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叶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韩锁义 张新友 +4 位作者 朱军 许欣然 汤丰收 董文召 王忠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8,共5页
花生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流行可以导致花生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本文对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菌、防治措施、遗传研究、分子标记、转基因及花生抗叶斑病种质创制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花生抗叶斑病研究... 花生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流行可以导致花生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本文对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菌、防治措施、遗传研究、分子标记、转基因及花生抗叶斑病种质创制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花生抗叶斑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抗性
下载PDF
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褐斑病和网斑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23
2
作者 傅俊范 崔建潮 +2 位作者 周如军 徐喆 何晶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辽宁主栽的1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系)对...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辽宁主栽的1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系)对两种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褐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阜花17’属抗病类型,‘鲁花11’、‘铁引花2号’、‘良青8号’、‘新花2号’和‘锦花15’属中抗类型,其余属高感或感病类型。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鲁花11’、‘铁引花2号’和‘白花生’属抗病类型,‘黑花生’、‘新花2号’、‘花育20’、‘锦花14’、‘新花1号’、‘锦花15’和‘良青8号’属中抗类型,其余属高感或感病类型。多数花生品种(系)对花生叶斑病综合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系) 叶斑病 褐斑病 网斑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斑点病的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国辉 张西平 贺定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93-3994,3999,共3页
[目的]分离获得太子参斑点病的致病菌,并筛选出对太子参斑点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及甲基托布津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镜检结果表明,太子... [目的]分离获得太子参斑点病的致病菌,并筛选出对太子参斑点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及甲基托布津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镜检结果表明,太子参斑点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斑点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commonsii)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斑点病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76.6%;甲基托布津次之,抑菌率为72.3%;代森锰锌为68.7%;百菌清为44.7%。[结论]50%多菌灵WP对太子参斑点病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斑点病 病原菌 病害防治
下载PDF
甘草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阎合 徐秉良 +3 位作者 梁巧兰 薛应钰 唐丽婧 徐福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及渭源地区甘草产区发现一种甘草新病害—甘草叶斑病。2006-2008年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甘草叶斑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达80%。高燥地发病率低于低洼地,采用轮作可减轻甘草叶斑病的...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及渭源地区甘草产区发现一种甘草新病害—甘草叶斑病。2006-2008年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甘草叶斑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达80%。高燥地发病率低于低洼地,采用轮作可减轻甘草叶斑病的发生。经过对甘草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表明,病原菌为豆链格孢(Alternaria azukiae)。通过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病原菌亦可侵染独活、羌活等药用植物。对大黄、苍耳等不具侵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叶斑病 病害发生 病原菌鉴定 寄主范围测定
下载PDF
新疆红枣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志霞 王斌 +3 位作者 赵思峰 孙洁 何丽 刘文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135,共4页
以新疆地区2株红枣叶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alternata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2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法进行了室内防治药剂的筛选,以期明确红枣叶斑病病菌的生... 以新疆地区2株红枣叶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alternata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2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法进行了室内防治药剂的筛选,以期明确红枣叶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这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7~9;70%代森锰锌对A.tenuissima和A.alternata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053、0.054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021、0.019g/L,70%代森锰锌可作为枣树叶斑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叶斑病 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苜蓿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瑜 刘怡 +3 位作者 周彬彬 袁庆华 张丽 潘龙其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5-162,共8页
为探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温室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4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同时,对接种浓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10个品... 为探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温室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4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同时,对接种浓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10个品种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匍柄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5~1×10^6个孢子/mL,茎点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孢子/mL。在1×10^6个孢子/mL的接种浓度下,40个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3.33~35.83,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13.07~52.27,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中筛选出抗匍柄霉叶斑病品种14份,其中,高抗品种1份(公农2号),中抗品种13份;从中筛选出抗茎点霉叶斑病品种1份,为来自美国的中抗品种润布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匍柄霉叶斑病 茎点霉叶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选育抗叶斑病新种质的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风珍 万勇善 薛其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为了培育抗花生叶斑病的新种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79266,在变异后代筛选抗叶斑病材料,对选出的5个种质系进行叶斑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田间鉴定,并进行抗病种质系与受体DNA差异的SSR多态性分析。