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引雷对附近10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刚 席禹 +3 位作者 唐军 李恒真 邓琳 许志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0-697,共8页
为分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首先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110、220、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各1条作为试验样本,统计分析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前、后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变化情况。然... 为分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首先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110、220、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各1条作为试验样本,统计分析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前、后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变化情况。然后采用规程法、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这3种方法,分析了架空配电线路直击雷受雷宽度与输、配电线路之间距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引起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跳闸率增大,原因是输电走廊内地闪密度和高幅值雷电流概率增大;且输、配电线路之间的距离越小,架空配电线路遭受直击雷的风险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 10 kV架空配电线路 地闪密度 雷电流幅值分布 规程法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 发展模型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先导发展法闪络判据 被引量:31
2
作者 郝艳捧 毛长庚 +1 位作者 王国利 韩永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158-164,23,共7页
为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闪络与击穿特性,建立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的先导发展模型,在2 100 m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了800 kV的I型和V型复合绝缘子雷电冲击电压试验,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放电过程图像,得到了2种布... 为研究在高海拔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闪络与击穿特性,建立适用于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的先导发展模型,在2 100 m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了800 kV的I型和V型复合绝缘子雷电冲击电压试验,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放电过程图像,得到了2种布置方式下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的雷电冲击闪络电压U50%和伏秒特性数据。并将伏秒特性曲线试验值与IEC推荐公式计算值和CIGRE推荐先导发展模型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提出了适合高海拔地区复合绝缘子闪络的先导发展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数据,对1.9、2.04和7.1 m串长复合绝缘子的先导发展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绝缘长度为7.1 m时,V型复合绝缘子布置方式下空气间隙击穿,其击穿电压比I型复合绝缘子闪络电压高7%;高海拔地区特高压复合绝缘子闪络的先导发展模型与复合绝缘子空气间隙击穿的先导发展模型的k与E0值应采用0.7 10 6(m2/(v2 s))、440 kV/m和0.74 10 6(m2/(v2 s))、500 k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特高压 复合绝缘子 先导发展模型 闪络判据
下载PDF
特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谷定燮 周沛洪 +1 位作者 戴敏 李志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前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方法是计算线路绕击跳闸率的主要方法。国内外也有多个单位研究使用先导传播模型(LPM)计算特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虽然同为LPM,但是所采用的相关参数和判据不同,所得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LPM有其先进性和... 目前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方法是计算线路绕击跳闸率的主要方法。国内外也有多个单位研究使用先导传播模型(LPM)计算特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虽然同为LPM,但是所采用的相关参数和判据不同,所得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LPM有其先进性和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尚不成熟,尚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较好地应用于工程。在我国特高压线路防雷设计中,可以EGM计算结果为主要依据,以LPM计算结果为参考。无论是用EGM计算,还是用LPM计算,目前设计的我国特高压线路导线绕击跳闸率均较低,是可以满足防雷要求的。平原地区,使用猫头塔,地线保护角小于5°。山区,使用酒杯塔,地线保护角小于-5°。为了限制进线段最大绕击电流,变电所进线段(2km)采用负保护角(α≤-5°)的酒杯塔,并加装第3根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线路 雷电 先导传播模型 电气几何模型
下载PDF
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实验及仿真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小川 曾嵘 +2 位作者 何金良 罗兵 孙立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5-929,共5页
