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叶片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1
作者 王常顺 汪诗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叶片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及其在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叶片性状如何响应和适应气候变化是植物适应性研究的重点内容。该文系统综述了叶片大小、比叶质量、叶片氮含量、碳同位素等指标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新研究结果... 叶片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及其在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叶片性状如何响应和适应气候变化是植物适应性研究的重点内容。该文系统综述了叶片大小、比叶质量、叶片氮含量、碳同位素等指标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新研究结果。不同叶片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存在差异,所指示的生态学含义也有所不同。单一叶片性状不能全面地反映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尺度的研究(如环境的修饰或筛选作用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高寒地区的研究工作相对缺乏。该文有助于理解植物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对了解植物演化、预测植物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大小 比叶质量 叶氮含量 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2
作者 罗亚勇 赵学勇 +2 位作者 黄迎新 苏娜 冯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8-655,共8页
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的发展以及不同尺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WUE的研究意义。从植物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综合评述了WUE的影响因素。植物因子包括:生理因子、生育期、光合途径、生活型、植物固氮特征、入侵特性和品种特性。... 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的发展以及不同尺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WUE的研究意义。从植物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综合评述了WUE的影响因素。植物因子包括:生理因子、生育期、光合途径、生活型、植物固氮特征、入侵特性和品种特性。环境因子包括:水分、光照、CO2浓度、空气温度和叶温、植物种植方式、灌溉方式、施肥、土壤贫瘠程度和干扰强度等,但各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并且概括了WUE的测定方法:田间直接测定法、气体交换测定法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强调了目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在尺度扩展方面存在困难,在干旱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进而初步展望了WUE在干旱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 植物因子 环境因子 气体交换法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
原文传递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差异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旻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526-8536,共11页
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能用来解释不同层次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代表物种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了各坡向的土壤因子,比较不同物种(矮嵩草、米... 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能用来解释不同层次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代表物种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了各坡向的土壤因子,比较不同物种(矮嵩草、米口袋、蒲公英和金露梅)之间的性状差异,研究叶片光合及形态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的土壤因子有着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为北坡>南坡,而土壤温度及光照度则是南坡>北坡。2)坡向上不同物种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δ^(13)C值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物种在北坡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而物种在南坡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叶干物质量及δ^(13)C值。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物种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与土壤因子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该研究揭示了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功能性状 叶片形态 光合生理特征 稳定碳同位素
下载PDF
Altitudinal variation in Ginkgo leaf characters: Clues to paleoelevation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6
4
作者 XIE SanPing SUN BaiNian +1 位作者 YAN DeFei DU BaoXi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2040-2046,共7页
After detailed studies of leaf area, leaf shape index, petiole length, stomatal density, stomatal index, and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of Ginkgo biloba L., growing in Northwest China, the change trends of these pa... After detailed studies of leaf area, leaf shape index, petiole length, stomatal density, stomatal index, and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of Ginkgo biloba L., growing in Northwest China, the change trends of these parameters with an altitude gradient and their differences between sun and shade leave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leaf area, petiole length, and stomatal parameters have no obvious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altitude, but the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show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ltitude, which has a potential to be an applicable paleo-altimeter.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stomatal density and stomatal index between sun and shade leaves had more influence on paleoelevation reconstruction than that in other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and altitude, the paleoelevation evolution during the Middle Jurassic of the Yaojie Basin, Lanzhou in Gansu Province was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leoelevation of the Yaojie Basin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the Aalenian to the early Bajocian and then to the late Bajocian in the Middl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tude carbon isotope GINKGO leaf area leaf shape index Middle JURASSIC PALEOELEVATION STOMATA
原文传递
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条件下植物叶片δ^(13)C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旻霞 刘洋洋 +1 位作者 陈世伟 王振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16-3822,共7页
