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料定位还田对烟叶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石屹 姜鹏超 +3 位作者 赵兵 窦玉青 郭先锋 元建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连续还田对烟叶产量、质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连续4年使用有机肥料,土壤容重降低0.1 g/cm3,土壤中放线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分别增加6.1倍、12.2倍、11.5倍;烟田连续5年使... 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连续还田对烟叶产量、质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连续4年使用有机肥料,土壤容重降低0.1 g/cm3,土壤中放线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分别增加6.1倍、12.2倍、11.5倍;烟田连续5年使用有机肥料,烟叶产量增加38.9%,产值增加23.9%,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6个百分点;有机肥料连续还田土壤、烟叶中氯离子含量略有增加并稳定在适宜范围内,烟叶能够正常成熟。烟田长期使用有机肥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 烟叶 定位试验 品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烤烟叶片不同区位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小东 顾会战 +3 位作者 郭东锋 崔晓闯 刘领 魏永涛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9,共8页
为明确烤烟叶片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在不同区位间的差异,以指导烟叶初加工过程中差异化精准打叶,将单片烟叶切分成9个区位,同时分析了叶片不同区位常规化学成分的差异及特点,并基于烤烟9个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烟... 为明确烤烟叶片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在不同区位间的差异,以指导烟叶初加工过程中差异化精准打叶,将单片烟叶切分成9个区位,同时分析了叶片不同区位常规化学成分的差异及特点,并基于烤烟9个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整体适宜,协调性较好,切分后烟叶各区位间化学成分及协调性指标差异较大,且部分指标在烟叶区位间差异显著;②烟碱、总氮、糖碱比和氮碱比由烟叶内缘到外缘均呈递增趋势,而氯和钾含量则呈递减趋势;③烟碱、氯、总糖、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由叶尖部至叶基部均呈递增趋势,而钾和总氮含量则呈递减趋势;④基于烟叶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烟叶从叶基部1/3处切分为2个区位再进行打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区位 化学成分 协调性 打叶
下载PDF
不同营养部位、树龄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德安 庹明枝 《孝感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对银杏不同营养部位、树龄的叶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长枝>中短枝>树冠>短枝,枝条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为顶部叶>中部叶>基部叶,树冠上、中、下部叶黄酮... 对银杏不同营养部位、树龄的叶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长枝>中短枝>树冠>短枝,枝条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为顶部叶>中部叶>基部叶,树冠上、中、下部叶黄酮含量呈现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随树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尤其是15年以上成年大树黄酮含量下降的更加明显,几乎是幼龄小树的1/2。同时还对不同时期的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含量以10月份最高。因此,以叶用栽培为目的的银杏,应以10月份采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黄酮含量 叶位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翠茹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综述了已报道的 48个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RAPD、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 ,利用近等基因系、BSA等方法 ,已找到了与Lr1、Lr... 综述了已报道的 48个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RAPD、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 ,利用近等基因系、BSA等方法 ,已找到了与Lr1、Lr9、Lr10、Lr19、Lr2 4、Lr2 8、Lr34等抗叶锈病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 ,为以后分离、克隆这些基因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抗病性
下载PDF
不同产地及采收时间青海产野生宁夏枸杞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文怀秀 邵赟 +2 位作者 王启兰 陶燕铎 梅丽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inn.)为茄科( Solanaceae)枸杞属( Lycium Linn.)灌木,为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其成熟果实为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和益精明目等功效[1]232;其叶也是传统中药之一,具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 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inn.)为茄科( Solanaceae)枸杞属( Lycium Linn.)灌木,为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其成熟果实为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和益精明目等功效[1]232;其叶也是传统中药之一,具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除热毒、散疮肿和除风明目"等功效,民间常用枸杞叶制作药膳或药饮。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叶富含多种维生素、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还含有黄酮类、萜类、甾类、生物碱及有机酸类等次生代谢成分[2-3],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保肝抗炎以及雌激素样作用[4]。宁夏枸杞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与其清除 DPPH&#183;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5];枸杞叶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抑制动物体内MDA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耐力并延缓疲劳的发生[6]。近年来,已有研究者对宁夏产枸杞叶片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等进行了研究[7-10],但对青海产宁夏枸杞叶的相关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叶片 产地 采收时间 总黄酮含量