为研究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征,通过PSCAD/EMTDC仿真了雷击过程中绝缘子串电压的仿真波形,发现仿真波形与标准双指数波在上升时间和波尾时间上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改装冲击电压发生器,得到了与实际作用在绝缘子两端的电压波形比较接... 为研究短尾波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征,通过PSCAD/EMTDC仿真了雷击过程中绝缘子串电压的仿真波形,发现仿真波形与标准双指数波在上升时间和波尾时间上均有较大差异。通过改装冲击电压发生器,得到了与实际作用在绝缘子两端的电压波形比较接近的短尾冲击电压波。0.5~1.4m长棒板空气间隙在短尾波作用下放电特性的试验及数据分析表明:其放电电压显著高于标准波作用下的对应值,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差别可达40%。最后分析了先导模型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利用实验结果结合先导发展判据,计算了适用于短尾波仿真的先导发展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短尾冲击电压波 防雷 先导发展模型 空气间隙 放电
下载PDF
基于先导传播模型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引雷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广宁 张先怡 +2 位作者 李瑞芳 曹晓斌 张血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21-3028,共8页
高速铁路高架结构使得接触网对地高度增加,更易遭受雷击,针对高速铁路的特殊性进行引雷特性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建立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先导通道传播模型,计算了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引雷范围,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和高架桥高度对引雷范围的影响;... 高速铁路高架结构使得接触网对地高度增加,更易遭受雷击,针对高速铁路的特殊性进行引雷特性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建立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先导通道传播模型,计算了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引雷范围,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和高架桥高度对引雷范围的影响;并分析了雷电流幅值和高架桥高度对直击雷分布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架桥高度为10 m时,当雷电流幅值从4 k A到200 k A变化时,直击雷引雷范围从48.46 m变化到202.96 m,而只有当雷电流达到73.93 k A时,才会出现感应雷并且引雷范围随之增大;雷电流幅值一定时,随着高架桥高度从0增加到18 m时,直击雷引雷范围线性增加,出现有效感应雷的临界电流值增大,引雷范围减小。所以在平地上或高架桥高度较小时不能忽略感应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先导传播模型 引雷范围 雷电流 高架桥
下载PDF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分析方法及其适应性
6
作者 何金良 庄池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26-7439,I0025,共15页
输电线路雷击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首要因素,而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以雷电绕击导线为主。该文在回顾电气几何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电气几何模型忽略大部分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详细分析先导发展法,包括... 输电线路雷击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首要因素,而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以雷电绕击导线为主。该文在回顾电气几何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电气几何模型忽略大部分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详细分析先导发展法,包括雷击输电线路物理过程、先导发展模型参数选择、数值方法实现及模型验证,该方法能够全面模拟雷击发展的物理过程;最后,采用先导发展法分析影响线路绕击特性的因素,并讨论不同绕击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对于500 kV及以上的超特高压线路以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宜采用先导发展法分析雷电绕击。该研究可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及运行事故分析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发展法 适用性
下载PDF
1000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反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兴勇 唐震 李伯阳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0-934,共5页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高,雷击跳闸的比例越大,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反击特性,利用ATP/EMTP建立了仿真模型(包括多波阻抗杆塔、绝缘子串先导发展闪络和冲击接地阻抗模型),并对1 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特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高,雷击跳闸的比例越大,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反击特性,利用ATP/EMTP建立了仿真模型(包括多波阻抗杆塔、绝缘子串先导发展闪络和冲击接地阻抗模型),并对1 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特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减小杆塔接地冲击电阻、采用逆相序布置,可以增强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计及感应电压和工频电压的影响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同塔双回 反击 闪络 先导发展模型 冲击接地阻抗模型
原文传递
1m级间隙正极性雷电冲击闪络判据海拔校正方法的适用性
8
作者 刘柏炫 韩永霞 +3 位作者 何少敏 蔡汉生 刘刚 冯瑞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5-831,共7页
