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6
1
作者 樊宁 王宁利 刘旭阳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8,共5页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外伤性悬韧带损伤、悬韧带发育异常(如马凡综合征等)以及累及周边的视网膜变性等退行性病变。这些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部分离断可导致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以及隐匿性晶...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外伤性悬韧带损伤、悬韧带发育异常(如马凡综合征等)以及累及周边的视网膜变性等退行性病变。这些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部分离断可导致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以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眼压可呈急性或慢性升高,临床表现类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对于此类患者给予缩瞳、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或者小梁切除手术,由于没有根本解决晶状体位置异常这个主要致病因素,有时不仅不能降低眼压,反而加重前房变浅、诱发房水迷流或恶性青光眼。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的此类青光眼并非典型的闭角型青光眼,二者在发病年龄、眼别、屈光状态、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对散瞳剂与缩曈剂的反应、UBM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且前者常伴有眼部其他合并症。两者的治疗也有原则性的区别,比如是缩瞳还是散瞳,是否行激光虹膜周切,选择青光眼手术还是晶状体手术等。因此临床上需仔细鉴别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的此类青光眼与PACG,并根据发病机制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 闭角型青光眼 继发性
原文传递
UBM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冬梅 吴小宏 贺严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术前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且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情况不明的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50...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术前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且晶状体悬韧带及术后房角形态情况不明的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50例(50眼)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行UBM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情况及术后房角形态,评估UBM检查的准确性。结果:UBM检查显示,50例白内障联合PAGG患者中,悬韧带异常者为29眼(58%),其中悬韧带异常者中,离断者9眼(18%),松弛20眼(40%)。手术结果显示,50例白内障联合PAGG患者中,悬韧带异常者为27眼(54%),其中悬韧带异常者中,离断者8眼(16%),松弛19眼(38%)。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性较高。另UBM对患者房角定量化检测显示,术后患者房角的ACD、AOD500及TCPD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D1的值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M可准确观察和定位晶状体悬韧带的异常情况,且对患者患眼房角形态的观察提供定量化检测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 晶状体悬韧带 房角形态
下载PDF
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晓双 万修华 +1 位作者 张景尚 王进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疗效。方法选取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64眼)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按照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将其分为Ⅰ组16例(1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 目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疗效。方法选取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64眼)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按照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将其分为Ⅰ组16例(1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35例(36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张力环治疗;Ⅲ组9例(11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及用药种类的不同。结果Ⅰ、Ⅱ、Ⅲ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3.24、-2.97,P<0.05),且Ⅰ组术后眼压低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3.32,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05);Ⅰ、Ⅱ、Ⅲ组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3.12、2.89,P<0.05),且Ⅰ组术后BCVA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2.68,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Ⅰ、Ⅱ、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3.24、2.97,P<0.05),且Ⅰ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优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3.77,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Ⅰ、Ⅱ、Ⅲ组术后用药种类少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9、-4.15、-2.58,P<0.05),术后房角关闭范围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3、-4.01、-3.75,P<0.05)。结论 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术后能明显改善眼压与BCVA,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及开放房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ACD和晶状体悬韧带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熊体 刘刚 +1 位作者 王洪亮 赵义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悬韧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10/2022-12我院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悬韧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10/2022-12我院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植入组和未植组,植入组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未植组术中未植入CTR。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ACD和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前后ACD和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变化的差异。结果: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1、3mo ACD均高于术前(均P<0.05)。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1、3mo 3∶00位、6∶00位、9∶00位、12∶00位及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3mo 3∶00位、6∶00位、9∶00位、12∶00位及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与术后1mo比较无差异(均P>0.05)。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前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与眼轴和术前ACD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植入组和未植组术前,术后1、3mo ACD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植入组和未植组术前,术后1mo 6∶00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 6∶00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植入组和未植组术前,术后1、3mo 3∶00位、9∶00位、12∶00位和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加深,晶状体悬韧带缩短;联用CTR会影响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前房深度(ACD) 晶状体悬韧带 囊袋张力环