下载PDF
水稻叶片灰白转黄突变体pyr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欣 任德勇 +5 位作者 马娇 朱晓燕 桑贤春 凌英华 赵芳明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2-998,共7页
鉴定和克隆叶色突变基因对于深入了解叶绿素合成、降解途径的关系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从EMS诱变恢复系缙恢10号后代中鉴定出1个灰白转黄突变体pyr1,该突变体在苗期部分死亡,整张叶片呈现灰白色,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叶片呈... 鉴定和克隆叶色突变基因对于深入了解叶绿素合成、降解途径的关系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从EMS诱变恢复系缙恢10号后代中鉴定出1个灰白转黄突变体pyr1,该突变体在苗期部分死亡,整张叶片呈现灰白色,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叶片呈现不同的颜色,直到孕穗期叶片上部和叶缘表现黄色。苗期到抽穗期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突变体与野生型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但叶绿体发育异常,内部大量降解,基质片层退化。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326株F2隐性定位群体将PYR1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位于标记RM11722和Ind1之间,物理距离约92kb,本研究为PYR1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白叶 水稻(Oryza SATIVA L ) 叶绿体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不同产地及株龄果用银杏叶中总银杏酸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姚鑫 周桂生 +3 位作者 唐于平 钱大玮 宿树兰 段金廒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银杏(cinkgo bilobaL.)是中国特有的集叶用、果用、材用、防护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银杏叶和果实具有独特的药理效应,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中,已逐渐成为全球植物药制剂与保健食品的前列品种。银杏叶为银杏... 银杏(cinkgo bilobaL.)是中国特有的集叶用、果用、材用、防护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银杏叶和果实具有独特的药理效应,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中,已逐渐成为全球植物药制剂与保健食品的前列品种。银杏叶为银杏的干燥叶,其提取物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痴呆、哮喘、乙型肝炎和糖尿病等疾病。银杏叶主要含黄酮类和萜内酯类成分,还含有银杏酸类成分。银杏酸类成分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等,是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因此,银杏酸的限量是评价银杏叶制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用银杏 叶片 总银杏酸 株龄 产地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人工接种鉴定新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国政 崔丙慧 +1 位作者 薛仁喜 曹长代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32-38,49,共8页
烟草赤星病发生于烟草生长中后期,是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叶部病害之一。人工接种是确定赤星病菌致病性强弱及优势菌群,并进行烟草种质资源与品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工作的关键。为了探索出室内人工接种赤星病菌的高效方法,本研究提供了一... 烟草赤星病发生于烟草生长中后期,是烟草生产上威胁最大的叶部病害之一。人工接种是确定赤星病菌致病性强弱及优势菌群,并进行烟草种质资源与品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工作的关键。为了探索出室内人工接种赤星病菌的高效方法,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新方法,即孢子悬浮液伤口注射法,同时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的接种效果以及接种浓度、病原菌菌龄、叶片部位对孢子悬浮液伤口注射法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伤口注射法具有操作简便、接种率高、发病时效期短、发病程度适中、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接种的最佳条件是烟草赤星病菌菌龄为10 d,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个/mL,叶片部位为下二棚,接种量为10μL。通过该新接种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烟草赤星病或作物叶部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孢子悬浮液伤口注射法 人工接种 接种效果 接种浓度 菌龄 叶片部位
下载PDF
小偃6号小麦旗叶直立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万隆 李振声 穆素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首次对小麦旗叶姿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单体、端体的F_1及F_2分析表明:中国春2D染色体上至少有两个旗叶下披基因,即位于2DL上的P_1和2DS上的P_2,前者表达能力很强,后者则较弱,与小偃6号旗叶直立基因共存时分别表现为... 本文首次对小麦旗叶姿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单体、端体的F_1及F_2分析表明:中国春2D染色体上至少有两个旗叶下披基因,即位于2DL上的P_1和2DS上的P_2,前者表达能力很强,后者则较弱,与小偃6号旗叶直立基因共存时分别表现为显性和隐性;小偃6号的旗叶直立基因E也位于2D染色体上,同(P_1+P_2)共存时表现为隐性,仅与P_2共存时则表现为显性。文章还就这些基因的染色体操作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叶 基因定位 小麦
下载PDF
番茄叶夹角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星雨 国艳梅 +4 位作者 苏晓梅 黄泽军 王孝宣 杜永臣 高建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叶夹角作为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作物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以叶片上举的161-817为父本,叶片平展的Heinz1706为母本构建F2∶3群体,对番茄叶夹角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叶上举对叶平展表现为部分显性。混池分... 叶夹角作为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作物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以叶片上举的161-817为父本,叶片平展的Heinz1706为母本构建F2∶3群体,对番茄叶夹角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叶上举对叶平展表现为部分显性。混池分析结合QTL作图结果显示,番茄10号染色体上存在2个主效QTL(LA1-1和LA1-2)与番茄叶夹角表型有关。其中,LA1-1位于分子标记A-10和A-5之间,遗传贡献率为18.7%,物理距离为1.58 Mb,该区域编码210个基因;LA1-2位于分子标记B-3和B-9之间,遗传贡献率为22.5%,物理距离为378 kb,该区域编码32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株型 叶夹角 精细定位
