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所有:数据资源权属的中国方案与制度展开 被引量:63
1
作者 张玉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6,共12页
当下的数据资源的权属争议,主要在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之间展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基于宪法确立的干预经济的职能所形成的"数据资源归国家所有"要求符合客观性和正当性。其展现出更高效的治理优势。这一优势也在合宪性解... 当下的数据资源的权属争议,主要在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之间展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基于宪法确立的干预经济的职能所形成的"数据资源归国家所有"要求符合客观性和正当性。其展现出更高效的治理优势。这一优势也在合宪性解释、权利构造以及"对价-补偿"模式下得到证明。围绕"数据资源归国家所有",我国可以在现行法的基础上做出以下制度完善:引入民事公益诉讼与惩罚性赔偿机制,完善数据资源规制体系;对数据资源市场的经营者设定"一般行政许可",优化数据资源市场主体;对特定规模的市场经营者征收"数字税",并通过公共财政"反哺"社会公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源 国家所有 法教义学 数字税
下载PDF
医患关系严重恶化的症结在哪里 被引量:38
2
作者 邱仁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S期5-7,共3页
论证了医患关系的信托性质,讨论了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批驳了对医患关系恶化原因的错误意见,探讨了解释医患关系恶化的“烂苹果”和“烂筐”理论,认为缓和医患关系必须对将医院医生收入与病人交费挂钩的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并对目前的... 论证了医患关系的信托性质,讨论了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批驳了对医患关系恶化原因的错误意见,探讨了解释医患关系恶化的“烂苹果”和“烂筐”理论,认为缓和医患关系必须对将医院医生收入与病人交费挂钩的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并对目前的律法主义倾向提出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信托关系 律法主义
下载PDF
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8
3
作者 姜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31,共11页
面对道德困境案件的日趋增多,司法之道德话语系统的社会意义得以凸现,法官往往需要将目光往返于法律话语系统与道德话语系统,充分反映民众的共同道德观,并自觉拒斥虚妄的民意诉求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当然,也使难办案件意义上的司法裁判... 面对道德困境案件的日趋增多,司法之道德话语系统的社会意义得以凸现,法官往往需要将目光往返于法律话语系统与道德话语系统,充分反映民众的共同道德观,并自觉拒斥虚妄的民意诉求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当然,也使难办案件意义上的司法裁判被简缩为"冲击—回应"的被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外在压力影响但又需要慎重对待的压力型司法。如果现代司法放弃建立纯而又纯的法条主义之梦,而将道德话语系统融入司法的价值判断,那么压力型司法将在以道德论证弥补法律之确定性的裂缝以及以判决书说理制度增加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之方法选择中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话语系统 压力型司法 法律论证 法条主义 民意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及其缓和——兼对《民法总则》第123条条文的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易继明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1,共9页
《民法总则》第123条通过列举知识产权客体的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概括性定义。该条确立了知识产权类型的"7+N"模式,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这7种权利,再加上... 《民法总则》第123条通过列举知识产权客体的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概括性定义。该条确立了知识产权类型的"7+N"模式,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这7种权利,再加上代表"N"的兜底款项。不过,这一兜底款项采取严格的法定主义,排除了行政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判例创设新的知识产权类型。因此,司法实践中要进行扩张性立法解释,并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权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第123条 知识产权定义 知识产权类型 法定主义 规制缓和
下载PDF
捍卫法条主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国龙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51,共12页
在中国语境中,法条主义俨然是一个充满"贬义"指称的"稻草人"概念,但这一指称概念是由反法条主义在一种"自我想象性"的立场上"型塑"出来的。在西方,人们在对待法条主义的"是"与"... 在中国语境中,法条主义俨然是一个充满"贬义"指称的"稻草人"概念,但这一指称概念是由反法条主义在一种"自我想象性"的立场上"型塑"出来的。在西方,人们在对待法条主义的"是"与"非"问题上从来就没有达成过任何"共识性"的认识。在当下的中国,尽管人们都在极力地批判法条主义,但这种处于"穷途末路"的法条主义却是需要我们予以坚决捍卫的。法条主义所处的"穷途末路"困境恰恰说明了中国法律学研究的贫困,努力推进对中国"法条"的法律学研究是中国法条主义肩负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条主义 司法 法律学
原文传递
存在(理智上可辩护的)法律教义学么?——论法条主义、通说与法学的智识责任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凌皞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45,共20页
法条主义以及法教义学的核心命题包含着以下疑问:通说的存在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解决部门法中的实践问题?教义学的"融贯性—体系性"究竟是怎样的标准?法教义学又如何以这一标准来理解法律实践?更一般地说,以达成通说并致力于... 法条主义以及法教义学的核心命题包含着以下疑问:通说的存在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解决部门法中的实践问题?教义学的"融贯性—体系性"究竟是怎样的标准?法教义学又如何以这一标准来理解法律实践?更一般地说,以达成通说并致力于务实地解决司法实践问题的法教义学是否是法学研究的好典范?对法律解释合理性的深度反思表明,法教义学的两个根本前提之间存在着不可消解的内在矛盾,无法有效辩护自身立场。法教义学家过于单薄地理解了法律实践的意义,因而在根本上误解了自己的主张。理智上可辩护的法学是一种以理论化的方式理解法律实践的学问。法学是法理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条主义 法教义学 合理性 体系性 融贯性 法理
