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目前认识和处理建议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方正 马坚 +4 位作者 何梅先 黄从新 黄德嘉 陈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内膜导线拔除术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63-269,共7页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 ,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发展 ,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 ,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起搏系统和ICD系统的感染 ,轻者植入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疼痛 ...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 ,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发展 ,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 ,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起搏系统和ICD系统的感染 ,轻者植入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疼痛 ,重者脉冲发生器囊袋积血、化脓溃破流脓 ,伤口经久不愈 ,发热 ,引起菌血症或心内膜炎 ,拔除心内膜导线和取出脉冲发生器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本文对心内膜导线拔除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除导线 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 锁定钢丝 网篮导管
原文传递
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进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段江波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短、电极类型、患者年龄对拔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拔除心房电极导线63根,右室电极导线75根,左室电极导线9根,ICD电极导线10根。拔除成功率100%。置入1年内、1~5年、5~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电极导线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的成功率分别为100%、86.4%、76.2%以及43.5%。不同电极类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无差异。结论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永久起搏器或ICD电极导线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受电极类型及患者年龄影响,但随着电极置入时间的延长,其成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感染
下载PDF
淋洗剂对土壤铅淋洗效率及养分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海娟 宁平 +4 位作者 曾向东 瞿广飞 王宏镔 肖青青 李双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利用3个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苹果酸(MA)和柠檬酸(CA)3种淋洗剂对某铅选矿厂周围铅污染土壤进行了模拟淋洗研究,测定了铅的去除效率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流失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b污染较为严重,平... 利用3个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苹果酸(MA)和柠檬酸(CA)3种淋洗剂对某铅选矿厂周围铅污染土壤进行了模拟淋洗研究,测定了铅的去除效率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流失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b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达到1 389 mg/kg。在同种浓度处理下,土壤铅的淋洗去除效率依次为EDTA-Na2>柠檬酸(CA)>苹果酸(MA)。随着淋洗液浓度的增加,铅的淋洗去除效率增加,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淋洗流失量也逐渐增加。同种浓度下不同淋洗剂淋洗的养分损失量顺序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在4种淋洗剂中,EDTA-Na2是最有效的土壤铅污染淋洗剂,在强化植物修复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淋洗 养分流失 淋洗剂 铅淋洗效率
原文传递
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单中心临床经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学斌 王龙 +11 位作者 李鼎 刘刚 段江波 昃峰 田轶伦 郭飞 苑翠珍 姜陆洋 鞠辉 姜燕 吴晓舟 郭继鸿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目的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将单中心在导线拔除术以及工具选择方法的经验及临床应用做一总结.方法本研究自2007年至2014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第2阶段2013年... 目的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将单中心在导线拔除术以及工具选择方法的经验及临床应用做一总结.方法本研究自2007年至2014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第2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患者501例,拔除1032根导线.分别比较两个阶段中导线拔除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电极类型、使用工具等.结果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纳入患者252例,共拔除导线509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189根(37.1%),右心室电极导线272(53.4%),左心室电极导线24根(4.7%),除颤线圈24根(4.7%).平均植入时间为27(0.3~360.0)个月.导线拔除成功率98.9%,严重并发症6例,死亡2例(0.79%).第2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纳入患者249例,共拔除导线523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201根(38.4%),右心室电极导线240(45.9%),左心室电极导线35根(6.7%),除颤线圈47根(9.0%).平均植入时间为38(0.4~490.0)个月.导线拔除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3例(1.2%),无死亡病例.第2阶段中,Evolution机械鞘组拔除导线77根,并发症1例(1.3%).Snare组拔除导线400根,严重并发症1例(0.25%).结论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CIED感染处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选择特殊工具有助于提高导线拔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中心经验,下腔装置Snare可以作为导线拔除术的首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起搏器 感染 导线拔除术
原文传递
