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灭活面包酵母菌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代群威 NOONAN M J +2 位作者 董发勤 杨丽君 王中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为研究灭活面包酵母菌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果和机理,在实验室进行批量实验,通过AAS、SEM/EDS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室条件下面包酵母菌吸附Pb^2+的最佳条件为:pH值4.0-5.5,菌体质量浓度4.0 g/L,初始Pb^2+浓度1.0 mmol/L... 为研究灭活面包酵母菌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果和机理,在实验室进行批量实验,通过AAS、SEM/EDS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室条件下面包酵母菌吸附Pb^2+的最佳条件为:pH值4.0-5.5,菌体质量浓度4.0 g/L,初始Pb^2+浓度1.0 mmol/L,吸附温度30℃。酵母菌实验最大吸附量为45.07 mg/g,吸附效率为92.45%。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其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过程,且较低温度时吸附平衡过程迟滞。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得面包酵母菌在10℃、20℃和30℃时的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71.53 mg/g、72.10 mg/g和75.82 mg/g。SEM/EDS分析发现Pb^2+被吸附到面包酵母菌表面,与细胞壁上有机物结合后以颗粒物形式附着在细胞表面,并随着溶液中Pb^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研究表明,灭活酵母菌是一种快速高效的Pb^2+生物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面包酵母菌 生物吸附 铅离子 等温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鸡源嗜铅菌JT_1菌株体外吸附铅的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雁斐 满兆红 +1 位作者 都启晶 赵宏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嗜铅鸡源肠球菌JT_1为生物吸附剂,研究该菌株在体外对铅的吸附机理。首先研究该菌的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特征;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进行观察,分析JT_1吸附反应发生部位;最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吸附铅有关的... 以嗜铅鸡源肠球菌JT_1为生物吸附剂,研究该菌株在体外对铅的吸附机理。首先研究该菌的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特征;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进行观察,分析JT_1吸附反应发生部位;最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吸附铅有关的功能基团的特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JT_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整个吸附过程遵循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菌体表面有沉积物堆积;EDS能谱分析表菌体表面吸附的是铅沉积物;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研究显示,菌体表面的氨基、羧基、羟基和磷酸基等官能团参与对铅的吸附。由此,JT_1对铅的吸附主要是表面吸附,菌体表面的一些官能团参与了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嗜铅菌 生物吸附剂 铅离子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共轭聚合物荧光“开-关”的构建及对S-腺苷甲硫氨酸的分子识别与检测
3
作者 李慧芝 翟涛 +1 位作者 张广友 裴梅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1-1136,共6页
以Pb2+和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与聚3-(1-(2-三乙胺乙酰基)哌啶-4-亚甲基)噻吩(poly 3-{[1-(2-hydrazino-2-oxoethyl)piperidin-4-ylidene]methyl}thiophene,PMTH)构建荧光开关,当有Pb2+存在时,PMTH与Pb... 以Pb2+和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与聚3-(1-(2-三乙胺乙酰基)哌啶-4-亚甲基)噻吩(poly 3-{[1-(2-hydrazino-2-oxoethyl)piperidin-4-ylidene]methyl}thiophene,PMTH)构建荧光开关,当有Pb2+存在时,PMTH与Pb2+之间发生作用,荧光猝灭,即为荧光"关";当Pb2+-PMTH体系中加入SAM时,SAM能够与Pb2+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使PMTH的荧光恢复,即为荧光"开"。通过PMTH的荧光开关信号,成功建立了识别和检测SAM的新方法。研究了在水-乙醇(4∶1,V/V)溶液中Pb2+和PMTH与SAM相互作用对荧光光谱的影响。本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常见氨基酸和金属离子对SAM的检测无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SAM的浓度在1.0×10-8~2.0×10-6mol/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ΔI=68.51+72.32C(μmol/L),相关系数r=0.9982,检出限为8.72×10-9mol/L;本方法已成功用于SAM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荧光开关 分子识别 S-腺苷甲硫氨酸 铅离子
下载PDF
黄土–粉土混合土对Pb(Ⅱ)的静平衡和动态吸附特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云敏 王誉泽 +1 位作者 谢海建 蒋元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5-1194,共10页
