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金钊 《政法论丛》 2008年第4期39-45,共7页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利益衡量 法律推理
下载PDF
以证据为根据还是以事实为根据?——与陈波教授商榷 被引量:21
2
作者 舒国滢 宋旭光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困难性,但一旦放弃"以事实为根据"这种说法,那连带其背后隐含的"追求客观真相"的价值意涵也可能被一并抛弃了,而且法律与事实作为大小前提的法律推理模式也无法得到体现。似乎更为妥当的说法应当是"司法裁判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认定以证据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实为根据 以证据为根据 事实认定 司法证明 法律论证
下载PDF
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邱昭继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7,共9页
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是法律方法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可辩驳推理作为一种独立的推理模式而在各个领域发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的支持:其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其二,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其三,单一性法律推理向非单一性法律推理的转... 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是法律方法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可辩驳推理作为一种独立的推理模式而在各个领域发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的支持:其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其二,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其三,单一性法律推理向非单一性法律推理的转向。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推定的可辩驳性;过程的可辩驳性和理论的可辩驳性。可辩驳推理对法律方法、法律论证与民主法治等重大的法律理论问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律推理 语用学转向 推理模式 人工智能 法律理论 民主法治 法律论证 单一性 新课题 作为 推定
下载PDF
新兴权利司法证成的三阶要件:实质论据、形式依据与技术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方玉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9,共17页
新兴权利不断涌现是法治时代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司法裁判证成新兴权利,能够克服成文法的僵化与滞后问题。在司法裁判中,新兴权利的证成包括三个递进要件,即实质论据、形式依据以及技术方法。实质论据展现了新兴权利的现实来源和内... 新兴权利不断涌现是法治时代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司法裁判证成新兴权利,能够克服成文法的僵化与滞后问题。在司法裁判中,新兴权利的证成包括三个递进要件,即实质论据、形式依据以及技术方法。实质论据展现了新兴权利的现实来源和内在正当性;形式依据起到了补强论证的效果,与成文法国家法官依法裁判的职能定位密切相关;技术方法则体现了法官的论证说理模式,合理的论证说理能够增强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三个要件的配合应用能够使在司法实践中证成的新兴权利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不脱离既有的法律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司法 法律论证 漏洞补充
原文传递
法律论证及其在法律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0
5
作者 焦宝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7,共11页
作为当今法学研究的新领域,法律论证具有目的性、论辩性、交涉性、合理性、实践性等特征。法律论证既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职业技术与法律方法,因而法律论证一般被定位为一种法律方法。法律论证体现了当代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重要... 作为当今法学研究的新领域,法律论证具有目的性、论辩性、交涉性、合理性、实践性等特征。法律论证既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职业技术与法律方法,因而法律论证一般被定位为一种法律方法。法律论证体现了当代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如何将法官做出的判决予以正当化、合理化,已经成为当今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法律论证充实并扩展了现今法律方法的内涵,法律论证范式在整个法律方法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原文传递
法律理性的逻辑辩护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明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5,共6页
法律理性必须是通过法律论证来实现。法律论证的好坏取决于:(1)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2)前提的可接受性;(3)前提与结论的相干性;(4)结论的可接受性。从本质上讲,法律论证是一种似真的或可废止的论证,换句话说,其结论通常都不是根据真前... 法律理性必须是通过法律论证来实现。法律论证的好坏取决于:(1)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2)前提的可接受性;(3)前提与结论的相干性;(4)结论的可接受性。从本质上讲,法律论证是一种似真的或可废止的论证,换句话说,其结论通常都不是根据真前提而是根据可接受的前提推导出来的。现实主义法学家对法律论证逻辑基础的挑战表明,仅仅依靠传统逻辑(形式逻辑或演绎逻辑),已不能为法律论证的合理性提供逻辑辩护了。需要在非单调逻辑基础上引入非形式逻辑的"相干性—充足性—可接受性"标准,从非形式逻辑角度为法律论证的合理性提供逻辑辩护,从而也为法律理性的逻辑合理性提供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理性 法律论证 传统逻辑 非形式逻辑 非单调逻辑
原文传递
整体性的法律论证——兼论疑难案件法律方法的适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丰鹤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1,共10页