绝缘子及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闪络判据是评估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重要仿真模型之一,同一间隙的闪络判据在不同海拔地区应用需要进行海拔校正。绝缘子及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U50%闪络判据可以采用g参数进行海拔校正,但是更加精确的闪络判据... 绝缘子及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闪络判据是评估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重要仿真模型之一,同一间隙的闪络判据在不同海拔地区应用需要进行海拔校正。绝缘子及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U50%闪络判据可以采用g参数进行海拔校正,但是更加精确的闪络判据如伏秒特性及先导发展模型法尚缺乏有效的海拔校正方法。该文针对110kV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及1m棒-板间隙,分别在平原和高海拔地区开展了正极性标准雷电冲击试验,对比了海拔对冲击闪络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现有海拔校正方法在U50%及伏秒特性散点校正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拟合了适用于不同海拔的110 kV单支复合绝缘子及1 m棒-板间隙的正极性标准雷电波先导发展模型,并将该模型计算得到的U-t曲线与试验所得的伏秒特性散点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先导发展模型通过改变相对空气密度开展闪络判据海拔校正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先导发展模型对计算11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证明了先导发展模型闪络判据海拔校正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间隙 海拔校正 闪络判据 先导发展模型 耐雷水平
下载PDF
负极性雷击下地面物体上行先导稳定起始的初始流注动态临界长度判据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子炘 李庆民 +3 位作者 于万水 李宏博 张黎 Siew Wah Hoo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13-1722,共10页
厘清雷击作用下地面物体上行先导的起始物理机制,是防雷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提升防护性能的重要基础。在现有先导发展模型基础上,该文纳入雷电下行先导发展速度对上行先导起始的影响作用,给出单位长度上行先导发展所需电荷量与先导发展速... 厘清雷击作用下地面物体上行先导的起始物理机制,是防雷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提升防护性能的重要基础。在现有先导发展模型基础上,该文纳入雷电下行先导发展速度对上行先导起始的影响作用,给出单位长度上行先导发展所需电荷量与先导发展速度的关系,并改进稳定先导的起始条件,建立负极性雷击下的上行先导发展模型。通过模拟风电机组不同位置的上行先导起始情况,指出稳定上行先导起始时,其初始流注长度存在某个临界值。由此提出判别稳定先导起始的初始流注动态临界长度判据,即地面物体附近空间背景电势曲线和流注区域电势曲线的交点横坐标(初始流注长度)超过临界值时,稳定上行先导起始。长间隙放电与实际雷电观测结果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判据显著简化了上行先导起始的判断过程,拓展了现有平均背景电场判据和临界长度判据的概念,并指出动态临界长度受雷电下行先导发展速度和雷电流峰值的共同影响。通过与已有上行先导起始判据的交互比较发现,所提判据能更好地模拟地面高大物体(如风电机组)的上行先导起始过程,可为雷击防护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发展模型 上行先导起始 动态临界长度 雷击防护 雷电屏蔽性能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击仿真模型 被引量:111
10
作者 钱冠军 王晓瑜 +1 位作者 汪雁 詹花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9-44,共6页
基于对下行雷闪物理过程的认识和对输电线路绕击分散性的研究,建立了考虑放电分散性的输电线路雷屏蔽性能的雷击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现场运行经验相符,并成功地解释了EGM难以解释的现场事故。
关键词 绕击 输电线路 雷击 仿真模型 线路保护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中相绕击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羽 文习山 +3 位作者 胡京 黄瑞平 陈虎 段玉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4,8,共5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ZBS2型酒杯塔的两地线间距大,因此研究其中相雷电屏蔽性能十分必要。文章采用按63﹕1的比例缩小的线路模型,考虑导线电压,使用更能逼近自然雷电的操作波进行了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得出了中相绕击的最大高度。根据文...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ZBS2型酒杯塔的两地线间距大,因此研究其中相雷电屏蔽性能十分必要。文章采用按63﹕1的比例缩小的线路模型,考虑导线电压,使用更能逼近自然雷电的操作波进行了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得出了中相绕击的最大高度。根据文中的试验结果可知,换算出的中相临界绕击电流小于耐雷水平,验证了分别采用电气几何模型方法和先导模型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还表明,ZBS2型杆塔线路中相有绕击的可能性,但不会导致闪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ZBS2型杆塔 中相绕击 模拟试验 电气几何模型(EGM) 先导模型(LPM)
下载PDF
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转角耐张塔雷电绕击防护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贺恒鑫 陈维江 +3 位作者 殷禹 葛栋 张翠霞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8-3455,共8页