竖向防污屏障是防止地下水土污染的主要屏障。天然土是屏障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以天然粉土为母土,黄土为添加剂,以重金属Pb(Ⅱ)作为污染物的代表,通过粉土–黄土混合土对Pb(Ⅱ)的静平衡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黄土作为添加剂对天然粉土... 竖向防污屏障是防止地下水土污染的主要屏障。天然土是屏障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以天然粉土为母土,黄土为添加剂,以重金属Pb(Ⅱ)作为污染物的代表,通过粉土–黄土混合土对Pb(Ⅱ)的静平衡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黄土作为添加剂对天然粉土的改良效果。试验考虑了黄土添加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以及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土可以有效改善天然粉土的吸附效果,混合土对Pb(Ⅱ)的吸附容量随黄土添加量的增加线性增长,添加20%黄土的混合土的吸附容量达天然粉土的2倍;添加黄土可减少混合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减少迁移量。通过扫描电镜和XRD等手段揭示了黄土对Pb(Ⅱ)的吸附主要是方解石与Pb(Ⅱ)发生界面沉淀作用生成白铅矿;粉土对Pb(Ⅱ)的吸附主要是长石等矿物棱角处经风化水解形成的–OH基团对Pb(Ⅱ)的阳离子交换作用。黄土由于高方解石含量在对Pb(Ⅱ)的吸附方面表现突出,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天然土层中,以增强屏障对重金属的吸附阻滞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屏障 铅离子 吸附 黄土 天然粉土 混合土
下载PDF
活性污泥水热碳化法制备磁性炭及对水体Cd^2+及Pb^2+的去除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健 钱雅洁 +4 位作者 薛罡 张权 李前 刘自豪 李贤英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
以含有FeSO4的活性污泥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在220℃,4 h条件下,制备得到磁性炭(Fe-SSBC),并实现污泥减量。以Cd^2+和Pb^2+为模型污染物,探究了Fe-SSBC的投加量、起始酸碱度对Cd^2+和Pb^2+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机理。采用元素分析(EA)、... 以含有FeSO4的活性污泥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在220℃,4 h条件下,制备得到磁性炭(Fe-SSBC),并实现污泥减量。以Cd^2+和Pb^2+为模型污染物,探究了Fe-SSBC的投加量、起始酸碱度对Cd^2+和Pb^2+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机理。采用元素分析(EA)、X射线能谱分析(EDS)、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磁滞回线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0. 2 g,pH为5的条件下,Fe-SSBC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在10 h后去除率接近100%;投加量为0. 3 g,pH为6时,对Pb^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8. 5 h后Pb^2+去除率接近100%。Fe-SSBC对Cd^2+和Pb^2+的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Cd^2+和Pb^2+在Fe-SSBC上的单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控制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制备磁性炭在实现污泥减量的同时,具有有效去除水中Cd^2+和Pb^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CD^2+ PB^2+ 吸附 水处理
原文传递
High specificity detection of Pb^2+ ions by p-SCN-Bz-DTPA immunogen and p-NH2-Bn-DTPA coating antigen
6
作者 Ruozhen YU Zheng FANG Wei MENG Zhenguang YAN Lina DU Hong WANG Zhengtao LI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729-736,共8页
Only one bifunctional metal-chelator was used to prepare immunogen and coating antigen in all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However, the antibody-specific recognition to the spacer arm of the bifunctional metal- chelato... Only one bifunctional metal-chelator was used to prepare immunogen and coating antigen in all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However, the antibody-specific recognition to the spacer arm of the bifunctional metal- chelator might lower the specificity of heavy metal ions immunoassay. Two different bifunctional metal-chelators were adopted to prepare the immunogen and coating antigen respectively in our study to avoid this problem. The conjugates of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 and p-SCN-Bz-DTPA-Pb were used as immunogen, whereas the conjugates of bovine sentrn albumin (BSA) and p- NH2-Bn-DTPA-Pb were used as coating antigen. Poly- 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to DTPA-Pb che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rabbits. 