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花生混作体系中不同施氮水平对花生铁营养及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房增国 左元梅 +1 位作者 李隆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玉米—花生混作可明显改善花生铁营养。与单作相比,混作花生新叶叶绿素SPAD值明显提高,新叶活性铁浓度提高12.4%~27.1%,同时花生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显著增加。在本试验种植密度下,施氮水平和种植方...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玉米—花生混作可明显改善花生铁营养。与单作相比,混作花生新叶叶绿素SPAD值明显提高,新叶活性铁浓度提高12.4%~27.1%,同时花生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显著增加。在本试验种植密度下,施氮水平和种植方式对单株花生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施氮对玉米根际土壤活性铁浓度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花生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受施氮水平影响较大。说明石灰性土壤上玉米—花生混作对花生铁营养改善及提高花生的固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施氮水平对花生铁营养影响不大,但随施氮量增加对花生共生固氮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混作 氮水平 铁营养 固氮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 被引量:23
2
作者 施建党 王自立 马小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27例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15例,4个椎体7例,5个及以上椎体5例。病变单纯累及胸椎者5例,单纯累及腰椎者7例,累及...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27例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15例,4个椎体7例,5个及以上椎体5例。病变单纯累及胸椎者5例,单纯累及腰椎者7例,累及胸腰椎者11例,累及腰骶椎者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11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8例。后凸Cobb角26°~43°,平均35°±7°。术前均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并肌注链霉素(S)四联药物方案(HRES)抗结核治疗3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1例。术后继续HRES抗结核治疗3个月,然后口服HRE三联药物方案抗结核治疗9个月。采用吴启秋骨结核治愈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50~30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600~1400ml,平均1000ml。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12°~20°,平均15°±5°。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18个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于术后8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多椎体脊柱结核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加强脊柱稳定,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治愈率,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多椎体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和开放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2
3
作者 丁茹虎 刘波 +3 位作者 张波 王永庆 肖斌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52-5459,共8页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和恢复快等显著优点。目的:评价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40例患者分别采用即时三维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20例)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20例)术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融合时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融合后引流量、治疗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治疗后伤口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均获得平均7.7个月随访,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总的住院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缩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明显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后路椎间融合组比较,内固定后3d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腰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腿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治疗后引流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导航 微创 椎间融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腰椎疾患疗效评分 单节段 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建华 刘鹏 李起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分段开槽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分段开槽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或者后凸Cobb角,同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9 ̄24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2.2%,其中优9例,占42.9%;良7例,占33.3%;中3例,占14.3%;差2例,占9.5%。术后即刻融合节段HAB、HPB及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9个月HAB、HPB及Cobb角与术后即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分段开槽减压融合术能够兼顾减压及稳定性重建,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前路减压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沈晓震 陈有芬 郑艳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多节...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多节段 脊柱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Nodul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ybeans(Glycine max L.) in Response to Phosphorus Supply in Solution Culture 被引量:5
6
作者 MIAO Shu-Jie QIAO Yun-Fa +1 位作者 HAN Xiao-Zeng M. 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6-43,共8页
Phosphorus (P) is necessary for growth and nitrogen fixation, and thus its deficiency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legume production in most agricultural soils. The effect of phosphorus supply on nodule development and ... Phosphorus (P) is necessary for growth and nitrogen fixation, and thus its deficiency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legume production in most agricultural soils. The effect of phosphorus supply on nodule development and its role in soybeans (Glycine max L.) was studied in a nutrient solution. Pla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and grown for 35 days in a glasshouse at a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of 25℃and 15℃, respectively. Although increasing P supply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 and N in the shoots and roots, the external P suppl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 concentration in the nodules, and the N fixed per unit nodule biomas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 supply. The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hoot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P content (r = 0.92**). At an inoculation level of 102 cells mL-1, the P supply did not affect the number of nodules; however, at inoculation levels of 103.5 and 105 cells mL-1, increasing P supply increased both the number and size of nodules. Irrespective of the inoculation level, increasing P supply increased the nodule biomass relative to the biomass of the host pl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 deficiency specifically inhibited the nodule development and thereby the total