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花米草中温厌氧发酵木质纤维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继红 杨世关 +3 位作者 郑正 陈广银 邹星星 孟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互花米草中温(35℃) 厌氧发酵前后木质纤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茎秆的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维管束组织部位, 而薄壁细胞是一种生物难降解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互花米草中温(35℃) 厌氧发酵前后木质纤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茎秆的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维管束组织部位, 而薄壁细胞是一种生物难降解组织;发酵60 d后互花米草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升高,木质素官能团所对应的FTIR光谱的特征峰的峰强与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对应的特征峰的峰强的比值是发酵前的2倍以上;厌氧发酵使互花米草的结晶度有所降低,由发酵前的0.510降到了0.479。总之,木质素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包裹作用,以及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是影响互花米草厌氧生物转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结构 厌氧发酵 降解 互花米草
下载PDF
碱处理对互花米草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广银 郑正 +1 位作者 常志州 叶小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3-430,共8页
研究了5%的NaOH溶液固态处理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的物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的NaOH溶液处理48h后,互花米草的木质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木质素大分子被碎片化,一些含氮的有机物和碳水化合物受到破坏,导... 研究了5%的NaOH溶液固态处理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的物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的NaOH溶液处理48h后,互花米草的木质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木质素大分子被碎片化,一些含氮的有机物和碳水化合物受到破坏,导致互花米草水浸提液的COD、TN和有机氮含量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3.90%、45.26%和25.83倍.对纤维素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不大,但纤维素的结晶区可能发生了一定的重结晶.半纤维素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半纤维素含量大幅降低了27.65%,产生了一些羧基类物质.碱处理后,木质素的包裹作用被去除,互花米草的生物降解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碱处理 理化特性 木质纤维结构
下载PDF
氨真空预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继红 杨世关 +1 位作者 郑正 孟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解决木质纤维结构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提出了氨真空预处理的方法。在氨水体积分数为10%,真空度分别为0.03 MPa和0.06 MPa的条件下对互花米草进行预处理,然后在35℃,挥发性固体(VS)质量分数为6%的条件下对预处理后的原... 为解决木质纤维结构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提出了氨真空预处理的方法。在氨水体积分数为10%,真空度分别为0.03 MPa和0.06 MPa的条件下对互花米草进行预处理,然后在35℃,挥发性固体(VS)质量分数为6%的条件下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批量厌氧发酵试验。FTIR、UV和XRD分析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木质素和纤维素无定型区的降解。批量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36 d的发酵时间内,真空度为0.06MPa和0 03 MPa处理组的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了 136.3 mL/gVS和110.1 mL/gVS,比对照组的99.5 mL/gVS分别提高了36%和11%。VFAs分析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可以提高互花米草的水解产酸速度,从而提高发酵液中VFAs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互花米草 氨真空预处理 厌氧发酵 木质纤维结构
下载PDF
碱后处理对互花米草沼渣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陈广银 郑正 +2 位作者 常志州 王海芹 叶小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406-4411,共6页
以互花米草厌氧发酵后的沼渣为原料,采用紫外扫描、FTIR、XRD、1H-NMR、13C-NMR和其他一些常规分析手段研究了5%NaOH溶液固态处理前后,互花米草沼渣的物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的NaOH溶液处理48 h后... 以互花米草厌氧发酵后的沼渣为原料,采用紫外扫描、FTIR、XRD、1H-NMR、13C-NMR和其他一些常规分析手段研究了5%NaOH溶液固态处理前后,互花米草沼渣的物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的NaOH溶液处理48 h后,互花米草沼渣的骨架结构并未受到破坏,只是某些官能团的结构受到破坏;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中木质素碎片化,木质素的芳香环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木质素含量稍有增加;碱处理破坏了互花米草沼渣中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形成可被厌氧微生物破坏的类似结晶区结构,结晶区的比例增加,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加;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中羧酸盐破坏严重,沼渣中羧基碳含量降低,烷烃类物质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半纤维素相对含量降低;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中烷基碳和芳香碳含量均降低,烷氧碳含量增加,芳香度降低,表明碱处理后互花米草沼渣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可生物降解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沼渣 碱后处理 理化特性 木质纤维结构 沼气
原文传递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5
作者 赵律 李志光 +2 位作者 李辉勇 谢磊 周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5-8,共4页
