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群落演替与结构特征演化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93-699,共7页
森林群落演替机制的研究对于加速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不同演替阶段3种演替森林群落山杨 Populusdavidiana 林、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 林... 森林群落演替机制的研究对于加速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不同演替阶段3种演替森林群落山杨 Populusdavidiana 林、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 林与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 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1 子午岭林区群落自然进展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个体密度均呈降低趋势.该区森林群落以地面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而高位芽植物比例较低.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空间成层现象明显,并发育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群落各层主要优势种的水平分布均表现为均匀连续分布状态,而多数非优势种则为零星分布特征. 3 茶条槭在该地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建议作为人工造林树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森林群落演替与结构特征演化 群落结构 植物多样性 生活型谱 于午岭林区
下载PDF
东灵山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江洪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1期884-894,共11页
应用由丹麦学者Raunkiaer提出的生活型分类系统,研究了北京东灵山植物群落的生活型,并编制了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同时,用主成分分析(PCA)作为排序的方法和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与类平均法,对东灵山植物... 应用由丹麦学者Raunkiaer提出的生活型分类系统,研究了北京东灵山植物群落的生活型,并编制了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同时,用主成分分析(PCA)作为排序的方法和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与类平均法,对东灵山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并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环境(气候和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生活型谱梯度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特征符合暖温带植物生活型谱的基本特点,地面芽植物占的比例最大。但不同植物群落因所存在的生境有差异,也表现出各自的谱特征。排序的结果与用植物种类成分进行的DCA 排序结果吻合度较好,排序的环境梯度特征也十分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地下芽和中高位芽对于温度梯度的反应比较灵敏;其次是小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对于水分梯度的变化,则以地上芽和矮高位芽植物的反应比较强烈和敏感。温带植被生活型谱主要特征的地面芽植物在本地区表现稳定,不随各植物群落和水热梯度发生大的波动,显示出地带性的强大约束力。所建立的海拔梯度和群落类型与生活谱的统计数学模型,对于中高位芽、矮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的相关较好,估测的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植物群落 生活型谱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甘肃河西戈壁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何芳兰 刘世增 +1 位作者 李昌龙 金红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采用"样带+样方"方法,以河西戈壁典型区域64个样地上的576个样方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河西戈壁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生活型谱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出现81种植物,分属于21科60属,其主要分属在藜科、菊科、... 采用"样带+样方"方法,以河西戈壁典型区域64个样地上的576个样方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河西戈壁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生活型谱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出现81种植物,分属于21科60属,其主要分属在藜科、菊科、禾本科、蒺藜科及豆科中(属、种百分比和均在55%以上),其余16个科植物几乎为2属2种或单属单种。草本层优势种植物为短命避旱的1年生草本-盐生草、画眉草、五星蒿、小车前、蝎虎驼蹄瓣,灌木层优势种为超旱生植物红砂、合头草、泡泡刺、中亚紫菀木、膜果麻黄,乔木层植物仅有胡杨1种。植物群落几乎由灌木和草本组成,群落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为主。该区域整个植物群落呈现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均匀度指数Jsw值、物种总数N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活型谱 物种多样性 河西戈壁
原文传递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雷泞菲 苏智先 +1 位作者 宋会兴 张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采用Raun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 ,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生活型进行统计 ,编制了生活型谱 ,并与其他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较 .结果表明 ,缙云山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达 80 %以... 采用Raun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 ,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生活型进行统计 ,编制了生活型谱 ,并与其他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较 .结果表明 ,缙云山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达 80 %以上 ,其中小高位芽植物最多 ,中高位芽与矮高位芽植物次之 ,藤本植物较丰富 .缙云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的生活型谱不同 .随着进展演替阶段的逐渐更替 ,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呈递增趋势 ,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成分有所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生活型谱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岷江上游祁连山圆柏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文年 吴宁 罗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祁连山圆柏群落外貌和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生活型谱中以地面芽植物为主,但一年生植物也占有较大比率,具有一些温带植物群落特征.该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只有乔、灌、草3层,无层间植物及地被层.乔木层只有祁连...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祁连山圆柏群落外貌和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生活型谱中以地面芽植物为主,但一年生植物也占有较大比率,具有一些温带植物群落特征.该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只有乔、灌、草3层,无层间植物及地被层.乔木层只有祁连山圆柏1种;灌木层以高山绣线菊的重要值最大,为1533;草本层以丛生苔草重要值最大,达到368.在不同坡度样地中,大坡度样地上具有相对较多的幼苗和幼树,而低坡度样地有刺灌木和适口性差的草本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坡度不同导致样地上放牧强度不同造成的.由年龄结构和高度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祁连山圆柏种群总体上为衰退种群,如果任由放牧等干扰继续下去,群落将向灌丛草甸方向演替.群落上层盖度对下层盖度影响较大,且各层盖度大小与其多样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圆柏群落 生活型谱 群落结构 林草交错区 干扰 放牧