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adopted to detect Pb^2+ ion solutions prepared by Pb^2+ standard solution and ultrapure water. In the mixing microplate, DTPA and Pb2+ ions formed chelates and combined with specific anti- bodies. After incubation, the DTPA-Pb and the antibodies complex were added into the wells of the reaction microplate. The reaction microplate was coated by the conjugates ofBSA andp-NH2-DTPA-Pb, which competed for the specific antibodies. The result signals presented a good sigmoid curve when the Pb^2+ concentration ranges from 0.01 to 100mg·L^-1 The IC50 of the 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 is 0.23±0.04mg·L^-1 Pb2+ ion. The cross-reaction with Cd^2+, Cu^2+, Fe^2+, Mn^2+, Zn^2+, and other divalent ions were less tha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CN-Bz-DTPA p-NH2-Bn-DTPA leadion polyclonal antibody
原文传递
核酸酶催化放大传感体系的设计及其在铅离子比色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高晓霞 贾玉华 +2 位作者 杨金凤 李继山 杨荣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0-674,共5页
基于8-17 DNA酶的催化切割特性和类辣根过氧化物酶DNA酶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特性,发展了一种新型核酸酶催化放大传感体系,并用于Pb2+的比色检测。考察了K+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对检测体系的影响。ABTS吸光度变化与Pb2+浓度在5.0~100 nmo... 基于8-17 DNA酶的催化切割特性和类辣根过氧化物酶DNA酶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特性,发展了一种新型核酸酶催化放大传感体系,并用于Pb2+的比色检测。考察了K+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对检测体系的影响。ABTS吸光度变化与Pb2+浓度在5.0~100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 nmol/L。此外,因Pb2+酶的特异性,本方法对Pb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酶 比色检测 催化放大 生物传感 铅离子
下载PDF
基于FBG的铅酸蓄电池铅离子浓度检测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明富 别雄波 +2 位作者 钟年丙 罗彬彬 全晓莉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共3页
根据光纤Bragg光栅(FBG)折射率的传感原理,将电解液的折射率变化与电解液浓度测量联系起来,而电解液浓度变化主要由铅离子的变化引起,通过测量铅酸蓄电池内电解液的浓度就可测得铅离子浓度的变化。本文采用腐蚀FBG方法制作单端光栅折射... 根据光纤Bragg光栅(FBG)折射率的传感原理,将电解液的折射率变化与电解液浓度测量联系起来,而电解液浓度变化主要由铅离子的变化引起,通过测量铅酸蓄电池内电解液的浓度就可测得铅离子浓度的变化。本文采用腐蚀FBG方法制作单端光栅折射率铅离子浓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铅酸蓄电池中铅离子浓度变化。实验表明:该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电池内铅离子浓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与理论分析一致。从而证明单端腐蚀光纤Bragg光栅(FBG)是测量铅酸蓄电池内铅离子浓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光纤Bragg光栅(FBG) 铅离子浓度 折射率传感
下载PDF
铅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辉永庆 钟志京 +1 位作者 何小波 邓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以bis[(3-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为功能单体,铅离子为模板分子,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无水乙醇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络合溶剂,十二胺为扩孔剂,采用预组装方法结合二重印迹技术合成得到铅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对铅的吸附和选择... 以bis[(3-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为功能单体,铅离子为模板分子,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无水乙醇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络合溶剂,十二胺为扩孔剂,采用预组装方法结合二重印迹技术合成得到铅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对铅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采用红外光谱及比表面测定仪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对铅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076μg/g,对铅离子的分配系数为172.4,是其它金属离子的10倍以上.填充有印迹聚合物的分离柱应用于痕量铅的处理,具有优良的分离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二重印迹 选择性识别 吸附二价铅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