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夏俐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是中古以来最为重要的两条音变规律。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的事实来看,"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之间具备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浊上变去"在先,"浊音清... "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是中古以来最为重要的两条音变规律。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的事实来看,"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之间具备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浊上变去"在先,"浊音清化"在后。这一顺序使得声母和声调之间出现了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浊上变去"止步于"浊音清化",由于浊上变去体现出来的扩散式音变,使得浊上字的演变出现"残余";另一方面,完成"浊上变去"的方言浊音清化后,全浊上、去声字送气不送气表现一致,而未完成"浊上变去"的方言,浊音清化后,全浊上、去声字送气不送气呈现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上变去 浊音清化 扩散式音变 送气/不送气
原文传递
论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母音变中的词汇扩散——答陈忠敏先生 被引量:5
2
作者 钱乃荣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9-315,共7页
上海方言声母dz>z的音变,是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完成的,dz、z不是"文白异读"的关系。"文白异读"也是因语言接触而发生的词汇扩散音变的一种。杭州方言从邪澄崇船禅六母基本上只有塞擦音一读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北部... 上海方言声母dz>z的音变,是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完成的,dz、z不是"文白异读"的关系。"文白异读"也是因语言接触而发生的词汇扩散音变的一种。杭州方言从邪澄崇船禅六母基本上只有塞擦音一读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北部吴语各地从邪澄崇船禅母语音所形成的现状,不是杭州方言文读音在各处影响消退的程度不一所造成的,而是起始于中古音在各方言内部发生的简化和变异,同时又受到语言接触中各种因素交叉互竞合力作用,因而造成了综合的音变结果,各处呈现出典型的词汇扩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吴语 从邪澄崇船禅 词汇扩散
原文传递
汉语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和中古韵书异读的来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2-404,510,共14页
前中古期,汉语经历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上古歌鱼侯幽部受规则作用,经分化、合并,变入中古歌麻模鱼虞侯豪肴尤幽韵,在韵书中表现为异读。这批异读或者来自上古同部异音,或者来自上古同部同音。前一类异读需区分主体层、超前层、滞后层,... 前中古期,汉语经历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上古歌鱼侯幽部受规则作用,经分化、合并,变入中古歌麻模鱼虞侯豪肴尤幽韵,在韵书中表现为异读。这批异读或者来自上古同部异音,或者来自上古同部同音。前一类异读需区分主体层、超前层、滞后层,后一类鱼部麻三鱼异读反映扩散式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读 元音高化链移 词汇扩散 中古音系
原文传递
汉语首次长元音高化链移和引起的元音音系重组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庸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前中古期,汉语通语语音史上曾发生首次长元音链式音移,引起一系列的音系重组,在元音音系中表现为上古歌鱼侯幽部的分化、合并以及中古歌麻模鱼虞侯豪肴尤幽韵的形成。这一事件中,高化规则对长化规则在作用时间上完全涵合。鱼部短元音长... 前中古期,汉语通语语音史上曾发生首次长元音链式音移,引起一系列的音系重组,在元音音系中表现为上古歌鱼侯幽部的分化、合并以及中古歌麻模鱼虞侯豪肴尤幽韵的形成。这一事件中,高化规则对长化规则在作用时间上完全涵合。鱼部短元音长化完成后,高化规则受到新规则的干扰,导致高化链移的渐趋末势和麻三韵的合流。高化过程中有词汇扩散现象。r介音促成了麻二韵的合流和肴韵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变 元音 高化链移 音系重组 词汇扩散 中古音系
下载PDF
从方言比较再探粤语浊上字演化的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镇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2-438,共7页
本文通过方言的比较,对客语、粤语和江西东部赣语中浊上字分成两种声调现象的形成过程,重新以一个崭新模式进行解释。与五华客语比较,梅县客语、广东粤语和江西东部赣语方言浊上字的发音,不能简单说是浊上字清化后官话词汇渗透的结果。... 本文通过方言的比较,对客语、粤语和江西东部赣语中浊上字分成两种声调现象的形成过程,重新以一个崭新模式进行解释。与五华客语比较,梅县客语、广东粤语和江西东部赣语方言浊上字的发音,不能简单说是浊上字清化后官话词汇渗透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这些方言目前的面貌,是由两次互相独立的浊音清化过程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客语 浊上字 语音 方言 声调
