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PA的福州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 被引量:52
1
作者 黄河 余坤勇 +1 位作者 高雅玲 刘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5,共6页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扩张与用地不平衡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是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以福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对研究区GI网络格局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绿色基...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扩张与用地不平衡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是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以福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对研究区GI网络格局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绿色基础设施(GI)重要的景观类型,利用连通性分析方法,提取了13个GI重要核心区,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了GI潜在廊道,最后基于重力模型识别出重要廊道,并构建了GI网络。结果表明:MSPA能够精准识别对生态保护有重要作用的GI类型;景观连通性分析能定量评价核心区重要程度;最小累积阻力分析和重力模型分别能提取GI廊道和识别其重要程度,并构建GI网络。通过MSPA、连通性分析、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的有机结合能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福州 绿色基础设施 形态学空间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南京都市区生态控制边界划定 被引量:42
2
作者 徐文彬 尹海伟 孔繁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19-4028,共10页
以南京都市区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取了研究区既有的高生态敏感空间,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方法辨识了对研究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关键区,采用图谱理论中的景观连接度指数辅助确定生态廊道宽度,构建了研究区潜在的生... 以南京都市区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取了研究区既有的高生态敏感空间,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方法辨识了对研究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关键区,采用图谱理论中的景观连接度指数辅助确定生态廊道宽度,构建了研究区潜在的生态网络。在此基础上,整合既有和潜在生态空间,科学划定生态控制边界,实现了研究区现存和潜在的重要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敏感性分析能够识别出研究区既有的高生态敏感性区域,并指出其呈现出"大而孤立,小且分散,连接性不佳"的空间特征。2)遴选出的71处生态源地、119条重要廊道和61个关键生态斑块共同组成了研究区的生态网络,显著提升了原有生态空间的景观连接性和研究区域的总体生态安全水平。3)生态网络分析可以弥补敏感性分析只考虑既有自然生态空间的局限,二者的组合使用可为不同尺度上生态控制边界的划定提供简明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可为南京都市区生态控制线划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对其他城市生态控制边界的划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网络 最小路径方法 图谱理论
下载PDF
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袁州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齐松 罗志军 +2 位作者 陈瑶瑶 赵杰 林晓霞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快速城市化使生态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网络的构建能改善生态斑块间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利用最小路径... 快速城市化使生态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网络的构建能改善生态斑块间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利用最小路径方法和GIS,考虑地形、景观类型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模拟生态廊道,然后利用重力模型判断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后运用水文分析,结合生态廊道交汇点确定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袁州区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区域,中部地区综合阻力高、景观连通性低;研究区生态廊道45条,其中重要廊道15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重要廊道1-2与4-5应优先进行保护;林地与耕地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能为袁州区在未来用地空间上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对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MSPA 最小路径 景观连通性 生态廊道
原文传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微 俞龙生 +1 位作者 孙延军 陈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2-1027,共6页
以佛山市顺德区中心城区为研究样区,基于景观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确定绿地系统核心斑块,并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构建了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同时还对绿地生态网络各组分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连通性指数距离阈值设定... 以佛山市顺德区中心城区为研究样区,基于景观连通性定量评价方法确定绿地系统核心斑块,并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构建了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同时还对绿地生态网络各组分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连通性指数距离阈值设定为500m时能够合理反映各绿地斑块重要性程度,并以连通性指数重要值排序结果确定了20个绿地斑块作为绿地生态网络的核心斑块;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法构建的研究区31条潜在生态廊道,符合绿地系统分布特征并能够较好地连通各绿地核心斑块;生态网络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生态廊道缓冲区内斑块类型较复杂,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规划 景观连通性 核心斑块 最小费用路径法
原文传递
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晓阳 曾坚 曾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1,共6页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厦门市 绿地生态网络 AHP法 最小费用路径法
下载PDF
