讨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这一年时间里收治的四肢创伤骨科手术患者80例,将之随机分队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 目的讨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这一年时间里收治的四肢创伤骨科手术患者80例,将之随机分队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5±0.6)分,低于对照组的(4.3±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固定方法来说更有利于患者创伤位置的恢复,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降低,在治疗患者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四肢创伤 骨科手术
下载PDF
An unclassified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Reverse Schatzker type Ⅳ 被引量:7
17
作者 Tien Yeoh Efthymios Iliopoulos Alex Trompeter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11-215,共5页
The most commonly accept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for tibia plateau fractures is that of Schatzker. Increasingly, both high energy injuries and atypical osteoporotic fragility failures have led to more complex, unus... The most commonly accept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for tibia plateau fractures is that of Schatzker. Increasingly, both high energy injuries and atypical osteoporotic fragility failures have led to more complex, unusual and previously undescribed fracture patterns being recognized.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a previously unreported pattern of tibia plateau fracture and knee dislocation. We highlight the challenges confronted and present the management and the outcomes of his injury. A 28-year old male motorcyclist was involved in a head on collision with a truck and was transferred by helicopter to our level I major trauma centre emergency department. His injuries were a circumferential degloving injury to his left leg and a right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knee dislocation. The pattern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as unique and did not fit any recogni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 patient received a spanning external fixator initially and after latency of 12 days for soft tissue resuscitation he underwent definite fixation through an antero-lateral approach to the proximal tibia with two cannulated 6.5 mm partially threaded screws and an additional lateral proximal tibia plate in buttress mode. A hinged knee brace was applied with unrestricted range of motion post-operatively and free weight bearing were permitted post operatively. At the 6 months follow up, the patient walks without aids and with no limp. Examination revealed a stable joint and full range of motion. Plain radiograph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ure healed with good alignment and the fixation remained stable. High energy injuries can lead to more complicated fracture patterns, which challenge the orthopaedic surgeons in their management.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individual fracture pattern and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that may occur. This study reports a lateral tibia plateau fracture/dislocation which perhaps is best described as a reverse Schatzker IV typ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Schatzker classification Lower limb trauma
原文传递
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丹生 李海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四肢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病例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实施VSD负压引... 目的探究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四肢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病例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实施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植皮时间、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创面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感染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及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及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7 d后,试验组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植皮时间、住院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小创面面积,降低感染出现率及疼痛评分,提高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率及H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负压引流术 四肢创伤 感染 植皮 肢体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保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8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创伤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未开展3D打印技术期间(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缺损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开展3D打印技术期间(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缺...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创伤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未开展3D打印技术期间(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缺损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开展3D打印技术期间(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缺损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3.3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9.6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1%,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能够对患者的四肢骨缺损情况进行明确的判断和分析,使修复效果达到最佳。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四肢创伤 骨缺损 匹配度 植入体
下载PDF
自救式加压发热止血带的研制
20
作者 肖楚兰 李富强 +1 位作者 卢思萍 李峻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设计一款适用于高原寒区肢体创伤后大出血的自救式加压发热止血带,以降低高原寒区肢体创伤后大出血伤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方法:止血带整体结构为长条形,由产气发热装置、可充气袖带、减压装置、微型计时器4个部分组成。产气发热... 目的:设计一款适用于高原寒区肢体创伤后大出血的自救式加压发热止血带,以降低高原寒区肢体创伤后大出血伤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方法:止血带整体结构为长条形,由产气发热装置、可充气袖带、减压装置、微型计时器4个部分组成。产气发热装置主要由内缸和外缸组成,二者采用螺钉固定;可充气式袖带包括上肢款和下肢款2种,外侧为固定用布料,内侧设置气囊;减压装置主体为加压阀;微型计时器使用电子计时器,通过一个插入式卡扣与产气发热装置上的卡槽进行固定。结果:采用该止血带可使高原寒区肢体创伤后大出血伤员在1~2 s完成止血自救操作,且能有效防止伤员患肢失温。结论:该止血带具有操作简便、止血保温效果较好的特点,且可视情况调节压力,对于提高高原寒区肢体创伤后大出血伤员的自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寒区 止血带 肢体创伤 大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