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玉芳 庞艳梅 +2 位作者 刘琰琰 陈超 董孝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20,共8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分析了四川省7个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中部最低,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气候生产潜力为南北低中间高。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偏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出现高值;降水量的减少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明显。四川省水稻存在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水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四川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秀芬 杨艳昭 尤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收集1980—2009年气象站点农业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其次运用AEZ模型测算了30个站点1980—2009年30年来的光温和气...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收集1980—2009年气象站点农业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其次运用AEZ模型测算了30个站点1980—2009年30年来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最后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玉米的增产空间。结果表明:(1)1980—2009年30年间,黑龙江省温度表现为升高趋势,而降水则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温生产潜力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则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呈减少趋势;(3)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气候生产潜力 玉米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与调控措施模拟——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明 寇雯红 +3 位作者 李玉环 毛伟兵 孙翠珊 陈士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1-828,共8页
本研究以我国吉林省为例,采用5个典型研究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土壤数据、田间管理资料及玉米产量实测值,应用作物生长模型CERES-Maize对5个不同品种玉米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在分析气候因素对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模拟、校... 本研究以我国吉林省为例,采用5个典型研究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土壤数据、田间管理资料及玉米产量实测值,应用作物生长模型CERES-Maize对5个不同品种玉米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在分析气候因素对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模拟、校准与验证遗传参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作物生产力的调控技术模拟,以期指导作物生产.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开花、开花-成熟两个生长阶段天数模拟值和单产的模拟值与实际值极为吻合,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96%、3.40%、9.37%,偏离指数范围为-10.6%~15.2%,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模拟值年均为7799.60~12902.83 kg·hm^(-2),每10年下降128.6~880.3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下降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变化,即玉米生育期内温度升高造成的生长期缩短和太阳辐射总量的显著下降.据此模拟的主要调控技术分别是改良玉米品种的耐热性与推迟玉米播种期.遗传参数调控模拟结果表明,玉米光温生产潜力随品种敏感参数P5(灌浆期特征参数,指吐丝至生理成熟大于8℃的热量时间)值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趋势,P5值每增加10℃·d,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提高154.44~261.10 kg·hm^(-2).推迟玉米播期模拟结果表明,除梅河口外,敦化、辽源站点在玉米播期推迟5 d时,光温生产潜力增幅最大,分别为0.47%、1.32%;桦甸、榆树站点在玉米播期推迟15 d时,光温生产潜力增幅最大,分别为1.10%、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玉米 光温生产潜力 播期
原文传递
2005-2008年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传周 杨小唤 +1 位作者 李月娇 纪银晓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7,共8页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并结合2005、2008年耕地数据及其变化数据,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与质量特征两方面,研究2005-2008年耕地变化对我国全境内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耕地的变化过程中,光温生产潜力增加区与减少区产量变化不对等:增加区增加785.14万t,减少区减少2 543.61万t,净减少1 758.47万t;增加区与减少区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不对等:增加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11.89 t/hm2,减少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20.99 t/hm2,后者约为前者的2倍;增加区与减少区空间分布不同: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北、东北地区,生态用地开垦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占77.25%,减少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等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区域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水稻生产潜力与增产途径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学文 何宗颖 严哲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5-78,共4页
根据沙地水稻栽培试验资料,计算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的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沙地水稻的现实生产力与最大光能利用率为4%时的光温生产潜力较接近,进而分析了沙地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沙地水稻增产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 水稻 沙漠 生产潜力 增产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差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连喜 卢媛媛 +4 位作者 李琪 胡正华 吴东丽 张阳 王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7-558,共12页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盆地种植区;Ⅳ,淮北平原、南阳盆地种植区;Ⅴ,豫南稻茬麦区)利用14个气象站点的资料,运用AEZ模型计算得到1961—2013年该省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再根据产量差法计算得到YG_(1-2)(光合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的差距)、YG_(2-3)(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差距)以及YG_(2-a)(光温生产潜力与大田平均产量的差距)3个水平的产量差。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3年河南省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下降,光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不变。对大田平均产量的分析表明,14个站点平均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产量总体逐渐增长。