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rate evaluation of Green's functions in a layered medium by SDP-FLAM 被引量:3
1
作者 SONG Zhe ZHOU HouXing HU Jun HONG Wei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9年第5期867-875,共9页
Based on local Taylor expansions on the complex plane, a method for fast locating all modes (FLAM) of spectral-domain Green's Functions in a planar layered medium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SDP-FLAM, a combination... Based on local Taylor expansions on the complex plane, a method for fast locating all modes (FLAM) of spectral-domain Green's Functions in a planar layered medium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SDP-FLAM, a combination of FLAM with the steepest descent path algorithm (SDP), is employe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spatial-domain Green's functions in a layered mediu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plex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oles, branch points and Riemann sheets is also analyzed rigorously. To inverse the Green's functions from spectral to spatial domain, SDP-FLAM method and discrete complex image method (DCIM) are applied to the non-near field region and the near filed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SDP-FLAM lies in its capability of calculating Green's functions in a layered medium of moderate thickness with loss or without loss.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validate SDP-FLAM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s functions layered medium fast all modes method surface wave poles leaky wave poles branch cut Riemann sheet
原文传递
漏表面波IMF_(1)能量识别无砟轨道脱空适用性研究
2
作者 马嘉霈 袁笙哲 +3 位作者 肖军华 李航 潘越 苏志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0-858,1033,1034,共11页
为了研究漏表面波法对高铁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检测的适用性,建立脱空特征指标,通过含层间脱空的板式无砟轨道实尺模型进行试验,建立空气‑无砟轨道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声场分布特征;进一步对漏表面波信号进行希尔伯特... 为了研究漏表面波法对高铁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检测的适用性,建立脱空特征指标,通过含层间脱空的板式无砟轨道实尺模型进行试验,建立空气‑无砟轨道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响应声场分布特征;进一步对漏表面波信号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保留高频特征信号至第1阶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_(1)),分解低频干扰信号至高阶本征模函数,提出以IMF_(1)能量为特征指标的层间脱空判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脱空长度和脱空至荷载冲击点距离的增大,漏表面波IMF_(1)能量分布呈现正相关变化趋势;IMF_(1)能量对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中CA砂浆层脱空0.2~0.5 m较为敏感,基于漏表面波的CA砂浆层脱空检测具备一定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无砟轨道 脱空识别 漏表面波 本征函数 第1阶本征模函数能量
下载PDF
基于同步谐振器的COM参数提取 被引量:1
3
作者 聂广琳 汤劲松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8,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端同步谐振器、采用电测试方法实现漏波COM参数的提取技术。该同步谐振器中心频率为350 MHz,压电基片选用36°LT,铝、铜膜厚达240 nm。通过测试同步谐振器的导纳曲线来提取COM参数,并对提取出的COM参数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COM模型 漏波 单端同步谐振器 导纳
下载PDF
几种声表面波常用压电基片的体波激励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梅盖华 曹亮 +1 位作者 傅金桥 肖燕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
介绍了采用共线结构,分别在ST-水晶、X-Y112°LiTaO3、Y78°-X90°LiNbO3、Y127.86°-XLiNbO3压电基片制作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实验,并分析产生体波的机理和详细测试,观察... 介绍了采用共线结构,分别在ST-水晶、X-Y112°LiTaO3、Y78°-X90°LiNbO3、Y127.86°-XLiNbO3压电基片制作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实验,并分析产生体波的机理和详细测试,观察了体波的激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波激励 掠面体波 漏表面波 声表面波 滤波器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构建及检测HPV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云霞 府伟灵 +2 位作者 陈鸣 丁毅 曹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0-1212,1228,共4页
目的建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用该检测系统实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液相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以人乳头瘤病毒为检测对象,用传感器检测系统对其进行实时检测。结... 目的建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用该检测系统实时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液相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以人乳头瘤病毒为检测对象,用传感器检测系统对其进行实时检测。结果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值在液相中发生不同的变化;检测HPV时,检测延迟线的相位值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参比通道的相位曲线变化不是很大。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实现对双链DNA病毒HPV实时检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下载PDF
