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行艇规则波中迎浪运动响应的时域解 被引量:3
1
作者 朱鑫 段文洋 +2 位作者 陈云赛 马山 陈纪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4-1099,共6页
针对滑行艇耐波性预报必须考虑水动升力影响导致常规方法不适用的问题,采用基于线性长波假设的方法,考虑了瞬时波面对各水动力系数及波浪载荷的影响,给出了棱柱型滑行艇在规则波中迎浪运动响应的时域解.同时,在计算瞬时水动力系数和波... 针对滑行艇耐波性预报必须考虑水动升力影响导致常规方法不适用的问题,采用基于线性长波假设的方法,考虑了瞬时波面对各水动力系数及波浪载荷的影响,给出了棱柱型滑行艇在规则波中迎浪运动响应的时域解.同时,在计算瞬时水动力系数和波浪载荷时也考虑了升力效应.通过简化处理,将其应用于常规滑行艇的运动预报,并通过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行艇 规则波 运动响应 时域解 升力效应
下载PDF
压密注浆顶升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明 《山西建筑》 2012年第28期65-66,共2页
运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IGMA/W模块模拟了上海4 000 t储液槽的压密注浆纠偏过程,对比了不同注浆深度对顶升效应的影响,以及上海常见的四类土的注浆顶升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压密注浆的纠偏量级为10-1m,注浆深度宜不大于底层加固深度的一半... 运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IGMA/W模块模拟了上海4 000 t储液槽的压密注浆纠偏过程,对比了不同注浆深度对顶升效应的影响,以及上海常见的四类土的注浆顶升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压密注浆的纠偏量级为10-1m,注浆深度宜不大于底层加固深度的一半,压缩模量最小的淤泥质土的顶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密注浆 注浆深度 顶升效应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Key Points of Wind Load of Jack-up Unit
3
作者 林一 胡安康 +1 位作者 熊飞 蒋玮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The anti-overturning ability and structure safety of jack-up unit in in-place condition are often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loads, especially wind load. According to the MODU rule, the projected area method is used for ... The anti-overturning ability and structure safety of jack-up unit in in-place condition are often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loads, especially wind load. According to the MODU rule, the projected area method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wind load. However,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nservative and not good fo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In this paper, a 400 ft jack-up is studied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wind tunn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some key points of wind load calculation, such as shielding effect, lift effect and shape coefficient of component,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ints mentioned above, which are ignored in the MODU rule calculation, result in the conservative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up unit wind load shielding effect lift effect shape coefficient
下载PDF
新型活性灰PXG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儒初 王小军 高倩 《染整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25-27,共3页
介绍了新型活性灰的相关性能。同PN灰、PE灰相比,新型活性灰PXG不仅提升力、溶解度高,且耐酸碱、氧化性能优良,不含重金属离子及禁用芳香胺。PXG灰工艺宽容性好,是一只应用范围较广的活性灰。
关键词 活性灰PXG 提升力 应用性能
下载PDF
High-Lift Effect of Bionic Slat Based on Owl Wing 被引量:11
5
作者 Changjiang Ge Luquan Ren Ping Liang Chengchun Zhang Zhihui Zha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A slat without a cov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bionic airfoil (i.e. stowed multi-element airfoil), which is extracted from a long-eared owl w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ith a deployed slat and a stowed slat... A slat without a cove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bionic airfoil (i.e. stowed multi-element airfoil), which is extracted from a long-eared owl w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ith a deployed slat and a stowed slat are measured in a low-turbulence wind tunnel.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high-lift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stowed slat, the deployed slat works more like a spoiler at low angles of attack, but like a conventional slat or slot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increase stall angle and maximum lift coefficient, and postpone the decrease in the gradient of the lift coe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flow field visualized around both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suggests the leading-edge sepa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gradient of the lift coefficient, Furthermore, the related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well agree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lift coefficient, as the complement to the experiment. The bionic slat may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of leading-edge slats without a c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la bionic slat high-lift effect leading-edge separation low Reynolds number