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及结构特征,阐述了近年来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并对主要预处理技术作了评价。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组成 结构 预处理 进展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亓伟 王闻 +4 位作者 王琼 余强 谭雪松 庄新姝 袁振宏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由于生物质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可再生等特点而被人们开収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是生物质能源开収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组成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它们之... 由于生物质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可再生等特点而被人们开収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将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是生物质能源开収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组成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通过共价和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致密的结构,阻碍了酶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因此在将木质纤维素酶解収酵之前必须迚行预处理。本文综述了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四大类预处理技术及其相关原理幵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収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结构 预处理 酸水解 高温液态水
下载PDF
秸秆木质纤维素微观结构及其裂解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玉荣 陶莲 +2 位作者 许贵善 石长青 刁其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1,共4页
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秸秆的基本组成,解释植物细胞壁的破解效果,为提高秸秆利用率提供有效证据。本文综述了纤维素的四级结构及其裂解方法,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关键词 秸秆 木质纤维素 微观结构 四级结构 生物处理
下载PDF
稀酸法预处理对橡子壳纤维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静 蒋剑春 +2 位作者 张宁 卫民 赵剑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以橡子壳为木质纤维素原料,考察了酸法预处理对其化学组成变化以及酶水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橡子壳纤维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橡子壳用2%硫酸溶液按固液比1∶8(g∶mL)室... 以橡子壳为木质纤维素原料,考察了酸法预处理对其化学组成变化以及酶水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橡子壳纤维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橡子壳用2%硫酸溶液按固液比1∶8(g∶mL)室温处理48 h,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21.6%和6.6%;酶水解得率从42.8%增加至71.4%,总体葡萄糖产率达到71.2%,提高了66.4%。经过121℃(0.15 MPa)处理1 h,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去除率分别为84.6%和24.5%。酶水解得率为72.1%,较处理前提高了68.5%,但由于纤维素损失率较高,导致总体葡萄糖产率增幅不大。经过酸处理后,橡子壳纤维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孔洞增加,纤维结构的结晶度下降,有利于纤维素酶水解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壳 酸法预处理 酶水解 木质纤维素 纤维结构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含水量芦苇木质纤维素结构及酶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亮 武小芬 +5 位作者 齐慧 张勇 刘安 王丹阳 邓明 王克勤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76-85,共10页
以不同含水量的芦苇木质纤维素(以下简称芦苇)为试验材料,采用5 MeV电子束辐照处理,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含水量芦苇化学组分、超分子结构、粉碎粒径及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芦苇经电子束辐照后均发生降解,超分子结... 以不同含水量的芦苇木质纤维素(以下简称芦苇)为试验材料,采用5 MeV电子束辐照处理,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含水量芦苇化学组分、超分子结构、粉碎粒径及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芦苇经电子束辐照后均发生降解,超分子结构受到破坏,粉碎后小粒径颗粒显著增加,酶解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当吸收剂量相同时,不同含水量芦苇的表观形貌、超分子结构及粉碎粒径分布没有明显区别,但酶解转化率与含水量呈负相关,含水量5%、10%和50%的芦苇经过500 kGy电子束辐照后,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22.24%、19.76%和18.57%,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为25.04%、23.84%和19.56%,经过1000 kGy电子束辐照后,含水量5%、10%和50%的芦苇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为54.09%、47.27%和49.24%,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62.30%、53.25%和47.83%;当吸收剂量为500 kGy时,含水量为5%的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较含水量10%和50%芦苇降解严重,而当吸收剂量为1000 kGy时,含水量为50%的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则较含水量5%和10%的芦苇降解严重,并且较含水量5%和10%的芦苇,含水量为50%的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更多地被降解为非糖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辐照 含水量 芦苇 木质纤维素 结构 酶解
下载PDF
In situ fabrication of Na3V2(PO4)3 quantum dots in hard carbon nanosheets by using lignocelluloses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10
作者 Qihao Zhang Xudong Zhang +5 位作者 Wen He Guogang Xu Manman Ren Jinhua Liu Xuena Yang Feng 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396-2403,共8页
The rational assembly of quantum dots on two-dimensional(2 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is very promising to produce materials, but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develop an assembly strategy of growing Na3 V2(PO4)3 quant... The rational assembly of quantum dots on two-dimensional(2 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is very promising to produce materials, but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develop an assembly strategy of growing Na3 V2(PO4)3 quantum dots with superlattice structure(NVP-QDs-SL) for obtaining precise control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rystallinity. The multifunctional lignocelluloses(LCs) used as a hard carbon source induc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and confined growth of NVP-QDs-SL, leading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VP-QDs-SL