基于GIS的珠海市西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婧 李冲 李颖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251,共9页
基于AHP法和GIS软件,定量分析了珠海西区现状资源和绿地空间结构,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对西区潜在生态廊道进行模拟和评价,通过重要性综合指数确定西区核心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了珠海西区绿地生态网络,并结合珠海城市生态发展诉求... 基于AHP法和GIS软件,定量分析了珠海西区现状资源和绿地空间结构,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对西区潜在生态廊道进行模拟和评价,通过重要性综合指数确定西区核心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了珠海西区绿地生态网络,并结合珠海城市生态发展诉求,提出了优化珠海西区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方案。结果表明,利用AHP法能够更加全面、合理地反映各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性,并以重要性综合指数排序法确定了14个生态斑块和21条生态廊道作为区域核心生态斑块和核心生态廊道;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的潜在生态廊道,符合西区生境分布特征并能够较好地连通各个核心生态斑块;结合城市生态格局和发展诉求,整合区域生态、经济和人文等资源,形成了"内链"绕城-服务中心城区、"外链"串区-连接组团的绿地空间布局。研究结果可为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最小费用路径法 GIS 珠海
下载PDF
基于二维与三维信息的南京市主城区生态网络格局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费凡 尹海伟 +3 位作者 孔繁花 陈佳宇 刘佳 宋小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534-5545,共12页
生境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生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合理而有效的生态网络建设可以恢复城市内破碎生境斑块之间的连接。现有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与模拟多基于二维数据信息,未能很好地考虑植被三维结构信息所表征的多元生态位对生境... 生境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生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合理而有效的生态网络建设可以恢复城市内破碎生境斑块之间的连接。现有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与模拟多基于二维数据信息,未能很好地考虑植被三维结构信息所表征的多元生态位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致使生态网络的功能有效性有待验证。选取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对研究区三维绿地植被结构进行了量化,在二维、三维两种情景下分别进行生态源地的提取与景观阻力面的设定,基于最小费用路径识别出两种情景下的生态廊道,并依据电路理论方法识别出廊道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关键节点,进而分析使用二维、三维生态空间信息对生态网络构建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情景下提取的生态源地共有11处不同,与传统二维情景下仅使用绿地面积指标作为斑块属性相比,使用三维植被参数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具有丰富植被结构的生态源地;2)二维与三维情景下构建的生态廊道分别有137条与129条,平均每条廊道的单位距离阻力值分别为18.2与24.0,运用传统二维信息的模拟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研究区的景观连通性;3)不同情境下生态关键节点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西北侧、中部以及东南侧,并较多出现在距离较近的源地斑块之间。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南京市主城区生态网络格局优化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激光雷达 三维植被结构 最小费用路径方法 电路理论
下载PDF
基于LCP的洛阳市多功能复合型绿道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欣嵘 尹海伟 +2 位作者 徐建刚 孔繁花 侯玉洁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26-131,共6页
近年来,城市绿道网络研究受到学术界、城市管理者和民众的日益关注。本文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最小费用路径(LCP)方法,利用城市内部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并兼顾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分别构建了研究区的生态绿道网络、遗... 近年来,城市绿道网络研究受到学术界、城市管理者和民众的日益关注。本文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最小费用路径(LCP)方法,利用城市内部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并兼顾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分别构建了研究区的生态绿道网络、遗产绿道网络和通勤绿道网络,通过GIS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研究区的多功能复含型绿道网络。研究结果对合理确定研究区绿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建设重点地段和建设时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网络 适宜性分析 最小费用路径分析 洛阳
下载PDF
基于绿地生态网络的南京仙林新城绿地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晨洋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2期85-89,共5页
绿地生态网络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并兼顾环境、生态、人文等层面。该文以新城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绿地生态网络的原理,探索新城绿地网络的构建... 绿地生态网络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并兼顾环境、生态、人文等层面。该文以新城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绿地生态网络的原理,探索新城绿地网络的构建。并基于构建的网络成果,对南京仙林新城绿地空间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了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了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绿地生态网络;再结合仙林新城的具体规划要求构建了生态型网络、防护型网络和游憩型网络的子系统,叠加得到综合绿地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网络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网络构建 最小路径方法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评价与构建 被引量:48
10