下载PDF
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生活型谱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顺利 陈灵芝 马克平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ife\|form provided by Raunkiaer,the life\|forms of 290 vascular plants of 10 Quercus mongolica commun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mi...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ife\|form provided by Raunkiaer,the life\|forms of 290 vascular plants of 10 Quercus mongolica commun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micryptophytes were the dominant life\|forms,accounted for 32.4% of all the forest vascular plants,followed by geocryptophytes,accounted for 23.1%,mesophanerophytes and nanophanerophytes were about 14.6% and 13.9% separately.Altitude and latitude could affect the ratio of geocryptophytes.With the increasing of altitude and latitude,the ratio of geocryptophytes had a trend to develop.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mong geocryptophytes,hemicryptophytes,altitude and latitude were done.The water content in soil could affect the ratio of therophytes.The ratio of mesophanerophytes,nanophanerophytes,hemicryptophytes and chamaephytes didn’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ltitude and la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蒙古栎群落 维管植物 生活型谱
下载PDF
山桂花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群落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宏伟 刘永刚 +3 位作者 冯弦 孟梦 李江 周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山桂花的山地人工纯林及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发现: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混交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山桂花的山地人工纯林及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发现: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混交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为高;山桂花纯林的中、矮高位芽植物比例比混交林高,而混交林的大高位芽植物、藤本高位芽植物比例比纯林高 山桂花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级都以中型叶为主,大型叶次之,2种森林类型各叶级的比例分配基本一致,但两者叶级谱还是略有差异,2种林型的生活型特征符合热带植被的群落学特征 山桂花纯林的物种丰富度要比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高,山桂花纯林和山桂花+西南桦混交林的Shannon Wiener指数(H′)值相差不大,而混交林的均匀度要比纯林高 根据群落中各植物重要值的大小,纯林的物种组成主要有:山桂花、鸡血树、黄毛榕、棕叶芦、山菅兰、竹叶草等;混交林的植物种有:山桂花、西南桦、苦竹、短刺栲、西南凤尾蕨、山菅兰、棕叶芦等 纯林和混交林群落层次都分为3层,其中纯林的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和幼树层种类较多,多达71个植物种,占总种数的51 82%;而混交林的灌木和幼树层有44种,占总种数的32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桂花 人工纯林 混交林 群落学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谱 叶型谱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忠义 闫东锋 +4 位作者 段绍光 朱学凌 马顺兴 马天晓 李国勇 《河南科学》 2005年第3期367-370,共4页
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生活型谱、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由此进一步推测:该地区植物群落垂直分布较明显;群落中高位芽植物最多,占61.6%;栓皮栎和锐齿栎在群落中正处于优势地位.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活型谱 天然次生林 宝天曼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栓皮栎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万猛 田大伦 樊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4,150,共7页
对太行山南麓的23个栓皮栎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南麓栓皮栎林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9种,分属37科78属.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空间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区栓皮栎... 对太行山南麓的23个栓皮栎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南麓栓皮栎林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9种,分属37科78属.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空间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区栓皮栎群落成层现象非常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灌木层和草本层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不同层次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和S impson多样性指数的趋势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群落土壤呈弱碱性,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群落特征 太行山 生活型谱
下载PDF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晓莉 安树青 +3 位作者 李国旗 陈兴龙 王云静 李瑾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 ....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 .退化阶段植被区系组成的变化表现为物种数和密度先降后升的过程 ,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密度的变化幅度为 51.98→ 31.12→ 6 2 .76 (ind .(tus.) /m2 ) ,种数为 15→ 12→ 17种 ;生活型谱变化不明显 ,说明植被的退化主要是群落中优势种的衰退造成的 ;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大 ,为 2 18.1→74 8.72→ 155.6 (g/m2 ) ;植物水分生态类型表现为中旱生植物逐渐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组成 生活型谱 生物量 水分生态类型 鄂尔多斯草地 荒漠化 植物群落退化