in H/S-doped hard carbon ultra-thin nanosheets(HCS). Detaile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from sodium-ion batteries of NVP-QDs-SL show that NVP-QDs-SL could trap the electrons inside HCS,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Na ion storage and transfer kinetics. Compared to the common Na3 V2(PO4)3 nanoparticle cathode, the NVP-QDs-SL/HCS cathode exhibits 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49.2 m A h g^-1 at a 0.1 C rate, which is far beyond the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Na3 V2(PO4)3(117.6 m A h g^-1).At the ultrahigh current rate of 100 C, this cathode still remains 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40 m A h g-1.Even after cycling at 20 C over 3000 cycles, an ultra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close to 100% is still obtained,highlighting its excellent long cycling life, remarkable rate performance and energy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ocellulosE Hard carbon NANOSHEET Na3V2(PO4)3 quantum dot SUPERLATTIC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改善玉米秸秆酸爆渣酶解性能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敏 周洁 +4 位作者 张丁伟 余恒 李尧 姜婷 欧阳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4,共6页
以玉米秸秆酸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料组成、比表面积和元素组成分析酶解原料的理化特性,研究了聚乙二醇(PEG4000)对玉米秸秆酸爆渣酶解的辅助效果以及作用机理,并利用FT-IR和SEM分析了酸爆玉米秸秆酶解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木质... 以玉米秸秆酸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料组成、比表面积和元素组成分析酶解原料的理化特性,研究了聚乙二醇(PEG4000)对玉米秸秆酸爆渣酶解的辅助效果以及作用机理,并利用FT-IR和SEM分析了酸爆玉米秸秆酶解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较高的酸爆玉米秸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酶解效率较高,在纤维素酶用量15 FPIU/g(以纤维素计,下同)、β-葡萄糖苷酶用量30 U/g,纤维素质量浓度50g/L条件下水解24 h,葡萄糖得率可达76.4%,PEG4000的添加可以使葡萄糖得率达到82.6%,提高8.1%。对酶解上清液的分析表明,PEG4000改善玉米秸秆酸爆渣酶解性能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够有效地与酸爆渣结合,减少酶在酸爆渣上的无效吸附。PEG4000的添加使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上升了15.0%、112.5%和24.8%。FT-IR和SEM分析显示玉米秸秆酸爆渣为纤维素类物质,晶型以纤维素II型为主,且加入PEG辅助酶解导致纤维结构几乎完全坍塌,残余物表现出无规则的块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木质纤维素 蛋白吸附 酶水解 结构
下载PDF
以沼气发酵为目标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芳 易维明 +1 位作者 牛卫生 张德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6-210,214,共6页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生物质能技术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而目前厌氧发酵沼气技术也备受瞩目。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作为沼气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为此,结合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特殊结构特点,从厌氧发酵制沼气这...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生物质能技术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而目前厌氧发酵沼气技术也备受瞩目。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作为沼气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为此,结合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特殊结构特点,从厌氧发酵制沼气这一角度出发,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作用机理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使其在不同的环境下更好地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下载PDF
碱处理对甜高粱秸秆渣组成结构及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强 顿宝庆 +4 位作者 奚亚军 王智 陈朝儒 路明 李桂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04-1611,共8页
以甜高粱品种M81为试验材料,以清洗烘干后未经处理的甜高粱渣为对照,在常温、高温高压、微波条件下Ca(OH)2和常温条件下NaOH处理甜高粱秸秆渣,调查处理后甜高粱秸秆渣木质纤维素组成结构及纤维素酶酶解糖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的4种处... 以甜高粱品种M81为试验材料,以清洗烘干后未经处理的甜高粱渣为对照,在常温、高温高压、微波条件下Ca(OH)2和常温条件下NaOH处理甜高粱秸秆渣,调查处理后甜高粱秸秆渣木质纤维素组成结构及纤维素酶酶解糖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的4种处理都能有效地改变甜高粱渣木质纤维素组成结构,其中氢氧化钠常温长时间处理对于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的溶降效果最好,3种石灰处理对半纤维素的溶解也均有一定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石灰高温高压与氢氧化钠常温两种处理对于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改变不同,前者木质纤维素表层木质素结构被侵蚀严重,呈破碎状附着在纤维素表面,内部纤维结构仍紧密排列,后者木质纤维素束状结构溶胀降解,表层木质素成分被大量去除,被包裹的纤维素组分显露,纤维素网断裂且纤维素表面出现许多小孔。经这4种方式处理后的甜高粱渣,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经纤维素酶酶解糖化,葡萄糖和木糖产物浓度都有所提高,分别达到对照的1.5、2.1、1.9、4.2倍和3.1、5.0、4.9、2.4倍;木质纤维素纤维组分的直接转化率与相对转化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不同,两种计算方式对于甜高粱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预处理方式的选择和效果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秸秆渣 碱处理 组成成分 木质纤维素结构 酶解糖化效率
下载PDF
Enrichment of thermophilic and mesophilic microbial consortia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corn stalk 被引量:4
14
作者 Jun Lu Zhiman Yang +2 位作者 Wanying Xu Xiaoshuang Shi Rongbo Gu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8-126,共9页