通过对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条件下25科86种C3植物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测定,研究了高寒草甸C3植物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坡向变化的响应以及环境因子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坡向上控制植物δ^(13)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 通过对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条件下25科86种C3植物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测定,研究了高寒草甸C3植物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坡向变化的响应以及环境因子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坡向上控制植物δ^(13)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从北坡到南坡的生境梯度上,土壤含水量不断减少,而土壤温度及光照强度不断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5个坡向中,植物叶片δ^(13)C值为-31.19‰^-21.80‰,均值为(27.18±0.13)‰;生长季植物叶片δ^(13)C均值在南坡最高,其次为西南坡、西坡、西北坡,最低值出现在北坡.坡向间δ^(13)C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其中土壤含水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北坡-南坡梯度上植物叶片δ^(13)C值随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温度及光照强度升高而变大,表明不同坡向植物的水分利用状况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植物逐渐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胁迫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物叶片 碳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 被引量:3
6
作者 成霄峰 李树云 +1 位作者 胡虹 吴天贵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5-604,共10页
叶片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意义对其科学合理的保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于干季与雨季研究了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落叶、常绿地生、常绿石附生三种类型共19种野生兰科植物... 叶片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意义对其科学合理的保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于干季与雨季研究了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落叶、常绿地生、常绿石附生三种类型共19种野生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兰科植物之间的差异。其中18种兰科植物为C3植物,仅棒叶鸢尾兰(Oberonia myosurus)为CAM植物。相比于落叶兰,常绿兰具有较高的比叶重(LMA)和叶片碳氮比(C/N),但其叶片氮、磷含量较低。在常绿兰科植物中,石附生兰的叶片Ca含量与δ13C高于地生兰。石附生兰的叶片磷含量在雨季要高于干季,而地生兰的叶片δ13C在干季要高于雨季。该地区常绿兰科植物的N/P值>16,表明其可能受到磷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叶片性状 叶片磷含量 叶片碳同位素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天童栲树冠层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与光合参数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彭舜磊 由文辉 +2 位作者 王强 蒋跃 余华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植物冠层叶片存在稳定性碳同位素贫化效应,反映了冠层光合能力的异质性。通过测试不同月份栲树冠层冠顶至冠下8m叶片δ^(13) C及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x))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_(mass)),分析了冠层叶片δ^(13) 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 植物冠层叶片存在稳定性碳同位素贫化效应,反映了冠层光合能力的异质性。通过测试不同月份栲树冠层冠顶至冠下8m叶片δ^(13) C及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_(max))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_(mass)),分析了冠层叶片δ^(13) 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_(max)和N_(mass)的相关关系,验证树高极限的水力限制假说。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和冠层高度对冠层叶片δ^(13) C存在极为显著的影响(p<0.01),从冠顶到冠下8m叶片δ^(13) C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28.61‰^-31.67‰,冠层叶片δ^(13) C随冠层高度降低呈线性极为显著减小(R^2=0.727,p<0.001);冠层叶片δ^(13) C随A_(max)和N_(mass)的增大而增大,呈极为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R^2=0.514,R^2=0.610,p<0.000 1),不支持树高极限的水力限制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树 冠层 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 最大净光合速率 叶片单位质量氮含量
下载PDF
贡嘎山林线峨嵋冷杉叶片功能属性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小祥 王根绪 +4 位作者 彭阿辉 张莉 冉飞 杨阳 杨燕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试图利用植物叶片功能属性探讨林线植物峨眉冷杉的现存可能机制。结论显示,环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林线的叶片N∶P均低于10,说明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N限制;林线处相较于低海拔林下土壤有更低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磷,以及更低的比叶面积(SLA),说明该区域冷杉的分布和生长可能受到可获取的土壤养分限制,峨眉冷杉生长转向资源保守型,减缓生长以适应可利用资源贫瘠的环境。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土壤养分利用状况和植物本身的资源利用策略也是影响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生长和分布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潜在因子,在未来模型碳估算中应当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冷杉 林线 土壤养分 比叶面积 碳同位素
下载PDF
烟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受控因素分析
9
作者 毛佳琦 郑允允 +3 位作者 张二强 王培 付玉洁 王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7-23,共7页
【目的】探讨烟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受控因素,为烟草种植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及生态适应性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西南、东南、长江中上游和黄淮4个主要一级烟草种植区生理成熟期烟叶进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 【目的】探讨烟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受控因素,为烟草种植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及生态适应性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西南、东南、长江中上游和黄淮4个主要一级烟草种植区生理成熟期烟叶进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分析。【结果】供试烟叶样本δ13C值分布在-27.76‰--25.39‰,平均值为-26.46‰。烟叶δ13C值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每增加1°,烟叶δ13C值减小0.09‰;与纬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不同叶位烟叶δ13C值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下部叶片。4个种植区烟叶δ13C值为西南种植区≈黄淮种植区>长江中上游>东南种植区。利用碳同位素对不同香型烟叶聚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清香甜香型和醇甜香型烤烟能够被明确聚类,而对焦甜焦香型、清甜蜜甜香型、焦甜醇甜香型和蜜甜香型4种香型烤烟没有明显的聚类效果。【结论】烟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经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纬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不同叶位烟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不同,利用δ13C值可以对清香甜香型和醇甜香型烤烟进行有效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叶位 经度 纬度 稳定碳同位素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土层厚度对刺槐旱季水分状况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林 冯锦霞 万贤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8-255,共8页