下载PDF
Leaf morpho-physiology and phytochemistry of olive trees as affected by cultivar type and increasing aridity 被引量:1
11
作者 Said TOUATI Jawaher AYADI +4 位作者 Abdelhakim BOUAJILA Smail ACILA Rami RAHMANI Jalloul BOUAJILA Mohamed DEBOUB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10期1159-1179,共21页
The olive species(Olea europaea L.)is an ancient traditional crop grown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olive oil,the olive cultivar... The olive species(Olea europaea L.)is an ancient traditional crop grown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olive oil,the olive cultivars are introduced into highly arid new bioclimatic areas.Subsequently,the morpho-physiology and phytochemistry of olive trees are potentially changing among cultivar types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In the present work,we have undertaken an assessment on the impact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cultivar types on the leaf morpho-physiology and phytochemistry of olive trees.Thus,leaves of the two most cultivated olive tree varieties,Chemlal and Sigoise,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geographical regions(Setif,Batna,and Eloued)with increasing aridity in Algeria.Leaf samples from the geographical reg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andard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colorimetric method,and a chromatography assay.Leaves of both cultivar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terms of the leaf shape index but not for the leaf tissue density,specific leaf weight,and specific leaf area.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were affected by both cultivar type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with the lowest pigment content recorded in the Sigoise cultivar from the Setif region.Compared with the Setif and Batna regions,dried leaves of both cultivars from the Eloued region showed the higher levels of the total polyphenol,total flavonoid,and total tannin,as well as a better antioxidant capacity.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all leaf extracts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phenolic acids as major compounds:oleuropein,naringin,apigenin-7-O-glucoside,kaempferol,quercetin,quercitrin,luteolin-7-O-naringenin,and quinic acid.Lower contents were found for p-Coumaric acid,trans-Ferulic acid,hyperoside,rutin,apigenin,caffeic acid,protocatechuic acid,o-Coumaric acid,and gallic acid.Also,epicatechin and catechin+were not found in the leaf extracts of the Sigoise cultivar.The leaf organic extracts in both cultivars displayed promi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a europaea L. ARIDITY leaf morpho-physiology bioactivity olive cultivar geographical location Algeria
下载PDF
黄瓜叶片氮素诊断的最佳位点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静 毛罕平 +5 位作者 胡圣尧 温贻芳 于霜 韩绿化 储建华 高新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在温室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黄瓜正3叶叶片不同位点的SPAD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位点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求应用SPAD计诊断黄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位点。结果表明,黄瓜正3叶叶片不同位点的S... 在温室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黄瓜正3叶叶片不同位点的SPAD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位点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求应用SPAD计诊断黄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位点。结果表明,黄瓜正3叶叶片不同位点的SPAD值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比较不同位点的SPAD值的变异系数发现,叶片边缘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主叶脉两侧,而叶尖部三角区域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叶片其他任何区域;叶片各位点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初步研究选择离叶尖部的相对距离20%与叶边缘之间的叶尖顶三角区域作为黄瓜氮素诊断的最佳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氮素 SPAD计 叶片位点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桑叶各部位的水分和干物含量及主要元素的分布
