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宗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8,共6页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生命意识
生死的体认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家生死观的理论内涵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
7
2
作者
刁生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死观
理论内涵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
被引量:
8
3
作者
尤吾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116-117,125,共3页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家重生的价值、道家生死价值等同、佛家重死的价值;生死态度的不同:儒家好生恶死、道家善生乐死、佛家恶生主死;生死超越论的不同:儒家由生观死、道家由死观生、佛家弃生观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佛
生死伦理观
生死本体
生死价值
生死态度
生死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
被引量:
6
4
作者
严梦春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理念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伊斯兰教义和丧葬仪式,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同时指出,伊斯兰教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理念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伊斯兰教义和丧葬仪式,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同时指出,伊斯兰教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过程中的临终关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生死观
临终关怀
原文传递
先秦儒家生死观探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33-36,共4页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人生价值。儒家主张舍生取义,但在生死抉择问题上,却是非常慎重的,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追求精神不朽、正命而死是儒家看待死亡、超越死亡的基本态度。儒家...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人生价值。儒家主张舍生取义,但在生死抉择问题上,却是非常慎重的,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追求精神不朽、正命而死是儒家看待死亡、超越死亡的基本态度。儒家生死观念的形成与先秦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组织形式是儒家生死观滋生的土壤,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其生死观的终极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死观
价值观
社会理想
先秦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格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重估——论《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
被引量:
4
6
作者
林双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7-102,共6页
《野草》包含了鲁迅全部的人生哲学。《野草》中始终贯穿着作者生与死的对抗。本文通过对《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价值基础的探讨 ,目的在于揭示作者在面临心理绝境时的剧烈内心冲突以及作者在生与死的对抗中如何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自...
《野草》包含了鲁迅全部的人生哲学。《野草》中始终贯穿着作者生与死的对抗。本文通过对《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价值基础的探讨 ,目的在于揭示作者在面临心理绝境时的剧烈内心冲突以及作者在生与死的对抗中如何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与死的对抗
价值
超越死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观奋斗: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
4
7
作者
唐春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18,共7页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以乐观奋斗的精神笑对人生;正确地看待生死,使得毛泽东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乐观奋斗
生死观
价值追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探微
8
作者
李芳
《成才之路》
2023年第32期89-92,共4页
生命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时代的回应,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点,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促进,因此,将生命健康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健康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等内容,在道德与...
生命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时代的回应,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点,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促进,因此,将生命健康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健康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等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使其体悟生命的意义,同时创设生命体验的课堂,巧用多媒体以及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渗透,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发展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生死观
生命价值
自我认知
体验
动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生死智慧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陈志霞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87-89,共3页
儒家生死智慧主要涵盖了重生贵生、乐生哀死、生死必然、生死气化、生死价值、死亡超越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历代儒者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这对现代人树立科学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儒家
生死智慧论
理论内涵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史铁生小说之生死维度
10
作者
邹军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68-71,共4页
生与死的问题是史铁生小说的总主题。这一主题性思考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死何以消解生之沉重,其逻辑进路是从生的价值虚无到命运的无可奈何再到历史的无可选择,结论自然是灰色的,即生的艰难与无望只有靠死来消解。二是生何以承担死之虚...