该研究测定了旱季和雨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刺槐的树高、胸径、小枝凌晨水势、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叶面积、比叶重和气体交换指标;分析了刺槐旱季和雨季的水分状况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测定了旱季和雨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刺槐的树高、胸径、小枝凌晨水势、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叶面积、比叶重和气体交换指标;分析了刺槐旱季和雨季的水分状况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刺槐对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反应,估计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层厚度土壤水分对刺槐的承载能力;并求证近年来该地区刺槐衰败和水分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土层厚度减小,旱季土壤含水量下降、凌晨小枝水势降低;气孔导度和最大光合速率都减小,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增加,雨季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旱季土壤含水量只有雨季的60%左右。随着土层变薄,刺槐叶片δ13C增高,叶面积减小,比叶重增加;刺槐树高和胸径减小。以上结果表明:刺槐在不同季节下的水分状况综合反映土壤的供水能力,土层浅薄导致土壤水分承载力不足,致使刺槐在旱季受到较严重的水分胁迫,这可能是刺槐出现衰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 叶片形态 凌晨水势 刺槐 土层厚度 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
原文传递
巴郎山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对海拔高度的响应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秋红 程瑞梅 +4 位作者 史作民 刘世荣 刘兴良 何飞 曹慧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29-3637,共9页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按海拔梯度选择了3个刺叶高山栎分布地点(2600、3050、3500m),对各研究地点刺叶高山栎进行了叶片δ13C、光合、CO2扩散导度、养分以及形态等参数的测量,以期揭示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随着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按海拔梯度选择了3个刺叶高山栎分布地点(2600、3050、3500m),对各研究地点刺叶高山栎进行了叶片δ13C、光合、CO2扩散导度、养分以及形态等参数的测量,以期揭示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随着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首先,随着海拔的升高,目标树种叶片δ13C随之增加,且海拔每升高1000m,δ13C增加2.0‰;其次,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强降低,因而导致的叶片扩散导度(包括气孔导度(gs)和叶肉细胞导度(gm))的降低是叶片δ13C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的比叶重(LMA)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响应趋势;最后,叶片N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更多被分配给非光合系统的趋势导致了羧化效率及光合速率的降低,进而抑制了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此外,与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和单位重量氮含量(Nm ass)相比,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植物叶片的氮含量与其吸收和固定大气CO2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δ13C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δ13C 海拔响应 刺叶高山栎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he ear and the flag leaf to grainfilling in durum wheat inferred from the carbon isotope signature: Genotypic and growing conditions effects 被引量:10
12
作者 Rut Sanchez-Bragado Abdelhalim Elazab +4 位作者 Bangwei Zhou Maria Dolors Serret Jordi Bort Maria Teresa Nieto-Taladriz José Luis Arau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44-454,共11页
The ear, together with the flag leaf, is believed to play a major role as a source of assimilate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C3cereals. However, the intrusive nature of most of the available methodologies prevents reachi... The ear, together with the flag leaf, is believed to play a major role as a source of assimilate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C3cereals. However, the intrusive nature of most of the available methodologies prevents reaching conclusive results in this regard.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d13C) in its natural abundance in the water‐soluble fractions of the flag leaf blade and the ear with the d13C of mature kernels to asses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both organs to grain filling in durum wheat(Triticum turgidum L. var.durum).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ear was higher in landraces compared to modern cultivars, as well as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water stress. Such genotypic and environmentally driven differen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harvest index(HI), with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ear being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 In the case of the genotypic differences, the lower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ear in modern cultivars compared with landraces i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in the former of a certain amount of source limitation driven by a higher HI. In fac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ear was far more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HI in modern cultivars compared with landr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EAR flag leaf grain filling harvest index PHOTOSYNTHESIS
原文传递
30种藜科C_4植物同化器官解剖结构及δ^(13)C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闻志彬 张明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5-1022,共8页