原文传递
检察官的角色——从组织法和诉讼法角度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卫东 陆而启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3,共10页
我国检察官既面临着组织法上的身份定位和办案机制困境,又面临着诉讼法上的角色扮演和职权行使困境。欧陆法系检察官以真实和正义为目标,以合法性和客观性为行事准则,经创造性转化,我国也要求检察组织活动在独立性与一体化之间保持适度... 我国检察官既面临着组织法上的身份定位和办案机制困境,又面临着诉讼法上的角色扮演和职权行使困境。欧陆法系检察官以真实和正义为目标,以合法性和客观性为行事准则,经创造性转化,我国也要求检察组织活动在独立性与一体化之间保持适度平衡,要求检察官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诉讼理念。为遏制检察巨灵,我国检察制度需要从庭前审查程序、不起诉裁量权的监督程序以及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等方面对诉讼监督模式作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官 法定主义 客观主义 独立性 一体化 诉讼监督
下载PDF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一种实用主义诠释——《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评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叶良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33,156-157,共10页
"两高"最新贪贿案件司法解释第13条针对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确立了四条规则,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实践的司法难题。然而,该条解释本身却是一种实用主义立场的结果。考虑到我国法治社会构建的现实状... "两高"最新贪贿案件司法解释第13条针对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确立了四条规则,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实践的司法难题。然而,该条解释本身却是一种实用主义立场的结果。考虑到我国法治社会构建的现实状况,对于刑法解释,应当坚持法条主义、规则主义的严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他人谋取利益 利用职务便利 法条主义 实用主义 法律拟制
下载PDF
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在法治化过程中的定位──兼评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庆寅 柯华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1,共6页
该文分析了法理学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中国法治的现状,在张保生所确定的法律推理在中国法治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当今中国法律推理应该以形式推理为基本推理模式、以实质推理为辅助的观点。
关键词 张保生 《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 法律推理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法治 后现代主义 中国
下载PDF
法家重刑思想的逻辑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3,共9页
法家有其独特的重刑思想的逻辑。以“民性”、“民情”为法家重刑理论的归宿,基于人性发展起“以刑去刑”的理论,着眼于轻罪重刑。法家总是把“富国”放在首要地位,否定了“富民”、“足民”的意义,只是单纯使用重刑。法家讲求“胜民”... 法家有其独特的重刑思想的逻辑。以“民性”、“民情”为法家重刑理论的归宿,基于人性发展起“以刑去刑”的理论,着眼于轻罪重刑。法家总是把“富国”放在首要地位,否定了“富民”、“足民”的意义,只是单纯使用重刑。法家讲求“胜民”、“制民”、“弱民”,高度发达了告奸理论。法家重刑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被说成是善良的,是基于“爱民”、“亲民”而达到“利民”的。法家的重刑思想到秦灭亡前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致使其二世而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重刑思想 逻辑
原文传递
面向立法的法理学:缘起、理论空间和研究问题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叶竹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120,共8页
立法与司法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活动,但又都是有关法律的活动,理应都纳入法理学的研究范围。但实际上,法理学的大量精力投向了司法活动,而忽视了立法。立法已经成为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建构秩序的重要活动,也因此越来越受重视。为此,西方一... 立法与司法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活动,但又都是有关法律的活动,理应都纳入法理学的研究范围。但实际上,法理学的大量精力投向了司法活动,而忽视了立法。立法已经成为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建构秩序的重要活动,也因此越来越受重视。为此,西方一些法学家提倡一种系统的针对立法的法理学,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立法活动,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立法结果。立法法理学的研究不同于政治学意义上针对立法现象进行研究的立法学,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好的立法",以及由这个问题而衍生出来的对于立法者和立法过程的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几乎未受关注。中国正处于"大立法"时代,立法法理学应有助于理解和回答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法理学 立法学 司法中心主义 制定法 守法主义
下载PDF
试论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重跃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80,共8页