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云霞 府伟灵 +2 位作者 陈鸣 丁毅 曹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不同影响因素如离子浓度、缓冲液pH值及不同粘度的甘油PBS溶液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延迟线声表面波信号的相位值随溶液粘...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系统的影响因素。方法构建检测和参比双路延迟线,并观察在不同影响因素如离子浓度、缓冲液pH值及不同粘度的甘油PBS溶液中两路延迟线的相位变化规律。结果检测延迟线声表面波信号的相位值随溶液粘度、离子浓度、pH值的增大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参比通道的相位曲线变化不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检测技术平台,并探索了溶液的粘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不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云霞 陈鸣 +6 位作者 姚春艳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刘俊康 徐启旺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构建双通道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方法以人乳头状瘤病毒为检测对象,传感器检测系统运用相位、频率及延迟线3种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传感器裸金表面、固定巯基化探针以及核酸杂交后的... 目的构建双通道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方法以人乳头状瘤病毒为检测对象,传感器检测系统运用相位、频率及延迟线3种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传感器裸金表面、固定巯基化探针以及核酸杂交后的金膜表面结构的微观变化。结果相位和频率两种检测方法较好;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裸金膜表面金原子排列有序;探针分子分布密度增加;杂交后寡核酸分子密度更为密集。结论成功构建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液相检测技术平台并运用多种检测方法;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形象直观地对传感器金膜表面、核酸杂交进行直接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延迟线 相位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7 位作者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徐清华 汪广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作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通道金膜表面先固定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bis-PNA探针,加入HPV基因组DNA与之完全反应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在反应过程中加入ATPγS提供能量,分别探索优化RecA蛋白及ATPγS的最佳反应浓度。结果当RecA蛋白浓度为45μg/ml,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1.74±1.03)°,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在最佳RecA蛋白浓度下,当ATPγS浓度为2.5 mmol/L时,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值为(10.71±0.73)°,显著高于其他ATPγS浓度组(P<0.01)。结论"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复合体与bis-PNA/dsDNA复合物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并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传感器 肽核酸 RecA蛋白 灵敏度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直接快速检测病原体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7 位作者 王珏 罗阳 黄君富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6-1519,共4页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直接检测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的HPV基因组DNA。方法选取36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提取其生殖器分泌物的基因组DNA,并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PV阳性的标本,以14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利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直接检测从临床标本中提取的HPV基因组DNA。方法选取36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提取其生殖器分泌物的基因组DNA,并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PV阳性的标本,以14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利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临床样本,并与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传感器法检测35例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97.22%,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例均为阳性;14例阴性对照标本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感器法的检测限为1.21pg/L。结论传感器法与荧光定量PCR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且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临床标本中HPV基因组DNA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生物传感器 病原体 HPV DNA
原文传递
乙型脑炎病毒靶序列浓度对LSAW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清华 陈鸣 +6 位作者 陈伟 府伟灵 王云霞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汪广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靶序列浓度值对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0.5μmol/L的JEV探针,然后用pH7.6的10mmol/L PBS缓冲液(含Na+0.3mol/L)中和终...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靶序列浓度值对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0.5μmol/L的JEV探针,然后用pH7.6的10mmol/L PBS缓冲液(含Na+0.3mol/L)中和终浓度为0.05、0.1、0.5、1.0、1.5、2.0μmol/L的JEV靶序列杂交,分别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与JEV探针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是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1.0μmol/L靶序列浓度为分界线;杂交平衡时间上除0.05μmol/L的时间短以外,其他的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当靶序列浓度为1.0μmol/L,杂交反应平衡时间为33min。结论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呈典型的饱和曲线趋势;靶序列浓度为1.0μmol/L、杂交反应的平衡时间为33min,是LSAW基因传感器杂交的最适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基因传感器 相位 乙型脑炎病毒 杂交
下载PDF
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烨 府伟灵 +4 位作者 陈鸣 王云霞 曹亮 丁毅 齐永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探讨PBS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bis-PNA探针,然后分别在pH5.8~8.0的PBS缓冲液中和相应的靶序列杂交,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在不同p... 目的探讨PBS缓冲液pH值对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LSAW-bisPNA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bis-PNA探针,然后分别在pH5.8~8.0的PBS缓冲液中和相应的靶序列杂交,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bis-PNA与靶序列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有明显差异(P<0·01),pH6.6与pH6.8时传感器响应信号最大,但两者反应所达到的平衡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pH值6.6时检测所需时间更短。结论选择pH6.6作为bis-PNA和靶序列dsDNA反应的最适pH值,在该pH值条件下传感器响应信号大,反应达平衡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肽核酸 漏声表面波 基因传感器 杂交