原文传递
天地演化导论
6
作者 张春雷 李霞 +2 位作者 宋思仪 张帆 赵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2-630,共9页
为了探寻地球与宇宙未知奥秘,将天文学、地理(地质)学、物理学及高能化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和正演、反演和举证的方法,对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指出:地球及其他各大行星,以及所有恒星都各自拥有一个由高能粒子组成... 为了探寻地球与宇宙未知奥秘,将天文学、地理(地质)学、物理学及高能化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和正演、反演和举证的方法,对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指出:地球及其他各大行星,以及所有恒星都各自拥有一个由高能粒子组成的引力、能量巨大的能量核(引力核);“万有”引力不是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聚变与裂变、合并与分裂是宇宙及其星系永恒的主题,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宇宙之外还有宇宙,碰撞与爆炸只是发生在星系内部或星系之间,不存在宇宙大爆炸,各星系也不是大爆炸后的星云凝结而成。研究指出了暗物质及其暗能量的藏身之处。对地理演化的内外动力及其过程提出了新认识。研究创立了星际碰撞(撞击)地理学说,指出大陆和深海是星际碰撞产生的,青藏高原是由于星际碰撞的液压隆升效应叠加隆起形成的。指出地球不存在大规模板块飘移、板块俯冲地壳运动型式。提出液压隆升效应之叠加隆起构造对热液型金属非金属矿床的控矿机制。指出了大地构造型式的复杂多样性。丰富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核 聚核引力与散核引力 裂变与聚变 星际碰撞 构造形迹 构造体系 液压隆升效应 自然哲学
下载PDF
仿生缝翼的增升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葛长江 葛美辰 +2 位作者 梁平 张志辉 任露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7-391,共5页
以长耳鸮的翅膀为模本构建仿生翼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没有凹口的仿生缝翼及仿生多段翼型。利用快速成型系统制作相应的准二维试验模型,并在低湍流度的风洞内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攻角小于5°时,仿生翼型的升力系数更大,而在攻角大于... 以长耳鸮的翅膀为模本构建仿生翼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没有凹口的仿生缝翼及仿生多段翼型。利用快速成型系统制作相应的准二维试验模型,并在低湍流度的风洞内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攻角小于5°时,仿生翼型的升力系数更大,而在攻角大于5°时,具有仿生缝翼的仿生多段翼型的升力系数更优。同时,仿生多段翼型中仿生缝翼能提高失速角和最大升力系数,而且还能延迟升力系数曲线斜率的下降,从而在一定攻角范围内阻止前缘分离的发生。在低雷诺数下的绕翼烟线显示了仿生翼型的前缘分离,但在相同工况下的仿生多段翼型的流场中没有出现前缘分离。这个优点也许可以被用在未来的前缘缝翼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小翼羽 仿生缝翼 风洞 增升作用
下载PDF
基于气提效应的竖管内降膜蒸发器性能研究:水力学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曙 夏再忠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4-1110,共7页
降膜蒸发器具有传热速率高、持液量小、无静液柱引起的沸点上升等特点,适用于小温差传热,但系统需要一个循环泵。本文提出采用蒸汽输送液体的新型降膜蒸发模式来实现无泵循环,使系统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可靠性更高。利用现已广泛使用的... 降膜蒸发器具有传热速率高、持液量小、无静液柱引起的沸点上升等特点,适用于小温差传热,但系统需要一个循环泵。本文提出采用蒸汽输送液体的新型降膜蒸发模式来实现无泵循环,使系统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可靠性更高。利用现已广泛使用的弹状流输送理论建立输送单元数学模型,研究其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本新型气提输送降膜蒸发器在蒸汽引入率为0.3%~5%时即可实现弹状流的稳定输送。对每一个输送流量,存在一个最大扬程和最小吸程。且在相同液相表观速度下,最大扬程对应最小吸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效应 降膜蒸发 水力学特性 弹状流
下载PDF
主动排水固结法气举降水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慧明 赵子荣 +2 位作者 林小飞 史建乾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51-2159,共9页
高压气溶胶解构排水固结法是一种新型主动排水技术,通过在设置竖向排水通道的土体内旋射高压气溶胶,起到深部立体排水、深层增压及气举降水三大作用,有效提高了排水效率。针对气举降水作用,采用自主研制的大尺寸气举模型试验装置,分别... 高压气溶胶解构排水固结法是一种新型主动排水技术,通过在设置竖向排水通道的土体内旋射高压气溶胶,起到深部立体排水、深层增压及气举降水三大作用,有效提高了排水效率。针对气举降水作用,采用自主研制的大尺寸气举模型试验装置,分别以下部介质、周围介质、注气气压、注气深度、竖向排水体直径与长度等为变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周围介质对气举降水深度影响很小、但对降水速度影响很大;注气压力与最大气举降水深度并非正比关系,只有注气压力与竖向排水体直径匹配良好时才能达到最大气举降水深度;当竖向排水体直径一定时,注气深度决定了最大降水深度与降水速率。该研究成果可指导该项主动排水技术的工程实施,也为深入研究气举降水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 气溶胶 解构 排水固结 气举效应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频谱分析的脉冲涡流检测提离消除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斌 王晓锋 荆炳礼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3-925,927,共4页