下载PDF
中国石生针茅草原的分布、群落特征和分类 被引量:13
11
作者 乔鲜果 郭柯 +4 位作者 赵利清 刘长成 赵海卫 侯东杰 高趁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石生针茅(Stipa tianschanica var.klemenzii)草原是中国荒漠草原最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该文利用2010–2016年生长季的野外调查数据并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对中国石生针茅草原的生态地理分布、群落学特征以及类型划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 石生针茅(Stipa tianschanica var.klemenzii)草原是中国荒漠草原最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该文利用2010–2016年生长季的野外调查数据并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对中国石生针茅草原的生态地理分布、群落学特征以及类型划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石生针茅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西部和乌兰察布高原,常分布在棕钙土基质的高平原上;分布区气候干旱,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较低;根据80个样地的数据统计,石生针茅草原共记录到种子植物165种,隶属于29科85属,其中以偶见种(存在度<20%)居多,占87%,常见种和恒有种较少,存在度大于50%的物种有石生针茅、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物种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居多,分别占55%和20%;水分生态类型以典型旱生植物居多,占47%,其次为强旱生植物和中旱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亚洲中部和东古北极成分为多,分别占37%和26%;根据生活型和物种的优势度,石生针茅群系可划分为6个群丛组、29个群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禾草草原 生活型谱 区系地理成分 群落分类
原文传递
兴安落叶松群落下层植物组成结构与采伐干扰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明如 王立明 +2 位作者 聂运川 孙秀殿 冯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在未采伐干扰和不同采伐干扰条件下,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群落下层植物生活型谱、优势层片和生态类群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采伐干扰 兴安落叶松群落 生活型谱 生态类群
下载PDF
湖南甜槠林的群落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玉生 祁承经 肖育檀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甜槠林是我国亚热带分布最广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是我国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和顶极群落类型。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湖南甜槠林的分布、生境特征、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并讨论了立木生长规律。为进一步保护利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供了较为... 甜槠林是我国亚热带分布最广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是我国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和顶极群落类型。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湖南甜槠林的分布、生境特征、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并讨论了立木生长规律。为进一步保护利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群落学 区系成分 生活型谱
下载PDF
神农架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新增 何东 +3 位作者 江明喜 黄汉东 杨敬元 喻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7-616,共10页
以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优势种的珍稀植物群落是神农架山地中海拔地段河岸带中的典型群落类型。在神农架地区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中共调查了48个样地,采用植物... 以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优势种的珍稀植物群落是神农架山地中海拔地段河岸带中的典型群落类型。在神农架地区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中共调查了48个样地,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比较分散。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49种,隶属144科412属,其中每科仅记录到1个属的有72个科,每属仅记录到1个种的有256个属。(2)在科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几乎相同,在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主导。东亚分布成分、中国特有成分所占比例较高,共记录了6个东亚特有科、50个东亚特有属,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3)中小型草质单叶的落叶阔叶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是决定该珍稀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成分。(4)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第一乔木亚层树冠层分布不连续,第一、第二乔木亚层和灌木层从高到低郁闭度逐渐增大,草本层盖度各样地差别较大,层间植物丰富。该山地河岸带中丰富的珍稀、特有和/或孑遗植物表现出该群落的古老、孑遗性。虽然该区多数珍稀植物为温带性质,但该珍稀植物群落整体上在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片性质等方面表现出亚热带亚高山垂直带谱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性特征。自上而下逐渐密集的群落垂直结构为幼苗稍耐荫、成年趋于喜光的珍稀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光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水热条件使亚热带山地河岸带成为珍稀植物(尤其是孑遗植物)就地保护中一个关键而特殊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区型 群落外貌 生活型谱 叶性质 垂直结构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昆 白帆 黄利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生活型谱、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多样性Simposon指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海拔800~1000m的阔叶红松林1963年和2006年的主林层与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该区保护措施的效果,为科学管理规划保护区提供科... 利用生活型谱、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多样性Simposon指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海拔800~1000m的阔叶红松林1963年和2006年的主林层与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该区保护措施的效果,为科学管理规划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1963—2006年,禁止砍伐等保护措施的实施,基本保存了乔木层的相对稳定,主林层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不显著。