无导线起搏器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白剑 蓝荣芳 +5 位作者 徐伟 吉文庆 张新林 韩钟霖 吴翔 马冬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后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 目的探讨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后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起搏电学参数(阈值、R波振幅、阻抗)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入选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76.2±6.0)岁,其中9例患者为囊袋感染,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所有患者均完整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部位均为右心室中位间隔部。平均手术时间(65.0±24.8)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9.6±2.3)min,平均X线曝光量(212.6±96.4)mGy。植入时起搏电学参数:阈值(0.5±0.2)V/0.24 ms、R波振幅(9.0±2.2)mV、阻抗(687.0±120.9)Ω。围术期未出现心脏穿孔、心脏压塞、血管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器械移位、装置感染、胸痛、血胸等不良事件。结论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是安全、可行的,无导线起搏器将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装置感染 导线拔除
原文传递
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文成 昃峰 +5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周旭 段江波 王龙 苑翠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评价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且起搏器依赖患者共415例,均使用心室主动电极体外桥接临时持续起搏。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 目的:评价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且起搏器依赖患者共415例,均使用心室主动电极体外桥接临时持续起搏。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415例患者平均年龄(63.8±11.7)岁,男性315例(75.9%)。局部囊袋感染310例(74.7%),菌血症75例(18.1%),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7.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5例(44.6%),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30例(55.4%)。穿刺点位于同侧锁骨下或腋静脉315例(75.9%),右侧颈内静脉入路100例(24.1%)。405例(97.6%)为右心室间隔部临时起搏,10例(2.4%)由于不耐受单腔起搏模式而选择了右心房+右心室双腔体外临时起搏。临时起搏电极保留时间为(15.3±11.6)d,4例(0.9%)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中位随访24.5(7.8,51.3)个月期间,1例(0.3%)患者再次出现起搏器感染。结论:对于起搏器依赖患者在感染装置拔除后,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安全、有效,临时起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主动电极 起搏器感染 临时起搏 导线拔除
下载PDF
水嘴的铅析出量分析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卢立用 许秀兰 +1 位作者 张景武 蒋武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10-1715,1690,共7页
本文对水嘴的铅质量分数和铅析出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嘴浸泡液铅暴露量进行了风险评估。采用固定式金属分析光谱仪对水嘴中铜件的铅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39批次抽检的水嘴中铅质量分数在1.19-6.24%之间。采用HJ/T411-2007标准中规定的方... 本文对水嘴的铅质量分数和铅析出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嘴浸泡液铅暴露量进行了风险评估。采用固定式金属分析光谱仪对水嘴中铜件的铅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39批次抽检的水嘴中铅质量分数在1.19-6.24%之间。采用HJ/T411-2007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对水嘴的铅析出量进行分析,28批次抽检的铸造铜件水嘴中有13批次铅析出量不合格,不合格率占46.43%,并且不合格水嘴的铅质量分数基本在3.00%以上;11批次抽检的加工铜件水嘴的铅析出量全部合格。从分析结果看,铸造铜件水嘴中铅质量分数和水嘴内腔容量对水嘴的铅析出量影响较大。采用粗略的点评估方法对水嘴浸泡液铅的摄入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人群每日饮用水嘴浸泡液铅摄入暴露量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嘴 铅析出量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分析
8
作者 张艺民 昃峰 +2 位作者 段江波 周旭 李学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其中合并心包积液4例(16.0%);伴有周围器官损伤1例(4.0%),表现为穿孔电极导线由右心室流出道部穿出,并穿入左肺,同时造成左侧液气胸。25例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收缩压(129.7±1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70.8±9.8)mmHg。经静脉拔除24例(96.0%),经开胸手术成功拔除穿孔电极1例(4.0%)。经静脉拔除患者中,直接拔除22例(88.0%),经锁定钢丝拔除2例(8.0%)。1例经静脉拔除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周围器官损伤的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置入装置 电极导线 急性心脏穿孔 电极拔除
下载PDF
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再植入时间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田轶伦 王龙 +7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段江波 郭飞 昃峰 苑翠珍 郭继鸿 谭学瑞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研究。人院后,均接受常规起搏器囊袋局部清创及导线拔除术。术中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留至再植入术后即刻移除。根据术后再植入时间,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导线拔除术后48h进行再植人手术;对照组:导线拔除术后72h进行再植人手术。随访1年,对比2组患者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手术前,2组在性别(男56.7%对63.3%,P〉O.05),年龄[(58.2±11.2)岁对(55.5±9.9)岁,P〉O.05]、植入时间[(12.7±3.4)年对(10.6±2.8)年,P〉0.05]、感染时间[(16.5±5.2)个月对(13.2±4.6)个月,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发生1例心脏压塞,1例中度三尖瓣反流,对照组发生2例心脏压塞。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为6.7%(P〉O.05)。术后即刻进行血培养,2组均未出现阳性患者。2组患者都于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再植入成功率均为100%。随访1年,2组患者均未出现再植人装置相关感染。结论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可应用于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而进行导线拔除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导线拔除术 再植入
原文传递
Micra无导线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10