获得的主要结... 为了培育抗花生叶斑病的新种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79266,在变异后代筛选抗叶斑病材料,对选出的5个种质系进行叶斑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田间鉴定,并进行抗病种质系与受体DNA差异的SSR多态性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受体品种79266感染叶斑病(包含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病程曲线的线下面积(AUDPC值)为205.3,5个抗病种质系的AUDPC值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其中05D1128的AUDPC值最小,为112.0,感病最轻;收获前7 d调查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发病程度,05D1148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最强,其病级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抗性比受体品种提高17.56%。05D1128对网斑病的抗性最强,其病级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抗性比受体品种提高31.83%;叶斑病抗性最强的05D1128与受体品种相比,百果重和百仁重明显提高,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极显著降低。褐斑病抗性最强的05D1148与受体品种相比,二者所考察农艺性状间无显著差异;采用4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在05D106、05D1128、05D1144、05D1148、05D1172 5个新种质系与受体间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数分别是9,8,5,6和7。因此,利用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提高其对叶斑病的抗性的育种方法是有效的,所选育种质系中05D1148对叶斑病的抗性和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新的花生抗叶斑病种质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ea L) 叶斑病 抗性鉴定 DNA导入技术
下载PDF
国外甜菜褐斑病、根腐病、黄化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乔志文 张杰 赵海英 《中国糖料》 2011年第3期55-59,共5页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外甜菜褐斑病、根腐病和黄化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甜菜 褐斑病 根腐病 黄化病毒病
下载PDF
新疆矮化密植枣园红枣叶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志霞 孙洁 +2 位作者 赵思峰 何丽 刘文魁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喀什和和田地区的46个枣园中采集叶斑病典型病样161份,分离获得了161个分离物,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141个,占总分离物的87.58%,镰刀菌Fusarium 12个,占7.45%。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 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喀什和和田地区的46个枣园中采集叶斑病典型病样161份,分离获得了161个分离物,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141个,占总分离物的87.58%,镰刀菌Fusarium 12个,占7.45%。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18S rDNA-ITS、EF-1α和β-tubulin 3个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新疆矮化密植枣园红枣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A.alter-nata(Fries)Keis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叶斑病 交链格孢 鉴定
下载PDF
红叶石楠小孢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化学防治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管斌 吕兴萍 +1 位作者 徐超 张红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室内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66.77%、65.56%和71.11%,E... 在室内测定了10种化学杀菌剂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效果最佳,其抑菌率分别达66.77%、65.56%和71.11%,EC50值分别为4.867 7、4.6283、4.499 7μg.mL-1;选用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进行野外防治试验,其防效分别达58.46%、62.88%和75.62%,其结果与室内基本一致。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嘧菌酯、咪鲜胺可作为防治该病的药剂,其中咪鲜胺为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化学防治
下载PDF
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晶晶 赵娇娇 +5 位作者 陈爱昌 曹素芳 李继平 李青青 徐美蓉 漆永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66-2174,共9页
为探究黄芩叶斑病的病原种类,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rDNA转录间隔区(rDNA-ITS)、过敏原基因(Alt a1)、质膜腺苷三磷酸... 为探究黄芩叶斑病的病原种类,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rDNA转录间隔区(rDNA-ITS)、过敏原基因(Alt a1)、质膜腺苷三磷酸基因(ATPase)和组蛋白基因(His 3)4个基因序列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引起陇西县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其中细极链格孢为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茄链格孢(A.solani)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EC_(50)分别为0.06和0.04 mg·L^(-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茄链格孢(A.solani)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是引起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可为科学诊断该病害、研究其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叶斑病 细极链格孢 茄链格孢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邢光耀 杜学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并将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两种抗病类型。此外,还利用柱形图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甘肃省岷县当归病害调查及叶斑病田间药剂筛选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书珍 季绪霞 +1 位作者 杨成德 王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70-2475,共6页
2012-2016年对岷县当归(Angelica sinensis)病害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褐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岷县当归病害主要为腐烂茎线虫(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腐病(Fusarium sp.)、褐斑病(Septoria sp.)、... 2012-2016年对岷县当归(Angelica sinensis)病害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褐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岷县当归病害主要为腐烂茎线虫(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腐病(Fusarium sp.)、褐斑病(Septoria sp.)、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灰霉病(Botrytis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ium)、菌核病(Sclerotinia sp.)、水烂病(Pseudomonas fluorescens)、细菌性油脉病、细菌性斑点病(病原待定)和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ToMV);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硫菌灵和46.1%氢氧化铜对当归褐斑病防效较好,分别为64.83%、59.66%、53.84%和51.56%;46.1%氢氧化铜、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对当归细菌性叶病防效较好,分别为74.20%、59.67%和58.07%;该研究结果为当归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 当归病害 调查 鉴定 叶斑病 化学农药 防效