脉冲涡流检测中由于探头倾斜等原因容易产生提离效应,严重影响缺陷的定量精度。利用激励脉冲频率成分丰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提离效应消除新方法。通过试验发现,经该方法处理后的有提离的原始检测信号在低频部分已基本重合... 脉冲涡流检测中由于探头倾斜等原因容易产生提离效应,严重影响缺陷的定量精度。利用激励脉冲频率成分丰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提离效应消除新方法。通过试验发现,经该方法处理后的有提离的原始检测信号在低频部分已基本重合,消除了提离效应对低频的影响,且可通过提取低频特征值对缺陷的深度进行定量。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提离效应,提高缺陷的定量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检测 提离效应 频谱分析 低频峰值
下载PDF
进水温度对新型复合气提降膜蒸发器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何曙 夏再忠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7-92,共6页
就提出的基于气提效应的新型复合降膜蒸发器展开了深入研究,讨论了进水温度发生变化时,该复合降膜蒸发器的水力特性和传热传质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进水温度的增加,输送单元的输送液体流量和输送高度比(泵送高度与驱动吸程之比... 就提出的基于气提效应的新型复合降膜蒸发器展开了深入研究,讨论了进水温度发生变化时,该复合降膜蒸发器的水力特性和传热传质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进水温度的增加,输送单元的输送液体流量和输送高度比(泵送高度与驱动吸程之比)均得到提高;而蒸发换热单元的降落液膜厚度则随进水温度的增加而减薄,从而使得传热性能增强;且随着进水温度的增加,其对传热性能的提高逐渐减弱。在相同的输送流量下,进水温度从30℃增加到90℃时,其传热系数提高66.8%~6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蒸发 气提效应 水力特性 传热传质性能
下载PDF
基于提离点的脉冲涡流测厚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郑岗 刘丁 +1 位作者 张震 李好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45-1749,共5页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PE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涡流检测技术相比具有频谱宽、信息丰富等优点,但检测中依然受到提离效应的干扰。本文围绕脉冲涡流在非磁性金属厚度测量中提离效应的干扰问题,通过引入提离点来分...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PE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涡流检测技术相比具有频谱宽、信息丰富等优点,但检测中依然受到提离效应的干扰。本文围绕脉冲涡流在非磁性金属厚度测量中提离效应的干扰问题,通过引入提离点来分析脉冲涡流信号,以达到利用提离效应的目的。从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来看,在一定提离范围内,应用提离点信息进行金属厚度测量效果较好,可以实现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提离效应 提离点 厚度测量
下载PDF
基于洛伦兹力机制的电磁超声发射换能器的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斐然 孙振国 +1 位作者 张文增 陈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是电磁超声检测技术的核心部件,具有非接触、不受工作环境影响、易于激发多种类型的超声波等优点。但与传统的压电式超声换能器相比,电磁超声发射换能器的换能效率较低,导致... 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是电磁超声检测技术的核心部件,具有非接触、不受工作环境影响、易于激发多种类型的超声波等优点。但与传统的压电式超声换能器相比,电磁超声发射换能器的换能效率较低,导致超声回波信号较弱,检测结果不理想。现阶段,在完善对EMAT建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换能器参数的优化和结构的改进设计以及与其他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EMAT的换能效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解析、半解析建模方法不完整,数值建模方法计算时间长,以及换能效率仍然不够理想等问题。对此,综述近十几年来基于洛伦兹力机制的电磁超声发射换能器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值法和半解析法,给出较为完整的耦合方程和建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偏置磁场、激励线圈、提离距离等参数对换能效率的影响规律以及换能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为今后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模型完善和改进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换能器 换能效率 建模 优化设计 偏置磁场 激励线圈 提离效应
下载PDF
飞机轮毂涡流检测中探头提离效应的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玉华 罗飞路 孙慧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6-790,共5页
为了有效抑制飞机轮毂的涡流检测中线圈探头的提离变化给检测结果带来的干扰,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凹弧面上方线圈阻抗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的凹弧面上,由探头的提离改变所形成的线圈阻抗变化轨迹的特征,并进一步建立了... 为了有效抑制飞机轮毂的涡流检测中线圈探头的提离变化给检测结果带来的干扰,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了凹弧面上方线圈阻抗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的凹弧面上,由探头的提离改变所形成的线圈阻抗变化轨迹的特征,并进一步建立了凹弧面上缺陷检测的模型,从理论上深入地研究了提离变化给缺陷信号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弧面的曲率半径越小,提离引起的阻抗变化越大,但不论曲率半径如何变化,提离轨迹均可近似为一条直线,并存在一个合适的频率点,可使缺陷信号和提离轨迹之间出现90°的相位差,根据此特征提出了利用相位旋转及信号增强技术消除提离干扰的方法,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轮毂等小曲率半径的凹弧面涡流检测提供了抑制提离噪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检测 轮毂 凹弧面 提离效应 缺陷 有限元法 相位差
下载PDF
涡流传感器提离效应的ANSYS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吉林 刁海波 +2 位作者 唐继红 俞佳 宋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7-971,共5页
涡流检测中的提离效应是影响涡流检测的一项重要因素。文章在ANSYS的基础上对提离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提离效应的二维模型,求解了探头线圈的阻抗变化,对探头线圈的阻抗值进行归一化,得到的仿真结果与传感器的实际特性是吻合的,为涡... 涡流检测中的提离效应是影响涡流检测的一项重要因素。文章在ANSYS的基础上对提离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提离效应的二维模型,求解了探头线圈的阻抗变化,对探头线圈的阻抗值进行归一化,得到的仿真结果与传感器的实际特性是吻合的,为涡流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分析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传感器 提离效应 数学模型 ANSYS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磁致伸缩纵向导波管道检测数值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鹏飞 武新军 从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0-1256,共7页