从时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总体呈现出递减趋势;YG_(2-3)差距呈现出"Ⅴ型",谷值在1981—1990年;Ⅰ、Ⅱ、Ⅴ区YG_(2-a)呈现递减趋势,而Ⅲ和Ⅳ区则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从空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和YG_(2-3)自北向南递减,而YG_(2-a)自东向西递增。各区域冬小麦增产潜力的排序为:Ⅲ区>Ⅴ区>Ⅳ区>Ⅱ区>Ⅰ区。农学因素是限制当地冬小麦产量差缩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学因素,如:改良更新冬小麦品种、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布局优质小麦区域等,可缩小该区域冬小麦产量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EZ模型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产量差 增产潜力 农学因素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秀芬 尤飞 杨艳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玉米的增产空间,并对黑龙江全省和典型县(市)域的增产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980-2009年的30年间,黑龙江省光温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黑龙江省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对典型县(市)域玉米增产空间的分析表明,位于三江和松嫩平原县(市)域玉米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较大,增产空间相对较小,而其他县(市)域的增产空间则较大。【结论】水分是限制黑龙江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因子,除三江和松嫩平原外其他区域的增产空间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玉米 农业生态区法模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研究
8
作者 陈小英 林巧灵 +1 位作者 阮翠冰 魏泽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近50年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59 313.2 kg/hm^(2)、 37 965.1 kg/hm^(2)、 36 868.0 kg/hm2,气候倾向率分别为-87.7 kg/(hm^(2)·10a)、869.1 kg/(hm^(2)·10a)、1 046.7 kg/(hm^(2)·10a)。气候潜力于1999年发生突变后呈加速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气候潜力高,西北部山区低,高低值中心分别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气温、降水对生产潜力的削减幅度分别为33%~40%、2%~4%,温度订正系数平均为0.6,降水订正系数平均为1.0,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降水、日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31、0.70;闽东气候资源利用率平均为46%,与单产、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55。【结论】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东部沿海优于西北部山区,气温是对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最大的因子,降水增多带来负效应。葡萄种植结构格局与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匹配较好,通过提高葡萄单产水平、加强葡萄园区小气候调节等措施,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利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闽东
下载PDF
Effect of Cropland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on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8 被引量:7
9
作者 YANG Xiaohuan CHENG Chuanzhou LI Yueji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536-544,共9页
There are more people but less land in China,so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a most important issue government concerned.With continuous population increas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cropland occu... There are more people but less land in China,so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a most important issue government concerned.With continuous population increas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cropland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are unavoidable.It not only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cropland area,but also makes the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per unit area different due to regional climate differentiation,therefore impacts the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food output eventually.So,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limat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cropland areas and to study its impact on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which is significant to reasonably develop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struct agricultural arrangement.This study firstly discussed the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cropland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8,then analyzed the climat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supplement cropland areas and its effect on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The results demonstrate:1) From 2000 to 2008,the cropland variation presented occupation in the south and supplement in the north,but overall decreased.Supplement cropland was mainly from ecological reclamation(77.78%) 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with poor climatic and natural conditions.Occupation cropland was mainly used for construction(52.88%)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44.78%) purposes,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with better climatic and natural conditions.2) The climate conditions were quite different in supplement and occupation cropland areas.The annual precipitation,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were lower in the supplement cropland area,and its avera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per unit was only 62% of occupation cropland area,which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total potential productivity.3) Cropland occu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LAND cropland occupation cropland supplement climate condition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China
下载PDF