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老子否定周代主流历史观中的宗教和道德因素,为历史理性的独立发展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庄子发展了"性情"和"命"的观念,扩大了历史理性的领域,但却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韩非把... 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老子否定周代主流历史观中的宗教和道德因素,为历史理性的独立发展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庄子发展了"性情"和"命"的观念,扩大了历史理性的领域,但却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韩非把人的欲望看作社会的基本内容,在理论上消解了历史的内在矛盾,使纯粹历史理性的历史观得以形成。两家历史观的异同与各自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可以得到道论上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法家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历史理性 道论
下载PDF
法条主义如何穿越错综复杂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海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7,共13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法条主义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误解。学界对它的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通过发掘法条主义之司法定向的重要属性,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审视它,并回应一些常见的批...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法条主义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误解。学界对它的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通过发掘法条主义之司法定向的重要属性,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审视它,并回应一些常见的批评。法条主义尽管有其内在的限度,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法律适用方法,它具有一个弹性的、多元的和动态的内在结构。它不仅能够容许争议,而且容许法官运用实质性的解释和价值判断来澄清争议,从而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裁判纠纷的解决。在维护以依法裁判为取向的形式法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应对日益复杂、疑难的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条主义 疑难案件 依法裁判 司法的复杂性 价值判断
原文传递
我国环境基本国策之检视与展望——基于法定主义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真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79-87,共9页
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经历了"政治和政策范畴"到"宪法和法律范畴"的历史转型,应坚持法定主义,防止和祛除"领导人化"、"泛政策化"、"随意化"、"部门化"等弊端。已经"入法&... 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经历了"政治和政策范畴"到"宪法和法律范畴"的历史转型,应坚持法定主义,防止和祛除"领导人化"、"泛政策化"、"随意化"、"部门化"等弊端。已经"入法"的环境基本国策分别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其中后两者有待整合到前者上来,统称为环境基本国策并加以重新解读。"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化之路已经走向政策终结,应充分发挥其他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规范功能。"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入法"有三大理由和意义,应摒弃传统"方针条款"理论,合理借鉴"制度性保障"和"宪法委托"理论,并将其效力拓展至所有国家公权力,从而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家目标条款",以强化国家环境义务之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环境 基本国策 国家环境义务 法定主义 规范效力
下载PDF
论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信与行 被引量:8
15
作者 傅有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信与行,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犹太教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以做义人为目的,突出了行为和律法的作用,因而被视为“尚行之教”,其救赎之路可以概括为“因行称义”。基督教以耶稣基督的信仰为基石,认为只有依赖“信仰”才能... 信与行,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犹太教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以做义人为目的,突出了行为和律法的作用,因而被视为“尚行之教”,其救赎之路可以概括为“因行称义”。基督教以耶稣基督的信仰为基石,认为只有依赖“信仰”才能得救,其救赎之路被称为“因信称义”。“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表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信与行问题上重心不同,而它们之间更本质的区别是信仰对象和救赎手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教 因行称义 律法主义 基督教 因信称义
下载PDF
法律儒家化未曾发生?——以家庭法制为中心 被引量:6
16
作者 赖骏楠 景风华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7,共16页
中国法律儒家化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过程,该过程在家庭法制变迁中得到集中体现。先秦儒家与法家思想均蕴含父权制因素,但两派所设想的父权制精神和构造迥然有别。儒家偏好世代同居的大型联合家庭,父权在寓“尊尊”于“亲亲”的丧服制中得... 中国法律儒家化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过程,该过程在家庭法制变迁中得到集中体现。先秦儒家与法家思想均蕴含父权制因素,但两派所设想的父权制精神和构造迥然有别。儒家偏好世代同居的大型联合家庭,父权在寓“尊尊”于“亲亲”的丧服制中得以弥散化。作为其他一切秩序的基础,家族具有独立价值并优先于国家权力。法家青睐父权制小家庭,父权从属于协助君主管理家庭成员、培养臣民服从性的国家理性要求,小家庭则便利政府的社会控制和赋役征发。家庭作为一种不承载伦理的管理单位,无法抵御国家权力的侵入。秦法多体现法家色彩。从汉至唐,法律明显经历儒家化改造。这种变化集中发生在与家族伦理相关的制度领域,且该领域的儒家色彩直到清代仍得到深化。受法律儒家化传统叙事重视的官贵法律特权,只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皇权弱势时代得到彰显,在皇权恢复常态的后世则受严格限制。在宋以来的民事法中,父权制大家族法制逐渐向私有产权实践妥协。在重大历史变迁中,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应受到严肃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父权制 法律