司法裁判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法律论证的过程。整体性的法律论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论证要求:它必须与过去的实践保持一致;它必须在现时是可接受的;它必须在未来是可欲的。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应着三种类型的子论证:融贯性论证、修辞学论证... 司法裁判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法律论证的过程。整体性的法律论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论证要求:它必须与过去的实践保持一致;它必须在现时是可接受的;它必须在未来是可欲的。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应着三种类型的子论证:融贯性论证、修辞学论证和后果主义论证。其中,融贯性论证满足的是与过去的一致性要求;修辞学论证满足的是现在的可接受性要求;后果主义论证满足的是未来的可欲性要求。而整体性论证正是由这三种子论证所构成的一个反思平衡的整体。整体性论证作为一种二阶方法,它也是对疑难案件法律方法适用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法律论证 疑难案件
原文传递
基于语用理论的法律论证评价模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玫瑰 《政法论丛》 2009年第2期65-71,共7页
在非经典逻辑尤其是法律论证中,语用的维度和语用分析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科学共同体的论辩成为可能。依据语用分析的方法,法律论证的评价模式应为形式有效、实质有效、修辞有效的论证评价... 在非经典逻辑尤其是法律论证中,语用的维度和语用分析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科学共同体的论辩成为可能。依据语用分析的方法,法律论证的评价模式应为形式有效、实质有效、修辞有效的论证评价标准的结合。三者互为依靠,形成论证评价的三角形框架模型,所建立的这种论证评价模式才是法律论证评价的恰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评价模式 非经典逻辑 语用理论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法律实践:一份人工智能法学课程大纲 被引量:8
9
作者 凯文.艾希礼 杨安卓 陈晓莉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1期35-66,共32页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计算机建模行为,当人类执行建模行为时,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智能的。所谓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是指能够执行或模拟行为的计算机程序。将计算模型与律师、法官和法律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实际...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计算机建模行为,当人类执行建模行为时,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智能的。所谓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是指能够执行或模拟行为的计算机程序。将计算模型与律师、法官和法律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实际执行的任务以及他们实际使用的文本联系起来,是"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一个持续挑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应对这种挑战。计算机程序还从现代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电子文档中,学习选择和聚类那些与当事人的诉讼理路最接近的文档,这些文件的选取基于诉讼当事人对与证据和辩护相关或不相关的小组文件所做的标记。随着电子发掘、法律信息检索、基于网络的电子合同信息的语义处理、法律论证计算模型等技术的进步,法律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使用甚至依赖这些系统的机会正在增加。通过"人工智能与法律"研讨班,本文为法律专业学生做好数字时代的准备提供了指导和案例。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科学及其在法律中的应用之后,提出一份前沿的"人工智能与法律"研讨班的教学大纲,并以此为框架,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法律课程的特点,阐明了"人工智能与法律"课程在法律实践中的意义,展示了关于用法律规范与案例进行推理、法律论证、数字文档抽取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与法律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计算机建模
下载PDF
法律论证的规范性融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梦醒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9,共9页
法律论证面向现实生活,需要具备严格的逻辑语言和规范的思维导向,因而无论是基础主义还是融贯论都对法律论证具有关键作用。从论辩规划的整体性来考量,融贯论能够为思维和言说提供一种秩序层面上的评断标准。规范性融贯不同于叙述性融... 法律论证面向现实生活,需要具备严格的逻辑语言和规范的思维导向,因而无论是基础主义还是融贯论都对法律论证具有关键作用。从论辩规划的整体性来考量,融贯论能够为思维和言说提供一种秩序层面上的评断标准。规范性融贯不同于叙述性融贯和规范的一致性问题。规范体系、理念、构成,乃至价值期待的融贯为表面上及其复杂的制度系统提供了一种"秩序",从而有助于实现论证前提在规范层面上的明确性、清晰性,论证进程在逻辑体系上的连贯性、融洽性,论证结论在效力保障上的说服力。法律论证中的规范性融贯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标准,离不开语用学依托实践对言说实践进行考察的思维和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贯 叙述性融贯 规范性融贯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法律解释观念的论证转向与方法转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焦宝乾 赵岩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40,共13页