下载PDF
改良的扁平部玻璃体放液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伴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尹瑞梅 陈琳 王涛 《眼科》 CAS 2023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目的分析改良的扁平部玻璃体放液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伴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持续... 目的分析改良的扁平部玻璃体放液用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伴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持续高眼压状态,术中应用改良扁平部玻璃体放液的青光眼患者18例(18眼)。方法所有患者均施行术中改良的扁平部玻璃体放液、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一期囊袋内植入IOL、宽基底的虹膜周边切除。联合张力环植入者11例,联合小梁切除术5例,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3例。术后平均随访(8.3±3.6)个月。主要指标前房深度、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平均提高(3.7±2.2)行。16/18眼在未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7~21 mmHg,2/18眼在术后6个月时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下眼压正常。术中放液后所有患者眼压下降、前房较穿刺前加深。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扁平部玻璃体放液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伴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外科学 晶状体悬韧带 扁平部玻璃体放液
原文传递
悬韧带松弛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6
作者 王龙龙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期93-95,共3页
晶状体作为眼内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赤道部周围附着悬韧带,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放松共同完成晶状体厚度的调节。晶状体悬韧带的异常可继发多种眼部疾病,其中以继发青光眼居多,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其主要发病机... 晶状体作为眼内屈光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赤道部周围附着悬韧带,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放松共同完成晶状体厚度的调节。晶状体悬韧带的异常可继发多种眼部疾病,其中以继发青光眼居多,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使得晶体位置稳定性降低,通过前倾身躯、低头或处于俯卧状态时等机制使晶状体前移可阻滞瞳孔,由于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继而前房变浅、房角关闭,从而导致急性青光眼的发作。对于此类患者,若给予缩瞳等常规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处理方法,不仅不能起到降低眼压的作用,反而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对于悬韧带松弛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摘除晶状体并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手术治疗。研究表明,对于本病的治疗在手术前以中西结合为宜,术后以中医治疗为主。我科收治一例悬韧带松弛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抗青光眼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青光眼合并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林学俊 朱兴平 何玲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效果。方法 8例(9眼)开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观察疗效,术后1、2、7、14 d,1、2、3月,以后每3月...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效果。方法 8例(9眼)开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观察疗效,术后1、2、7、14 d,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0.98±12.30)mmHg,术后1 d平均眼压(6.08±2.65)mmHg,经3-24月随访平均眼压(14.38±4.24)mmHg。均未出现术后浅前房、炎症、前房积血、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玻璃体脱入前房量增大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晶状体悬韧带断裂
原文传递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分析手术对视力、眼压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术前检查并根... 目的:探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分析手术对视力、眼压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术前检查并根据悬韧带的部位和晶状体脱位范围选择手术方式,分析手术前后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0d患者平均眼压(18.17±1.43mmHg)较手术前(38.77±2.45mmHg)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25眼眼压恢复正常(≤21mmHg);术后10d,34眼眼压恢复正常,其余4眼再次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前视力0.1~<0.2、0.2~<0.5、≥0.5分别为5、17、16眼,术后6mo分别为2、17、19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2.45±0.44mm)较术前(1.23±0.35mm)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878.34±322.12个/mm^2)较术前(1735.32±340.32个/mm^2)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出现角膜水肿8眼,虹膜术后粘连或不同程度的萎缩4眼,前房积血3眼,瞳孔少许渗出2眼。结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临床症状、体征较为复杂,临床上需要与其它类型青光眼进行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不全脱位 继发青光眼 临床特点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许银霞 王胜良 +1 位作者 贾亮 崔馨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依据21例(21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针对性地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或囊... 目的探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依据21例(21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针对性地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或囊袋植入及房角分离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控制理想,随访6个月至半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16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视力保持不变,2只眼视力因并发症轻度下降。结论充分认识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并与其它类型青光眼加以鉴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前段玻璃体切除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晓波 刘玉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49-351,共3页
目的:观察及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使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5眼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时... 目的:观察及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使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5眼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时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处理过程,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总结经验体会。结果:通过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及时、准确处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离断致玻璃体脱出疗效好,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后囊膜破裂 悬韧带离断 玻璃体脱出
下载PDF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孙京晶 荆永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 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