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hydrogel evaporator and superhydrophilic water collect device for efficient solar steam evapor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Wenwei Lei Sovann Khan +5 位作者 Lie Chen Norihiro Suzuki Chiaki Terashima Kesong Liu Akira Fujishima Mingjie Li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35-1140,共6页
Efficient light absorption and trapping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solar water evaporation by hydrogel-base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materials.Conventional strategies ar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si... Efficient light absorption and trapping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solar water evaporation by hydrogel-base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materials.Conventional strategies ar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hydrogers internal network.In our point of view,the importanc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hydrogel has usually been underestimated or ignored.Here inspired by the excellent absorbance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ability of biological surface structure,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d hydrogel evaporators(HSEs)increased the light absorption,trapping,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water-air interface,which is the beneficial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and water evaporation.The HSEs showed a rapid evaporation rate of 1.77 kg·m^(-2)·h^(-1)at about 92%energy efficiency under one sun(1 kW·m^(-2)).Furthermore,the superhydrophilic window device was used in this work to collect the condensed water,which avoids the light-blocking caused by the water mist formed by the small droplet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droplets stick on the device dropping back to the bulk water.Integrated with the excell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hydrogel and superhydrophilic window equipment,this work provides efficient evaporation and desalination of hydrogel-based solar evaporators in practical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trapping large-scal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hydrogel evaporator solar steam evaporation superhydrophilic window
原文传递
非晶硅光伏电池表面高效光陷阱结构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骏 孙永堂 +2 位作者 孙铁囤 刘晓 宋伟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1-806,共6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非晶硅光伏电池表面的光陷阱结构,该结构主要由衍射光栅、低折射率MgF2膜层、高折射率ZnS膜层及金属Ag反射镜组成.在标准测试条件(AM1.5,100mW/cm2和25℃)下,运用严格耦合波理论,通过计算400—1000nm波段内的1μm厚非晶... 提出一种应用于非晶硅光伏电池表面的光陷阱结构,该结构主要由衍射光栅、低折射率MgF2膜层、高折射率ZnS膜层及金属Ag反射镜组成.在标准测试条件(AM1.5,100mW/cm2和25℃)下,运用严格耦合波理论,通过计算400—1000nm波段内的1μm厚非晶硅光伏电池的吸收光子数加权平均ξAM1.5,优化光陷阱结构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对于电池前表面减反射结构,在衍射光栅周期为800nm、高度为160nm、占空比为0.6125、MgF2和ZnS膜层厚度分别为90和55nm时,ξAM1.5达到74.3%;在电池背表面沉积ZnS/Ag膜层后,ξAM1.5增大到76.95%.因此,该光陷阱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非晶硅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陷阱结构 衍射光栅 减反射膜 非晶硅光伏电池
原文传递