原文传递
进行中的方言语法变异实证研究——以广州话短暂体的变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单韵鸣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4,共9页
方言语法的变异研究是语言变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广州话短暂体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话的短暂体"V+下"式要比"VV"式常用得多。"VV"式在语言竞争中虽仍处于... 方言语法的变异研究是语言变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广州话短暂体的变异。结果显示广州话的短暂体"V+下"式要比"VV"式常用得多。"VV"式在语言竞争中虽仍处于劣势,但一直坚持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向广州话渗透。如今它的使用在某些动词上已有所突破,有些单音节动词用于"VV"式比用于"V+下"式要多;有些低调值的动词可以绕过语音屈折的路径,直接在不变调的"VV"式中出现。"VV"式在广州话中的持续渗透是方言语法向共同语靠拢的一个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方言 短暂体 变异 语言渗透 词汇扩散
下载PDF
语言演变--基于形态句法扩散的实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洪明 温宝莹 郭嘉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14,180,共15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形态句法扩散假说。该假说和词汇扩散假说有所不同。词汇扩散假说认为虽然语音演变是突然的,但是这种变化在词汇中的传播是渐进的、逐词进行的。而形态句法扩散假说认为,特定类型的语音演变并不是通过词汇传播的...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形态句法扩散假说。该假说和词汇扩散假说有所不同。词汇扩散假说认为虽然语音演变是突然的,但是这种变化在词汇中的传播是渐进的、逐词进行的。而形态句法扩散假说认为,特定类型的语音演变并不是通过词汇传播的,而是在形态句法结构的内部进行的。语音的演变并不是在各种结构中同时传播,而是在同一音系环境下逐渐从一个结构传播到另一个结构。本文考察了吴语区中的崇明、莘庄和南汇方言中的连读变调情况,以上海话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演变 形态句法扩散 词汇扩散 连读变调 吴方言
原文传递
陕北晋语假开三精组和以母字的读音
8
作者 李建校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1,共4页
陕北晋语假开三精组和以母今韵母不同。从主元音的音值看,精组字以中高元音[eεI i]为主,以母字以低元音[A aα]为主。结合地域分布来看,陕北东部临黄河西岸的方言点以低元音[aαA]为主;中部(无定河、延河中游)的方言点以半低、半高和... 陕北晋语假开三精组和以母今韵母不同。从主元音的音值看,精组字以中高元音[eεI i]为主,以母字以低元音[A aα]为主。结合地域分布来看,陕北东部临黄河西岸的方言点以低元音[aαA]为主;中部(无定河、延河中游)的方言点以半低、半高和高元音[eεI i]为主。本文认为,当语音以"词汇扩散"的方式演变时,既会造成语音演变在不同方言的不平衡,也会造成在同一方言不同音类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晋语 精组 以母 词汇扩散
原文传递
桂林话新老派之间的语音差异在词汇中的扩散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2期42-47,共6页
借鉴王士元先生的词汇扩散理论,比较桂林话新老派语音差异在词汇中的扩散表现,从而对语音演变的动态进行描述,反映当代桂林话语音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推广普通话以及语言规划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桂林话 语音变异 词汇扩散
下载PDF
粤东闽语鼻化韵的扩散现象
10
作者 徐馥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讨粤东闽语这一语音现象,对"扩散"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闽语 鼻化韵 词汇扩散 发音机制
下载PDF
绵阳安州话“儿尾”和“儿化”词缀的声学分析
11
作者 张哲璇 吴君如 《中国语音学报》 2022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绵阳安州话中“儿”词缀可以表现为独立成音节的卷舌“儿尾”,也可以表现为前一音节的卷舌“儿化”,两者可能反映了儿缀合音构词演变的先后两个不同阶段。本研究通过语言游戏实验进行诱导,采集了68名安州话发音人对34个带儿缀的安州话... 绵阳安州话中“儿”词缀可以表现为独立成音节的卷舌“儿尾”,也可以表现为前一音节的卷舌“儿化”,两者可能反映了儿缀合音构词演变的先后两个不同阶段。本研究通过语言游戏实验进行诱导,采集了68名安州话发音人对34个带儿缀的安州话词汇的自发发音,研究了安州话儿尾和儿化的音系表征、词汇变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一、二共振峰(F1、F2)声学元音图比较了两者的声学特征,并讨论了其与开口度及发音前后的关系。研究发现,绵阳安州话中“儿”词缀的儿尾和儿化形式在音系表征上分别处于儿缀合音构词演变的“儿”独立音节阶段和合音长度正常的特殊合音单音节阶段。两者作为词汇变体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词汇扩散模式。两者声学表征的主要区别在于F1最高点(开口度最低点)附近,此处儿尾的共振峰轨迹有较为一致的减速段,而儿化的共振峰轨迹的速度则相对较为均匀。但是,从安州话儿尾和儿化的共振峰轨迹看,两者在动作的轨迹方向以及轨迹中旋转的次数上都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变异,我们据此对于儿缀的语音演变机制做了相应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尾 儿化 合音 声学元音图 词汇扩散