生与死的问题是史铁生小说的总主题。这一主题性思考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死何以消解生之沉重,其逻辑进路是从生的价值虚无到命运的无可奈何再到历史的无可选择,结论自然是灰色的,即生的艰难与无望只有靠死来消解。二是生何以承担死之虚无,其思考的核心是既然死是命定的,在此之前就必有一个生之过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只在过程中,生是实有,死倒是虚无的。要之,先以死消解生的虚无,再以生消解死的虚无,由此开出一条富有坚韧与乐观精神的"过程人生哲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维度
价值虚无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
2
11
作者
葛彬超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9-102,共4页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中记载孔子对生死问题的阐述并不多,总共不过十几处,但这其中却可以体现出孔子对生死一种价值取向。文章试通过《论语》中孔子对生死问题的阐述,深入解读孔子的生死观,展现孔子的价值取向,...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中记载孔子对生死问题的阐述并不多,总共不过十几处,但这其中却可以体现出孔子对生死一种价值取向。文章试通过《论语》中孔子对生死问题的阐述,深入解读孔子的生死观,展现孔子的价值取向,同时给予那些仍然将生死问题视为玄机的人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死观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
2
12
作者
陈小刚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生死,乃人生之大事,也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依据《论语》中的相关文本,试图解读孔子的生死观,剖视其发轫的历史背景,探究生死的真相和超越性。且把生死的超越分为若干层次:个体生命的历史性超越,代际文化传承的创新性超越,"仁"...
生死,乃人生之大事,也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依据《论语》中的相关文本,试图解读孔子的生死观,剖视其发轫的历史背景,探究生死的真相和超越性。且把生死的超越分为若干层次:个体生命的历史性超越,代际文化传承的创新性超越,"仁"为生命价值的道德超越,生死意识的自觉与智的超越。从而发掘儒家生死观中的内在蕴涵和文化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临终关怀和终极意义的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死
文化价值
超越
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
13
作者
陈汇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生死观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文化中生存价值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
2
14
作者
李姝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儒家学者历来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儒者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他们重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认为"人为天下贵";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更重视生存的道德价值。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生死观
道德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向秀讨论“养生”到生命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17,共5页
养生在本质上不脱离对人类本质属性的思考,对养生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哲学反省。养生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实现个体人生的存在价值,使天赋的生命潜能彻底释放。老庄道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死的必...
养生在本质上不脱离对人类本质属性的思考,对养生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哲学反省。养生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实现个体人生的存在价值,使天赋的生命潜能彻底释放。老庄道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死的必然性不能人为改变。但是,人类可以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达到寿命的极限以得其天年。这一观念包含着尊重生理自然需求的认识,间接地表达了人生的幸福不能以牺牲性命为代价,而应当在珍惜生命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情欲
天理人伦
生命存在
个体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生如寄:中国文学“生死”主题的新变及价值倾向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南平
张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5,共5页
文章从汉末魏晋诗歌“生死”主题的艺术表现新变出朝露、浮萍两意象和殇子、游子两主题的现象入手,从哲学的、语源的、情感逻辑序列及历史背景等方面,探析这一新变与汉末魏晋文人的生死断言———“人生如寄”之命题的逻辑关联,从而展...
文章从汉末魏晋诗歌“生死”主题的艺术表现新变出朝露、浮萍两意象和殇子、游子两主题的现象入手,从哲学的、语源的、情感逻辑序列及历史背景等方面,探析这一新变与汉末魏晋文人的生死断言———“人生如寄”之命题的逻辑关联,从而展示出中国文学“生死”主题所蕴蓄的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价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如寄
“生死”主题
新变
价值倾向
文学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看安乐死合法化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
1
17
作者
郑国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赞同安乐死,出现这种情况与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为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中,儒家的生死观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而道家的生死观则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赞同安乐死,出现这种情况与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为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中,儒家的生死观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而道家的生死观则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个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死观
安乐死
社会价值
个体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邵雍的生死超越与价值追寻
18
作者
奉隆瑜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0-25,共6页
邵雍弥留之际,与前来探病的友人司马光、张载、程颐有三次关于死亡的对话。对话表现出邵雍对生死超越之态度,但未获得张、程认可。邵雍以天地万物运化皆有终始消亡,认知到人的死生为一之理,因此在临终时,邵氏表现出“戏谑”的洒脱之态...