N2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culation level nitrogen fixation NODULATION PHOSPHORUS SOYBEANS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世民 马明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兆杰 李星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5-2011-06,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和钛网植入、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的26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5-2011-06,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和钛网植入、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的26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部分患者术后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信号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实现骨性融合,无内植物的松动和移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为(12.82±2.13)分改善至随访时平均为(16.10±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4.3%,其中优12例,占46.5%;良9例,占34.6%;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融合节段的Cobb角由术前8.42°±1.6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6.1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病例无死亡、感染、脑脊液漏、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减压充分又能较好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三节段 前路减压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自动化场景对管制员眼动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思远 胡荣锦 王艳军 《人类工效学》 2020年第2期12-18,共7页
目的为了确保航空安全,研究不同自动化水平下的管制员信息获取行为,确定不同自动化水平下管制员眼动行为差异。方法根据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历史和趋势,将自动化水平分为三个级别(无自动化、低自动化、高自动化),模拟不同级别的自动化... 目的为了确保航空安全,研究不同自动化水平下的管制员信息获取行为,确定不同自动化水平下管制员眼动行为差异。方法根据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历史和趋势,将自动化水平分为三个级别(无自动化、低自动化、高自动化),模拟不同级别的自动化场景设置了多组实验,采集了管制学员的眼动行为数据,研究了不同场景下管制员眼动行为的差异。结果对比无、低度自动化场景,高自动化场景下管制员拥有较短的注视持续时间、较少的注视点个数、较低的注视熵和较慢的平均眼跳速度,但是具有较高的条件熵和较长的眼跳持续时间;注视熵和条件熵呈现负相关关系。结论在不同自动化水平下,管制员视觉搜索模式有所不同,在高度自动化系统下,管制员视觉搜索行为更无规律,需要注意管制员视觉搜索行为上的变化给航空安全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信息工程 交通行为 空中交通管制员 自动化等级 眼动行为 注视持续时间 注视点个数 注视熵 条件熵 眼跳持续时间 平均眼跳速度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管道对接水平固定组合焊接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兵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30,共3页
对1Cr18Ni9Ti不锈钢焊接性进行了分析。针对管道焊接的特点,制定了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填充、盖面的组合焊接工艺并应用于压力管道焊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1Cr18Ni9Ti不锈钢 钨极氩弧焊 焊条电弧焊 水平固定 组合焊接
下载PDF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圣飞 王永祥 +1 位作者 陶玉平 冯新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单间隙、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A组行椎板切除、... 目的对比观察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单间隙、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A组行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B组行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应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观察腰腿痛复发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90.57%,B组优良率为6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为84.91%,B组优良率为50.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行椎板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腰腿痛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舒振 徐振华 张树威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3期264-267,F0003,共5页
目的 分析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 -2017年2月多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128例,依据美国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8例,B级35例,C级37例,D级24例,E级14例,其中48例行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A组),42例行... 目的 分析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 -2017年2月多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128例,依据美国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8例,B级35例,C级37例,D级24例,E级14例,其中48例行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A组),42例行后路椎板切除术(B组),38例行前后联合手术(C组).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A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椎体间滑移距离、cobb角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C组改善程度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手术入路均能有效治疗多节段下颈椎损伤,单纯前路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更好地重建及维持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前后方压迫,更有利于脊髓功能修复,但同时伴随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损伤 多节段 手术径路 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同侧股骨多平面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勇 王宏东 高秋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8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8例均为2个或2个以上平面的股骨骨折并行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后经7个月~5年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8例均为2个或2个以上平面的股骨骨折并行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后经7个月~5年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4.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同侧股骨多平面骨折多系高能量暴力所致,受伤机制复杂。内固定方法首先选择各自骨折处的最佳固定方法,再进行全股骨多处骨折的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多平面 内固定
下载PDF
运动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对负性词注意偏向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平捷 金亚虹 +3 位作者 金鑫虹 常淑芝 李晖 戴群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6-81,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运动水平、特质焦虑水平对个体负性词注意偏向的影响。依据特质焦虑和运动水平,将受试者分为4组,每组10人,运用2 (运动水平)×2 (特质焦虑水平)的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运动水平、特质焦虑水平对个体负性词注意偏向的影响。依据特质焦虑和运动水平,将受试者分为4组,每组10人,运用2 (运动水平)×2 (特质焦虑水平)的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高特质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词的注意偏向,且低运动水平的个体表现更明显;(2)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词存在注意定向偏向和注意固着。以为运动员赛前注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水平 焦虑水平 注意偏向 注意固着 负性词
下载PDF
钛网置入位置对三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后效果的影像学研究
14
作者 闫廷飞 李岩 +5 位作者 巫贤勇 陈森林 金韦明 宋旆文 申才良 董福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8-425,共8页