我国特高压变电站进线段同塔双回转角耐张塔采用刚性跳线,使得地线对跳线端部的保护角偏大,可能增加转角耐张塔的雷电绕击风险。为降低雷电绕击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影响,建立了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耐张转角塔雷电绕击先导发展3维模型。通过... 我国特高压变电站进线段同塔双回转角耐张塔采用刚性跳线,使得地线对跳线端部的保护角偏大,可能增加转角耐张塔的雷电绕击风险。为降低雷电绕击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影响,建立了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耐张转角塔雷电绕击先导发展3维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地线、跳线和导线最易产生上行先导的位置,获得了不同线路转角和地线横担长度时,刚性跳线的最大绕击电流和绕击闪络率。结果表明:只需控制地线对相邻档距导线的保护角满足≤–5°,即可保证刚性跳线单回闪络率满足≤0.1次/(100km·a)的要求,而无需对刚性跳线端部的保护角进行控制;SJ322P型杆塔外角侧地线横担长度可由电气几何模型推荐的36 m减小至28 m,内角侧地线横担长度可由27 m减小至25 m。相关分析结论已应用于1 000 kV锡盟—胜利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线路防雷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转角耐张塔 雷电绕击 3维先导模型 刚性跳线 上行先导
下载PDF
高海拔真型塔110kV绝缘子雷击闪络试验及判据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垭琦 韩永霞 +4 位作者 杨杰 阮耀萱 刘刚 蔡汉生 李立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0-348,共9页
由于高海拔地区雷击跳闸严重,且近年来同塔双回线路逐渐增多,有必要针对高海拔地区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开展耐雷性能精确分析方法和防护方法研究。而绝缘子雷电冲击闪络判据是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关键模型之一。因此,论文针对绝缘子雷... 由于高海拔地区雷击跳闸严重,且近年来同塔双回线路逐渐增多,有必要针对高海拔地区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开展耐雷性能精确分析方法和防护方法研究。而绝缘子雷电冲击闪络判据是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关键模型之一。因此,论文针对绝缘子雷电冲击闪络先导发展模型中仍缺少高海拔地区、同塔双回真型塔绝缘子闪络特性的试验数据及其先导发展模型参数的现状,在海拔2100 m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户外试验场开展了同塔双回真型塔110kV复合与玻璃绝缘子雷电冲击试验。主要研究在1.2/50μs标准雷电冲击及1.0/10μs短尾波冲击下,不同绝缘子的闪络路径、50%冲击放电电压和伏秒特性差异。根据冲击发生器产生的真实电压波形和绝缘子闪络试验结果,基于对不同长度绝缘子先导通道场强特点分析,提出了最优拟合度的高海拔地区真型塔110kV复合和玻璃绝缘子先导发展模型参数。并分析解释了冲击电压波形参数、冲击电压极性以及绝缘子材质对先导发展模型参数k、E0和El的影响。经验证,文中先导发展模型及参数用于高电压等级绝缘子及长空气间隙时有误差,且电压等级越高,误差越大。所得结论可为精确的高海拔地区110k 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计算及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110kV同塔双回真型塔 先导发展模型闪络判据 标准波/短尾波 复合/玻璃绝缘子
下载PDF
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线雷电屏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慧雯 陈杉杉 +4 位作者 贺恒鑫 邹妍晖 余军 陈维江 肖冕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9-1047,共9页
受雷云电场和直流工作电压的叠加作用,导地线因电晕放电产生大量正、负离子积聚在线路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层。为研究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雷云电场作用下线路电晕空间电荷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耦合雷... 受雷云电场和直流工作电压的叠加作用,导地线因电晕放电产生大量正、负离子积聚在线路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层。为研究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雷云电场作用下线路电晕空间电荷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耦合雷电先导发展模型,计算获得了典型±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地线雷电上行先导放电特性和雷电击距,定量分析了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线雷电上行先导起始时刻、放电电流和长度的影响。通过计算电晕空间电荷作用下地线的雷电击距和暴露弧,得出在平原地区仍可通过采用负保护角配置,有效降低线路的雷电绕击概率,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山区地形下电晕空间电荷对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雷电先导发展模型 电晕空间电荷 雷电上行先导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的正极性先导发展法闪络判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力 韩永霞 +3 位作者 郝艳捧 李立浧 何秋萍 赵宇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0-1906,共7页
绝缘子雷击闪络判据是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IGRE推荐的先导发展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模型没有考虑高海拔、先导通道内部压降El和末跃过程。因此,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了V串和I串悬挂方... 绝缘子雷击闪络判据是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IGRE推荐的先导发展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模型没有考虑高海拔、先导通道内部压降El和末跃过程。因此,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了V串和I串悬挂方式的±800 k V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在正极性雷电冲击下的50%击穿电压U50%和伏秒特性试验。结果表明:V串绝缘子U50%比相同绝缘长度的I串低,且伏秒特性曲线较为陡峭。基于绝缘子/空气间隙放电的物理过程,考虑先导通道内部压降Ul和末跃长度hf,提出了改进的先导发展模型。结合伏秒特性试验数据,I串和V串绝缘子正极性先导发展法系数k与临界先导起始场强E0值分别修正为0.73′10^(-6)m^2/(V^2·s)、495 k V/m和0.53′10^(-6) m^2/(V^2·s)、440 k V/m。修正后的先导发展模型可以作为高海拔地区I串和V串绝缘子的闪络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先导发展模型 伏秒特性曲线 特高压直流 闪络判据 正极性 高海拔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研究(二):分析方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曾嵘 何金良 陈水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10-2916,共7页