原文传递
关于重建语言连续性的思考读--《汉语语音发展史: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12
作者 赵彤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张光宇教授的新著《汉语语音发展史: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将文献材料与方言材料都纳人比较,尝试建立汉语语音发展的连续性,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汉语史著作。本文认同张著所倡导的追求语言连续性的精神,但是强调应... 张光宇教授的新著《汉语语音发展史: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将文献材料与方言材料都纳人比较,尝试建立汉语语音发展的连续性,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汉语史著作。本文认同张著所倡导的追求语言连续性的精神,但是强调应该认清比较法的局限,进一步深入挖掘文献的价值,注意语言演变的不同方式,谨慎对待不规则音变,并结合卷舌音的演变、皆来韵齐齿呼的演变、广州话的师思韵和全浊上声的演变等问题阐述了以上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比较法 词汇扩散 叠置式音变 变异
原文传递
淳安威坪等吴徽语的长元音及其形成
13
作者 郑伟 《语言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398-414,462-463,共19页
文章从讨论淳安威坪徽语的长元音及其古音来源入手,指出徽语(及部分浙南吴语)各方言的长元音可分作两类,一类是韵腹长化增生后滑音,即由早期的单元音韵母[i,u,y,ɔ]等经过韵腹长化后增生了后滑音[ə,■],形成[i:■,u:ə,ɔ:■](或直接写作[i... 文章从讨论淳安威坪徽语的长元音及其古音来源入手,指出徽语(及部分浙南吴语)各方言的长元音可分作两类,一类是韵腹长化增生后滑音,即由早期的单元音韵母[i,u,y,ɔ]等经过韵腹长化后增生了后滑音[ə,■],形成[i:■,u:ə,ɔ:■](或直接写作[i■,uə,ɔ■])等韵母;另一类是介音长化后占位做韵腹,即由早期的后响复韵母[ie,ye,uə]经过介音长化,形成[i:e,y:e,u:ə]等韵母。长元音韵母在元音长化过程几乎都会体现出"变异"特征,即元音长化词汇为基本单位,比如来自早期[i]韵的部分字读[i:ə],部分字读[ie]或仍读单韵母[i]。正由于吴徽语长元音韵母的形成呈现出阶段性和变异性,所以它是一种晚起的语音现象,和中古以前的汉语或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没有直接的历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坪徽语 南部吴语 长元音 词汇扩散 语音变异
原文传递
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
14
作者 黄瑞玲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1期95-112,共18页
本文对潮汕闽语中古去声字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已有研究成果剖析浊去字中的语音层次。结合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Fielde1883;William 1883;Lim1886)中的去声字读音来看,潮汕闽语浊去归上现象既与词汇扩散有关,也是文白层... 本文对潮汕闽语中古去声字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已有研究成果剖析浊去字中的语音层次。结合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Fielde1883;William 1883;Lim1886)中的去声字读音来看,潮汕闽语浊去归上现象既与词汇扩散有关,也是文白层次对立的结果。词汇扩散仅在浊去字的文读层中有所体现且至迟于十九世纪发生了中断,目前浊去字中的阳去阳上两读现象,主要揭示的是文白层次之间的对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闽语 浊去归上 词汇扩散 文白层次
下载PDF
语言层次中的演变与竞争
15
作者 陈龙 李蒙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语音的不规则现象是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描写和解释这些例外的事实,是了解语言历史、归纳语言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在苗语川黔滇次方言木格倒话中~①,数词"十",有多种语音近似的音节形式,但是在构成数词时,语用分布呈现互... 语音的不规则现象是观察语言演变的重要窗口,描写和解释这些例外的事实,是了解语言历史、归纳语言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在苗语川黔滇次方言木格倒话中~①,数词"十",有多种语音近似的音节形式,但是在构成数词时,语用分布呈现互补,并在口语中出现竞争事实。用其主要历史语言学方法,结合研究语言学的其他合理方法,从语言内部观察这种互补与竞争的语言事实,例证语言中某些语言事实扩散的渐变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竞争 词汇扩散 分化与合并
下载PDF
纳西语与鼻音相关的语音演变
16
