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笋品质的区域分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洪伟 林存炎 +4 位作者 吴承祯 宋萍 洪滔 范海兰 陈灿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在福建省选取8个不同区域采集鲜笋,对其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分析。在8个不同区域间毛竹笋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差异达到0.1显著水平,其他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矿质元素中N和Cu、Fe、Mn... 在福建省选取8个不同区域采集鲜笋,对其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分析。在8个不同区域间毛竹笋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差异达到0.1显著水平,其他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矿质元素中N和Cu、Fe、Mn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矿质元素未表现显著差异;对毛竹笋中的重金属Cd进行测定,发现Cd在各区域毛竹笋中都存在,其含量在各区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8个地区毛竹笋差异显著成分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对毛竹笋的品质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营养品质 方差分析 最小显著差数法
下载PDF
5种木兰科珍贵树种早期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祥麟 胡刚 +3 位作者 廖炜 胡光平 刘正华 韩堂松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2期49-52,共4页
对红花木莲等5个木兰科珍贵用材兼景观树种开展了造林试验和早期生长特性观测研究,结果显示:5个树种高生长在造林第2年开始加速,早于地径和冠幅,地径和冠幅生长加速同步。5个树种年季间树高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而地径差异不显著。冠幅生... 对红花木莲等5个木兰科珍贵用材兼景观树种开展了造林试验和早期生长特性观测研究,结果显示:5个树种高生长在造林第2年开始加速,早于地径和冠幅,地径和冠幅生长加速同步。5个树种年季间树高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而地径差异不显著。冠幅生长加速在造林第4年最快,红花木莲、乐昌含笑和亮叶含笑具宽冠幅生长趋势,而云南拟单性木兰和乐东拟单性木兰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表现为窄冠。5个树种造林初期主要以高生长方式占据生长空间,树高生长表现较好的是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和乐东拟单性木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 连年生长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LSD)
下载PDF
基于统计证据的半监督多分类器融合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志周 蔡自兴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针对半监督学习中未标记示例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训练算法LDL-tri-training.首先通过最小显著性差异(LSD)假设检验方法使得3个成员分类器两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提高标注的稳定性;最后利用局部异... 针对半监督学习中未标记示例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训练算法LDL-tri-training.首先通过最小显著性差异(LSD)假设检验方法使得3个成员分类器两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提高标注的稳定性;最后利用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剔除误标记的噪声样本.实验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LDL-tri-training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 协同训练 最小显著性差异 统计证据 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
原文传递
Friedman检验和定量描述分析法(QDA)在风味酸奶感官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丛懿洁 王磊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对青橘味(A)、甜橙味(B)、西柚味(C)、柠檬味(D)4种柑橘类酸奶的整体喜好度、感官特性进行评价。其中整体喜好度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和多重比较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感官特性选择10个描述风味酸奶的感官描述词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法... 对青橘味(A)、甜橙味(B)、西柚味(C)、柠檬味(D)4种柑橘类酸奶的整体喜好度、感官特性进行评价。其中整体喜好度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和多重比较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感官特性选择10个描述风味酸奶的感官描述词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法(QDA)评价,同时采用偏相关性分析整体喜好度与感官特性关系。结果显示4种产品的整体喜好度评分排序为:C>B>A>D,即评价员最喜欢的是西柚味酸奶,其次是甜橙味酸奶、青橘味酸奶,最不喜欢的是柠檬味酸奶。在5%显著性水平上,C样品明显比A、D样品更受喜欢,B样品明显比D样品更受喜欢。将4种样品分为4组,通过QDA法分析,4种风味酸奶的感官特性各有特色。整体喜好度及感官特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评价员喜欢总香气、奶香气、发酵味、果香气稍强,甜味稍强,稠厚,无苦味的产品,对带有涩感和有颗粒感的样品的喜好度不一致,对香气太强或太弱、稠厚度太强、酸味太弱的产品的喜好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酸奶 Friedman检验 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定量描述分析法(QDA) 感官评定
下载PDF
我国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精确度及其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常磊 韩凡香 +5 位作者 柴守玺 岳云 杨德龙 杨长刚 黄彩霞 程宏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14-2820,共7页
