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区趋光性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季节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侯有明 庞雄飞 梁广文 《昆虫天敌》 CSCD 200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菜区趋光性昆虫包含10目47科173种,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的数量最大,分别占总类数的54.33%和20.81%。3月中旬-5月上旬、10月上旬-12月中旬间物种数出现两个高峰,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物种多样性在4月上旬-... 菜区趋光性昆虫包含10目47科173种,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的数量最大,分别占总类数的54.33%和20.81%。3月中旬-5月上旬、10月上旬-12月中旬间物种数出现两个高峰,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物种多样性在4月上旬-5月上旬、9月份、11月下旬-翌年1月份较高,其变化同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有关。不同季节均以鞘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的优势集中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区 趋光性昆虫 物种多样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近30 a农田灯下天蛾种类及消长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侯艳红 陈琦 +4 位作者 范志业 沈海龙 刘迪 师兴凯 李世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1988—2016年,利用黑光灯对农田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鉴定,以探明天蛾科昆虫种类、灯下优势种和上灯规律。研究显示,农田灯下天蛾科昆虫有15种,隶属于4亚科14属,其中,云纹天蛾亚科昆虫最多,有5种;豆天蛾和甘薯天蛾为优势种,二者的上灯... 1988—2016年,利用黑光灯对农田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鉴定,以探明天蛾科昆虫种类、灯下优势种和上灯规律。研究显示,农田灯下天蛾科昆虫有15种,隶属于4亚科14属,其中,云纹天蛾亚科昆虫最多,有5种;豆天蛾和甘薯天蛾为优势种,二者的上灯规律有所不同,平均上灯日期豆天蛾为6—9月,甘薯天蛾为5—10月,并各自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蛾 种类 优势种 消长规律
下载PDF
贵州省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发生动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长禹 孟建玉 杨开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77-80,共4页
为绿色高效地防控亚洲玉米螟,于2011—2015年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息烽县和安顺市平坝县进行高原山地环境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亚洲玉米螟成虫始见于4月,终见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高峰日... 为绿色高效地防控亚洲玉米螟,于2011—2015年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息烽县和安顺市平坝县进行高原山地环境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亚洲玉米螟成虫始见于4月,终见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高峰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累计诱虫量最高663头,最低175头;高峰旬累计诱虫量占全年诱虫量的比例最高可达33.71%,最低为17.13%;灯下虫峰数量1~2个,主峰明显,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贵州亚洲玉米螟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与田间的发生危害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灯诱 种群动态 贵州
下载PDF
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种近似种的数量动态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举 傅强 +5 位作者 陆志坚 吴彩谦 李一波 段德康 刘玉坤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19,共5页
2008年和2009年,在我国广西、湖南、江西及浙江等4省5地,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个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下褐飞虱比例相对较高,2008年和2009年的比例分别为58.4%和50.5%;伪褐飞虱稍少,分别为4... 2008年和2009年,在我国广西、湖南、江西及浙江等4省5地,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个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下褐飞虱比例相对较高,2008年和2009年的比例分别为58.4%和50.5%;伪褐飞虱稍少,分别为41.5%和46.8%;拟褐飞虱最少,分别为0.1%和2.7%。总体上,前期伪褐飞虱为优势种,后期褐飞虱为优势种。但是,不同地区间褐飞虱及其近似种动态格局有明显差异,广西两地以褐飞虱为主,达60.4%~91.3%,但湖南临湘、浙江富阳以伪褐飞虱为主,达59.3%~80.7%。广西两地褐飞虱4月灯下即有发生,6月就开始处于优势地位,6-7月和10月(或10-11月)出现两个高峰;而江西万安、湖南临湘、浙江富阳5-6月份灯下才开始出现褐飞虱,至9月份才超过50%,仅在9-10月出现1个高峰。正确鉴别灯下褐飞虱种类对于改善稻飞虱预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伪褐飞虱 拟褐飞虱 灯光诱集 发生动态 预测预报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文龙 申科 +1 位作者 黎坚 张润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对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 对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数量比较各年发生严重程度,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褐飞虱 灯诱 发生动态
下载PDF
河南省新乡地区金龟甲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6
作者 巩中军 段云 +7 位作者 张晶 李慧玲 蒋月丽 郭培 张自启 李彤 苗进 武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河南新乡小麦-玉米/花生1年2熟制农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且暗黑鳃金龟的年度诱虫量及其在混合种群中的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龟甲的发生在不同年份呈现单峰或双峰,暗黑鳃金龟发生盛期表现出明显的隔日出土现象即双倍节律。相较于暗黑鳃金龟发生期的6月中旬至9月上旬,铜绿丽金龟的发生期相对较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同时暗黑鳃金龟高峰日也晚于铜绿丽金龟,其中高峰日最多差22 d。金龟甲的发生与环境降雨、湿度、温度相关。本研究为新乡地区乃至黄淮海农田地下害虫的危害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虫情测报灯 种群动态 气候因子
下载PDF
2007-2012年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小武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9-785,共7页
明确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对当地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佛冈县2007-2012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及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 明确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对当地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佛冈县2007-2012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及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佛冈地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白背飞虱的灯下始见日集中在3月底至4月上旬,明显比褐飞虱早一个月,终见日均在10月下旬,差别不大;稻飞虱在早稻和晚稻期间均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灯诱高峰,早稻期间白背飞虱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褐飞虱灯诱高峰期较迟,主要在7月中旬前后;晚稻期间白背飞虱高峰期大多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高峰期在10月份;早稻期间,白背飞虱的灯诱量占绝对优势,晚稻期间褐飞虱的灯诱量上升,与白背飞虱灯诱量基本持平。因此,佛冈县稻飞虱的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灯诱 发生期 种群动态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文龙 申科 +1 位作者 黎坚 张润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8,292,共5页
根据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a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的灯诱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即早稻高峰和晚稻高峰,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之间,... 根据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a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的灯诱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即早稻高峰和晚稻高峰,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之间,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间。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的累计数量来比较各年的发生严重程度,结果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析 稻褐飞虱 灯诱 20世纪70年代 种群数量变化 80年代 病虫测报 广东肇庆 发生动态 发生高峰 严重程度 双峰型 本世纪 晚稻 早稻 平均
下载PDF
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黏虫成虫世代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3 位作者 余小清 黄求应 雷朝亮 张舒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3-1259,共7页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杀虫灯 种群动态 温度 世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