单晶硅表面制绒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戴小宛 张德贤 +3 位作者 蔡宏琨 仲玉泉 于倩 苏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研究了在不同的碱液(NaOH,Na2CO3,NaHCO3,Na2SiO3,Ca(OH)2,CH3COONa)和异丙醇(IPA)制绒下单晶硅表面金字塔结构的变化情况,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结构表面的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金字塔绒面的表面反射率与金字塔结构及大小分布情况... 研究了在不同的碱液(NaOH,Na2CO3,NaHCO3,Na2SiO3,Ca(OH)2,CH3COONa)和异丙醇(IPA)制绒下单晶硅表面金字塔结构的变化情况,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结构表面的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金字塔绒面的表面反射率与金字塔结构及大小分布情况有关,实验中获得的最低表面反射率为7.8%。金字塔结构断面SEM图显示金字塔顶角在断面上的投影角度不会随反应条件和金字塔大小改变,维持在80°左右。最后,通过制绒后硅片表面金字塔形貌的扫描电镜图样和反射率的分析,提出了织构率α的概念,得到了快速了解单晶硅表面金字塔覆盖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陷光结构 织构率 反射率
下载PDF
具有陷光结构的半透明有机/铜锌锡硫硒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
4
作者 周慧 郑巧 《光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构成四端串联太阳能器件,并且利用表面具有微型金字塔结构的微米聚二甲基硅氧烷(PS-PDMS)膜的减反射作用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了研究PS-PDMS的尺寸和放置位置对四端串联太阳能电... 采用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构成四端串联太阳能器件,并且利用表面具有微型金字塔结构的微米聚二甲基硅氧烷(PS-PDMS)膜的减反射作用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了研究PS-PDMS的尺寸和放置位置对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尺寸分别为18μm、14μm和9μm微型金字塔结构的PS-PDMS薄膜,比较了不同尺寸下PS-PDMS薄膜的减反射效果,发现9μm尺寸的PS-PDMS薄膜的减反射效果最好。将9μm尺寸的PS-PDMS薄膜用在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底电池时,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具有最佳效率。最终获得了效率为11.26%的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与单结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相比,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最佳效率提高了2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 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 四端串联太阳能电池 陷光结构 减反射薄膜
下载PDF
MACE制备的硅纳米线拉曼光谱及陷光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梓颖 蒋忱 +4 位作者 曾滢瀛 金彦烁 黎子旋 许烁烁 沈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83-2088,共6页
采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MACE)制备硅纳米线,样品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的HF溶液浓度越小,硅纳米线直径越小,硅纳米阵列越稀疏。此外,对比分析单晶硅和硅纳米线的拉曼光谱,经拟合得到硅纳米线的双声子峰相比单晶硅双声子峰发生明... 采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MACE)制备硅纳米线,样品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的HF溶液浓度越小,硅纳米线直径越小,硅纳米阵列越稀疏。此外,对比分析单晶硅和硅纳米线的拉曼光谱,经拟合得到硅纳米线的双声子峰相比单晶硅双声子峰发生明显移动。测量不同HF浓度刻蚀的硅纳米线的反射率曲线,然后对硅纳米线的陷光性能进行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线 HF溶液浓度 拉曼光谱 陷光结构
下载PDF
Optical absorption enhancement in slanted silicon nanocone hole arrays for solar photovoltaics
6
作者 张淑媛 刘雯 +4 位作者 李兆峰 刘敏 刘雨生 王晓东 杨富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98-302,共5页
We investigate slanted silicon nanocone hole arrays as light absorbing structures for solar photovoltaics via simulation.With only 1-μm equivalent thickness, a maximum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34.9 m A/cm;is ... We investigate slanted silicon nanocone hole arrays as light absorbing structures for solar photovoltaics via simulation.With only 1-μm equivalent thickness, a maximum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34.9 m A/cm;is obtained. Moreover, by adding an Ag mirror under the whole structure, a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37.9 m A/cm;is attained.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optical absorption enhancement mainly results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silicon nanocone holes provide a highly efficient antireflection effect. Second, after breaking the geometric symmetry, the slanted silicon nanocone hole supports more resonant absorption modes than vertical structures. Third, the Fabry–Perot resonance enhances the light absorption after adding an Ag mirr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VOLTAIC light-trapping structure simulation
