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绒毛番龙眼对生长光强的形态和生理适应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亚杰 冯玉龙 +1 位作者 冯志立 曹坤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6-214,共9页
在 10 0 %、5 0 %、2 5 %和 8%自然光强下栽培绒毛番龙眼幼苗并研究了其对光环境的适应。 10 0 %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增大叶片悬挂角 (midribangle ,MA)和比叶重 (laminamassperunitarea ,LMA) ,减少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降低... 在 10 0 %、5 0 %、2 5 %和 8%自然光强下栽培绒毛番龙眼幼苗并研究了其对光环境的适应。 10 0 %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增大叶片悬挂角 (midribangle ,MA)和比叶重 (laminamassperunitarea ,LMA) ,减少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降低光能捕获 ;通过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热耗散。虽如此 ,还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光抑制 ,加之叶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最少 ,导致光合能力最低 ,长势最差。 8%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通过降低MA、LMA以及叶片旋转 ,增加叶氮在捕光组分中的分配等提高光能捕获能力 ,光能转换及利用效率较高 ,热耗散水平较低 ,但由于环境光较弱 ,限制了光合碳同化 ,植株生长也较慢。 5 0 %和 2 5 %生长光强下绒毛番龙眼有较强的光能捕获、利用和耗散能力 ,在几种光处理中长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悬挂角 比叶重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氮分配 表型可塑性 绒毛番龙眼
下载PDF
水体铜污染对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叶绿素荧光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斌 谢瑶 +2 位作者 黄儒珠 钱伟 王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了解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在铜污染水体中生存的生理生态机制,设置不同浓度Cu2+(0(CK),0.5,1.0,1.5,2.0 mmol·L-1)对水葫芦进行模拟胁迫培养20 d,观测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变化情况... 为了解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在铜污染水体中生存的生理生态机制,设置不同浓度Cu2+(0(CK),0.5,1.0,1.5,2.0 mmol·L-1)对水葫芦进行模拟胁迫培养20 d,观测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处理后,水葫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中叶片初始荧光(Fo)显著小于CK组(P<0.05),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与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在0.5 mmol·L-1时均显著下降到最低值(P<0.05).各个处理水葫芦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叶片叶绿素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Cu2+浓度为1.0 mmol·L-1时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大,增加比例为14.2%.叶氮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在Cu2+浓度为1.0 mmol·L-1时,叶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水葫芦光合器官生物量比随Cu2+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根生物量比却一直上升,导致根冠比持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Cu2+处理下水葫芦花生物量比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可能采取先利用再耐受这一机制以抗水体铜污染,同时水葫芦采用降低有性生殖策略响应水体铜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铜污染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含量 叶氮含量 生物量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