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胆苦苷等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馨慧 罗明志 +1 位作者 齐浩 王喆之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 研究龙胆苦苷等 6种中药有效成分对 SMMC- 772 1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 SMMC- 772 1人肝癌细胞活力 ,观察药物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10 2 ,10 4和 10 6nmol.L-1的土贝母皂苷、10 4nmol.L-1和 10... 目的 研究龙胆苦苷等 6种中药有效成分对 SMMC- 772 1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 SMMC- 772 1人肝癌细胞活力 ,观察药物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10 2 ,10 4和 10 6nmol.L-1的土贝母皂苷、10 4nmol.L-1和 10 2 nmol.L-1的龙胆苦苷、10 2 nmol.L-1的白屈菜红碱、 3个不同浓度的血根碱及 1g.L-1的败酱草提取物作用于细胞 4 8h后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 ;10 mg.L-1的败酱草提取物和 1g.L-1和 10 mg.L-1的威灵仙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结论 龙胆苦苷、土贝母皂苷、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能抑制 SMMC- 772 1人肝癌细胞增殖 ;败酱草提取物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低浓度威灵仙提取物抑制、高浓度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土贝母皂苷 白屈莱红碱 血根碱 败酱草 威灵仙 SMMC-772人肝癌细胞 杀伤效应
下载PDF
板蓝根对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宸豪 高梅 +3 位作者 马爱新 李民飞 许国战 王典瑞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86813X)》 2003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板蓝根对柯萨奇B4病毒(CB4V)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细胞)病变效应及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指数反应抗病毒的效果。结果 板蓝根具有抑制HeLa细胞病变的作用;抑制CB4V复制指数为2.75。结论... 目的 探讨板蓝根对柯萨奇B4病毒(CB4V)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细胞)病变效应及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指数反应抗病毒的效果。结果 板蓝根具有抑制HeLa细胞病变的作用;抑制CB4V复制指数为2.75。结论 板蓝根在细胞水平具有明显的抗CB4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柯萨奇病毒 抑制作用 组织细胞培养法 人宫颈癌传代细胞
下载PDF
红芪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宸豪 高俊涛 +2 位作者 方芳 李岩 马爱新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红芪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CB4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及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指数测定反应抗病毒效果。结果红芪提取物具有抑制HeLa细胞病变的作用;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2... 目的探讨红芪提取物对柯萨奇病毒(CB4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及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指数测定反应抗病毒效果。结果红芪提取物具有抑制HeLa细胞病变的作用;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2.06。结论红芪提取物在细胞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CB4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提取物 柯萨奇病毒 细胞损害作用
下载PDF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严洁 常小荣 +3 位作者 邓元江 易受乡 林亚平 周国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阳明经穴 胃粘膜损伤 细胞保护
下载PDF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黄玲 谢文芳 赵玉杭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福州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福州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观察组第2、5、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2、6个月,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应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增强病灶吸收率,提高痰菌阴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 病灶吸收效果 痰菌阴转率 不良反应 病灶缩小
下载PDF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雅 焦志宏 +3 位作者 邱红雨 张令 宋慧泽 陈秋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食管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MR),研究组予以ESD,术后均持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病灶...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食管癌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MR),研究组予以ESD,术后均持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病灶切除效果、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病灶整块切除率(94.59%)、病灶完全切除率(89.19%)均高于对照组(72.97%、64.86%);手术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6.48±6.72)min、(6.97±1.83)d,短于对照组的(79.35±7.01)min、(8.96±2.04)d;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分别为(86.32±11.46)ml、0.00%,低于对照组的(145.17±18.59)ml、16.22%,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相当(8.11%VS 13.5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彻底剥离病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 病灶切除效果
下载PDF
梅花鹿免疫细胞活性因子对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模型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姝 常雅萍 于永利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梅花鹿免疫细胞活性因子 (SIAF)对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模型 ,测定溃疡指数 ,观察胃的出血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粘膜EGFR的表达 ,用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SIAF组的... 目的 观察梅花鹿免疫细胞活性因子 (SIAF)对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模型 ,测定溃疡指数 ,观察胃的出血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粘膜EGFR的表达 ,用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SIAF组的溃疡指数、胃出血情况与模型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SIAF组小鼠损伤周围胃粘膜EGFR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强。该组小鼠血清NO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也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免疫细胞活性因子 乙醇型胃粘膜损伤 模型鼠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配合揿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分析
8
作者 詹云 单鸣 +1 位作者 袁艺 杨斯皓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B08期362-362,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电神经刺激与撇针联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3.01-2014.05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与研究组(经皮电神经刺激与...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电神经刺激与撇针联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3.01-2014.05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与研究组(经皮电神经刺激与揿针联合治疗),每组各有30例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SCV、MCV均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差异P〈O.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27/30)远远大于对照组的56.67%(17/3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电神经刺激与擞针联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更理想的效果,有效改善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神经刺激 撒针 痛性糖尿病周围是横径病变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