下载PDF
表面凹坑阵列陷光结构的光学衍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乐 王庆康 +2 位作者 张文涛 陈文 易施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6-1294,共9页
表面凹坑阵列结构具有良好的陷光特性,能有效地降低电池表面的光能反射和延长光在电池吸收层中的光程,因此在光伏领域,特别是在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凹坑阵列陷光结构的光... 表面凹坑阵列结构具有良好的陷光特性,能有效地降低电池表面的光能反射和延长光在电池吸收层中的光程,因此在光伏领域,特别是在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凹坑阵列陷光结构的光学衍射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凹坑阵列结构的衍射效应对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凹坑阵列陷光结构的深宽比越大,其衍射效率越好,越有利于光的均匀散射,越有利于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和电池效率的提升.另外,凹坑阵列结构的衍射特性还与入射波的波长有关,入射波长越长,其衍射效果越好.本研究对于高效表面陷光阵列的设计以及高效衍射效率光栅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凹坑阵列 陷光结构 衍射
原文传递
2维光栅绒面结构提高太阳电池中光利用率的物理机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志强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2维光栅结构可提高太阳电池对入射光的利用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研究了2维光栅高度和周期等结构参数对光衍射角度和衍射效率影响,分析了光衍射角度和衍射效率随入射光波长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2维光栅 陷光结构 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硅微纳复合陷光结构的制备及在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奉友 郜艳波 +1 位作者 庞振宇 杨景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3-58,共6页
硅纳米线异质结太阳电池因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及径向结收集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低浓度NaOH溶液在硅片表面腐蚀出微米尺度的金字塔结构,并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的方式在其上进一步腐蚀出纳米线形貌,构建硅微纳复合陷光形貌结构.通... 硅纳米线异质结太阳电池因具有良好的陷光效果及径向结收集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低浓度NaOH溶液在硅片表面腐蚀出微米尺度的金字塔结构,并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的方式在其上进一步腐蚀出纳米线形貌,构建硅微纳复合陷光形貌结构.通过分析硅微纳复合陷光形貌结构的陷光机理,指导优化反应离子刻蚀工艺中的刻蚀时间,最终获得不同形貌结构的陷光衬底.通过分析其光学特性发现,在RIE时间为120 s时,硅微纳复合结构衬底反射率可小于5%,具有优异的陷光特性以及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应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纳米线 陷光结构 反应离子刻蚀
下载PDF
PbSe薄膜的表面腐蚀改性研究
10
作者 田野 刘大博 +4 位作者 罗飞 祁洪飞 刘勇 成波 滕乐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Pb Se薄膜,并用配制的腐蚀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处理,从而得到不同表面形貌的薄膜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处理后的Pb Se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光学...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Pb Se薄膜,并用配制的腐蚀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处理,从而得到不同表面形貌的薄膜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处理后的Pb Se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薄膜的光电导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经此工艺处理后,表面形成了一系列纳米陷光结构,并有着不同程度的氧化。不同腐蚀时间下,薄膜的光电导性能均有明显地提升,其中经3h腐蚀处理的薄膜的光电导性能提升最高。该方法无需进行后续热处理,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敏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E 陷光结构 敏化改性
下载PDF
光学微腔型a-Si薄膜电池陷光结构设计
11
作者 宋扬 陆晓东 +2 位作者 王欣欣 赵洋 王泽来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8-1053,共6页
先基于频域有限差分法和a-Si材料的有效吸收波长范围,利用光场分布、通光效率和有源层吸收谱等优化了有源层厚度为300 nm的a-Si电池用光学微腔陷光结构的缓冲层厚度和光学微腔通光孔尺寸,并对电池光电流密度谱、总电流密度和电池输出参... 先基于频域有限差分法和a-Si材料的有效吸收波长范围,利用光场分布、通光效率和有源层吸收谱等优化了有源层厚度为300 nm的a-Si电池用光学微腔陷光结构的缓冲层厚度和光学微腔通光孔尺寸,并对电池光电流密度谱、总电流密度和电池输出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缓冲层厚度为2.6μm,通光孔直径Φ=D×0.8/8时,电池有源层具有最大的吸收效率;优化电池的短路电流为25.9225 m A/cm^2,优于其它陷光结构获得的短路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太阳电池 频域有限差分法 光学微腔 陷光结构