目的:探讨三节段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放置位置对术后钛网沉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58例,根据钛网与椎间融合器的相对位置分为A组(钛... 目的:探讨三节段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放置位置对术后钛网沉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58例,根据钛网与椎间融合器的相对位置分为A组(钛网置入近端节段,32例)和B组(钛网置入远端节段,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时间),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置入节段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 Cobb角等影像学数据进行测量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置入钛网的椎间高度无统计学差异(27.75±2.79mm vs 28.46±2.11mm,P>0.05);A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25.66±2.80mm和24.47±2.50mm,B组为26.76±2.13mm和25.73±2.57mm,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钛网沉降分别为3.61±1.25mm和1.09±0.67mm,显著性大于A组的2.33±0.61mm和1.00±0.53mm(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C2-7 Cobb角均得到纠正,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7 Cobb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均有显著性丢失(P<0.05),两组患者同时间点C2-7 Cobb角下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4例患者术后2个月即观察到内固定松动及移位,B组患者术后随访时未观察到明显钢板或螺钉松动及移位.结论:三节段颈椎病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钛网置入远端节段时发生钛网沉降的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三节段 混合减压融合术 内固定 钛网沉降
下载PDF
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超 吴大江 +6 位作者 谢杨 王传锋 陈自强 李志琨 范建平 陈超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 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 (79%~93%) 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融合 伤椎置钉
下载PDF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党洪胜 赵猛 +4 位作者 严永祥 刘家国 张劲松 徐圣康 罗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 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17例MSF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4岁。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h~12d。骨折椎体:T2、T3、T10各1个,T114个,T126个,L15个,L23个,L37个,L45个,L52个,共35个节段受累,其中不稳定型骨折26个节段,稳定压缩型骨折9个节段。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B级各1例,C级2例,D级5例,E级8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8±3.8)mm,后凸角为(16.2±3.4)°。所有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8个),长节段固定(16个)及前路固定(2个);稳定压缩型骨折未处理(5个)或进行植钉固定(4个)。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8~4.2h,术中失血量300~90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螺钉松动或断钉等。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恢复至D级及E级各1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8例术后无变化。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31.9±3.2)mm,后凸角为(6.8±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F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彻底减压和稳定固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 多节段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媺 白鹏程 王根林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MSF患者在伤后2~11 d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MSF患者在伤后2~11 d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25±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为30%~70%(48.3±7.8)%,末次随访时为80%~100%(9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角术前为20~35(28.3±5.8),°末次随访时为5~15(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无松动、断裂。Frankel分级:A级3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C级4例均恢复至D级;D级9例5例恢复至E级,4例无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SF能有效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多节段胸腰椎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及短节段跨伤椎固定对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伟 曹爽 +2 位作者 倪志豪 单涛 刘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40-244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长节段固定、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和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并诊断为A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3例,治疗方式为长节段固定(A组,n=28),短节段... 目的本研究比较长节段固定、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和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并诊断为A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3例,治疗方式为长节段固定(A组,n=28),短节段经伤椎固定(B组,n=24)和短节段跨伤椎固定(C组,n=21)。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Pearce分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9个月。三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功能表现(ODI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之间的VAS评分、ODI评分和Pearc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尽管骨折椎体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年得到了显著校正,但C组的校正损失明显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长节段固定相比,短节段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点。此外,短节段经伤椎固定也能带来与长节段固定一样好的长期畸形校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 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经伤椎固定 短节段跨伤椎固定
下载PDF
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文军 朱永顺 +2 位作者 王麓山 姚女兆 刘利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的1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 目的:评价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的1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3~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7个月,平均4.5个月。置换间隙术前平均活动度为12.8°±5.7°,术后1年时为11.2°±5.4°,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0.3分,术后3个月时为13.8分,平均改善率为52.5%,其中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彻底减压同时减少固定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前路减压 非融合固定 人工椎间盘
下载PDF
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的分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宏其 付美奇 +5 位作者 陈小明 陈静 郭超峰 刘少华 陈陵强 王永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评价颈椎前路分段减压、保留中部椎体、钛网植骨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长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1例,分段减压治疗32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植骨融合率、... 目的通过比较,评价颈椎前路分段减压、保留中部椎体、钛网植骨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长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1例,分段减压治疗32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和重建,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出现内固定并发症,主要为钛网和螺钉的松动脱落;分段减压组未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钛网植骨未达到骨性融合,分段减压组均达到融合。术前与术后比较Cobb角的改善,分段减压组明显优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分段减压、钛网植骨长钛板固定、术后外固定保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地进行颈前路融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分段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