在不同法系、国家的研究中,与传统法律解释“方法”在相当意义上的用语,还有解释的“标准”“因素”“规准”“规则”“原则”等,但随着法律论证理论兴起后,新出现的“论证”一词开始更多被使用。用语上的变迁背后是人们对法律解释观念... 在不同法系、国家的研究中,与传统法律解释“方法”在相当意义上的用语,还有解释的“标准”“因素”“规准”“规则”“原则”等,但随着法律论证理论兴起后,新出现的“论证”一词开始更多被使用。用语上的变迁背后是人们对法律解释观念的深层次变化。这体现为从传统语义学上的法律解释观转向语用学的解释观、法律解释的正当性需要通过论证来完成,并且是在论证的框架内进行。在具体解释方法层面,同样出现了论证转型,并由此产生了解释性论证、论证(论辩)型式等新概念。这种转型给当今法律解释理论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涉及法律解释理论自身,还直接影响到人工智能与法律解释的前沿研究。随着这种转向,传统法律解释理论话语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具有重要司法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解释规准 解释性论证 论证型式 法官思维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三段论推理在法律论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焦宝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9,共8页
法官作出判决的过程并非如传统涵摄推理模式所显示的那样直接。拉伦茨的"确定法效果的三段论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涵摄推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在法律论证理论中,为保证裁判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必须重构使三段论完整所需要... 法官作出判决的过程并非如传统涵摄推理模式所显示的那样直接。拉伦茨的"确定法效果的三段论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涵摄推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在法律论证理论中,为保证裁判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必须重构使三段论完整所需要的要素。跟传统涵摄推论模式不同,法律论证的优势在于,具有比较清晰的规则和形式来使法律决定正当化。当然,三段论逻辑形式在法律论证中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三段论推理 内部证立 理性重构
下载PDF
气候司法本土化的三重逻辑:规范、价值和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辉 杨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定位、审判机制、裁判体系与规则等置于中国法治现代化特定背景和社会结构条件之中予以把握,其内在逻辑是涵括规范体系、价值序列和功能定位的动态体系。当前,中国气候司法规范体系中的多层次立法呈现间接、倡导属性,且多元化司法规范创制不足,体系化任务尚未完成,继而诱导出气候司法规范的周延性困境和融贯性难题。在此情形下,气候司法所保护法益的识别和核心价值尚未被清晰地析出,且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政策权衡、经济诱因等诸多外部因素限制着对气候变化案件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深刻地影响气候司法作为公益型司法与治理型司法的双重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此,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方式与进路需要基于规范、价值和功能三重逻辑及其呈现的问题或要求展开。首先,强化多重规范秩序的塑造,从公私法协同出发推动气候变化立法体系化,通过强化次级气候司法规范凝聚共识,借助多元法律解释方法提升气候司法规范体系的融通性。其次,以利益为核心建构法律论证的权威,通过涉碳利益的衡量强化裁判的实质理由,通过气候环境利益的多维保护强化裁判的开放性,通过外在因素与法律因素的平衡强化裁判的权威理由。最后,精准塑造气候司法的双重功能,以风险预防原则构建预防性公益型气候司法,以政策的司法化构建服务于“双碳”目标的治理型气候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司法 本土化 司法规范体系 法律论证 气候司法功能
下载PDF
立法目的司法运用的功能及其效果提升——以指导性案例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铜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1-192,共12页
指导性案例制度被赋予一种强烈的司法秩序感和对一致性的要求,旨在为同案同判、统一法律适用提供裁判方法与思维指导,因此通过指导性案例分析立法目的的司法运用具有典型性。指导性案例中,立法目的已被普遍地运用到民事案件、行政案件... 指导性案例制度被赋予一种强烈的司法秩序感和对一致性的要求,旨在为同案同判、统一法律适用提供裁判方法与思维指导,因此通过指导性案例分析立法目的的司法运用具有典型性。指导性案例中,立法目的已被普遍地运用到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刑事案件当中,存在着单独运用与复合运用、正向论证与反向论证等多元运用方式,充当着裁判依据与裁判理由双重角色。在功能维度上,立法目的被用作法律解释的“目的要素”、法律漏洞填补的“衡量规则”以及说理论证的“权威论据”。然而立法目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包容性,法官容易假借“立法目的”之名填充主观判断与价值偏好。为规范立法目的的司法运用,提升指导性案例被参照的制度效果,法官在法律解释时须类分为作为解释目标与作为解释依据两种运用方式,在创制规则时负有审查立法目的运用之正当性和关联性的义务,在说理论证时应当遵循系统性与融贯性的论证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目的 立法目的条款 指导性案例 法律解释 说理论证
下载PDF
法律论证的语用逻辑重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梦醒 张斌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7,共6页
语用逻辑(illocutionary logic)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工具,通过对语用动词和语用行为语句的研究,来反映语用力量和语用行为的逻辑特征。语用逻辑思维下的法律论证,作为一种语用行为,弥补了演绎逻辑单调性的不足,将言说符号的语形、语义... 语用逻辑(illocutionary logic)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工具,通过对语用动词和语用行为语句的研究,来反映语用力量和语用行为的逻辑特征。语用逻辑思维下的法律论证,作为一种语用行为,弥补了演绎逻辑单调性的不足,将言说符号的语形、语义和语用连贯起来。语用力量通常和言说者的意图密切相关,这种意图通过言说描绘了包含某种期待的可能世界。语用逻辑展现的模式是语用行为指向的递进,或者转移,可以说论辩实践的规范结构本身就是对话实践的动态逻辑。法律论证的逻辑架构离不开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它可以架构命题的逻辑表达,为真值判断提供清晰的证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语用逻辑 言语行为 语用力量