下载PDF
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上表面陷光结构研究(Ⅰ)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晓东 伦淑娴 周涛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6-2073,共8页
基于太阳光谱的特点和晶硅材料吸收光谱的性质,首先分析了超薄晶硅太阳电池上表面的陷光要求,然后利用传递矩阵法(TMM)和频域有限差分(FDFD)法设计上表面增透膜结构和织构结构,最后利用FDFD法分析了SiO2/SiN4双层增透膜结构和三角条带... 基于太阳光谱的特点和晶硅材料吸收光谱的性质,首先分析了超薄晶硅太阳电池上表面的陷光要求,然后利用传递矩阵法(TMM)和频域有限差分(FDFD)法设计上表面增透膜结构和织构结构,最后利用FDFD法分析了SiO2/SiN4双层增透膜结构和三角条带式表面织构结构构成的组合结构的光吸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的有效吸收光谱范围(波长范围200~1 200nm)内,双层增透膜比单层增透膜具有更小的反射损耗;一维光子晶体表面织构结构中,使用三角条带式一维光子晶体比矩形条带式一维光子晶体具有更小的反射损耗。借助于透膜结构和三角条带式织构结构的优化参数,设计出入射角θ45°、波长处于200~1 200nm范围内和反射率小于5%的上表面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晶硅材料 陷光结构 光子晶体
原文传递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炳坤 蒋芳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8期31-33,57,共4页
介绍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制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转化效率低、光致衰减。对近年来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阳能转化效率的新技术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致衰减的特性及模型进行综叙;重点阐述窗口层材料、... 介绍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制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转化效率低、光致衰减。对近年来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阳能转化效率的新技术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致衰减的特性及模型进行综叙;重点阐述窗口层材料、中间层、叠层电池等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新技术。文章最后对非晶硅膜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叠层电池 光致衰减
下载PDF
基于一维光子晶体陷光的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晓东 伦淑娴 +2 位作者 周涛 王月 张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0-634,共5页
先利用有限差分频域法研究了增透膜、Ag底面反射镜对不同厚度超薄晶硅电池光吸收谱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超薄晶硅电池厚度为10~20μm的结论。然后,针对厚度为12μm的超薄晶硅电池陷光结构进行了理论优化,得到了增强因子大于2.25的一维光... 先利用有限差分频域法研究了增透膜、Ag底面反射镜对不同厚度超薄晶硅电池光吸收谱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超薄晶硅电池厚度为10~20μm的结论。然后,针对厚度为12μm的超薄晶硅电池陷光结构进行了理论优化,得到了增强因子大于2.25的一维光子晶体上表面织构结构。最后,对该电池结构的光生电流密度和倾斜入射光的接收角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最优的陷光结构可使12μm的超薄晶硅电池的最大光生电流密度达33 mA/cm2以上,且在入射角为-60°≤θ≤60°的范围内,该电池均能保持较大的光生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晶硅材料 陷光结构 光子晶体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中微纳陷光光栅结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奉炳 张大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文阐述了两种微纳结构光栅的陷光结构,简单介绍了两种结构的材料以及组成。重点研究了两种结构对波长为400nm至1100nm的范围内的光波的吸收情况。通过比较未优化和优化过的太阳能电池所得的数据可知,两种结构都能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 本文阐述了两种微纳结构光栅的陷光结构,简单介绍了两种结构的材料以及组成。重点研究了两种结构对波长为400nm至1100nm的范围内的光波的吸收情况。通过比较未优化和优化过的太阳能电池所得的数据可知,两种结构都能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吸收率都高于70%,并且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光栅 微纳结构 陷光结构 转换效率
下载PDF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惠春 薛俊明 +4 位作者 耿新华 李洪波 王宗畔 王庆章 任慧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建立了一个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 ,分别模拟计算了单结多晶硅薄膜电池、a Si/poly Si双结电池、a Si/ poly Si/ poly Si三结电池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实际可行的多晶硅电池应是具有陷光结构的a Si/ poly ... 建立了一个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 ,分别模拟计算了单结多晶硅薄膜电池、a Si/poly Si双结电池、a Si/ poly Si/ poly Si三结电池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实际可行的多晶硅电池应是具有陷光结构的a Si/ poly Si/ poly Si三结叠层电池 ,其子电池厚度为 0 2 3/ 0 95 / 3μm ,最高效率为 2 2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叠层电池 计算机模型 陷光结构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基于阳极氧化铝纳米光栅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双重陷光结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飞飞 张海明 +2 位作者 王彩霞 郭聪 张晶晶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40-445,共6页
