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肌小梁MRI测量及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
1
作者 方芳 程流泉 +1 位作者 单兆亮 王利东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肌小梁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30例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心肌(noncompacted myocardium,NC)厚度、致密心肌(compacted myocardium,C)厚度、左室非致密心... 目的初步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肌小梁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30例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心肌(noncompacted myocardium,NC)厚度、致密心肌(compacted myocardium,C)厚度、左室非致密心肌面积(NC area)、致密心肌面积(C area),计算NC/C比值及NC area/C area比值。超声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左室肌小梁MRI测量值与超声心功能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DCM患者NC、NC/C比值与LVEF、LVEDV、LVESV无明显相关。DCM患者MRI左室非致密化心肌总面积NC area同LVEF呈负相关(r=-0.411,P=0.024),与LVEDV(r=0.551,P=0.002)、LVESV(r=0.586,P=0.001)呈正相关。DCM患者NC/C(1.56±0.63)与NC area/C area(0.51±0.17)呈正相关。NC/C>NC area/C area。DCM患者左室非致密化心肌总面积与非致密化心肌平均厚度呈正相关(r=0.624,P=0.000)。结论 DCM左室肌小梁增多可能与左室结构功能改变关联。面积法测量左室肌小梁可反映整个左室肌小梁增多情况,对定量分析左室肌小梁增多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肌小梁 左室心功能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肌小梁磁共振成像分析
2
作者 方芳 程流泉 单兆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9期5881-5886,共6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肌小梁增多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左心室肌小梁与DCM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50例DCM患者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左心室非致密心肌(NC)、致密心肌(C)以及室间隔基底部(IVS)厚度,计算NC/C...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肌小梁增多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左心室肌小梁与DCM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测量50例DCM患者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左心室非致密心肌(NC)、致密心肌(C)以及室间隔基底部(IVS)厚度,计算NC/C值及C/IVS值。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两组有肌小梁的节段进行计数。结果 DCM组NC/C值为1.52±0.56,志愿者组为0.98±0.38,DCM患者NC/C值较正常志愿者组大,其左心室肌小梁厚度比正常志愿者高,两组NC/C值与C/IVS值均呈负相关。DCM受累节段数(3.98±2.18)多于正常志愿者受累节段数(3.16±1.58)。DCM心尖(17节段)受累共8例占16%,志愿者第17节段受累共5例占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DCM和正常志愿者NC分布节段相似,分布较多的节段为前壁、下壁及侧壁心尖段(第13、15、16节段),侧壁及前壁中间段(第11、12、7节段),心尖(第17节段)较少分布。两组在室间隔基底段(第2、3节段)、室间隔中间段(第8节段)、心尖隔段(第14节段)未见NC分布。结论 DCM左心室壁有过度小梁化倾向,可能其左心室肌小梁增多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DCM受累节段的分布与正常志愿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肌小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