13
作者 曾燕蓉 李韬 +7 位作者 林强 邱长玉 唐燕梅 朱光书 张朝华 刘丹 陆晓媚 朱方容 《蚕学通讯》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算家蚕对桑叶的食下消化率和饲料转化效率以及桑叶作为食品与畜禽饲料其重金属含量的安全阈值,采用现代检测技术与相应的检测标准,对桑品种“桂桑优62”相同叶位成熟叶片的带皮叶肉、叶脉、叶柄等部位中水分和干物含量...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算家蚕对桑叶的食下消化率和饲料转化效率以及桑叶作为食品与畜禽饲料其重金属含量的安全阈值,采用现代检测技术与相应的检测标准,对桑品种“桂桑优62”相同叶位成熟叶片的带皮叶肉、叶脉、叶柄等部位中水分和干物含量以及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与常见重金属元素铬、铅、镉、汞、砷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检测分析。桑叶各部位的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柄、叶脉、带皮叶肉,而干物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带皮叶肉、叶脉、叶柄。桑叶的带皮叶肉部位是家蚕可食用部位,也是在叶片总质量中占比最高和干物质含量最高的部位,全叶干物质的70%~76%、大量营养元素的47%~87%和常见重金属元素的60%~91%均分布在这个部位。总体而言,桑叶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钙、镁、钾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少;桑叶中的几种常见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铬、铅、砷、镉和汞,但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在药品、食品和畜禽饲料的国家标准限量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水分 干物质 营养元素 重金属元素 部位分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关于牧草辐射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5
14
作者 马建中 鱼红斌 伊虎英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7-173,共7页
本文以牧草为材料 ,阐述了辐射敏感性的类型划分方法。将异花授粉牧草沙打旺辐照当代的种子直接播种在≥ 1 0℃ (年积温 2 3 0 8℃ )的低温下 ,提高了突变体的适应性 ,增加了选择的准确性 ,缩短了育种周期 ;M1代产生了显性早熟突变 ,M2... 本文以牧草为材料 ,阐述了辐射敏感性的类型划分方法。将异花授粉牧草沙打旺辐照当代的种子直接播种在≥ 1 0℃ (年积温 2 3 0 8℃ )的低温下 ,提高了突变体的适应性 ,增加了选择的准确性 ,缩短了育种周期 ;M1代产生了显性早熟突变 ,M2 代有 2 7 2 %的植株保持早熟 ,比对照早开花 1 6~ 5 1d ,但仍有分离 ;5年育成彭阳早熟沙打旺 ,能在≥ 1 0℃ (年积温 1 847℃ )的地区开花结籽 ;播种当年始花序着生叶位与出苗至开花天数、株高和一级分枝呈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产草量高且早熟的沙打旺新品种 ,始花序叶位以在 9~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辐射敏感性 显性突变 辐射育种
下载PDF
水稻主茎总叶数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钟代彬 罗利军 +5 位作者 梅捍卫 郭龙彪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黎志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用一张具有 182个 RFL 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和一套重组自交系 ( RIL)群体 ,对水稻植株主茎总叶片数、叶片生长速率、抽穗期和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研究 ,定位了影响水稻出叶速率的 8个 QTL ,主茎总叶片数的 2个QTL、抽穗期的 ... 用一张具有 182个 RFL 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和一套重组自交系 ( RIL)群体 ,对水稻植株主茎总叶片数、叶片生长速率、抽穗期和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研究 ,定位了影响水稻出叶速率的 8个 QTL ,主茎总叶片数的 2个QTL、抽穗期的 3个 QTL和株高的 4个 QTL。对这些 QTL的遗传效应分析并结合先前用同组合材料研究结果 ,为进一步明确一些 QTL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如控制水稻主茎总叶片数的一个主效 QTL ,即 QL n3,它同时影响分蘖期出叶速率、抽穗期及株高等数量性状。该位点来自特青的等位基因 ,其加性效应可使水稻在温室冬季短日条件下主茎总叶片数增加1.5叶左右 ,抽穗期延迟 9d,同时具有使分蘖期出叶速率降低 0 .2叶 / 10 d的效应。由于该 QTL位点的基因不受光照长度的影响 ,说明它们有可能是由一个影响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基因控制或者这些基因紧密连锁 ;而另一个 QTL( QH d8)位点的基因对主茎总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出叶速率 主茎总叶数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叶片气孔的研究 Ⅱ.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气孔动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大鹏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各叶位气孔数量组成的变化主要是由本身特性所决定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影响,但各生态因素的影响途径和结果有所不同.水、温主要是影响伸长的叶位.干旱抑制细胞伸长,使叶面积减小而提高气孔密度,降低气孔长度,达极显著... 统计结果表明,水稻各叶位气孔数量组成的变化主要是由本身特性所决定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影响,但各生态因素的影响途径和结果有所不同.水、温主要是影响伸长的叶位.干旱抑制细胞伸长,使叶面积减小而提高气孔密度,降低气孔长度,达极显著水平.在水稻生长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的结果则相反,但不显著.弱光主要影响叶原基阶段气孔的分化形成,且使气孔密度和长度相应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气孔 生态条件 气孔动态
下载PDF
水稻着丝粒附近一个淡绿叶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丽 刘文真 +5 位作者 吴超 栾维江 傅亚萍 胡国成 斯华敏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8-234,共7页