观测了藜科滨藜族(Atripliceae)、樟味藜族(Camphorosmeae)、碱蓬族(Suaedeae)和猪毛菜族(Salsoleae)30种C4植物的同化器官的解剖结构和δ13 C值,共见到12种解剖结构类型。滨藜族包含2种类型,Atriplicoid-Ⅰ型和Atriplicoid-Ⅱ型,它们... 观测了藜科滨藜族(Atripliceae)、樟味藜族(Camphorosmeae)、碱蓬族(Suaedeae)和猪毛菜族(Salsoleae)30种C4植物的同化器官的解剖结构和δ13 C值,共见到12种解剖结构类型。滨藜族包含2种类型,Atriplicoid-Ⅰ型和Atriplicoid-Ⅱ型,它们的差异仅在于结构中是否含有皮下组织。樟味藜族包括3种解剖结构类型,即含有皮下组织的Kochioid-Ⅰ型、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形成近似于环形的Kochioid-Ⅱ型和不含有皮下组织的Kochioid-Ⅲ型。碱蓬族包含3种类型,Kranz-Suaedoid-Ⅰ型和Kranz-Suaedoid-Ⅱ型结构中具有皮下组织,但是Kranz-Suaedoid-Ⅱ型结构中只具有一层叶肉细胞,这种结构存在于异子蓬属的异子蓬(Borszczowia aralocaspica),而Kranz-Suaedoid-Ⅲ型结构中不具有皮下组织。猪毛菜族植物叶片/同化枝的解剖结构类型有4种,它们的差异在于结构中是否含有皮下组织、次要的较小的维管束的位置以及环形的维管束鞘细胞是否被打断。30种植物的δ13 C值范围-11.1‰^-14.5‰,显示为C4植物,与其同化器官解剖结构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枝 解剖结构 C4植物 藜科 δ13 C值 新疆
原文传递
小麦不同进化材料叶与非叶器官C4光合酶活性及δ^(13)C值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爱丽 杨茂 +2 位作者 黄琴 张英华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90,共8页
为明确小麦进化过程中C_(4)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小麦种(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四倍体小麦种(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阿拉拉特、提莫菲维小麦)及六倍体小麦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 为明确小麦进化过程中C_(4)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小麦种(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四倍体小麦种(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阿拉拉特、提莫菲维小麦)及六倍体小麦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染色体倍数小麦种不同绿色器官光合碳同化酶(PEPC、RuBPC、NADP-MDH、NADP-ME、NAD-ME)活性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种内,非叶器官(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颖)RuBPC活性显著低于旗叶,除六倍体小麦品种外,其余小麦材料的PEPC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均高于叶片。在小麦进化过程中,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片的C_(3)和C_(4)同化酶活性均上升,且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增加;非叶器官的RuBPC活性增加,但PEP羧化酶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下降,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降低。旗叶和穗器官的δ^(13)C值均在C3途径范围内,穗器官的δ^(13)C值高于叶片;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δ^(13)C值增高,而穗器官的δ^(13)C值下降。综合来看,小麦非叶器官具有较强的C_(4)光合酶活性,在进化过程中,其C4酶活性趋向减弱,而旗叶的C_(4)酶活性则趋向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叶器官 进化 PEP羧化酶 稳定碳同位素(δ^(13)C)
下载PDF
How <i>Betula ermanii</i>Maintains a Positive Carbon Balance at the Individual Leaf Level at High Elevations
15
作者 Koichi Takahashi Sohei Otsub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3期482-494,共13页
Generally, plant species with shorter leaf longevity maintain a positive carbon balance by decreasing leaf mass per area (LMA) and increasing photosynthesis. However, plants at high elevations need to increase LMA aga... Generally, plant species with shorter leaf longevity maintain a positive carbon balance by decreasing leaf mass per area (LMA) and increasing photosynthesis. However, plants at high elevations need to increase LMA against environmental stresses. Therefore, plants need to increase both LMA and photosynthesis at high elevations. To examine how deciduous plants maintain a positive carbon balance at high elevations, photosynthesis and related leaf traits for deciduous broad-leaved tree Betula ermanii were measured at three elevations. LMA was greater at middle and high elevations than at low elevation. Leaf δ13C was greater at higher elevation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MA, indicating greater long-term deficiency of CO2 in leaves at higher elevations. However, the Ci/Ca ratio at photosynthetic measurement was not low at high elevations. Nitrogen content per leaf mas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were greater at higher elevations. Photosynthetic rates and 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PNUE)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three elevations. Photosynthetic rate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tomatal conductance on a leaf area basis (R2 = 0.83, P < 0.001). Therefore, this study suggests B. ermanii compensates the deficiency of CO2 in leaves at high elevation by increasing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maintains photosynthesis and PNUE at high elevation as much as at low ele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Mass per Area leaf Nitrogen Photosynthesis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STOMATAL CONDUCTANCE
下载PDF
亚热带落叶乔木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杨婷 闫超阳 黄咸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成为陆相沉积古生态重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过程研究是提升叶蜡正构烷烃指标解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关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_(alk))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对两种... 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成为陆相沉积古生态重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过程研究是提升叶蜡正构烷烃指标解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关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_(alk))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对两种典型亚热带落叶乔木(小叶栎、枫香)开展了为期2年的叶蜡烷烃δ^(13)C_(alk)研究。两个树种叶蜡烷烃的δ^(13)C_(alk)值在春季偏正,随后迅速偏负,秋季变幅较小,趋于稳定。这种季节性变化特征和初期利用储存的老碳而后期利用新合成的糖类有关。在生长季末期,两种落叶乔木叶蜡烷烃相对于叶片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处于−6‰~−8‰,相对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偏负,这可能是因为生长季后期仍有少量的长链正构烷烃合成。研究结果揭示,基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进行古环境重建时需要考虑环境信号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乔木 叶蜡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表观分馏系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