选用2003—2009年我国4个麦区、233个品种(系)、82个试点组成的全国旱地冬春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研究了我国旱地小麦国家区域试验点的精确度、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并对试验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年一点试验平均试验误差变异系... 选用2003—2009年我国4个麦区、233个品种(系)、82个试点组成的全国旱地冬春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研究了我国旱地小麦国家区域试验点的精确度、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并对试验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年一点试验平均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6.1%,平均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为10.5%,一年多点试验的CV值均在8.2%以内,大多数试点的CV和RLSD控制得较好,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均较高.试点分辨力以西北春小麦组最强,其他3个产区差别不大.试点代表性以东北春小麦组最好、西北春小麦组最差.在综合考虑试点分辨力和代表性基础上,借助GGE模型构建环境综合评价参数(r g h),结果显示,我国旱地小麦理想试点比例只有32.4%,产区间比较,理想试点的比例依次为:西北春小麦旱地组(40.9%)>东北春小麦旱地组(33.3%)>黄淮冬小麦旱地组(30.4%)>北部冬小麦旱地组(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试验 试点的分辨力 试点的代表性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试验精确度
原文传递
南方春大豆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表达状态分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红娟 蒋晓英 +3 位作者 官玲 唐荣莉 白文钦 林清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5-1025,共11页
大豆数量性状极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南方春大豆品种DUS测试,需要对本生态区品种数量性状表达状态进行适当的分级。本研究以106份南方春大豆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对大豆DUS测试指南中的8个重要... 大豆数量性状极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南方春大豆品种DUS测试,需要对本生态区品种数量性状表达状态进行适当的分级。本研究以106份南方春大豆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对大豆DUS测试指南中的8个重要的测量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在对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对各数量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了分级范围划分,比较了方法间的异同。结果显示,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6.05%~36.83%之间,性状间相关系数分布在-0.142~0.648之间。正态性分析表明植株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开花期和成熟期5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对4种分级方法的比较,最小显著差法适合对MS数量性状、极差法适合对MG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研究结果为南方春大豆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的表达状态分级和规范品种描述提供依据,并为大豆资源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春大豆 DUS测试 数量性状分级 最小显著差法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许乃银 李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共8页
农作物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是品种和试验环境科学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的试验精确度分布与演变动态,并分析比较了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精确度差异,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 农作物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是品种和试验环境科学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的试验精确度分布与演变动态,并分析比较了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精确度差异,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和演变规律,为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单年单点棉花区域试验能鉴别出5%、8%、10%、12%、15%和20%品种间差异的比率分别约为20%、50%、70%、83%、92%和98%。(2)单年多点棉花区域试验精确度呈逐年提高的演变趋势,RLSD0.05(RLSD,relativ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由2000年的11.43%下降到2014年的7.1%,其中长江流域的RLSD0.05已经连续9年、黄河流域棉区的RLSD0.05连续4年稳定在5%以下,可以稳定地鉴别品种间5%的差异;西北内陆棉区的RLSD0.05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可以可靠鉴别品种间10%的差异。(3)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显著,其中皮棉产量和结铃数的精确度较低,霜前花率、衣分、纤维长度和生育期的精确度较高,其余性状精确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区域试验 试验精确度 品种比较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
下载PDF
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小麦品种试验精确度回溯分析
8
作者 张笑晴 吴宏亚 +3 位作者 伍玲 霍珊珊 汪尊杰 朱华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为全面评价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分析了2011—2021年度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小麦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茎数等性状的... 为全面评价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分析了2011—2021年度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小麦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茎数等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品种试验精确度较好,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在5%和10%以下的试点数占比分别在60%和95%以上,但品种比较精确度(RLSD_(0.05))在3%以下的试验比例不到10%,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单点品种试验RLSD_(0.05)在10%以下的试点数分别占比约60%和90%。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显著优于单年单点试验,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CEV分别在8%和5%以下。采用试点固定模型时,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RLSD_(0.05)分别为2.19%和1.49%,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比较精确度的要求;但采用试点随机模型时,小麦品种试验尚无法鉴别出品种间3%的产量差异。试验对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千粒重和穗数的RLSD_(0.05)优于产量性状,而最高茎数和穗粒数的RLSD_(0.05)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试验精确度 品种比较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下载PDF