作者 邢建东 徐伟 邢玉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且具备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植入适应证的心律失常患者41例。其中因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1... 目的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且具备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植入适应证的心律失常患者41例。其中因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1例(再植入LP组),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0例(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释放次数、X线曝光时间、起搏参数、并发症等数据。随访两组植入1、3、6及12个月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起搏器植入部位为中高位室间隔。再植入LP组男性15例(71.4%),平均年龄(72.5±19.1)岁。首次植入LP组男性12例(60%),平均年龄(60.8±8.4)岁。再植入LP组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在手术时间、释放≤2次比例、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之间均无差异(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在1、3、6及12个月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可行,传统起搏器因感染并发症移除后更换无导线起搏器亦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感染 导线拔除
原文传递
慢性心脏电极穿孔的识别及处理策略分析
11
作者 张艺民 昃峰 +2 位作者 段江波 周旭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植入术后慢性心脏电极穿孔的的识别以及处理策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慢性心脏电极穿孔并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情...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植入术后慢性心脏电极穿孔的的识别以及处理策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慢性心脏电极穿孔并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情况、电极拔除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共入选30例,其中胸痛15例(50.0%),呼吸困难4例(13.3%),肌肉刺激3例(10.0%),意识丧失3例(10.0%),无症状者5例(16.7%);合并心包积液2例(6.7%),伴有周围器官损伤1例(3.3%)。30例术前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收缩压(131.5±15.1)mmHg,舒张压(77.0±9.7)mmHg。经静脉拔除19例(63.3%),经开胸手术成功拔除穿孔电极11例(36.7%)。经静脉拔除患者中,直接拔除3例(10.0%),经锁定钢丝拔除12例(43.3%),经Snare下腔回收装置拔除2例(6.7%),经激光鞘拔除1例(3.3%),术前行心包穿刺并留置猪尾导管4例(13.3%)。1例(3.3%)患者经开胸手术拔除穿孔电极术后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予抗感染、伤口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慢性心脏电极穿孔,经静脉和手术拔除穿孔电极是有效、安全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律植入装置 电极导线 慢性心脏穿孔 电极拔除
原文传递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诊疗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学斌 昃峰 郭继鸿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随着心律植入数量的激增,心律植入装置感染问题日渐明显,特别是感染后不恰当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虽然植入装置在不断完善,抗生素预防性的治疗也非常及时,但植入装置感染仍占到一定的比例,并且不断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 随着心律植入数量的激增,心律植入装置感染问题日渐明显,特别是感染后不恰当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虽然植入装置在不断完善,抗生素预防性的治疗也非常及时,但植入装置感染仍占到一定的比例,并且不断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诊断、恰当的治疗对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极其重要。电极拔除技术已成为治疗植入装置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并且电极拔除技术日臻完善,已从单纯的牵拉技术,发展到了机械鞘辅助拔除,甚至激光电极拔除的时代。现从植入装置感染发生率、诊断及治疗以及拔除器械的发展几个方面论述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 电极拔除 电极拔除装置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褚现明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通过总结电极拔除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内感染的复发情况,评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在152例移除电极导线的病例中,经静脉途径移除、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6例,共成功拔除电极导线16根(一根为ICD除颤电极),手术操作过程无死亡发生。1例拔除导线即刻出现急性心包压塞,1例术后出现不需外科干预的肺栓塞。结论对于大的中心、有经验的术者,借助特定的工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并发症
下载PDF
方铅矿湿法冶金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瑞泉 刘锜英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5期89-92,共4页
通过用氯酸钾、三氯化铁、软锰矿等氧化剂处理方铅矿的对比实验,以及对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的探索,提出一种实用的湿法处理方铅矿的方法。
关键词 方铅矿 炼铅 湿法冶炼
原文传递
心脏起搏主动与被动电极导线的拔除难度对比研究
15
作者 樊永强 张疆华 +7 位作者 芦颜美 李耀东 周贤惠 邢强 祖克拉·吐尔洪 贾索尔·肖克热提 郭衍楷 汤宝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 探究心脏起搏主动与被动电极导线在拔除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进行电极导线拔除的病人共109例,去除除颤电极导线患者8例,未使用工具拔除患者54例,剩余47例,... 目的 探究心脏起搏主动与被动电极导线在拔除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进行电极导线拔除的病人共109例,去除除颤电极导线患者8例,未使用工具拔除患者54例,剩余47例,共77根电极导线,其中主动电极导线31根,被动电极导线46根,其中22根使用锚定钢丝拔除,55根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比较两种电极导线之间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拔除原因无明显差异。在未进行电极导线使用年限匹配的情况下,主动电极导线的拔除时间明显减少[(46.74±17.95)min vs(56.41±19.61)min,P=0.031],心房主动电极导线的拔除时间较被动电极导线明显缩短[(30.42±10.84)min vs(52.90±19.82)min,P=0.009],在心室电极导线中,两种电极导线的拔除时间无明显差异[(51.50±16.89)min vs(59.36±19.34)min,P=0.137]。主动电极导线的使用年限较短[(4.60±3.64)年vs(10.27±4.26)年,P<0.001],使用锚定钢丝拔除的较多(51.60%vs 13.00%,P<0.001)。根据导线年限对进行匹配后,手术时间在心房电极导线[(32.80±10.28)min vs (48.00±18.63)min,P=0.121]和心室电极导线[(56.62±15.51)min vs (62.33±20.59)min,P=0.410]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主动电极导线与被动电极导线在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导线使用年限,而并非本身的导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主动电极导线 被动电极导线 导线拔除