在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以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温度钝感型淡绿叶突变体pgl2(palegreen leaf 2)。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龙特甫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初... 在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以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温度钝感型淡绿叶突变体pgl2(palegreen leaf 2)。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龙特甫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初步定位结果显示目的基因与第8染色体上SSR标记RM331连锁,在该标记附近发展了14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进一步定位于着丝粒上2.37 Mb的区间,并对该区间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突变体叶绿素的总量与对照相仿,但是叶绿素a/b比值趋于1,明显低于对照。推测突变基因可能与叶绿素a、b间的转化有关。还就着丝粒中基因定位的引物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 图位克隆 淡绿叶突变体 叶绿素含量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干旱胁迫环境中黄栌幼苗叶功能性状变异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金航 朱济友 +2 位作者 Catherine Mhae B.Jandug 赵凯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8,共11页
【目的】分析持续干旱胁迫环境中不同产地黄栌幼苗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差异,并探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模拟试验方法,选取来自5个产地的黄栌1年生幼苗作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CK,土壤田间持水... 【目的】分析持续干旱胁迫环境中不同产地黄栌幼苗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差异,并探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模拟试验方法,选取来自5个产地的黄栌1年生幼苗作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CK,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80%)、中度胁迫(MS,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5%~65%)和重度胁迫(SS,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5%~45%)3个土壤水分含量梯度,分析干旱胁迫、产地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产地分布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及产地地理-气候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程度(TVD)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对幼苗叶功能性状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SS环境中,叶绿素含量(LChl)、叶相对含水量(RW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面积比例(LAR)分别比对照低17.61%(P <0.001)、3.71%(P <0.001)、10.89%(P=0.002)和17.22%(P=0.001),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组织密度(LD)分别比对照高9.04%(P <0.001)和14.52%(P=0.009)。(2)黄栌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干旱胁迫环境中具有增强的趋势。其中,SLA与LDMC和LD均呈极显著(P <0.01)的负相关关系,LDMC和LD之间具有极显著(P <0.01)的正相关关系,RWC与LChl(P <0.01)、SLA(P <0.01)和LAR(P <0.05)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干旱胁迫环境中不同产地叶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差异。MS处理时,SLA(P=0.002)、LChl(P=0.025)和LD(P=0.026)在产地间具有显著差异;SS处理时,LChl(P <0.001)、LAR(P <0.001)和RWC(P=0.005)存在显著的产地差异。(4)来自北京延庆区幼苗的叶功能性状平均变异程度(所有性状变异程度的平均值)最大,为17.57%,而来自山西运城绛县幼苗的最小,为6.97%。(5)经RDA筛选,最干燥月份降水量(DMP,P=0.002)、生长季月降水量平均差(GSPD,P=0.008)、最热月份的最高气温(WMT,P=0.016)和年平均降水量(ANP,P=0.036)对幼苗TVD影响显著。其中,DMP与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 叶功能性状 地理-气候因子 干旱胁迫 产地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苹果树冠层点-叶模型重建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彩玲 刘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3-180,共8页
为了快速重建苹果树冠层结构三维模型,以纺锤体苹果树冠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冠层三维点云,提出了苹果树冠层点-叶模型重建方法。首先,提出了苹果树冠层叶基自动提取方法,可获取苹果树冠层生长期和叶幕稳定期的叶基... 为了快速重建苹果树冠层结构三维模型,以纺锤体苹果树冠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冠层三维点云,提出了苹果树冠层点-叶模型重建方法。首先,提出了苹果树冠层叶基自动提取方法,可获取苹果树冠层生长期和叶幕稳定期的叶基,与手工提取的叶基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重合度较高、误差较小,两种方法的平均欧氏距离为1.41 mm;其次,提出了基于冠层体素化的叶基提取方法,构建了苹果树冠层点模型,并在叶基上拼接叶片模板,构建出苹果树冠层点-叶模型;最后,利用Vege STAR光模型计算光截获进行验证分析,与常规数字化仪测得数据相比,本文方法提高了苹果树冠层三维结构重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冠层三维点云 叶基 点-叶模型 结构重建
下载PDF
利用BSA法发掘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香玲 郑克志 +5 位作者 李元 宋茂兴 闫伟 张旷野 李凤海 史振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0,共5页
以玉米高抗灰斑病自交系齐319与高感病自交系Ye478构建的RILS(重组自交系)为试材,通过两年田间表型鉴定,选取极端表型家系高抗16个,高感15个,利用SSR分子标记,并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筛选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并进行基因定位。结... 以玉米高抗灰斑病自交系齐319与高感病自交系Ye478构建的RILS(重组自交系)为试材,通过两年田间表型鉴定,选取极端表型家系高抗16个,高感15个,利用SSR分子标记,并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筛选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在玉米第1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主效抗病基因位点(QTL),与两侧的分子标记umc2614和bnlg1803遗传图距分别为4.74 c M和3.78 c M,该抗病基因位点可解释40.9%的表型变异率,抗病基因来源于齐319,加性效应达到了-7.817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 SSR标记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