作者 李子鹤 潘晶晶 戴虎腾 《语言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254-270,340,共18页
文章考察纳西语方言中与鼻音相关的音变。鼻冠塞音、塞擦音存在于原始纳西语时期,后来在部分方言中鼻冠音逐渐丢失变为同部位浊塞音、塞擦音,玛丽玛萨方言又出现了后起的音变,使鼻冠塞音变为同部位鼻音,与鼻冠音变为塞音的变化相互竞争... 文章考察纳西语方言中与鼻音相关的音变。鼻冠塞音、塞擦音存在于原始纳西语时期,后来在部分方言中鼻冠音逐渐丢失变为同部位浊塞音、塞擦音,玛丽玛萨方言又出现了后起的音变,使鼻冠塞音变为同部位鼻音,与鼻冠音变为塞音的变化相互竞争。两项音变都是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鼻化韵母与非鼻化韵母的对立无法追溯到原始纳西语时期,但原始纳西语应该存在语音层面的鼻化韵母,鼻化韵母出现的原因是'鼻喉亲缘性'规律。永宁、玛丽玛萨等方言鼻化韵母与非鼻化韵母的对立,是晚期语音、词汇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语 鼻冠音 鼻化韵母 鼻喉亲缘性 词汇扩散
原文传递
词汇扩散理论视野下的黎语音变
17
作者 王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黎语方言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发生的音变现象,主要有声母裂化、顺向扩散、增音演化、省音演化等,这四种词汇扩散模式构成了黎语语音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力。黎语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自然演变又存在接触演变。影响音变的因素主要有以海南闽语为... 黎语方言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发生的音变现象,主要有声母裂化、顺向扩散、增音演化、省音演化等,这四种词汇扩散模式构成了黎语语音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力。黎语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自然演变又存在接触演变。影响音变的因素主要有以海南闽语为代表的周边语言的音系格局以及黎语使用者的年龄、生活经历和文化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语 词汇扩散 音韵 演变
下载PDF
香港地区粤语“文白异读”现象的社会调查
18
作者 卞可薇 蔺荪 《中国语言战略》 2024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本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调查和变项规则分析等方法,考察了香港地区粤语中的文白异读情况,描述了粤语的文白异读的音韵学特征,分析了在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等变量影响下,不同言语社团在文白异读方面呈现的变异规律。研究发现香港地区粤语... 本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调查和变项规则分析等方法,考察了香港地区粤语中的文白异读情况,描述了粤语的文白异读的音韵学特征,分析了在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等变量影响下,不同言语社团在文白异读方面呈现的变异规律。研究发现香港地区粤语的白话音在文白异读中更常用,表明了白话音取代文读音的趋势,词汇扩散理论更适合解释香港地区粤语中文白异读语音动态变化过程。本文结合当前香港地区粤语的文白异读现实状况,为未来文白异读字词的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从俗从理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粤语 文白异读 社会方言学 词汇扩散理论 语言变异
下载PDF
从词汇扩散理论的角度看合肥方言“头”的两种读音
19
作者 陈浩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通过王士元先生的词汇扩散理论对合肥方言中"头"的两种读音以及这两种读音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并得出在合肥方言中,"头"的读音是由[d_u0]向[th_u5]突变的,但是这种改变具体到词汇层面表现为渐变性。
关键词 词汇扩散理论 合肥方言 “头”字读音
下载PDF
使用蚁群仿生算法的元音演化模拟
20
作者 焦磊 《语言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223-239,339,共18页
音变的路向问题一直是语言演化研究的焦点之一。传统研究主要着重对世界语言中曾经发生的音变进行描述和解释,而对音变的内在机制则解释不足。本研究使用一种全局启发式算法模型——蚁群模型(ACO)对元音链移音变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模拟,... 音变的路向问题一直是语言演化研究的焦点之一。传统研究主要着重对世界语言中曾经发生的音变进行描述和解释,而对音变的内在机制则解释不足。本研究使用一种全局启发式算法模型——蚁群模型(ACO)对元音链移音变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元音音变的扩散路向与蚁群寻路的原理具有强相似性:元音音变在社群中所有语言使用者的互相影响和参与下共同完成,并受到社群内部选择的影响。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蚁群模型生成的元音演化路径与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各类元音演化路径可以相吻合。因此,蚁群模型可以作为研究语音演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音演化 蚁群模型 词汇扩散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