湖南省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特征及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思华 李晶 +2 位作者 黄晚华 汪天颖 李民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按照“光、温”逐级衰减的方法,逐日计算湖南省春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通过每日温度有效系数订正得到逐日光温生产潜力,并累积得到春玉米全生育期内1987−2016年光温生产潜力。计算71个春玉米主产县光温潜力产量差,即主...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按照“光、温”逐级衰减的方法,逐日计算湖南省春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通过每日温度有效系数订正得到逐日光温生产潜力,并累积得到春玉米全生育期内1987−2016年光温生产潜力。计算71个春玉米主产县光温潜力产量差,即主产县实际单产与对应气象站点光温生产潜力的差值。结果表明:累积日照时数对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有限,3月下旬日照显著增加但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显著下降,其区域分布集中在湘西南和湘南等地。积温对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较广,特别是高温的限制作用,春玉米全生育期、3月下旬、6−7月积温在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均显著增加,且与光温潜力和产量差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气候变化影响下,高温限制作用加强,湖南省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显著降低。目前湖南西部地区实际单产较低,光温潜力产量差较高,春玉米产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生产潜力 产量差 高温 春玉米
下载PDF
作物光能和光温生产潜力计算模式及其应用—以杭州市早稻和晚稻生产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全胜 杨忠恩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综合了前人研究和实地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生长发育温度隶属函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稻光能和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模式,确定了相关参数,并以杭州市早稻和晚稻生产为例进行了光能和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 作物光能生产潜力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 计算模式
下载PDF
安宁河流域的光温水资源及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明忠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1年第1期28-32,共5页
从北至南依次连接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和米易县的安宁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光温资源,平均气温14.1~19.4℃,≥10℃的积温4200~7300℃;年日照时数2044~2413h,年总辐射507~590KJ/cm^2;其中中下游区长夏无冬,热量资源为全省之冠。光温... 从北至南依次连接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和米易县的安宁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光温资源,平均气温14.1~19.4℃,≥10℃的积温4200~7300℃;年日照时数2044~2413h,年总辐射507~590KJ/cm^2;其中中下游区长夏无冬,热量资源为全省之冠。光温生产力达33903~56888kg/ha,增产潜力30228~52410kg/ha,增产潜力指数89.16%~92.13%。但因该流域干雨季节分明,干季降水不到10%,冬干春旱;雨季洪涝成灾,严重限制了光温生产潜力的发挥。自然生产潜力的光能利用率只占光合生产潜力的38%.实行水土综合改良,增加保灌面积和小春复种指数,以及立体开发,是挖掘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流域 光温资源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不同区域马铃薯产量差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付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28-32,38,共6页
选取中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区4个典型站点,利用1981—2010年气象数据和马铃薯生产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光温生产潜力最高,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西南... 选取中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区4个典型站点,利用1981—2010年气象数据和马铃薯生产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光温生产潜力最高,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较为接近,南方二作区光温生产潜力最低。北方一作区和中原二作区光温生产潜力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西南混作区呈显著上升趋势,南方二作区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气候生产潜力(雨养产量)较为接近,南方二作区则较低,4个区域都呈显著下降趋势。马铃薯光温-气候产量差北方一作区最高,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最低是南方二作区。水分是北方一作区缩小产量差的主要限制因子,增加灌溉量后产量有较大的提升,其他区域的马铃薯产量也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马铃薯气候潜力-实际产量差值是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较为接近,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最低。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尚未达到气候生产潜力的上限,在雨养农业地区除了灌溉以外,还可通过其他管理措施来提升实际产量,降低产量差。中原二作区和南方二作区出现了气候-实际产量差值低于0的情况,说明这2个区域的实际产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了气候生产潜力上限,这些地区在雨养条件下除了灌溉以外,其他管理措施对于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马铃薯 气候变化 产量差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青云 杨贵军 +2 位作者 顾伟伟 谢涛 刘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针对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利用地急剧缺乏等问题,研究了耕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有效地管理耕地资源,获取农情状况监测信息。以陕西省耕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0年(2003—2012年)的遥感、气象、土壤性状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改进的"... 针对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利用地急剧缺乏等问题,研究了耕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有效地管理耕地资源,获取农情状况监测信息。以陕西省耕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0年(2003—2012年)的遥感、气象、土壤性状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改进的"机制法"模型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实现了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值的总体空间分布为北山<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及以南区域,10年间潜力值总量均大于6 000万吨,年际间变化幅度趋于水平。利用2011年统计的各市单位面积产量数据与估算的耕地生产潜力结果对比分析,其分析结果符合线性关系,R^2为0.695 5。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估算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陕西省耕地生产潜力的估算,并为农情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耕地生产潜力 机制法 陕西省
下载PDF
1981-2010年湖南省年均土壤生产潜力数据集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伟 郭春霞 诸云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I0090-I0094,193-198,共11页