畜牧科技论文中数据资料的检验判断方法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东海 魏云霞 +1 位作者 高雅琴 王宏博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10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便于判断科技论文中统计资料差异显著性标示的正误,基于论文中提供的样本大小、平均数和标准差3项信息,遵循统计检验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差比系数"(均数差/标准差)的概念,并编制出"最小显著差比系数表"。利用该表... 为便于判断科技论文中统计资料差异显著性标示的正误,基于论文中提供的样本大小、平均数和标准差3项信息,遵循统计检验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差比系数"(均数差/标准差)的概念,并编制出"最小显著差比系数表"。利用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论文中经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重检验的一些统计结果进行检验判断,纠正在科技论文资料统计过程中偶尔发生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比系数 最小显著差比系数表 统计检验 差异显著性
下载PDF
论均数的多重比较及其SAS实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德光 《大学数学》 1994年第S1期177-188,共12页
本文论述了各种多重比较法的产生背景及其具体实施,并分析了选用原则,给出了各种方法的完整SAS过程,服务于科学试验实践。
关键词 多重比较 最小显著差数(LSD) SAS程序
下载PDF
地膜和秸秆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姗姗 郑秀清 +1 位作者 陈军锋 刘萍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3-797,共5页
为了揭示地面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裸地(LD)、地膜覆盖(MD)和秸秆覆盖(JD)3种地表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统计分析冻融期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封... 为了揭示地面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裸地(LD)、地膜覆盖(MD)和秸秆覆盖(JD)3种地表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统计分析冻融期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封冻前地表覆盖(MD和JD)显著增加了土壤剖面(0~110cm)的硝态氮质量比,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效果为MD>JD>LD;冻结期各处理地块均在土壤相变区(0~60cm)出现硝态氮质量比高值区,LD在土壤冻结过程中的积氮效应(特指硝态氮)最为显著,积氮范围为10~55cm,硝态氮质量比峰值达37.18mg/kg,显著高于MD和JD;消融期MD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比,最高值达42.38mg/kg。MD和JD有效抑制了冻融期相变区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的波动程度,其中JD硝态氮质量比的时程变幅小于MD。同时,冻融期MD与LD间硝态氮质量比均差值明显高于JD,且土体通融后,MD、JD和LD为0~60cm土壤硝态氮质量比与封冻前相比分别增加了12.23、6.84和6.57mg/kg,说明MD更有利于硝态氮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硝态氮 硝态氮质量比 裸地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冻融期 迁移分布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最小显著差异法
下载PDF
基于大样本的沥青与粗集料原料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毕洁夫 郑南翔 +1 位作者 董是 吴晓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098-4104,共7页
沥青与粗集料的种类与质量是决定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定量表征不同沥青型号、生产厂家、粗集料性质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相同种类、不同产地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异的显著性水平。本研究基于大样本的沥青混合料生产... 沥青与粗集料的种类与质量是决定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定量表征不同沥青型号、生产厂家、粗集料性质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相同种类、不同产地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异的显著性水平。本研究基于大样本的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数据库,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沥青与集料各参数差异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首先通过秩和检验法分析了不同沥青与粗集料种类组合之间水稳定性指标的差异性,然后通过广义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厂家相同型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差异水平。研究表明,对于各种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玄武岩与石灰岩性能相当;改性沥青优于普通沥青;标准沥青混合料(SUP)优于基质沥青(AC);公称粒径越小水稳定性越好;沥青生产厂家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影响不显著。基于大样本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分析,沥青标号、最大公称粒径及级配对混合料的浸水残留稳定比(MS0)的影响显著性高于对其冻融劈裂强度比(TSR)的影响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大样本分析 秩和检验 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LS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