原文传递
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慧 任晓庆 +3 位作者 马坚 王京 王方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不同类型导线拔除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患者215例(共计406根导线),回顾性分析导线拔除... 目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不同类型导线拔除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患者215例(共计406根导线),回顾性分析导线拔除适应证、拔除工具和方式,拔除导线类型、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共215例患者(共计406根导线)纳入该研究.其中感染174例,导线故障37例,有症状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例.拔除右心房电极导线167根,右心室电极导线187根,左心室电极导线19根,除颤电极导线26根.导线拔除总成功率为98.3%(399/406),其中导线完全拔除346根(完全成功率85.2%,346/406);失败3例,共7根导线(失败率1.7%,7/406).比较直接牵拉、锁定钢丝和机械性扩张鞘拔除右心房、右心室和除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为心脏压塞,另1例为三尖瓣大量反流.结论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导线拔除术 感染
原文传递
经静脉途径拔除植入心律起搏装置器械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俊 杨杰 程自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器械联合运用在经静脉途径拔除植入心律起搏装置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7-08-2019-05就诊于我院,应用多器械、综合管理成功治愈植入心律起搏装置感染或导线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植入心律起... 目的:探讨多器械联合运用在经静脉途径拔除植入心律起搏装置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7-08-2019-05就诊于我院,应用多器械、综合管理成功治愈植入心律起搏装置感染或导线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植入心律起搏装置患者的18根导线(导线断裂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感染9例)经静脉途径成功拔除,其中3根导线徒手拔除,15根导线运用锁定钢丝和扩张鞘拔除。4例患者运用Evolution机械鞘拔除,1例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2例患者经囊袋清创,加强抗感染后好转;6例患者于对侧植入新的心律起搏装置,3例患者无植入新的起搏装置指征。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植入心律起搏装置科学管理至关重要,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关键。综合运用多种器械,个体化制定拔除策略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律起搏装置 导线拔除 感染
原文传递
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早期行再植入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江波 杨丹丹 +8 位作者 昃峰 李鼎 王龙 何金山 吴寸草 周旭 苑翠珍 彭林枫 李学斌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评价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单纯囊袋感染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并行CIED再植入术的... 目的评价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单纯囊袋感染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并行CIED再植入术的患者,并进行随访。根据导线拔除术与新器械再植入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48 h再植入组与对照组(≥72 h再植入),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相关再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共纳入541例患者,年龄(66.32±14.63)岁,其中男421例,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48 h再植入组227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再感染,6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14例,3例患者发生再感染,12例患者死亡,两组再感染发生率[0.88%(2/227)对0.96%(3/314),P=0.920]及全因死亡率[2.6%(6/227)对3.8%(12/314),P=0.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囊袋感染患者如导线拔除术后无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导线拔除术 单纯囊袋感染 再植入
原文传递
ICP-MS检测陶瓷片密封水嘴有害元素析出量方法的建立及其铅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婷婷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9年第4期7-11,共5页
试验建立ICP-MS同时检测陶瓷片密封水嘴16种有害元素析出量的方法,方法检测中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1,仪器检测限为0.00007μg/L^2μg/L,方法检出限为0.5μg/L^2.5μg/L,6次重复检测的精密度RSD为0.7%~6.0%,满足GB 18145-2014... 试验建立ICP-MS同时检测陶瓷片密封水嘴16种有害元素析出量的方法,方法检测中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1,仪器检测限为0.00007μg/L^2μg/L,方法检出限为0.5μg/L^2.5μg/L,6次重复检测的精密度RSD为0.7%~6.0%,满足GB 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对16种有害元素的检测要求。在考察的水嘴有害元素析出中,铅元素经常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且其数据处理较为复杂。试验就建立的试验方法,分析方法中影响铅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估,合成的相对不确定度为7.8%,k=2,p=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陶瓷片密封水嘴 有害元素析出量 铅析出量 相对不确定度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丝拔除心律植入电极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潇男 唐闽 +8 位作者 冯天捷 任晓庆 陈柯萍 戴研 陈若涵 吴瑛 孙奇 马坚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定导线情况、电极导线拔除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6例患者(其中1例女性,中位年龄62.5岁)使用LLD拔除电极导线,共拔除导线13根(1根废弃电极导线和12根有功能电极导线),其中LLD成功放置在11根(85%)电极导线的顶端进行全程锁定,2根(15%)未全程锁定。12根(92%)电极导线完全拔除,1根(8%)部分拔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D这种新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有利于导线完全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丝 电极导线 导线拔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