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权的积极确权模式探讨——兼论人格权法与侵权法之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利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76,共14页
如何处理人格权与侵权法之问的关系,是我国民法典制定需要解决的前置性问题。对人格权从消极保护向积极保护、从司法确权向立法确权转变,是当代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格权法与侵权法在民法典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不... 如何处理人格权与侵权法之问的关系,是我国民法典制定需要解决的前置性问题。对人格权从消极保护向积极保护、从司法确权向立法确权转变,是当代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格权法与侵权法在民法典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不会弱化侵权法的功能。如果体系与内容设计得当,人格权法还可与侵权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积极确权 立法确权 民法典 侵权责任法
原文传递
新型人格权的立法确认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卫萍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共5页
2010年,我国《人格权法》的立法工作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在人格权立法中,除了要对传统人格权益进行进一步梳理、架构外,还需要对当代社会不断涌现的一些新型人格权进行法律规制。这对促进人格利益类型化发展、凸显人格权在民事权利体系... 2010年,我国《人格权法》的立法工作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在人格权立法中,除了要对传统人格权益进行进一步梳理、架构外,还需要对当代社会不断涌现的一些新型人格权进行法律规制。这对促进人格利益类型化发展、凸显人格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完善我国人格权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人格权、个人信息权作为现代生活背景下和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下所涌现的新型人格利益,有其特定的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日益引起学界和立法者的关注,符合"人本位"的人格权法理论,应该得到《人格权法》的立法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人格权 环境人格权 个人信息权 立法确认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航征 牛广召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公民环境权理论自产生以来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公民环境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但目前在中国,宪法、环境法、民法等部门法均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不力。在立法中... 公民环境权理论自产生以来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公民环境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但目前在中国,宪法、环境法、民法等部门法均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不力。在立法中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环境权,并在民法中具体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基本内容;修改环境法,完善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和救济途径,从而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 公民环境权 保护现状 立法建议 立法确认
下载PDF
环境人格权的立法确认及其侵权责任承担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卫萍 邱婷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环境人格权作为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权权益,因环境权本身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进行民法立法确认的必要,即宜作为一项新型人格权在《人格权法》中予以规定,明确其权利的具体内容。而环境人格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也对环境人格权侵权... 环境人格权作为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环境权权益,因环境权本身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进行民法立法确认的必要,即宜作为一项新型人格权在《人格权法》中予以规定,明确其权利的具体内容。而环境人格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也对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只有牢固树立环境人格权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权益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人格权 立法确认 侵权责任承担
下载PDF
中国网络信息资源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5
作者 余文莹 汤书昆 《价值工程》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将网络资源纳入我国著作权保护体系意义重大,本文着重阐述网络著作权中的作品认定以及权利确定,论述了网络作品中复制的特殊性,最后笔者针对我国正在建立新的著作权保护体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中国 网络信息资源 版权保护问题 著作权保护
下载PDF
见义勇为损害救济制度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瑞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35-139,共5页
见义勇为者在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的同时,自身受到的损害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救济。要充分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须在认清见义勇为多维属性的基础上,全面完善见义勇为损害赔偿救济机制。应在立法中明确见义勇为行... 见义勇为者在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的同时,自身受到的损害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救济。要充分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须在认清见义勇为多维属性的基础上,全面完善见义勇为损害赔偿救济机制。应在立法中明确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损害救济的程序以及有关救济资金的来源与发放等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见义勇为基金制度与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义勇为 法律属性 法律认定 救济制度
下载PDF
介绍贿赂罪的立法反思及司法认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爱华 邓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40-45,共6页
介绍贿赂罪因其和贿赂犯罪的共犯难以区分,带来定罪上的困惑和处刑上的不协调,因此,学界对介绍贿赂罪是否应该废除以及其和贿赂犯罪的共犯如何区分见仁见智。应保留介绍贿赂罪,体现其独有的立法价值,再把介绍贿赂罪的行为界定为只为行... 介绍贿赂罪因其和贿赂犯罪的共犯难以区分,带来定罪上的困惑和处刑上的不协调,因此,学界对介绍贿赂罪是否应该废除以及其和贿赂犯罪的共犯如何区分见仁见智。应保留介绍贿赂罪,体现其独有的立法价值,再把介绍贿赂罪的行为界定为只为行贿人或受贿人引荐出贿赂的相对方,并安排双方沟通、见面的行为,不包括行贿、受贿的教唆行为和随后对贿赂行为的策划和参与行为。这样能合理地把介绍贿赂罪和贿赂犯罪的共犯区分开来。对于该罪的罪状,不同意把介绍贿赂罪的犯罪主体扩大至单位,把犯罪对象扩大至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单位的观点;关于司法认定,可以增加一款提示性规定:成立本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并对其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绍贿赂罪 贿赂犯罪 共同犯罪 立法完善 司法认定
下载PDF
商标共存制度研究
8
作者 沈加佳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92-95,共4页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商标的使用开始跨地域范围、跨商品类别。相同或近似商标在商品类别上出现重叠,在地域范围上出现重合。一味固守传统的"注册绝对主义"和"近似即侵权"理念并不完全公平,适时适当地突破注册...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商标的使用开始跨地域范围、跨商品类别。相同或近似商标在商品类别上出现重叠,在地域范围上出现重合。一味固守传统的"注册绝对主义"和"近似即侵权"理念并不完全公平,适时适当地突破注册商标绝对权和排他性已为国外立法所践行。国内,在立法层面尚无依据的情况下,法院已经基于公平原则通过判决和司法解释在司法层面上接受了商标共存理念。商标共存制度的确立有其法理依据,也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现实需求,更是对我国商标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司法承认 立法确认 法定共存 约定共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