Six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amples were applied to enrich microbial consortia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corn stalk,under the thermophilic and mesophilic conditions.The consortium obtained from anaerobic digested s... Six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amples were applied to enrich microbial consortia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corn stalk,under the thermophilic and mesophilic conditions.The consortium obtained from anaerobic digested sludge under thermophilic condition(TC-Y)had the highest lignocellulose-degrading activity.The CO_2yield was 246.73 m L/g VS in23 days,meanwhile,the maximum CO_2production rate was 15.48 mL/(CO_2·d),which was28.75%and 52.27%higher than that under mesophilic condition,respectively.The peak value of cellulase activity reached 0.105 U/mL,which was at least 34.61%higher than the other groups.In addition,49.5%of corn stalk was degraded in 20 days,moreover,the degradation ratio of cellulose,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can reach 52.76%,62.45%and42.23%,respectively.Microbial consortium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C-Y contained the phylum of Gemmatimonadetes,Acidobacteria,Chloroflexi,Planctomycetes,Firmicutes,and Proteobacteria.Furthermore,the Pseudoxanthomonas belonging to GammaProteobacteria might be the key bacterial group for the lignocellulose degradation.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e capability of degrading un-pretreated corn stalk and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STALK lignocellulosE degradation Microbial CONSORTIUM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原文传递
来源于真菌AA9家族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宵 安亚静 +4 位作者 柴成程 蒋露莹 路福平 刘夫锋 戴玉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09-2320,共12页
AA9家族的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广泛存在于真菌中,由于其能作用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多糖,从而使其在生物转化生物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AA9家族LPMO的结构特点、催化机制、结构... AA9家族的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广泛存在于真菌中,由于其能作用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多糖,从而使其在生物转化生物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AA9家族LPMO的结构特点、催化机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了AA9家族LPMO的微生物表达与调控,最后简单介绍了AA9家族LPMO在转化木质纤维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转化 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 构效关系 微生物表达
原文传递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in cellulolytic enzymes
16
作者 Marc Claeyssens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2-432,共1页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mostly xylan), together with lignin, are the major polymeric constituents of plant cell walls and from the largest reservoir of fixed carbon in nature.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olymeri...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mostly xylan), together with lignin, are the major polymeric constituents of plant cell walls and from the largest reservoir of fixed carbon in nature.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olymeric substances by extracellular enzymes, such as cellulases, hemicellulases and laccases, is preferred to chemical depolymerisation to avoid the production of toxic by-products and waste that are expensive to treat. The monosaccharides released through enzymatic hydrolysis can subsequently be microbially converted to commercial commodities, such as bio-ethanol (fuel extender) or microbial protein as feed supplements. The individual depolymerisering enzymes used, such as cellulases, xylanases and laccases, also hav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n (i) biobleaching in the paper and pulp industry, (ii) improvement of animal feed (poultry and ruminants) digestibility in feed industries, and (iii) dough rheology and bread volume in the baking process, and beer viscosity and filtration velocity during brewing. The cloning of the genes, coding for several xylan degrading enzymes, and their expression in Baker’s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filamentous fungi (Aspergillus species) opened the possibility to study the pure enzymes, without contaminating activity. Trichoderma reesei produces several of these enzymes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ir specificity, synergie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is known. An overview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酶 结构 功能 木质纤维素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