基于1981-2010年年均气象数据(太阳辐射、降水、温度、蒸发量)、土壤数据(肥力、质地、盐碱度)、基础地形(高程、坡度)等,采用生产潜力逐级修订模型,逐步计算得到湖南省1 km格网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 基于1981-2010年年均气象数据(太阳辐射、降水、温度、蒸发量)、土壤数据(肥力、质地、盐碱度)、基础地形(高程、坡度)等,采用生产潜力逐级修订模型,逐步计算得到湖南省1 km格网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数据集。与现实粮食生产力情况相比,数据集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真实有效的反映了湖南省粮食生产潜力分布情况,为湖南省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等研究与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土壤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月 张强 +6 位作者 胡淑娟 蔡迪花 赵福年 陈斐 张凯 王鹤龄 王润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21-1529,共9页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热点问题。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甘肃省9个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热点问题。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甘肃省9个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生态区法AEZ模型计算9个站点1961—2017年57 a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研究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而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则表现为减少趋势。(2)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和≥10℃积温均表现为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10 a)^(−1)(P<0.0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3)伴随气温的升高和≥10℃积温的增加,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3.05 kg·hm^(−2)·(10 a)^(−1)和517.57 kg·hm^(−2)·(10 a)^(−1)。冬小麦生产潜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升高是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增加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和≥10℃积温的升高,有利于冬小麦光合作用,是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冬小麦 黄土高原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和迈阿密模型的全球灌溉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书民 于智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计算出了上述指标的高精度全球分布场,得出全球光温生产潜力为2 260×10^8 t干物质,气候生产潜力为1 253×10^8 t干物质,灌溉需水量总计为12 441 km^3 。主要结论有:热带雨林区除外,全球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同当前农业区高度吻合,表明农田气候潜力已经被人类充分利用;在温带地区,可持续覆膜雨养垦殖率>2/3的地区适宜开垦宜农荒地,发展雨养农业。根据迈阿密模型计算得出的灌溉需水量可作为制定农田喷灌定额的重要依据;覆膜滴灌节水效果最佳,可持续覆膜滴灌垦殖率为各种垦殖率中最大值,可作为指导宜农荒地资源开发和多熟制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需水量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可持续雨养垦殖率 可持续灌溉垦殖率 迈阿密模型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论河南省旱作麦区的气候生产潜力
18
作者 汪永钦 刘荣花 +1 位作者 蔡虹 杨海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57-63,共7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及光、温、水等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估算了不同的旱作麦区在当地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们的努力可能达到的产量上限——334.9——885.7公斤/亩,向我们展示了我省旱麦的巨大增...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及光、温、水等主要气候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估算了不同的旱作麦区在当地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们的努力可能达到的产量上限——334.9——885.7公斤/亩,向我们展示了我省旱麦的巨大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作物生长 小麦 粮食作物
下载PDF
宁夏澳洲青苹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晓凤 张磊 +2 位作者 马国飞 卫建国 曹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3-448,共6页
苹果Malus domestica生产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光照。为计算宁夏高酸苹果光温生产潜力,利用全区各地1980-2015年的气象资料及近4 a高酸苹果中晚熟品种‘澳洲青苹’Malus domestica‘Granny Smith’的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光照、温... 苹果Malus domestica生产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光照。为计算宁夏高酸苹果光温生产潜力,利用全区各地1980-2015年的气象资料及近4 a高酸苹果中晚熟品种‘澳洲青苹’Malus domestica‘Granny Smith’的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光照、温度逐级订正的方法,分不同发育期(发芽期-幼果期和幼果期-成熟期)计算得出宁夏全区各地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宁夏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为114.0~146.9 t·hm-2,与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光温生产潜力为68.8~142.9 t·hm^(-2)。与鲜食苹果对比,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偏低15.4%~18.4%,而光温生产潜力比鲜食苹果高10.9%~30.1%,因此,温度对鲜食苹果的限制作用大于对高酸苹果。另外,高酸苹果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可分为灌区各地及中部干旱带东北部、中部干旱带其他地区至海原以北、海原以南3个地区,基本与宁夏自然地理分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 果树学 '澳洲青苹’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宁夏
下载PDF
“一带一路”及其毗邻区域0.25°分辨率植被生产潜力数据集(2015)
20
作者 张乾 辛晓洲 +3 位作者 张海龙 龚围 李丽 柳钦火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8年第1期18-22,149-153,共10页
植被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土地面积上,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大生产能力。本研究对"一带一路"及其毗邻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植被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揭示了光温和光温水生产... 植被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土地面积上,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大生产能力。本研究对"一带一路"及其毗邻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植被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揭示了光温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分布趋势,以及温度、水分条件对植被利用光能资源的胁迫效应。利用布达哥夫斯基连乘原理估算植被生产潜力,即先利用2015年的MuSyQ(Multi-Source Data Synergized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System)辐射产品得到研究区域的光合有效辐射,进而计算植被的光合生产潜力,然后利用2015年的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温度数据进行订正,得到光温生产潜力,再利用2015年的蒸发量(基于ECMWF大气再分析数据和遥感产品所生产)和降水量数据(来自CMORPH美国气候预测降水中心融合技术降水产品)进行水分订正,得到光温水生产潜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光温生产潜力在30 t/ha以下,相比同纬度地区差异明显;中低纬度的沙漠干旱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光温与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差值可达180 t/ha。该数据集的分辨率是0.25°,存储格式为.tif,数据量为7.5 MB(压缩后数据量为1,034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光温生产潜力 光温水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