原文传递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听证条款的法律解释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蕊 姜世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8,共5页
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理论对《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第8条听证条款的认知具有应用价值。文义解释是听证条款优先解释方法,应将词语的通常意义作为解释的首要规则。通过漏洞补充认为兴奋剂听证适用瑞士行政听证规则,... 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理论对《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第8条听证条款的认知具有应用价值。文义解释是听证条款优先解释方法,应将词语的通常意义作为解释的首要规则。通过漏洞补充认为兴奋剂听证适用瑞士行政听证规则,听证裁决应经国际奥委会核准后执行。通过法律论证认为保护运动员基本权利优先于国际奥委会确保体育纯洁、促进公平竞赛的目的,听证是否公开需要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综合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运动员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不遵守自己规则或不正确解释规则的行为有向瑞士联邦最高法院上诉的司法救济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学 兴奋剂 文义解释 漏洞补充 法律论证
下载PDF
非形式逻辑的理论成就及其对法律论证的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鑫泉 武宏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0,共6页
非形式逻辑30多年的发展紧贴论证实际,发展了不同于形式演绎逻辑的新逻辑工具。它所建立的论证分析、评估、批评和构建理论,大有成为普遍适用各领域的一般逻辑的势头。从图尔敏"法学模型"发源的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法... 非形式逻辑30多年的发展紧贴论证实际,发展了不同于形式演绎逻辑的新逻辑工具。它所建立的论证分析、评估、批评和构建理论,大有成为普遍适用各领域的一般逻辑的势头。从图尔敏"法学模型"发源的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法律论证,形成一种面貌全新的法律应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形式演绎逻辑 法律论证
下载PDF
刑事法律论证的逻辑基础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明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42,共10页
法律三段论是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法律论证模式,其背后的逻辑基础是什么,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根据传统观点,法律三段论的逻辑基础是直言三段论;演绎逻辑基础论者主张演绎逻辑是法律三段论的逻辑基础;反演绎逻辑基... 法律三段论是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法律论证模式,其背后的逻辑基础是什么,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根据传统观点,法律三段论的逻辑基础是直言三段论;演绎逻辑基础论者主张演绎逻辑是法律三段论的逻辑基础;反演绎逻辑基础论者基本上否定了逻辑在法律审判中的作用。现实主义法学派的反演绎逻辑基础论观具有片面性,法律三段论应有其逻辑基础,应以非单调逻辑作为逻辑基础,用缺省规则表达无罪推定规则,重新修订传统法律论证理论,探讨刑事法律三段论的逻辑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论 法律三段论 刑事诉讼 法律论证 非单调逻辑
下载PDF
法律论证视野下国际私法之“规则”与“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翁杰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62,共9页
规则与方法相统一代表了当今国际私法的发展方向,探寻涉外民事法律选择的"第三种进路"是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当代法律选择方法论的理论建构应坚持规则与方法相统一的立场,我们应将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纳入本体论的框架... 规则与方法相统一代表了当今国际私法的发展方向,探寻涉外民事法律选择的"第三种进路"是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当代法律选择方法论的理论建构应坚持规则与方法相统一的立场,我们应将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纳入本体论的框架下进行理解,接受美国现代法律选择方法的基本观点,但与此同时不应否定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基本结构,要利用美国现代法律选择方法的合理因素对传统法律选择模式进行系统改造,以发挥美国现代法律选择方法对当代法律选择方法论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与方法 法律选择模式 法律论证 法的发现 法律选择的正当化
原文传递
法律方法论实践特征的提升——2012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光宁 焦宝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5,共8页
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在实践中适用法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法律方法论的研究在2012年中继续贴近司法实践的转向。在持续探讨基础理论问题的前提下,研究成果对微观问题、具体个案的关注比较明显。无论是在一般法理学中还是在... 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在实践中适用法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法律方法论的研究在2012年中继续贴近司法实践的转向。在持续探讨基础理论问题的前提下,研究成果对微观问题、具体个案的关注比较明显。无论是在一般法理学中还是在部门法中,国内学者对法律方法论的实践特征给予了充分挖掘和探讨。就研究特色来说,法律修辞获得了更多的重视,从法律方法论视角研究案例指导制度涌现了不少成果,以史为鉴、聚焦制度成为法律解释研究的重点,法律渊源理论得到了创新性的扩展。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具实践特征和实际意义的法律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案例指导制度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法律渊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