检测模型是磁致伸缩纵向导波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石。现有磁致伸缩纵向导波检测模型存在不包含接收过程和不包含静态磁场计算等不足,难以满足设计优化接收传感器、增强导波检测信号等方面的研究需求。因此,以磁致伸缩纵向导波管道检测为背... 检测模型是磁致伸缩纵向导波检测技术发展的基石。现有磁致伸缩纵向导波检测模型存在不包含接收过程和不包含静态磁场计算等不足,难以满足设计优化接收传感器、增强导波检测信号等方面的研究需求。因此,以磁致伸缩纵向导波管道检测为背景,分析激励和接收过程中的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激励过程、声场传播和接收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接收线圈的提离效应,仿真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纵向导波 管道检测 仿真建模 提离效应
下载PDF
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对管道漏磁检测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志强 李著信 +1 位作者 张镇 姜玉泉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管道漏磁检测中,检测探头的提离效应对管道缺陷漏磁检测性能影响较大。在对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管道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特性;通过建立的模拟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分析的实验装置系统,提取... 在管道漏磁检测中,检测探头的提离效应对管道缺陷漏磁检测性能影响较大。在对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管道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特性;通过建立的模拟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分析的实验装置系统,提取了传感器、磁化器在不同提离情况下的检测信号。根据实测数据,研究了漏磁检测过程中提离值对漏磁信号的影响趋势,探讨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检测探头提离值设定的区域范围,最后就传感器、磁化器及二者同时作用而产生的提离效应对管道缺陷漏磁检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漏磁检测探头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较强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离效应 漏磁检测 管道检测 提离值
下载PDF
双频涡流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乔天骄 黄松岭 +1 位作者 赵伟 王珅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共6页
双频涡流检测是涡流检测中的研究热点。简要的分析了双频在涡流检测中的必要性,介绍了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叙述了双频涡流检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并分别从双频激励源的设计、信号检测电路的分析、双频信号提取电路的分析和信号的处理方法... 双频涡流检测是涡流检测中的研究热点。简要的分析了双频在涡流检测中的必要性,介绍了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叙述了双频涡流检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并分别从双频激励源的设计、信号检测电路的分析、双频信号提取电路的分析和信号的处理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双频涡流检测系统的设计过程。以涡流检测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提离效应为例验证了双频涡流检测对于干扰因素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检测 双频激励 正交锁相放大器 提离效应
下载PDF
基于涡流线圈提离效应的深裂纹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东利 武美先 王闯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9-1296,共8页
为了提高涡流探头检测厚壁结构中深裂纹的能力,使用ANSYS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圆形和矩形两类涡流激励线圈的提离效应对涡流渗透深度的影响,发现当线圈轴线和材料表面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时,其所产生的提离效应会对涡流的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提高涡流探头检测厚壁结构中深裂纹的能力,使用ANSYS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圆形和矩形两类涡流激励线圈的提离效应对涡流渗透深度的影响,发现当线圈轴线和材料表面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时,其所产生的提离效应会对涡流的分布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材料表面各点处涡流渗透深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当矩形线圈倾斜60°时进行激励可在材料中感应出最大渗透深度的涡流,用于深层缺陷的检测。为了提高深裂纹的检测效果,对矩形线圈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探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检测 涡流探头 提离效应 性能优化 深裂纹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识的脉冲涡流信号提离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顾增涛 付跃文 薛盛龙 《无损检测》 2015年第12期20-23,27,共5页
脉冲涡流检测中缺陷信号会受到提离效应的严重干扰。采用带控制量的自回归(ARX)模型的系统辨识方法分析提离效应。首先,利用传感器处于空气中测得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以不同提离高度测得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 脉冲涡流检测中缺陷信号会受到提离效应的严重干扰。采用带控制量的自回归(ARX)模型的系统辨识方法分析提离效应。首先,利用传感器处于空气中测得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分别以不同提离高度测得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参数估计后得到不同参数的ARX模型。结果表明,系统模型的高频特性可在检测时用来指示试件内部较深缺陷的不同提离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检测 ARX模型 最小二乘法 提离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