本文提出了表面和底部均带有阳极氧化铝(AAO)纳米光栅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双重陷光结构,利用FDTD软件仿真研究了AAO纳米光栅的周期、厚度和占空比对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的影响,并对AAO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表面AAO... 本文提出了表面和底部均带有阳极氧化铝(AAO)纳米光栅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双重陷光结构,利用FDTD软件仿真研究了AAO纳米光栅的周期、厚度和占空比对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的影响,并对AAO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表面AAO最佳结构参数是周期440 nm,厚度75 nm,占空比0.5,底部AAO最佳结构参数是周期380 nm,厚度90 nm,占空比为0.75.双重AAO组合陷光结构可有效增加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在280—1100 nm范围内的光吸收,吸收相对增强可以达到7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 阳极氧化铝 陷光结构 时域有限差分法
原文传递
光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约束与捕获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啸 谢世伟 +6 位作者 张志友 李淑红 侯宜栋 刘愈 胡德娇 高福华 杜惊雷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3,共8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吸光活性层的电学传输特性和光学吸收特性不匹配,是制约其能量转换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陷光结构操纵入射光波,提升电池对光的约束和捕获能力以达到"电学薄"和"光学厚"的等效作用,是解决有... 有机太阳能电池吸光活性层的电学传输特性和光学吸收特性不匹配,是制约其能量转换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陷光结构操纵入射光波,提升电池对光的约束和捕获能力以达到"电学薄"和"光学厚"的等效作用,是解决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矛盾的有效手段。从光学和电学的双重视角考察了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运行机理,详细讨论了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等各类结构的陷光原理与特点,展望了有机太阳能电池陷光结构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拓展其设计思路和理解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先进光学管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陷光结构 有机太阳能电池 活性层 激子
原文传递
常温下对高铝玻璃的高透过防眩表面处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筱凡 郝霞 +4 位作者 王琦 彭瑞欣 韩韩 赵会峰 姜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0-1005,共6页
采用n(NH_(4)HF_(2)):n(KHF_(2)):n(C_(6)H_(8)O^(7)):n((NH_(4))_(2)SO_(4)):n(TiO_(2)):n(C_(6)H_(14)O_(6))=20:3:15:4:5:20的防眩刻蚀液,通过化学蚀刻法在室温下对高铝玻璃进行了防眩处理,并对表面形貌、光学性能等的表征,分析了蚀... 采用n(NH_(4)HF_(2)):n(KHF_(2)):n(C_(6)H_(8)O^(7)):n((NH_(4))_(2)SO_(4)):n(TiO_(2)):n(C_(6)H_(14)O_(6))=20:3:15:4:5:20的防眩刻蚀液,通过化学蚀刻法在室温下对高铝玻璃进行了防眩处理,并对表面形貌、光学性能等的表征,分析了蚀刻时间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蚀刻时间为30 min;蚀刻液能在样品表面蚀刻出微米级小坑,构成陷光结构,能使入射光向各方向发生散射,将镜面反射转化为漫反射,其中部分散射光还能再次被陷光结构捕捉,发生多次入射,既达到了防眩的目的,也保持了高铝玻璃的高透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眩玻璃 高铝玻璃 蚀刻液 陷光结构 表面处理
原文传递
PIN型和NIP型硅薄膜太阳电池中绒面陷光结构和陷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晓明 赵静 +3 位作者 侯国付 张建军 张晓丹 赵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共7页
对于硅薄膜太阳电池来说,无论是PIN型还是NIP型太阳电池,采用绒面陷光结构来提高入射光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标度相干理论对PIN和NIP型电池的绒面结构的陷光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IN电池中前... 对于硅薄膜太阳电池来说,无论是PIN型还是NIP型太阳电池,采用绒面陷光结构来提高入射光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标度相干理论对PIN和NIP型电池的绒面结构的陷光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IN电池中前电极和NIP电池中背电极衬底粗糙度分别为160和40nm时可获得理想的陷光效果;在不同粗糙度背电极衬底上制备a-SiGe:H电池发现,使用40和61.5nm背电极可获得相当的短路电流密度,理论分析和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光结构 光散射能力 标量相干理论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