邵雍弥留之际,与前来探病的友人司马光、张载、程颐有三次关于死亡的对话。对话表现出邵雍对生死超越之态度,但未获得张、程认可。邵雍以天地万物运化皆有终始消亡,认知到人的死生为一之理,因此在临终时,邵氏表现出“戏谑”的洒脱之态。邵雍对生死的超越之境界,之所以不被张、程认可,在于邵雍未体认到儒者“在生”时的责任和担当,故而尽管他“在死”时洒落无累,但已非儒者所宜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生死态度
观物
生死超越
生命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楼梦》生死对照描写及其价值意蕴
19
作者
岳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1-104,116,共5页
《红楼梦》以王熙凤生日和贾宝玉庆生两个事件为中心,叙述生和死之对照转换,构成反差,在情节方面安排紧密,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红楼梦》的生死对照描写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生死对照描写中构成反差,在主仆矛盾冲突...
《红楼梦》以王熙凤生日和贾宝玉庆生两个事件为中心,叙述生和死之对照转换,构成反差,在情节方面安排紧密,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红楼梦》的生死对照描写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生死对照描写中构成反差,在主仆矛盾冲突中贯穿欲望,在小说叙述中穿插正反张力,其中预示着盛筵不再的衰颓之势,也暗示了贾府的命运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生死对照
价值意蕴
主仆矛盾
正反张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拜伦的生命意识解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梁桂平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生命意识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宗福
机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8,共6页
文摘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生命意识
生死的体认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Keywords
Li
He
poetry
life
consciousness
experience
of
life
and
death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lif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家生死观的理论内涵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
7
2
作者
刁生虎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文摘
道家生死观主要涵盖了贵生乐死、生死必然、生死自然、生死气化、生死齐同、不死不生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道家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道家
生死观
理论内涵
现代价值
Keywords
Taoist
view
of
life
and
deat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modern
value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
被引量:
8
3
作者
尤吾兵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116-117,125,共3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伦理视阈下的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07SK242
文摘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家重生的价值、道家生死价值等同、佛家重死的价值;生死态度的不同:儒家好生恶死、道家善生乐死、佛家恶生主死;生死超越论的不同:儒家由生观死、道家由死观生、佛家弃生观死。
关键词
儒、道、佛
生死伦理观
生死本体
生死价值
生死态度
生死超越
Keywords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Ethics
of
life
and
death
Fate
Ontology
the
value
of
life
and
death
Fate
Attitude
value
s
of
Beyond
-the
-Fate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
被引量:
6
4
作者
严梦春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摘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理念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伊斯兰教义和丧葬仪式,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同时指出,伊斯兰教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过程中的临终关怀活动。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生死观
临终关怀
Keywords
Islam
life
and
death
value
,
hospice
care
分类号
B96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先秦儒家生死观探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明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
出处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33-36,共4页
文摘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人生价值。儒家主张舍生取义,但在生死抉择问题上,却是非常慎重的,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追求精神不朽、正命而死是儒家看待死亡、超越死亡的基本态度。儒家生死观念的形成与先秦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组织形式是儒家生死观滋生的土壤,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其生死观的终极指向。
关键词
儒家
生死观
价值观
社会理想
先秦时期
Keywords
Confucian
conception
for
life
and
death
conception
of
value
social
ideality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格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重估——论《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
被引量:
4
6
作者
林双泉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人事处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7-102,共6页
文摘
《野草》包含了鲁迅全部的人生哲学。《野草》中始终贯穿着作者生与死的对抗。本文通过对《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价值基础的探讨 ,目的在于揭示作者在面临心理绝境时的剧烈内心冲突以及作者在生与死的对抗中如何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
关键词
生与死的对抗
价值
超越死亡
Keywords
life
and
death
confrontation
value
transcendence
of
death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观奋斗: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
4
7
作者
唐春元
机构
<新湘评论>杂志社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摘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以乐观奋斗的精神笑对人生;正确地看待生死,使得毛泽东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毛泽东
乐观奋斗
生死观
价值追求
Keywords