作者 傅强 宋军 +3 位作者 毛锋 吴永兴 姚涵 唐剑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70-3680,共11页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扩张不可避免,往往造成栖息地数量、面积、质量锐减、栖息地之间联系破碎等后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栖息地恶化过程。生态网络通过保护恢复重点栖息地及构建栖息地之间物质、信息及...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扩张不可避免,往往造成栖息地数量、面积、质量锐减、栖息地之间联系破碎等后果。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栖息地恶化过程。生态网络通过保护恢复重点栖息地及构建栖息地之间物质、信息及能量传播的连接廊道,在整体上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青岛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处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汇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易遭受外力破坏,且难以恢复。选取青岛地区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法构建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并利用关联长度指数、介数指数对网络的整体结构及斑块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路径成本阈值水平下,网络的连通性有很大差别;核心斑块中,胶州湾湿地、大沽河等具有较高重要程度;歇脚石斑块中,重要程度较高的斑块位于以胶州湾湿地为中心,以胶莱河、潍河河口,白马河、潮河河口及丁字湾为端点的连线上。在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划定"一心、二轴、一环"的湿地生态网络控制框架的策略,为青岛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城市发展空间选择提供科学方法与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湿地系统 最小成本路径法 关联长度指数 介数指数
下载PDF
基于GIS和物种分布模型的高山植物长花马先蒿迁移路线模拟 被引量:20
11
作者 于海彬 张镱锂 +2 位作者 李士成 祁威 胡忠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9-1673,共5页
高山植物长花马先蒿在第四纪发生过大范围的迁移扩张事件,物种迁移路线和方向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根据长花马先蒿叶绿体基因变异的单倍型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物种分布模型MXENT和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模拟长花马先蒿迁移路线.结果得到两条从青... 高山植物长花马先蒿在第四纪发生过大范围的迁移扩张事件,物种迁移路线和方向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根据长花马先蒿叶绿体基因变异的单倍型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物种分布模型MXENT和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模拟长花马先蒿迁移路线.结果得到两条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到高原内部的迁移扩散路线.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地区的物种种群主要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和喜马拉雅山脉北坡低海拔地带向高原西部进行扩张,基于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两个历史时期的物种分布也证明了种群有向西扩张的趋势.物种迁移路线的识别对青藏高原地区高山植物在第四纪的演化历史和重要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成本路径法 物种分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谱系生物地理学 第四纪 长花马先蒿
原文传递
北京市郊铁路对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及优化
12
作者 孙喆 陆诗韵 《风景园林》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目的】乡村地区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基底和腹地空间,是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探究线性工程项目对乡村地区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模拟北京乡村地区鸟类潜在适宜性生境,在分析栖息... 【目的】乡村地区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基底和腹地空间,是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探究线性工程项目对乡村地区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模拟北京乡村地区鸟类潜在适宜性生境,在分析栖息地连通性的基础上对市郊铁路的规划方案开展情景模拟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北京乡村地区鸟类生境斑块主要分布在水体及附近,整体连通性水平较低且不均匀,南部鸟类迁徙路径受市郊铁路阻隔较严重,发生廊道断裂后栖息地连通性降低;2)依据模拟结果,提出分级保护生态廊道和激活生态源地生态效益,增加生态节点以提高生态网络连通性整体水平,优化生态断裂点并设缓冲区和回避距离的优化策略。【结论】北京市郊铁路降低了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由此提出综合性优化措施,以缓解相关负面生态效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物多样性 景观连通性 市郊铁路 北京乡村地区 最小成本路径法
下载PDF
基于最小费用路径(LCP)的偷采者路线模拟与防范——以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钦 张昆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25-29,共5页
因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着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oides被偷采、滥挖的风险,文中应用GIS中的最小费用路径(LCP)模型,以土地覆盖、坡度、距离为因子,模拟了偷采者可能的潜入路线。共选取了65个金花茶分布点,40个保护区... 因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着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oides被偷采、滥挖的风险,文中应用GIS中的最小费用路径(LCP)模型,以土地覆盖、坡度、距离为因子,模拟了偷采者可能的潜入路线。共选取了65个金花茶分布点,40个保护区入口点,模拟出2600条最小费用路径。用自然断点分类法找出了重叠度高的"热点"区域。基于"热点区域"提出了一种视频监控点布局方案,规划了7个视频监控点,目的是覆盖偷采者最可能的潜入路径,更好地保护稀有的金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费用路径(LCP) 金花茶 视频监控点 “热点”区域 自然断点分类法
下载PDF
高海拔山区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童麟凯 葛莹 +2 位作者 闻平 司建强 仲炜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尝试利用GIS最低成本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复杂地形下的引水工程机助选线问题。以西南某引水工程为研究案例,借鉴启发式算法的思路,根据沿线高程由高到低梯度分布的特点,构建了三维高程曲面模型。以工程成本为度量,利用DEM数据计算栅格单元... 尝试利用GIS最低成本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复杂地形下的引水工程机助选线问题。以西南某引水工程为研究案例,借鉴启发式算法的思路,根据沿线高程由高到低梯度分布的特点,构建了三维高程曲面模型。以工程成本为度量,利用DEM数据计算栅格单元成本,并求解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再以机助线路和人工线路所围成多边形的面积与人工线路长度之比作为衡量指标,评价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的精度。结果表明,在加入消能站和明确限制性区域的前提下,该算法适用于引水工程线路最低成本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最低成本路径分析法 三维高程曲面模型 引水工程线路 高海拔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