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侵权行为法的调整方式
1
作者 王福友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6-69,共4页
侵权行为属于社会生活中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侵害行为,故侵权行为法以事实行为的法定主义方式调整之,这与合同法采取法律行为的方式进行调整不同,但是也与刑法的法定主义调整方式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基于此,侵权行为法... 侵权行为属于社会生活中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侵害行为,故侵权行为法以事实行为的法定主义方式调整之,这与合同法采取法律行为的方式进行调整不同,但是也与刑法的法定主义调整方式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基于此,侵权行为法在调整方式上要坚持解释论的理念,并为法律原则的适用留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方式 事实行为 法律行为 法律解释 法律原则
下载PDF
走向法庭还是走上街头:超越维权困境的一条行动路径 被引量:17
2
作者 管兵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6-234,共29页
制度外抗争与制度内法律维权有着显著不同的结果和制度逻辑。现有文献中的"依法抗争"或"以法抗争"可以通过制度外或者制度边缘的集体行动获得政府及时的反应,但却有着多重困境:机会困境、风险困境、组织困境、制度... 制度外抗争与制度内法律维权有着显著不同的结果和制度逻辑。现有文献中的"依法抗争"或"以法抗争"可以通过制度外或者制度边缘的集体行动获得政府及时的反应,但却有着多重困境:机会困境、风险困境、组织困境、制度困境。制度内法律维权可以很大程度上破解这些困境,但也有着该模式下独特的结果困境:费时费力而又缺乏即时直接的回报困扰或者阻碍制度内法律维权者去为了获得长期的有益于整个群体的普遍性制度化后果采取行动。但本研究中的业主维权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一困境。他们的制度内维权行动让法律在实践中最大可能地运转了起来,从而超越了传统维权的困境。独特的政治机会结构和制度内维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促进一些群体走向法庭,而非走上街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维权困境 依法抗争 社区行政诉讼
下载PDF
增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活动效率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惠 刘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章通过对宜春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活动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效率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援助 志愿活动 效率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合法经营”的释义学展开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楠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7,193-194,共15页
司法解释对为合法经营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设置了特殊的定罪量刑标准。该解释不仅在理论上引发了“为合法经营”属于定罪情节抑或量刑情节的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因怠于解释兜底条款、扩张特定信息外延、不当适用曾受处罚又再犯... 司法解释对为合法经营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设置了特殊的定罪量刑标准。该解释不仅在理论上引发了“为合法经营”属于定罪情节抑或量刑情节的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因怠于解释兜底条款、扩张特定信息外延、不当适用曾受处罚又再犯的规定而陷入被虚置的窘境。分析发现,“为合法经营”不对判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成立发挥作用,而只是一种量刑情节;无论其是否(附带地或另外地)也作为违法性或有责性判断的客观、主观基础事实,“为合法经营”皆属于降低责任刑之情节。应准确把握“其他严重情节”的外延,严格解释“影响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类个人信息,调整“情节严重”中行为人违法犯罪前科的规定,防止该特殊规则的适用空间被不当限缩。同时,行为人获取个人信息用于合法经营的,即使因不满足其他条件而无法适用该特殊规则的,也可以在法定刑幅度内减少责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为合法经营 情节严重 量刑情节 责任刑
原文传递
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贺洪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8-35,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对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独立规制,是新型犯罪罪状表述抽象化与罪状解释具体化、信息时代信息价值多元化与危害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对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独立规制,是新型犯罪罪状表述抽象化与罪状解释具体化、信息时代信息价值多元化与危害行为多样化、现代社会犯罪治理精细化与刑法评价精准化的内在要求。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相关规范要素中的"为合法经营活动"应理解为主观超过要素,"获利五万元"应作严格解释,"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应作广义解释,"其他情节严重"应包括信息数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经营活动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规制
下载PDF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帅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00-106,共7页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文化是体现法治逻辑的法律文化。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建设现状的批判性反思,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文化力的作用回应人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各项权利的诉求。法治文化是在法律评价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法律评价活动是法治文化的现实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法治中国化理论并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这是法律评价活动回归到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评价活动 法治文化 法治中国化
下载PDF
高职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瑜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8-31,共4页
高职生法治意识作为现代依法治国的内核,其形成和发展既可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也可以是有意识地选择和培育的结果。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法治意识教育、强化法律知识教育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 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 法治教学体系 法治社团活动
下载PDF
法律评价:类型、文化与司法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帅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6-33,共8页
法律评价是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实践活动。法院行使审判权和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是法律评价的两种类型。对法院行使审判权和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的文化层面的探讨,涉及到对法院文化和检察文化的研究。法院文化和检察文化是法律评价中... 法律评价是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实践活动。法院行使审判权和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是法律评价的两种类型。对法院行使审判权和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的文化层面的探讨,涉及到对法院文化和检察文化的研究。法院文化和检察文化是法律评价中的两种基本文化形态。研究法院文化建设、检察文化建设与当前司法改革的关联性,有助于推进司法机关行使法律评价职权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对研究中国的司法改革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评价 类型 文化 司法改革
下载PDF
财团法人商业行为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利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福利制度改革使得财团法人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对财团法人商业行为采取附条件许可主义成为各国立法的主流。立法对商业行为的限制包括目的关联性规则、最终用途规则、副业特权规则/商业化判断规则和非关联性商业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福利制度改革使得财团法人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对财团法人商业行为采取附条件许可主义成为各国立法的主流。立法对商业行为的限制包括目的关联性规则、最终用途规则、副业特权规则/商业化判断规则和非关联性商业活动限制规则等。在分类调整的理念下,引入后两项规则将有助于引导我国财团法人商业行为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团法人 商业行为 目的关联性
原文传递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
10
作者 任帅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20,共7页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的研究意义在于,其是努力争取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利,更在于其是实现法治中国化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关联性的研究意义在于,其是努力争取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利,更在于其是实现法治中国化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话题。我国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评价活动 法治文化 法治中国化
下载PDF
法权行动主义与小区自主治理--基于G市Q小区案例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运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82,共18页
业主自主治理是观察中国城市治理的切入点。已有研究侧重于关注业主夺取小区自治权的维权抗争,或者探讨后维权抗争时期业主自治的困境与对策,较少从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权的全过程考察自主治理的演进脉络及其持续机理.考察G市Q小... 业主自主治理是观察中国城市治理的切入点。已有研究侧重于关注业主夺取小区自治权的维权抗争,或者探讨后维权抗争时期业主自治的困境与对策,较少从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权的全过程考察自主治理的演进脉络及其持续机理.考察G市Q小区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主导权的过程,发现“法权行动主义”——法权意识与行动的螺旋式互促是业主自主治理持续的关键这表明业主群体是基层社会的建设性力量,自主治理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治理 法权行动主义 业主群体 城市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