下载PDF
太子参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洁 梁霜 +2 位作者 张国俊 赵致 李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24-2132,共9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并探究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太子参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太子参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 【目的】明确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并探究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太子参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太子参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ITS、tef1、LSU、SSU、GAPDH和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见杀菌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30%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aria tenuissima),菌株编号为TZSYB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菌株TZSYB1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0%苯甲丙环唑乳油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0.81μg/mL;其次为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EC50分别为21.31和27.31μg/mL。【结论】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细极链格孢 药剂筛选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和防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彩霞 徐立 +2 位作者 李兵 徐妙琼 裘丽源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12期54-55,65,共3页
玉米是中国主产粮食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文章就国内外关于玉米小斑病的致病机理、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各方面作简要综述,为以后玉米小斑病... 玉米是中国主产粮食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文章就国内外关于玉米小斑病的致病机理、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各方面作简要综述,为以后玉米小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宇 李增平 +2 位作者 郑志淋 张宇 吴如慧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4-740,共7页
对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莲藕田的莲藕植株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st.) Wei];病原菌菌丝生长... 对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莲藕田的莲藕植株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st.) Wei];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0℃,pH 6~9,碳源为无水葡萄糖或D-木糖,氮源为牛肉膏或大豆蛋白胨;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8℃,pH 7,碳源为无水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光照对该病原菌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叶斑病 山扁豆生棒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甜叶菊斑枯病生物防治拮抗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汇泉 唐文华 孙伟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从甜叶菊根部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A0 1和A64两个菌株 ,生长繁殖速度快 ,抗污染能力强 ,抑菌效果好 ,为高效拮抗菌株 .两个拮抗菌株的拮抗活性能稳定遗传 .初步鉴定两菌株为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WaksmanandHenrici) ,A0 1为黄色类群的... 从甜叶菊根部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A0 1和A64两个菌株 ,生长繁殖速度快 ,抗污染能力强 ,抑菌效果好 ,为高效拮抗菌株 .两个拮抗菌株的拮抗活性能稳定遗传 .初步鉴定两菌株为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WaksmanandHenrici) ,A0 1为黄色类群的一个种 ,A64为蓝色类群的一个种 ,种名未定 .喷施抗生菌剂 ,可有效降低斑枯病病情指数 ,平均防效为 5 6.3 % .A0 1和A64混合构成的抗生菌剂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两个菌剂单用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抗生菌剂可显著提高甜叶菊叶片产量 ,平均增产 1 8.7% ,尤其在连作小区 ,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斑枯病 生物防治 拮抗菌株 菌株筛选 拮抗活性 微生物药物
下载PDF
烟草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世芳 桑维钧 +4 位作者 曹毅 孙光军 潘忠梅 陆宁 陈兴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6,共7页
为明确贵州烟草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使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以ITS... 为明确贵州烟草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使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以ITS序列构建的发育树中与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聚为一支,且支持率为100%,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棒状弯孢。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8,在燕麦琼脂(O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牛肉浸粉为氮源时对菌丝生长最有利;菌丝致死温度为53℃,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烟草弯孢菌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棒状弯孢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轶慧 刘玉军 +4 位作者 毕飞虎 蒋欢 赵本文 鲁林琴 陈名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15,235,共7页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石楠叶斑病的病原菌,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方法,最终将其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国内外18个甜菜品种的根腐病和褐斑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茂芊 白晨 +2 位作者 吴则东 王丛玲 王华忠 《中国糖料》 2015年第4期8-10,共3页
为了鉴定筛选出抗病性好的优良甜菜品种,通过2013和2014年对18份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根腐病和褐斑病调查鉴定,其中有8个材料表现出稳定的抗根腐病性,即H809、ST13929、KUHN9046、H003、ZTD305(国产)、TY310(国产)、ZTD304(国产),TY312(国... 为了鉴定筛选出抗病性好的优良甜菜品种,通过2013和2014年对18份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根腐病和褐斑病调查鉴定,其中有8个材料表现出稳定的抗根腐病性,即H809、ST13929、KUHN9046、H003、ZTD305(国产)、TY310(国产)、ZTD304(国产),TY312(国产);有3个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抗褐斑病性,即H809、TY312(国产)、TY310(国产)。上述筛选的抗病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可在东北糖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品种 根腐病 褐斑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