:Mao
Zedong
strive
optimistically
life
and
death
outlook
value
pursuit
分类号
A841.63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探微
8
作者
李芳
机构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出处
《成才之路》
2023年第32期89-92,共4页
文摘
生命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时代的回应,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点,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促进,因此,将生命健康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健康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等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使其体悟生命的意义,同时创设生命体验的课堂,巧用多媒体以及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渗透,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发展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关键词
生命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生死观
生命价值
自我认知
体验
动态
Keywords
life
and
health
education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oncept
of
life
and
death
life
value
self
cognition
experience
dynamic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生死智慧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陈志霞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87-89,共3页
文摘
儒家生死智慧主要涵盖了重生贵生、乐生哀死、生死必然、生死气化、生死价值、死亡超越等系列理论。其中流贯着历代儒者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这对现代人树立科学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儒家
生死智慧论
理论内涵
现代价值
Keywords
the
Confuciants
wisdom
of
life
and
death
theoretical
intension
modern
valu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史铁生小说之生死维度
10
作者
邹军
机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68-71,共4页
文摘
生与死的问题是史铁生小说的总主题。这一主题性思考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死何以消解生之沉重,其逻辑进路是从生的价值虚无到命运的无可奈何再到历史的无可选择,结论自然是灰色的,即生的艰难与无望只有靠死来消解。二是生何以承担死之虚无,其思考的核心是既然死是命定的,在此之前就必有一个生之过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只在过程中,生是实有,死倒是虚无的。要之,先以死消解生的虚无,再以生消解死的虚无,由此开出一条富有坚韧与乐观精神的"过程人生哲学"之路。
关键词
生死维度
价值虚无
过程
Keywords
dimensions
of
life
and
death
value
nihility
process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
2
11
作者
葛彬超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出处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9-102,共4页
基金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2WKPY69)
文摘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中记载孔子对生死问题的阐述并不多,总共不过十几处,但这其中却可以体现出孔子对生死一种价值取向。文章试通过《论语》中孔子对生死问题的阐述,深入解读孔子的生死观,展现孔子的价值取向,同时给予那些仍然将生死问题视为玄机的人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
生死观
价值
Keywords
Confucius
view
of
life
and
death
value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
2
12
作者
陈小刚
机构
贵州大学
出处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文摘
生死,乃人生之大事,也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依据《论语》中的相关文本,试图解读孔子的生死观,剖视其发轫的历史背景,探究生死的真相和超越性。且把生死的超越分为若干层次:个体生命的历史性超越,代际文化传承的创新性超越,"仁"为生命价值的道德超越,生死意识的自觉与智的超越。从而发掘儒家生死观中的内在蕴涵和文化价值,及其对现代社会临终关怀和终极意义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
孔子
生死
文化价值
超越
道
Keywords
Confucius
life
and
death
cultural
value
transcendence
Tao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
13
作者
陈汇
机构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出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文摘
先秦儒家生死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重视现世;乐生恶死;生死相关,关注死亡;生与死相互贯通,创造久存于世的人生价值;不苟且偷生,承认死亡的意义。先秦儒家生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是建立现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生死观
价值
Keywords
the
Confucians
the
life
-
death
viewpoint
value
分类号
B222.0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文化中生存价值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
2
14
作者
李姝睿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文摘
儒家学者历来重视个体生命及其死亡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儒者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他们重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认为"人为天下贵";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更重视生存的道德价值。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生死观
道德价值
Keywords
Confucianism
viewpoint
of
life
and
death
moral
value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向秀讨论“养生”到生命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娅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17,共5页
文摘
养生在本质上不脱离对人类本质属性的思考,对养生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哲学反省。养生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实现个体人生的存在价值,使天赋的生命潜能彻底释放。老庄道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死的必然性不能人为改变。但是,人类可以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达到寿命的极限以得其天年。这一观念包含着尊重生理自然需求的认识,间接地表达了人生的幸福不能以牺牲性命为代价,而应当在珍惜生命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生死