下载PDF
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HPV及传感器再生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5 位作者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LSAW)生物传感器实时检测HPV,并对传感器进行再生性研究。方法每次实验前分别用Piranha液、1mol/LHCl和1mol/LNaOH等溶液清洗传感器反应区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再生使用20次;探讨传感器的信号响应及再生性能。结果... 目的应用漏声表面波(LSAW)生物传感器实时检测HPV,并对传感器进行再生性研究。方法每次实验前分别用Piranha液、1mol/LHCl和1mol/LNaOH等溶液清洗传感器反应区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再生使用20次;探讨传感器的信号响应及再生性能。结果再生使用5次时核酸杂交引起的相当于第1次的89.60%,变异系数为4.24%,再生检测10次时响应信号相当于第1次的71.56%,变异系数为10.14%;再生10次后传感器检测能力开始迅速降低。结论LSAW生物传感器可以特异性地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快速检测,并具有较好的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肽核酸 传感器 再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文传递
石英基片(0°,124°,γ)系列传播方向上表面声波波动模式的研究
13
作者 童筱钧 章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0-86,共7页
对石英基片欧拉角为 (0° ,12 4° ,γ)系列传播方向上传播的表面声波波动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发现在欧拉角为 (0° ,12 4° ,50°)传播方向上存在着传播性能较好的表面准纵波模式 ,它的相速度为 70 13.... 对石英基片欧拉角为 (0° ,12 4° ,γ)系列传播方向上传播的表面声波波动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发现在欧拉角为 (0° ,12 4° ,50°)传播方向上存在着传播性能较好的表面准纵波模式 ,它的相速度为 70 13.8m/s、传播衰减为 9.36× 10 - 5dB/λ、机电耦合系数为 0 .0 0 5% 基于此传播方向的表面声波波动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漏剪切声波模式几乎不激发 ,这一点对于制作高频器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并指出当传播方向偏离常用的传播方向γ =90°时 ,表面漏剪切声波存在着严重的束偏向问题 同时在文章中给出了 (0° ,12 4° ,γ)系列传播方向上瑞利波相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器件 瑞利波 石英 表面声波 波动模式
下载PDF
基于纵漏表面波的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研究
14
作者 张淑娥 邸继伟 《电声技术》 2022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滤波需要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率使得传统瑞利波(Rayleigh SAW,RSAW)器件需要更小尺寸,带来制造技术的难题。因此,采用更高波速的纵漏表面波(Longitudinal Leaky...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滤波需要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频率使得传统瑞利波(Rayleigh SAW,RSAW)器件需要更小尺寸,带来制造技术的难题。因此,采用更高波速的纵漏表面波(Longitudinal Leaky SAW,LLSAW)进行高频SAW滤波器的设计。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LLSAW模式获得达RSAW模式1.8倍的频率,同时也有更高的带宽。还研究了改变质量负载的电极金属化率与厚度对器件工作频率和带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金属化率和厚度的增加会降低中心频率,但金属化率过小也会使中心频率下降。同时带宽会受金属化率的影响,而几乎不随电极厚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漏表面波(LLSAW) 声表面波谐振器 金属化率 电极厚度 质量负载
下载PDF
PNA与DNA探针对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特异性的影响
15
作者 王云霞 张立群 +5 位作者 王珏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讨以PNA作为杂交探针与普通的DNA探针相比,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生物杂交反应中的优越性。方法用巯基固定法将PNA、DNA两种探针分别固定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金膜表面,分别与完全匹配、1个及2个碱基错配的靶序列进行杂交反... 目的探讨以PNA作为杂交探针与普通的DNA探针相比,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生物杂交反应中的优越性。方法用巯基固定法将PNA、DNA两种探针分别固定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金膜表面,分别与完全匹配、1个及2个碱基错配的靶序列进行杂交反应,观察两种不同的探针与靶序列反应所引起的相位变化及反应平衡时间。结果与DNA探针相比,PNA探针识别碱基错配的能力显著提高,且杂交平衡时间更短。结论 PNA探针可提高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 肽核酸 传感器 特异性
原文传递
离子强度对乙型脑炎病毒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
16
作者 徐清华 陈伟 +6 位作者 王云霞 罗阳 丁毅 施建峰 曹亮 陈鸣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Na+浓度值对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乙型脑炎病毒探针,然后分别在pH7.6的10mmol/LPBS缓冲液(含Na+浓度值0.1~0.6mol/L)... 目的探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Na+浓度值对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漏声表面波(LSAW)基因传感器表面固定终浓度为1.0μmol/L的乙型脑炎病毒探针,然后分别在pH7.6的10mmol/LPBS缓冲液(含Na+浓度值0.1~0.6mol/L)中和终浓度为1.0μmol/L的JEV靶序列杂交,分别记录相位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结果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是先上升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0.3mol/LNa+浓度为分界线;杂交平衡时间同相位变化一致,当PBS中Na+浓度为0.3mol/L,杂交反应的平衡时间为33min。结论随着Na+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相位变化呈典型的饱和曲线趋势,PBS中Na+浓度0.3mol/L,杂交反应平衡时间33min,是LSAW-JEV基因传感器杂交的最适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强度 乙型脑炎病毒 漏声表面波 基因传感器 相位
原文传递
基于“单碱基延伸和酶放大系统”的SNP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唱凯 陈伟 +6 位作者 张泉 徐泽刚 靳晓军 张可珺 王云霞 王丰 陈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方法。方法分别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反应体系加入2条仅存在一个碱基不同(A/G)的靶序列,与固定的探针杂交。利用酶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结合单碱... 目的探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方法。方法分别在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反应体系加入2条仅存在一个碱基不同(A/G)的靶序列,与固定的探针杂交。利用酶生物信号放大系统,结合单碱基延伸技术,观察其杂交信号的改变。结果靶位点为完全匹配的A时,相位下降(6.47°±0.42°);而靶位点为错配的G时,相位下降仅为(0.77°±0.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SNP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 信号放大 SN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