防雷分析是对线路防雷性能和各种防雷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及防雷决策与设计的前提。为此,讨论了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特别研究了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特性和绕击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提出了适当... 防雷分析是对线路防雷性能和各种防雷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及防雷决策与设计的前提。为此,讨论了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特别研究了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特性和绕击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提出了适当的线路防雷分析计算模型和方法。研究表明:在输电线路反击特性分析时,应建立充分反映输电线路雷电暂态特性的全波过程分析方法,绕击分析则应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选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和分形模型。防雷分析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及雷电区域特性的影响,综合评估不同区域线段的防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反击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发展模型 分形模型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下行雷击风险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胜鑫 陈维江 +6 位作者 贺恒鑫 边凯 向念文 时卫东 何天宇 顾建伟 傅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41-3550,共10页
风力发电机组年雷击事故次数是评估机组雷击防护水平、指导机组雷击防护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指标。机组年雷击事故次数与机组年雷击次数有关。目前,广泛应用IEC标准中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机组下行雷击风险评估。IEC推荐方法脱离雷击物... 风力发电机组年雷击事故次数是评估机组雷击防护水平、指导机组雷击防护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指标。机组年雷击事故次数与机组年雷击次数有关。目前,广泛应用IEC标准中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机组下行雷击风险评估。IEC推荐方法脱离雷击物理过程,无法反映雷电流幅值、机组几何形状等因素对机组雷击截收区域面积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洽先导起始发展模型的风力发电机组下行雷击风险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体现雷击接闪物理过程。验证计算表明方法计算所得机组年负极性下行雷击次数相比IEC推荐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观测获得的机组实际年负极性下行雷击次数。利用该方法,进一步计算获得了机组容量与机组下行雷击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讨论了叶片旋转对机组下行雷击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下行雷击风险 自洽先导起始发展模型 机组年雷击次数
下载PDF
风电机组叶片雷击风险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建伟 陈维江 +4 位作者 黄胜鑫 何天宇 边凯 时卫东 向念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51-3663,共13页
风机叶片极易遭受雷击损伤,严重威胁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该文基于自洽先导起始发展模型,提出雷击叶片表面任一位置计算方法,建立叶片下行雷击风险分布计算模型。定义地面雷击截收区域和临界叶尖保护失效雷电流,考虑雷电流幅值、叶片旋... 风机叶片极易遭受雷击损伤,严重威胁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该文基于自洽先导起始发展模型,提出雷击叶片表面任一位置计算方法,建立叶片下行雷击风险分布计算模型。定义地面雷击截收区域和临界叶尖保护失效雷电流,考虑雷电流幅值、叶片旋角和叶片长度,计算不同装机容量叶片雷击风险分布。结果表明,叶尖保护范围随雷电流幅值的降低而降低;临界叶尖保护失效雷电流随叶片旋角的增加而减小。靠近叶尖区域的雷击风险随叶片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该文将叶片划分为Z1、Z20和Z21区域,分析不同区域叶片雷击击穿过程,建议对不同区域进行差异化雷电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叶片 雷击风险 叶片旋角 自洽先导起始与发展模型
下载PDF
山区风力发电机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博 孙通 +3 位作者 聂家谊 张石 夏晖 霍焕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位于地形复杂山区的风力发电机组时常遭受雷击,由此导致的停机时间和叶片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文章提出一种山区风力发电机组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自洽式先导发展模型(self-consistent leader inception and propagation m... 位于地形复杂山区的风力发电机组时常遭受雷击,由此导致的停机时间和叶片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文章提出一种山区风力发电机组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自洽式先导发展模型(self-consistent leader inception and propagation model,SLIM),考虑风力发电机附近复杂地形对空间电场畸变的影响,分析不同回击电流幅值、地形结构对雷击截收区域的影响,计算得到单台风力发电机在复杂地形下的雷击截收区域,结合多风机屏蔽效应和风机所在地的地闪密度,得到风力发电机年均遭受雷击次数来表征风机的雷击风险。结果表明:风机雷击截收区域随风机所处地形高度和地面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地形高度对风机雷击截收区域的影响程度最大,40 m地形高度的增加会使风机遭受雷击的次数增加10%以上;当多台风机雷击截收区域有交叠时,雷击截收区域较低的风机雷击风险会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风力发电机 自洽式先导发展模型(SLIM) 雷击截收面积 雷电屏蔽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