情欲
天理人伦
生命存在
个体价值
Keywords
life
and
death
passion
heavenly
principles
and
human
relations
life
existence,
individual
value
分类号
B02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生如寄:中国文学“生死”主题的新变及价值倾向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南平
张鹏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中文系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5,共5页
文摘
文章从汉末魏晋诗歌“生死”主题的艺术表现新变出朝露、浮萍两意象和殇子、游子两主题的现象入手,从哲学的、语源的、情感逻辑序列及历史背景等方面,探析这一新变与汉末魏晋文人的生死断言———“人生如寄”之命题的逻辑关联,从而展示出中国文学“生死”主题所蕴蓄的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价值倾向。
关键词
人生如寄
“生死”主题
新变
价值倾向
文学
中国
Keywords
life
is
like
duck-weeds
subject
of
“
life
and
death
”
new
changes
trend
of
value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看安乐死合法化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
1
17
作者
郑国玉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文摘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赞同安乐死,出现这种情况与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为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中,儒家的生死观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而道家的生死观则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死观
安乐死
社会价值
个体价值
Keywords
Confucianism
Taoism
concept
of
life
and
death
euthanasia
social
value
individual
valu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邵雍的生死超越与价值追寻
18
作者
奉隆瑜
机构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系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0-25,共6页
基金
湖南省2020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宋学术转型下的中晚唐经学新变研究”(20YBQ038)。
文摘
邵雍弥留之际,与前来探病的友人司马光、张载、程颐有三次关于死亡的对话。对话表现出邵雍对生死超越之态度,但未获得张、程认可。邵雍以天地万物运化皆有终始消亡,认知到人的死生为一之理,因此在临终时,邵氏表现出“戏谑”的洒脱之态。邵雍对生死的超越之境界,之所以不被张、程认可,在于邵雍未体认到儒者“在生”时的责任和担当,故而尽管他“在死”时洒落无累,但已非儒者所宜取者。
关键词
宋儒
生死态度
观物
生死超越
生命价值
Keywords
Confucians
in
the
Song
Dynasty
attitude
of
life
and
death
observing
things
transcendence
of
life
and
death
life
value
分类号
B244.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楼梦》生死对照描写及其价值意蕴
19
作者
岳青
机构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1-104,116,共5页
文摘
《红楼梦》以王熙凤生日和贾宝玉庆生两个事件为中心,叙述生和死之对照转换,构成反差,在情节方面安排紧密,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红楼梦》的生死对照描写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生死对照描写中构成反差,在主仆矛盾冲突中贯穿欲望,在小说叙述中穿插正反张力,其中预示着盛筵不再的衰颓之势,也暗示了贾府的命运走向。
关键词
《红楼梦》
生死对照
价值意蕴
主仆矛盾
正反张力
Key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fe
and
death
comparison
value
implicati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ster
and
serva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nsion
分类号
I242.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拜伦的生命意识解读
被引量:
1
20
作者
梁桂平
机构
肇庆学院文学院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文摘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关键词
拜伦
生命意识
价值
Keywords
Byron
Outlook
on
life
and
death
value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
张宗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家生死观的理论内涵及现代价值
刁生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
尤吾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思想
严梦春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原文传递
5
先秦儒家生死观探析
刘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格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重估——论《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
林双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乐观奋斗: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
唐春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生命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探微
李芳
《成才之路》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儒家生死智慧论
陈志霞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史铁生小说之生死维度
邹军
《大连大学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葛彬超
《惠州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陈小刚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
陈汇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儒家文化中生存价值的伦理解读
李姝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向秀讨论“养生”到生命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考
王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人生如寄:中国文学“生死”主题的新变及价值倾向
刘南平
张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从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看安乐死合法化的思想基础
郑国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邵雍的生死超越与价值追寻
奉隆瑜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红楼梦》生死对照描写及其价值意蕴
岳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拜伦的生命意识解读
梁桂平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