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总方向——"科学·文化·人生·创造"四位一体
1
作者 杨杏芳 朱曼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明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应然的价值取向,阐释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对"科学·文化·人生·创造"四位一体的目标的内涵进行界说,运用素质教育思想、文化哲学、高等教育哲学、当代生存论哲学以及创... 明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应然的价值取向,阐释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对"科学·文化·人生·创造"四位一体的目标的内涵进行界说,运用素质教育思想、文化哲学、高等教育哲学、当代生存论哲学以及创造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论证四位一体目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四位一体 本科人才
下载PDF
布衣诗人陈昂与明代诗坛新变
2
作者 乐万里 《莆田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明代中晚期莆田布衣诗人陈昂的生卒年、生平、创作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试图揭示蕴含于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其创作成就代表了一个新创作群体的出现,展示了文学史上的一种新变。
关键词 陈昂 明代 布衣诗人 生平创作 诗坛新变
下载PDF
二程本体哲学的根源与架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成中英 杨柱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程氏兄弟建构了关于道和理的本体哲学,这个本体哲学包括理气论、心性论及涵养学说。比较而言,程颢更多的是持态度取向和宏观之道,程颐则倾向于系统取向和微观之理。
关键词 本体哲学 程颢 程颐 生生之道 “道” “理” “性” 理气论 心性论 涵养学说
下载PDF
审美性教育创造及教师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教育创造的本质是人的创造,而人是艺术和诗意的存在,人不可以对象化,也不可以客观化,因而人的创造也不同于知识创造和技艺的创造,人的创造只能是诗性的、艺术的创造,只有审美性的创造才是教育创造的最高境界。这种最高境界的教育创造最... 教育创造的本质是人的创造,而人是艺术和诗意的存在,人不可以对象化,也不可以客观化,因而人的创造也不同于知识创造和技艺的创造,人的创造只能是诗性的、艺术的创造,只有审美性的创造才是教育创造的最高境界。这种最高境界的教育创造最终要依托于教师的审美创造力,从这一理解出发,教师创造力的培养,关键不是培养教师的知识创造力和技艺创造力,而是培养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培养教师体验生命、抚爱心灵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因为,只有这种能够陶冶生命的审美性创造力才是实现教育创造的最高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创造 审美创造 生命创造
下载PDF
舞蹈治疗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玟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舞蹈编导学学科目标之一是培养既能表演又能教学,还能创作符合时代脉搏舞蹈作品的复合型和创造性的编导人才。在编导人才培养中,如何在编导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当代生活的生命体验和创造力,成为编导教学中的难点。舞蹈治疗的尊重关爱理念... 舞蹈编导学学科目标之一是培养既能表演又能教学,还能创作符合时代脉搏舞蹈作品的复合型和创造性的编导人才。在编导人才培养中,如何在编导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当代生活的生命体验和创造力,成为编导教学中的难点。舞蹈治疗的尊重关爱理念和治疗方法,为编导人才找到真实自我、获得生命体验提供了培养环境;舞蹈治疗目标和方法顺应了编导人才培养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去创作作品的过程,为实现编导人才的创造力提供了支撑手段。舞蹈治疗在编导教学中的应用,对编导专业的教育者自我身心健康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者是培养创造性编导人才环境的营造者。这些应用也为舞蹈编导学科带来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编导教学 舞蹈治疗 生命体验 创造力
原文传递
重新理解中国文化——否定主义对等互动文化哲学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炫 刘鸣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中国学者依附儒道伦理文化去看世界,自然会产生主导性、功利性、群体性的儒道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并以此产生"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西融汇"等非哲学创造性命题。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忽略了盘古... 中国学者依附儒道伦理文化去看世界,自然会产生主导性、功利性、群体性的儒道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并以此产生"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西融汇"等非哲学创造性命题。中国文化的窄化认知忽略了盘古三皇创造神所建立的非主导性、超功利性、个体性的信仰传统,一直在民间个体和文学经典中发挥着与儒道历史积淀文化对等互动的作用,并构成中国今天自信自豪文化的立足点。以尊重生命力创造力还是轻视生命力创造力为问题的核心,中国文化完整丰富的认知不仅可以发现中国自己的与西方现代性文化可以打通的优秀文化资源,也可以从中提炼出"对等互动"的中国文化哲学命题与西方"二元对立"不对等文化思维进行交流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窄化认知 生命力创造力信仰 对等互动的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方东美“生生美学”的早期话语建构——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著述为对象
7
作者 张泽鸿 《中国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94-112,共19页
方东美的哲学美学思想经历了前后期的变化,其早期借鉴西方生命哲学,对中西哲学和艺术进行审美化重构,初步建构了一种以"情理集团"为中心的"生生美学"话语体系。他通过对欧洲"生命悲剧"两种类型的审美考察... 方东美的哲学美学思想经历了前后期的变化,其早期借鉴西方生命哲学,对中西哲学和艺术进行审美化重构,初步建构了一种以"情理集团"为中心的"生生美学"话语体系。他通过对欧洲"生命悲剧"两种类型的审美考察,表达了对中国"天人合一"式审美理想的推崇之意。他以"生命诗戏"的比较哲学方法,寻求中西互鉴、取长补短,意在建立一种超越中西、熔铸众美的世界新哲学和新美学。方氏早期美学思想也受到了抗日救亡时代语境的影响,以古为今用的心态重新诠释原始儒家的生命精神,并积极建构了"生生为本""积健为雄"的崇高美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情理集团 生生美学 生命悲剧 生命诗戏 崇高美学话语
原文传递
捕捉"通常的人生的回声"——评余斌《张爱玲传》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立华 《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7-68,共2页
在众多的张爱玲传记著作中,余斌的《张爱玲传》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作者能够"知人论文"地把握传主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其学理的深度和分析的精细也为他人著作所不及,书中颇多前人对张爱玲创作所未见和未发的独到见解... 在众多的张爱玲传记著作中,余斌的《张爱玲传》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作者能够"知人论文"地把握传主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其学理的深度和分析的精细也为他人著作所不及,书中颇多前人对张爱玲创作所未见和未发的独到见解,对我们读解张爱玲富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知人论文 通常的人生 创作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