原文传递
一种新解读:论法家学说的政治视角与法治视角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洪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81,共15页
法家学说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政治思想体系,法治思想是其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法治分属不同场域,并非以任何一端覆盖另外一端的关系。法治不及以及法治脆弱之处,便是政治活跃的地方;法治主常,政治主变。法家学说明确区分了以&qu... 法家学说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政治思想体系,法治思想是其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法治分属不同场域,并非以任何一端覆盖另外一端的关系。法治不及以及法治脆弱之处,便是政治活跃的地方;法治主常,政治主变。法家学说明确区分了以"君"的"术""势"为核心的政治与以"法"为核心的法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关系。法家并不寻求以法治完全约束君权,但始终强调君权不得干预法治之公正落实。政治之隐蔽与诡诈,同时伴随着法治之公正与光明,构成人类政治的黑白两面,缺一不可。这不是某种伦理立场或道德倾向所能改变的,这是人类政治的宿命。法家企图通过新君主来缔造法治理想国的理论设想,无法实现。他们的悲剧命运带有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政治 法治
原文传递
闹剧背后: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评法批儒”运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炽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3,共6页
对70年代中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人们一般都从政治的角度做出评价。该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一下这场具有闹剧色彩的运动。作者认为,起码要注意这场运动的两个思想史背景:近代以来法家地位的节节上升和“五四”以来强大的反传统主... 对70年代中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人们一般都从政治的角度做出评价。该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一下这场具有闹剧色彩的运动。作者认为,起码要注意这场运动的两个思想史背景:近代以来法家地位的节节上升和“五四”以来强大的反传统主义。作者还认为,该运动中的大量印刷古书,可以看做是对“文革”开始时烧古书的修错。文章最后对法家的现代价值和儒法互补提出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评法批儒”运动 反传统主义 儒法互补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增强 张超逸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4,共6页
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管理的思想与方式深刻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文化有其不可阻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其中的管理思想乃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管理理论越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传统与文化,则管理的意义就越大。中国... 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管理的思想与方式深刻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文化有其不可阻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其中的管理思想乃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管理理论越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传统与文化,则管理的意义就越大。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梳理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管子 秦始皇 儒家 道家 法家 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下载PDF
论先秦法家的价值体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馥洁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1,共7页
法家的政治理论,包括法、术、势三大方面。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作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君、势、法、术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势,指君主的权势、权力;法,指由君主统一公布施行的法律、法令;... 法家的政治理论,包括法、术、势三大方面。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作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君、势、法、术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势,指君主的权势、权力;法,指由君主统一公布施行的法律、法令;术,指君主的统治术。三者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价值,但"皆帝王之具也",都是君主权力的表现,也是维护君主权力的工具。在法家的价值体系中,"君主"是"神圣"的化身,"权势"是"胜众"的资本,"法制"是治世的法宝,"术数"是御臣的工具。君主处于最高的价值层次,居于主体地位,而作为"帝王之具"的势、法、术则属于较低的价值层次。或者说,君主是"目的性"价值,势、法、术是"工具性"价值。法家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为:君←势(权)←法←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法家 价值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