但保护区对人类林下活动控制管理不力:红松籽掠夺式的采收活动影响了红松的种源更新;采集野菜、中草药和打松籽等人类生产活动对林下植被干扰破坏较大。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的物种数和相对物种数比例都降低。提议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管理和规划,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生活型谱 人类活动 阔叶红松林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热带山地三种阔叶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生活型谱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宏伟 李江 +3 位作者 孟梦 冯弦 刘永刚 周彬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年第4期42-44,共3页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高阿丁枫、马尖相思、马尖相思 + 西南桦三种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结果发现,三种类型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其叶型谱以中型叶为主。生活型谱和叶...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高阿丁枫、马尖相思、马尖相思 + 西南桦三种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结果发现,三种类型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其叶型谱以中型叶为主。生活型谱和叶型谱都与热带南亚热带的群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人工林 林下植物 高阿丁枫 马尖相思 西南桦 生活型谱 叶型谱
下载PDF
天水小陇山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国强 巨天珍 +3 位作者 刘文桢 裴洁 张永佳 马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4-190,共7页
[目的]红豆杉属植物对生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对外界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较为敏感。研究其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特征对了解群落动态和生境变化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小陇山林区红豆杉群落的种属组成、数量、生活型谱和主要种群... [目的]红豆杉属植物对生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对外界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较为敏感。研究其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特征对了解群落动态和生境变化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小陇山林区红豆杉群落的种属组成、数量、生活型谱和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组成红豆杉林的植物共有64种,隶属于33科47属。乔木层的优势科为红豆杉科,灌木层的优势科为蔷薇科,草本层为莎草科;红豆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呈倒J型;红豆杉群落生活型谱表现为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2.红豆杉群落乔木层生态位宽度依次为红豆杉>油松>栓皮栎>毛栗子>侧柏>青檀;红豆杉与其他种群之间重叠值小于伴生种之间的重叠值;红豆杉林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值Cih大于0.9的有16对,占57.15%,在0.7~0.8之间有9对,占32.14%,0.6~0.7之间有3对,占10.71%。人工红豆杉林油松对红豆杉的干扰程度较青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生态位 生活型谱 小陇山 秦岭
下载PDF
浙江雪胆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哀建国 俞琳 +2 位作者 章丽英 钱柳钦 张腾超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10,共5页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所处群落共有种子植物67种,隶属31科49属。其中热带类型16属,温带类型29属。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90.2%,地上芽植物占2.8%,地下芽植物占5.6%,1年生植物占1.4%...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所处群落共有种子植物67种,隶属31科49属。其中热带类型16属,温带类型29属。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90.2%,地上芽植物占2.8%,地下芽植物占5.6%,1年生植物占1.4%。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0.6%。叶型以单叶比例最大,占73.2%;叶质以草质叶为优势,占69.0%;全缘叶种类占总种数的33.8%,非全缘叶种类占66.2%。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浙江雪胆 群落结构 区系组成 群落外貌 生活型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阳高坡南方铁杉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祥麟 胡刚 刘正华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26-29,共4页
通过对贵阳高坡南方铁杉群落组成、外貌、结构和种群动态的调查分析表明,该群落组成成分多样,具有10种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32.5%,温带成分占60%,地理成分由温带向热带过渡明显。南方铁杉在群落中占优势,重要值达143.88,... 通过对贵阳高坡南方铁杉群落组成、外貌、结构和种群动态的调查分析表明,该群落组成成分多样,具有10种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32.5%,温带成分占60%,地理成分由温带向热带过渡明显。南方铁杉在群落中占优势,重要值达143.88,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但缺乏大高位芽植物,具有中亚热带冷湿生境的群落结构特征。对种群动态的分析显示,南方铁杉径级呈不连续分布,群落难于维持持久稳定,提出了保护南方铁杉群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种群动态 生活型谱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贤荣 谢春平 何志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2-705,共4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var.ascendens这一珍贵的木本观花植物,利用群落学研究手段对其群落外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对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植物生长型、生活型谱以及叶片的性质等野外调查研究表明:该群落以常绿高...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var.ascendens这一珍贵的木本观花植物,利用群落学研究手段对其群落外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对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植物生长型、生活型谱以及叶片的性质等野外调查研究表明:该群落以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主导地位,其中小高位芽占优势。叶的特征分析表明,中型叶和小型叶占有90%以上;叶型以单叶为主,占91.2%;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61.5%;全缘叶与非全缘叶比例相当;渐尖和尾尖叶占67.3%,反映了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对群落的外貌分析说明,早樱对光的要求,分布范围较高,同时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武夷山 野生早樱 生活型 群落外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